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递增式连续降雨条件下典型山区坡面径流产沙水动力学特征
1
作者 童晓霞 崔远来 +4 位作者 邵东国 李建明 张冠华 路良伟 刘纪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7,共10页
山区复杂的下垫面条件导致了山区小流域水文响应过程的复杂性,山区坡面作为山区小流域水文响应的基本单元,研究其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径流产沙水动力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山区坡面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径流水沙水动力特征,该研究选用官山... 山区复杂的下垫面条件导致了山区小流域水文响应过程的复杂性,山区坡面作为山区小流域水文响应的基本单元,研究其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径流产沙水动力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山区坡面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径流水沙水动力特征,该研究选用官山河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模拟递增式连续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坡度、土层厚度分布和土层底部透水性等山区坡面下垫面特性共同作用下的坡面径流产沙水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连续降雨条件下,雷诺数、水流剪切力和径流功率随着产流时间和雨强增加呈现增加趋势,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呈降低趋势。2)雨强增加使雷诺数均值和径流功率均值显著增加(P<0.05),设计雨强60、90、120 mm/h时的雷诺数均值、径流功率均值分别比30 mm/h的雷诺数均值、径流功率均值增加了130%、276%、366%和171%、328%、435%;坡度增加使水流剪切力均值和径流功率均值显著增加(P<0.05),坡度15°、25°的水流剪切力均值分别比坡度5°的增加了135%和187%,坡度15°、25°的径流功率均值分别比坡度5°的均值增加了224%和357%;土层厚度分布对阻力系数均值和土层底部透水的雷诺数均值、径流功率均值有显著影响(P<0.05),土层底部透水性仅对土层厚度分布为上薄下厚的雷诺数均值和水流剪切力均值有显著影响(P<0.05)。3)雨强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水动力特征的主导因素,对雷诺数的方差贡献率高达83.11%,水流剪切力主要受到雨强和坡度的影响,累计贡献率达67.64%,径流功率主要受到雨强和坡度的影响,累计贡献率达80.58%。在单一雨强条件下,坡度和土层厚度分布是影响水动力参数的主要因素,土层厚度分布和坡度的交互作用、土层底部透水性和土层厚度分布的交互作用对水动力参数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研究坡面产流产沙规律时,除考虑雨强和坡度外,还应兼顾考虑土层厚度分布和土层底部透水性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坡面复杂下垫面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并为改进山区小流域水文过程分布式模拟提供参数率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坡度 侵蚀 土层厚度分布 土层底部透水性 径流 产沙 水动力参数
下载PDF
基于EFDC模型的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佳儿 崔远来 +3 位作者 张博超 廖斌 贺天忠 郭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181,共10页
为探究长宽比、水深和水力负荷对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影响及其定量关系,采用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模型建立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基于构建的模型设置3因素6水平... 为探究长宽比、水深和水力负荷对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影响及其定量关系,采用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模型建立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基于构建的模型设置3因素6水平的全因子模拟试验,通过分析216组试验结果研究湿地长宽比、水深和水力负荷及其交互作用对湿地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影响,进而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将多因子影响与7个评价指标之间建立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长宽比、水深和水力负荷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均有显著影响(P<0.05)。构建的参数与评价指标的回归模型说明水力效率、有效容积率和莫里尔离散指数与长宽比呈指数相关,总氮浓度去除率与水深呈指数相关,回归方程的建模决定系数均大于0.9,经试验数据验证的相对误差在20%以下,说明模型是可靠的。研究可为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水力性能 净化效果 EFDC模型
下载PDF
考虑灌排运行特点的南方平原圩区分布式水文模拟
3
作者 吴海滔 崔远来 +3 位作者 王强 周鹏 许涛 董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5,共10页
