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维:最后一人
1
作者 connie kang 《艺术界》 2016年第1期195-195,共1页
观察陈维不同时期作品中不断生长的同构现象是一件有趣的事。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在变化,可是背后的工作逻辑一脉相承。为拍摄照片精心搭建场景是陈维的重要创作手段之一,他的摄影作品呈现出非凡的仪式感,令人觉得画面中的灰尘也是经安... 观察陈维不同时期作品中不断生长的同构现象是一件有趣的事。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在变化,可是背后的工作逻辑一脉相承。为拍摄照片精心搭建场景是陈维的重要创作手段之一,他的摄影作品呈现出非凡的仪式感,令人觉得画面中的灰尘也是经安排落才在特定地方。这些照片早期以中景居多,大体类似人眼的视角,比如拍摄一个房间时,画面一般囊括三面墙和与之垂直的地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维 同构现象 摄影作品 创作手段 EXHIBITION ARTIST disco 令人 CREATIVE 面墙
原文传递
你的名字是什么?19世纪以来的新加坡艺术
2
作者 connie kang 《艺术界》 2016年第1期204-204,共1页
经历了长达十年、造价不菲的规划改造,两座殖民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前市政厅与高等法院被活化成为一个体量庞大的博物馆空间,并赶在新加坡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向公众开放,这一话题性事件本身便显示出明确的价值倾向:即新加坡政府希望借... 经历了长达十年、造价不菲的规划改造,两座殖民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前市政厅与高等法院被活化成为一个体量庞大的博物馆空间,并赶在新加坡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向公众开放,这一话题性事件本身便显示出明确的价值倾向:即新加坡政府希望借此建构本国文化身份,并期待将自身文化影响力辐射至东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洲。开馆展之一的"你的名字是什么?"着重梳理新加坡本地艺术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倾向 智作 东南亚地区 高等法院 体量 话题性 马来语 文化影响力 十年 影响力
原文传递
M+希克藏品展: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
3
作者 connie kang 《艺术界》 2016年第2期199-199,共1页
M+视觉文化博物馆的希克中国藏品已于此前两年间在欧洲巡展过两次,如今这八十多件作品返回香港。1990年代初,在中国当代艺术逐渐被纳入国际艺术体制的过程中,香港扮演了不折不扣的中介者角色,现在,随着M+收藏体系的建立,香港又将成为... M+视觉文化博物馆的希克中国藏品已于此前两年间在欧洲巡展过两次,如今这八十多件作品返回香港。1990年代初,在中国当代艺术逐渐被纳入国际艺术体制的过程中,香港扮演了不折不扣的中介者角色,现在,随着M+收藏体系的建立,香港又将成为这批藏品最终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克 国际艺术 藏被 文化博物馆 中介者 十年 EXHIBITION 策展人 SHOWCASE 胡庆
原文传递
汪晖:《短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
4
作者 鲁明军 connie kang 《艺术界》 2016年第2期178-181,共4页
汪晖新著《短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是一部论文集,汇辑了他关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革命与政治过程的思考的十一篇文章。和霍布斯鲍姆不同,汪晖所谓的"短二十世纪"核心部分不是指从1914年一战爆发... 汪晖新著《短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是一部论文集,汇辑了他关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革命与政治过程的思考的十一篇文章。和霍布斯鲍姆不同,汪晖所谓的"短二十世纪"核心部分不是指从1914年一战爆发到1991年苏东解体为止,而是指自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至1970年代中期"文革"结束前后这一时段。按照他的叙述,"文革"的结束意味着革命的"终结",从此进入了后革命的阶段。然而,在革命与后革命之间,既是断裂的,也是连续的,确切地说是一种连续中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晖 霍布斯鲍姆 牛津大学出版社 POLITICAL REVOLUTION 政治生活 汇辑 苏东 现代性问题 辛亥革命前后
原文传递
黄专先生的爱与痛
5
作者 胡斌 connie kang 《艺术界》 2016年第3期70-73,共4页
黄专先生去世的消息传开,让不少人感到悲痛,纪念的话语和文章很多,他的《诀别的话》也似乎已经表露了他的心声。但是,我觉得,对于这样一位有着深刻影响的逝者,我们最重要的是忠实地呈现其生平最用力之处,以及对于所从事事业的“爱”与... 黄专先生去世的消息传开,让不少人感到悲痛,纪念的话语和文章很多,他的《诀别的话》也似乎已经表露了他的心声。但是,我觉得,对于这样一位有着深刻影响的逝者,我们最重要的是忠实地呈现其生平最用力之处,以及对于所从事事业的“爱”与“痛”。在黄专先生一生的研究、教学与机构实践中,占据相当比重的是对于中国艺术史、艺术史学史的研究以及经典艺术史著作的引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天寿 经典艺术 史著 前书 美术史研究 阮璞 学史 中国画论 图像学 中国艺术史
原文传递
游牧的共同体
6
作者 张夕远 connie kang 《艺术界》 2016年第1期68-69,共2页