为探究适合中国南方平原圩区的水文模型及平原圩区建模与参数率定方法,把握平原圩区内部水循环规律,该研究以巢湖流域庐北大圩为研究区,基于改进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burn-in”算法与模型河网及... 为探究适合中国南方平原圩区的水文模型及平原圩区建模与参数率定方法,把握平原圩区内部水循环规律,该研究以巢湖流域庐北大圩为研究区,基于改进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burn-in”算法与模型河网及子流域人工修正手段的空间离散方法,考虑圩区灌排运行特点后,通过添加虚拟水库,构建了平原圩区多水源灌溉系统,通过对不同大小及特征圩区进行分类,提出了以月尺度为主的多目标参数率定方法。模拟结果表明,大部分圩区出口月径流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决定系数大于0.65,纳什效率系数大于0.6,模拟效果处于中等或良好水平,表明改进SWAT模型及该研究提出的平原圩区建模与参数率定方法适用于庐北大圩的水文模拟。水量平衡与灌溉用水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降水与外河引水主要转化为径流和蒸散发,外河引水量近似等于泵站抽排量,径流系数相对较小,大圩外河是主要灌溉水源,不同时间段内不同水源的可供水量差异明显。考虑灌排运行特点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为中国南方平原圩区水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灌溉 排水 SWAT模型 圩区 参数率定
下载PDF
基于改进SWAT模型的南方多水源灌区灌溉用水量模拟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崔远来 吴迪 +2 位作者 王士武 温进化 王贺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94-100,共7页
为提出一种合理有效的南方多水源灌区灌溉用水量模拟统计方法,该文针对南方多水源灌区水循环及灌溉取水特点对SWAT模型进行改进,尤其添加了多水源自动灌溉模块用于模拟作物不同水源类型的灌水量,并统计推求灌区灌溉用水量。以浙江省浦... 为提出一种合理有效的南方多水源灌区灌溉用水量模拟统计方法,该文针对南方多水源灌区水循环及灌溉取水特点对SWAT模型进行改进,尤其添加了多水源自动灌溉模块用于模拟作物不同水源类型的灌水量,并统计推求灌区灌溉用水量。以浙江省浦江县通济桥水库灌区为例,应用改进SWAT构建灌区水循环模型,利用灌区出口实测月径流数据及4条干渠渠首监测的灌水量数据校正及验证模型,其中月径流在验证期的Nash-Suttclife效率系数为0.89,干渠灌溉用水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最大不超过20%,表明改进SWAT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利用所建模型模拟分析通济桥水库灌区长系列灌溉用水量,结果显示灌区灌溉用水量呈现丰水年小、干旱年大的变化规律;除监测的骨干水源通济桥水库及浦阳江取水以外,灌溉用水量的41.40%来源于灌区内部的河道、塘堰及小型水库,说明只监测干渠渠首灌水量无法统计整个灌区灌溉用水量;随着灌区节水改造投入,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其灌溉用水量减少。基于改进SWAT模型进行多水源灌区灌溉用水量模拟为灌区灌溉用水量统计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模型 水库 多水源灌区 改进SWAT 不同水源类型
下载PDF
基于涡度相关法的长江中下游稻田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规律 被引量:8
5
作者 时元智 时红 +2 位作者 崔远来 洪大林 朱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揭示水稻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UseEfficiency,WUE)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动态评价稻田水碳循环过程和农业用水效益。该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得到中国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田的3年通量数据,研究生态系统尺度的稻田WUE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年际差... 揭示水稻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UseEfficiency,WUE)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动态评价稻田水碳循环过程和农业用水效益。该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得到中国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田的3年通量数据,研究生态系统尺度的稻田WUE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年际差异,揭示生态系统夜间呼吸消耗对稻田水分利用的影响,阐明WUE与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和ET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季稻WUE季节尺度变化特征与NEP基本一致,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其季节变化由NEP主导,取决于作物自身以生育期为尺度的生长发育规律。早、晚稻日均WUE均在拔节孕穗期达到峰值,且在生长中期均维持较高水平,日均WUE分别达到5.8、5.5g/kg。早、晚稻全生育期WUE均值分别为(3.3±0.3)、(3.4±0.4)g/kg,生态系统夜间呼吸消耗使WUE下降40%以上。不同稻季WUE的年际差异达到9.2%~12.4%,其中抽穗开花期差异最大。不同纬度的稻田WUE存在差异,该研究得到的中国长江中下游稻田WUE高于菲律宾、巴西等热带地区稻田,但低于中国东北辽河三角洲稻田,与小麦、玉米等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田WUE也较低。研究结果可为评价中国长江中下游稻作区农业用水效率以及优化水碳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 生态系统生产力 蒸发蒸腾量 碳通量 涡度相关法 稻田
下载PDF
西藏拉萨河谷灌溉供需水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丹 罗红英 +3 位作者 罗玉峰 崔远来 李玉庆 蒙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3-1058,共6页
以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区为研究对象,依据1989—2010年拉萨、墨竹工卡气象站气象资料和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主要作物(青稞、冬小麦及油菜)种植面积,计算不同典型年份研究区总灌溉需水量;结合拉萨水文站1989—2010年径流序列资料,分... 以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区为研究对象,依据1989—2010年拉萨、墨竹工卡气象站气象资料和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主要作物(青稞、冬小麦及油菜)种植面积,计算不同典型年份研究区总灌溉需水量;结合拉萨水文站1989—2010年径流序列资料,分析区域灌溉用水的供需平衡.结果表明:拉萨河谷地区的种植模式以粮食作物为主,河谷区种植面积在1990—2010年间增长约8%,作物种植结构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引致灌溉需水量大幅度增加,2010年的灌溉需水量达到16亿m^3,比1990年增长约35%,青稞为灌溉需求最大的作物.河流径流量及灌溉用水需求的季节性变化存在差异,每年4—6月灌溉供需关系较为紧张,灌溉量占径流量10%~20%,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正值河流枯水季,尽管该期间灌溉需水量较低,但对水资源造成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拉萨河谷地区水资源供需关系较为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谷 灌溉需水量 供需关系 种植结构 遥感 径流
下载PDF
多时相MODIS影像的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提取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雨思 李丹 +3 位作者 黎臻 陈梦婷 崔远来 罗玉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01-208,共8页
黑龙江省稻田面积扩张引起农区地类发生巨大变化,利用遥感手段快速动态监测稻田面积扩张的变化,可为水稻产量估算、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评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该研究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 黑龙江省稻田面积扩张引起农区地类发生巨大变化,利用遥感手段快速动态监测稻田面积扩张的变化,可为水稻产量估算、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评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该研究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地表反射率和植被指数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融合归一化光谱特征、分层分类、最大似然法、阈值和指数时间序列等方法建立决策树模型,对2003-2018年黑龙江省的稻田、旱地、草甸、滩地、森林、水体、城镇等进行遥感解译,并采用混淆矩阵法验证结果精度。结果表明2003-2018年稻田识别Kappa系数达到0.899~0.961,总精度达到了85.5%~92.3%。黑龙江省新增稻田主要由旱地、草甸和滩地转变,水稻种植面积从2003-2018年扩大了3倍,平均每年扩张158100 hm^(2),稻田播种区域的中心向北延伸约160 km。该研究基于黑龙江省不同植被的物候特征,确定了不同地类的决策树分类判定标准,为黑龙江省稻田面积变化提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分类 精准识别 稻田扩张 决策树模型
下载PDF
水肥管理对鄱阳湖流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锃琳 崔远来 +2 位作者 才硕 刘博 舒永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85-93,共9页
为探明水肥管理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CH4,CO2和N2O)的影响规律,以鄱阳湖流域赣抚平原灌区稻田为研究对象,考虑间歇灌溉(W1)和淹灌(W0)2种灌溉模式,不施氮(N0)、减量施氮(N1,135 kg/hm^2)和常规施氮(N2,180 kg/hm^2)3种施氮水平,采用静态... 为探明水肥管理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CH4,CO2和N2O)的影响规律,以鄱阳湖流域赣抚平原灌区稻田为研究对象,考虑间歇灌溉(W1)和淹灌(W0)2种灌溉模式,不施氮(N0)、减量施氮(N1,135 kg/hm^2)和常规施氮(N2,180 kg/hm^2)3种施氮水平,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排放量,结合产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结果表明:稻田CH4和CO2排放通量全天内表现为单峰模式,CH4日排放峰值在14:00—15:00,CO2排放峰值提前约1~2 h,而N2O排放通量全天内则表现为上午、傍晚和深夜的三峰模式。08:00—11:00内3种气体校正系数和综合值均比较接近1,是进行田间观测的最佳时段。稻田CH4排放通量在生育前期迅速增长达到峰值,中后期相对平缓并伴有1~2个小峰值。间歇灌溉CH4排放通量较少。不同水肥处理下CO2排放的峰值出现次数一致,主要在分蘖前期、乳熟期和黄熟期。2种灌溉模式的CO2排放规律一致,但间歇灌溉下CO2排放量更多。稻田N2O的排放整体水平呈现较低状态,各处理的N2O排放峰值出现在抽穗开花期末。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增温潜势受灌溉模式的影响极显著。与W0相比,W1在N0、N1、N2水平下分别降低增温潜势36.1%、33.9%和23.2%(P<0.05)。地温和气温是重要的环境影响因子,CH4和CO2对地温的敏感性高于气温,9月典型日的温度敏感系数更高。W1N1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低,从减排增产角度为鄱阳湖流域推荐的稻田水肥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排放 温度 水肥管理 日变化 稻田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西藏农业区?ngstr?m-Prescott公式参数选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罗红英 李丹 +2 位作者 崔远来 田正野 罗玉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9-155,共7页