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全球主义和广义的西方价值观所促生的霸权标准,以及本世纪由中国经济崛起而附生的强大购买力所引致的国内乐观态度——艺术领域的当代史书写与可预见的未来深受这一现实的影响。20世纪以来。以纽约为中心的、对国际... 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全球主义和广义的西方价值观所促生的霸权标准,以及本世纪由中国经济崛起而附生的强大购买力所引致的国内乐观态度——艺术领域的当代史书写与可预见的未来深受这一现实的影响。20世纪以来。以纽约为中心的、对国际艺术共同体的想象,使文化翻译不但从根源上促成了整个行业语言体系的形成,也部分地决定了其与国内"本土"公共领域脱节的边缘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崛起 艺术运动 当代史 西方价值观 国际艺术 文化翻译 边缘位置 语言体系 全球主义 Karen
原文传递
2014台北双年展:剧烈加速度
7
作者 贺婧 connie kang 《艺术界》 2014年第5期180-183,共4页
尼古拉斯·伯瑞奥德曾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自己的身份定义:一名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而不是哲学家或艺术理论研究者。即便我们可以臆测,真正看过他展览的观众大概要远远少于读过他的《关系美学》的读者。后者作为二十世纪90年代末当... 尼古拉斯·伯瑞奥德曾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自己的身份定义:一名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而不是哲学家或艺术理论研究者。即便我们可以臆测,真正看过他展览的观众大概要远远少于读过他的《关系美学》的读者。后者作为二十世纪90年代末当代艺术的重要美学文本,其理论的开创性和在实践领域的系统辐射度都使得对于伯瑞奥德展览的评价不可避免地与他在美学思考上的推进相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双年展 台北 美学思考 艺术评论家 艺术理论 当代艺术 90年代
原文传递
里程
8
作者 connie kang 《艺术界》 2013年第6期38-41,共4页
皮皮洛蒂·瑞斯特的中国首次个展落在了广州时代美术馆,她为这个南方城市和美术馆的社区创作了几件新作品,包括社区里面用回收品制作的灯笼、长达30米的视频装置影像《拈花》,她幽默的内裤灯笼和色彩斑谰的影像将美术馆和所在的... 皮皮洛蒂·瑞斯特的中国首次个展落在了广州时代美术馆,她为这个南方城市和美术馆的社区创作了几件新作品,包括社区里面用回收品制作的灯笼、长达30米的视频装置影像《拈花》,她幽默的内裤灯笼和色彩斑谰的影像将美术馆和所在的社区转换成一个乐园。皮皮洛蒂把美术馆的其中一个玻璃房涂成红色,地面投影着她的新作《星空下》,她对广州的这个城市的观察是红色的。皮皮洛蒂未曾到过北京,在采访过程中她好奇问,北京是什么颜色的?我的回答是灰色,她似乎难以想象中国北方城市由于污染造成的灰霾。皮皮洛蒂作品中的人物是轻快而放松的,画面是明亮而色彩丰富的,和她本人的个性一样,对世界充满童真般的好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程 北方城市 《星空下》 美术馆 采访过程 人的个性 新作品 社区
原文传递
脉冲反应——一个关于艺术实践的交流项目
9
作者 郭娟 connie kang 《艺术界》 2012年第5期58-61,22,共4页
广东时代美术馆“脉冲反应——一个关于艺术实践的交流项目”尝试以讨论的方式遭遇“艺术宴践和过程中那些非物质的、非生产性却极具启发性的时刻”。活动邀请了29名(组)艺术家参与。分为五组。针对不同的议题展开,重点放在艺术实践... 广东时代美术馆“脉冲反应——一个关于艺术实践的交流项目”尝试以讨论的方式遭遇“艺术宴践和过程中那些非物质的、非生产性却极具启发性的时刻”。活动邀请了29名(组)艺术家参与。分为五组。针对不同的议题展开,重点放在艺术实践层面。“希望通过这种密集的,不同角度的交流,深入探讨若千问题的实质和思维的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实践 交流项目 脉冲反应 非生产性 非物质 美术馆 启发性 艺术家
原文传递
狂中之静 阿彼察邦·韦哈斯塔古
10
作者 武漠 connie kang 《艺术界》 2016年第6期186-187,共2页
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2016.9.17—2016.11.27清迈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开馆特展——阿彼察邦·韦哈斯塔古个展“狂中之静”在夏末巡回至Para Site。如同为阿彼察邦粉丝量身打造的饕餮盛宴,在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中,展览呈现了多部难得... 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2016.9.17—2016.11.27清迈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开馆特展——阿彼察邦·韦哈斯塔古个展“狂中之静”在夏末巡回至Para Site。如同为阿彼察邦粉丝量身打造的饕餮盛宴,在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中,展览呈现了多部难得一见的实验短片和多媒介作品,意图在为人熟知的剧情长片之外,提供更丰富的维度来感知阿彼察邦的创作逻辑。一般而言,观看移动影像展览并不是什么轻松体验,因独处于黑暗空间中坚持看完那些经常缺乏叙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塔 饕餮盛宴 EXHIBITION 艺术博物馆 艺术空间 清迈 叙事性
原文传递
确据的其他面向
11
作者 武漠 connie kang 《艺术界》 2017年第2期190-190,共1页
仿佛是对“档案热”的某种反弹,近来,颇为可观的艺术实践与展览策划开始回溯“档案”自身,窜慎地检视它一直以来被赋予的证据性功能——即便以物质实体呈现,档案的“真实性”也绝非固若金汤,更遑论网络信息与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的当... 仿佛是对“档案热”的某种反弹,近来,颇为可观的艺术实践与展览策划开始回溯“档案”自身,窜慎地检视它一直以来被赋予的证据性功能——即便以物质实体呈现,档案的“真实性”也绝非固若金汤,更遑论网络信息与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的当下,证据、真相的边界与立足点所面临的是几乎永无止境的挑战和颠覆:“真相”无法自拔地演变为互联网运算方法所提供的资讯数据,而“选择愿意相信的”或“坐等反转”才是我们今天对待事件的真实态度。奥沙画廊群展“确据的其他面向”便是基于以上的思考、展出了四位香港艺术家/艺术小组针对这一议题进行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阅读 理解 艺术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