针对西藏地区地域广阔、辐射站点少且分布不均匀等特征,为获得适用于西藏主要农业区的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参数,基于拉萨、狮泉河、那曲、昌都站1961—2004年的逐日太阳总辐射及日照时数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ngstr?m-Prescott(AP)中的... 针对西藏地区地域广阔、辐射站点少且分布不均匀等特征,为获得适用于西藏主要农业区的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参数,基于拉萨、狮泉河、那曲、昌都站1961—2004年的逐日太阳总辐射及日照时数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ngstr?m-Prescott(AP)中的参数进行率定,利用2005—2016年的逐日观测数据对率定结果进行验证,并根据不同农业区划,由已知站点的参数值推求无辐射数据典型站点的经验参数,进而选取不同农业区划的经验参数。结果表明,FAO推荐的参数值并不完全适用于西藏地区,4个站点2个参数率定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8~0.26以及0.55~0.64。经验参数受纬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经度、海拔。拉萨站和昌都站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吻合较好。5个不同农业区2个参数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18~0.25及0.55~0.64。FAO推荐值在高原温带半湿润区以及高原温带半干旱区适用性较好。该研究成果可为无辐射实测地区的太阳辐射值和作物腾发量的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高程 维度 Angstrom-Prescott公式 西藏 参数估计
下载PDF
虾稻共作灌溉定额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路广 吴瑕 +5 位作者 关洪林 潘少斌 崔远来 董苇 杨小伟 罗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71-76,共6页
近年来,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大面积发展了虾稻共作适水农业,该种养模式改变了田块结构及用水模式,其灌溉定额计算有别于普通农作物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目前还未见相关研究报道。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虾稻共作田块结构与用水特点,将... 近年来,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大面积发展了虾稻共作适水农业,该种养模式改变了田块结构及用水模式,其灌溉定额计算有别于普通农作物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目前还未见相关研究报道。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虾稻共作田块结构与用水特点,将1个周年划分为水稻非生育期阶段、水稻生育期虾稻分养阶段、水稻生育期虾稻共养阶段3个阶段,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提出虾稻共作灌溉定额确定方法。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通过资料搜集和计算参数确定,采用该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对虾稻共作灌溉定额进行了计算,虾稻共作灌溉定额多年平均12 945 m^3/hm^2。该研究成果为虾稻共作灌溉定额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指导虾稻共作灌溉用水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降雨 蒸发蒸腾 虾稻共作 水量平衡原理 确定方法
下载PDF
考虑降雨有效利用的水稻灌溉模式的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梦婷 杨琳 +4 位作者 吴光星 吴争光 茆智 崔远来 罗玉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2-837,共6页
为充分利用有效降雨挖掘农业节水潜力,以湖北漳河灌区为例,提出一种考虑降雨有效利用的水稻灌溉模式的优化方法,根据长系列历史气象数据对传统淹灌模式进行分阶段优化,改变各生育阶段控制水层深度,寻找最大利用降雨兼顾减少灌水次数的... 为充分利用有效降雨挖掘农业节水潜力,以湖北漳河灌区为例,提出一种考虑降雨有效利用的水稻灌溉模式的优化方法,根据长系列历史气象数据对传统淹灌模式进行分阶段优化,改变各生育阶段控制水层深度,寻找最大利用降雨兼顾减少灌水次数的最优水层深度组合并分析节水原因及效果.结果显示,优化后适宜水层下限比优化前低10 mm,降雨后最大蓄水深度比优化前深10 mm,而优化后适宜水层上限分蘖前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优化后适宜水层上限分别为50,50,40,25 mm.与传统淹灌模式相比,优化后平均降雨利用率提高3.78%,其中分蘖前期增幅最大,为6.41%,灌水次数减少4.60次,其中乳熟期减少最多,为2.44次,灌溉定额减少25.50 mm,节水率为5.14%,其中拔节孕穗期节水率最高,为7.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效降雨 淹灌 灌溉模式
下载PDF
中国不同水稻生长环境下ORYZA(v3)模型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谭君位 崔远来 汪文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53-163,共11页
中国水稻种植分布广、气候跨度大,水稻生长环境差异较大。ORYZA(v3)模型被广泛用于水稻生长模拟,但不同环境下该模型参数敏感性的时空特征尚不清楚。该研究选取了位于中国16个水稻种植亚区的18个典型站点,分别采用EFAST(Extended Fourie... 中国水稻种植分布广、气候跨度大,水稻生长环境差异较大。ORYZA(v3)模型被广泛用于水稻生长模拟,但不同环境下该模型参数敏感性的时空特征尚不清楚。该研究选取了位于中国16个水稻种植亚区的18个典型站点,分别采用EFAST(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方法对模型中16个作物参数进行30 a(1986-2015年)全局敏感性分析,分析了参数敏感性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模型参数敏感性在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稻作制度、以及不同站点之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在高海拔或具有特殊气候类型的地区的参数敏感性明显异于其他地区;模型中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最大值(RGRLMX)、颖花生长系数(SPGF)和最大单粒质量(WGRMX)的敏感性受环境的影响最大;各参数的敏感性与日均最低气温、日均最高气温、积温具有显著相关性,但由于海拔、纬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模型参数敏感性在空间上不随纬度或海拔的变化呈现单一的变化趋势;RGRLMX在大理、牡丹江等站点出现单参数极度敏感的现象,揭示了模型的结构可能存在一定缺陷,在容易受低温冷害影响的地区应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敏感性分析 时空特征 相关性 多环境 稻作制度
下载PDF
湖北省中稻灌溉定额修订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潘少斌 刘路广 +4 位作者 吴慧蓉 崔远来 陈绪勋 张建涛 杨小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湖北省现行灌溉用水定额标准颁布于2003年,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的水资源管理需求。【目的】为更全面真实地反映湖北省中稻现状灌溉用水水平。【方法】本文分析了湖北省各分区中稻作物系数、稻田渗漏量、泡田期水面蒸发量、饱和需水量... 湖北省现行灌溉用水定额标准颁布于2003年,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的水资源管理需求。【目的】为更全面真实地反映湖北省中稻现状灌溉用水水平。【方法】本文分析了湖北省各分区中稻作物系数、稻田渗漏量、泡田期水面蒸发量、饱和需水量、生育期、水层控制标准等灌溉定额计算参数。【结果】基于中稻灌溉定额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人工、机械2种耕作方式与浅灌适蓄、间歇灌溉2种灌溉模式组合下不同分区不同频率的中稻灌溉定额。定额修订成果表明,先进的灌溉模式和耕作方式都能够有效降低中稻灌溉定额,促进农业节水。【结论】目前,湖北省一般适用机械耕作、浅灌适蓄条件下的中稻灌溉定额,对于水源和灌溉工程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议采用机械耕作、间歇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灌溉定额 计算参数 耕作方式 灌溉模式
下载PDF
基于ORYZA_V3模型的水稻水肥综合调控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乾安 李亚龙 +3 位作者 刘路广 崔远来 陈扬 韩焕豪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57,共8页
[目的]探索赣抚平原灌区不同水文年型适宜的水稻水肥综合调控模式,为灌区水稻水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2012 2013年晚稻试验资料对ORYZA_V3模型进行了率定与验证,并以率定后的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水文年组... [目的]探索赣抚平原灌区不同水文年型适宜的水稻水肥综合调控模式,为灌区水稻水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2012 2013年晚稻试验资料对ORYZA_V3模型进行了率定与验证,并以率定后的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水文年组及水肥模式下晚稻灌溉定额、产量、氮肥利用率等指标。[结果]降低灌前水分下限能降低腾发量与灌溉定额。耕作层灌前土壤含水率大于饱和含水率的70%~75%时,降低灌前水分下限均能提高晚稻的产量与氮肥利用率。耕作层灌前土壤含水率低于饱和含水率的60%~65%时,晚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均有所下降。施氮肥量增加会降低氮肥利用率,施氮肥次数增加能提高氮肥利用率,二者增加均能增加晚稻产量,但会导致晚稻耐旱能力降低。从节水、增产、增效的角度,推荐试验区采用的水肥综合调控模式:氮肥量135 kg/hm2,分3次施用(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丰水年采用重旱节水灌溉模式(耕作层灌前土壤含水率下限占饱和含水率的60%~65%),平、枯水年采用中旱节水灌溉模式(耕作层灌前土壤含水率下限占饱和含水率的70%~75%)。[结论]与传统水肥模式相比,所推荐水肥模式在丰、平、枯水年能分别节水41.4%、30.0%、21.9%,增产7.5%、5.4%、3.4%,提高氮肥利用率57.3%、51.2%、44.9%,节省氮肥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模型 水肥 氮肥利用率 灌区
下载PDF
改进Hargreaves-Samani模型预测广西盆地参考作物蒸散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宗俊 崔宁博 +3 位作者 徐俊增 崔远来 梁军 钱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410,共7页
准确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灌溉决策有着重要意义.Hargreaves-Samani模型(HS)是目前公认结构最简单且精度较高的ET_(0)估算模型.为了进一步提高HS模型预测精度,采用蜂群理论和广西盆地20个气象站(1961—2019年... 准确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灌溉决策有着重要意义.Hargreaves-Samani模型(HS)是目前公认结构最简单且精度较高的ET_(0)估算模型.为了进一步提高HS模型预测精度,采用蜂群理论和广西盆地20个气象站(1961—2019年)数据对HS模型全局校准,使用1961—2000年数据对HS模型进行校准,2001—2019年数据在日、月、年尺度上验证.结果表明:全局优化后的经验参数C,m和a中,参数a随地形起伏差异较大,而参数C和m差异较小;校准后HS模型(平均MAE和R^(2)分别为1.06 mm/d和0.86)优于原始HS模型(MAE和R^(2)分别为2.20 mm/d和0.68);在日、月和年时间尺度上,校准HS模型和原始HS模型都高估了ET_(0),但校准的HS模型与P-M模型计算的ET_(0)更为接近.因此,对仅有温度数据的地区,推荐采用校准的HS模型估算ET_(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Hargreaves-Samani模型 优化算法 温度数据 广西盆地
下载PDF
基于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参数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震 崔远来 +3 位作者 郭长强 万荻 刘方平 马林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7-164,共8页
为探究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参数对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影响,分析设计参数与水力性能指标和净化效果指标之间的关系性,优选综合考虑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设计参数组合,对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参数(长宽比、水深、植物间距、流量、进出口布... 为探究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参数对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影响,分析设计参数与水力性能指标和净化效果指标之间的关系性,优选综合考虑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设计参数组合,对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参数(长宽比、水深、植物间距、流量、进出口布置、植物种类)开展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参数对净化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各水力性能指标之间、以及净化效果指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水力性能指标与净化效果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长宽比、水深和植物间距是影响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主要设计参数,尤其以长宽比的影响最为显著。在试验条件下,表面流人工湿地最优设计参数组合为长宽比4∶1、水深30cm、植物间距20cm、流量0.55m^3/h、进出口中进中出布置、水生植物水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湿地 设计 水力性能 净化效果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降雨量对洱海流域稻季氮磷湿沉降通量及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蓉 韩焕豪 +3 位作者 崔远来 王树鹏 黄英 张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91-198,共8页
为了探究洱海流域稻季氮磷湿沉降规律,于2016及2017年稻季在大理洱海流域收集湿沉降样品,分析样品中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总氮(total nitrogen,TN)、NO_3^--N、NH_4^+-N等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N、TP湿沉降通量主要受降... 为了探究洱海流域稻季氮磷湿沉降规律,于2016及2017年稻季在大理洱海流域收集湿沉降样品,分析样品中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总氮(total nitrogen,TN)、NO_3^--N、NH_4^+-N等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N、TP湿沉降通量主要受降雨量支配,2016与2017年稻季单次降水TN、TP湿沉降通量与降雨量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TN、TP湿沉降浓度总体上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同时与是否发生连续降雨及是否大规模施肥有关。以2017稻季氮素湿沉降为例,2017年稻季NH_4^+-N和NO_3^--N湿沉降对TN的占比分别为53.1%和20.6%,湿沉降以NH_4^+-N为主。可溶性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对TN的占比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连续降雨的延续而增大。2016及2017年稻季湿沉降TN质量浓度分别为0.87~4.03和0.90~6.85 mg/L,均远大于湖泊富营养化阀值,对洱海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 洱海流域 湿沉降
下载PDF
基于改进SWAT模型的多水源灌区节水潜力尺度效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迪 崔远来 +5 位作者 黄文波 龚兰强 范国福 安莉娜 李大成 余乾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2-90,共9页
灌溉节水潜力是指导和评价灌区节水改造的重要参数,其分析需要考虑尺度效应。该研究以湖北漳河灌区杨树垱流域为背景,采用改进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构建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并利用实测径流、蒸发蒸腾量及灌溉用水... 灌溉节水潜力是指导和评价灌区节水改造的重要参数,其分析需要考虑尺度效应。该研究以湖北漳河灌区杨树垱流域为背景,采用改进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构建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并利用实测径流、蒸发蒸腾量及灌溉用水量校正及验证模型。以子流域嵌套方式将研究区划分为6个尺度,基于现状情景,设置增加塘堰汇流面积、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及采用水稻节水灌溉模式3种节水情景。基于改进SWAT模型不同情景的模拟结果,定义并计算分析不同节水情景下传统的及考虑回归水重复利用的2种节水潜力及其随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进SWAT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R^(2)>0.80,纳什效果系数大于0.80)。在增加塘堰汇流面积情景下,由于不同尺度塘堰供水比例的变化,2种节水潜力均随着尺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继而趋于稳定的规律;在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情景下,由于漳河水库在不同尺度的供水比例的变化,2种节水潜力均随尺度增大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水稻节水灌溉模式情景下,由于不同尺度水稻节水灌溉面积占比的变化,2种节水潜力均随尺度增大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继而趋于稳定的规律。3种节水情景下的2种节水潜力的大小关系,主要由节水措施实施前后不同尺度灌溉用水量变化及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量变化共同决定。研究可为灌区水管理及节水改造工程布局提供决策依据和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水源 改进SWAT模型 节水潜力 尺度效应 回归水重复利用
下载PDF
基于水碳通量耦合的长江中下游稻田蒸散发组分分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博 汪文超 +1 位作者 崔远来 徐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4-101,共8页
探明稻田生态系统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组分特征对于提高稻田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系统对长江中下游典型双季稻田水碳通量进行了连续2 a(2017—2018年)的观测,使... 探明稻田生态系统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组分特征对于提高稻田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系统对长江中下游典型双季稻田水碳通量进行了连续2 a(2017—2018年)的观测,使用潜在水分利用效率(Underlying Water Use Efficiency,u WUE)法将稻田ET分解为植株蒸腾(Transpiration,T)和棵间蒸发(Evaporation,E),揭示了稻田生态系统ET及其组分的季节变化特征,并使用小型蒸渗仪/涡度相关(Micro-lysimeter/Eddy Covariance, ML/EC)法观测结果对u WUE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早晚稻植株蒸腾占蒸散发的比例(T/ET)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水稻生育期T/ET在0.49~0.62之间,其中早稻季T/ET明显低于晚稻季。通过比较u WUE法和ML/EC法两种ET组分分解方法发现,u WUE法与ML/EC法估算T/ET差异主要在水稻生长前期和阴天;在其他时期,u WUE法和ML/EC法估算的T/ET显著线性相关(R^(2)=0.852,P<0.01),表明u WUE法可以较好地模拟稻田ET组分。以上研究成果可为u WUE法在稻田生态系统的应用以及长江中下游稻田节水灌溉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蒸腾 蒸发 涡度相关技术 水碳通量耦合 稻田生态系统 潜在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环境流体动力学模拟优选人工湿地设计中隔板湿地长度比 被引量:2
20
作者 万荻 崔远来 +1 位作者 郭长强 马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2-69,共8页
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code,EFDC)建立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隔板长度与湿地长度比值(简称隔长比)对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性能及净化效果的影响规律,优选适宜的隔长比。结果表明:1)率定... 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code,EFDC)建立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隔板长度与湿地长度比值(简称隔长比)对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性能及净化效果的影响规律,优选适宜的隔长比。结果表明:1)率定和验证的12组结果中,水动力模型模拟评价结果为中等及以上,即相关系数>0.7、纳什系数>0.4、相对误差<20%,的有7组,水质模型模拟评价结果为中等及以上,即相对误差<20%,的有10组。2)表面流人工湿地适宜隔长比随长宽比的增加而增大,当长宽比由1、2、4变为4、8、16时,对应的适宜隔长比分别为0.675、0.850、0.938。3)表面流人工湿地主要水力指标随适宜隔长比的增大而增加,对净化效果指标的提升不明显。4)在适宜隔长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湿地的表面积能明显提升水质净化效果(>50%)。研究可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性能 净化效果 优化 表面流人工湿地 隔长比 长宽比 EFDC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