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型带传动的传递功率损失 第I部分:V型带和带轮楔角失配的影响
1
作者 THC Childs d cowburn 刘青 《传动技术》 2013年第4期24-32,共9页
AV10原始毛边的V型带分别切成由32°到42°楔角,和36°楔角的带轮在51mm的节圆半径上啮合运转,实验表明,37°到38.5°楔角的带与槽配合最好,啮合运转的效率最高。而其他楔角的带由于不能与带轮槽较好配合的径向失... AV10原始毛边的V型带分别切成由32°到42°楔角,和36°楔角的带轮在51mm的节圆半径上啮合运转,实验表明,37°到38.5°楔角的带与槽配合最好,啮合运转的效率最高。而其他楔角的带由于不能与带轮槽较好配合的径向失配造成超速和转矩损耗的功率损失。故现有失配带的径向配合的理论模型是不适当的。本结论已经推广并开发了带弯曲变形理论,详细介绍了按照带轮半径、带的结构和带的长度,带轮槽与带啮合运转的角度切成40°,运转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带传动 功率传递损失 失配 楔角
下载PDF
V型带传动的传递功率损失 第Ⅱ部分:小带轮半径的影响(二)
2
作者 T H C Childs d cowburn 《传动技术》 2014年第1期42-43,共2页
采用运转的缠绕、毛边和齿形的V型带传递51,36和21mm半径带轮间的功率。分开测量该带轮间的转矩和角速度损失表明它们分别近似与I/R和I/R2成比例,同时还大于根据现有理论的预测值。带轮半径由51减小至21mm时,最大有效拉力比由21降至5。... 采用运转的缠绕、毛边和齿形的V型带传递51,36和21mm半径带轮间的功率。分开测量该带轮间的转矩和角速度损失表明它们分别近似与I/R和I/R2成比例,同时还大于根据现有理论的预测值。带轮半径由51减小至21mm时,最大有效拉力比由21降至5。根据转矩损失的简化分析出现一无因次带变形参量(gEI/R4)1/2,已经验求得与超出根据带拉长和径向屈服预测的转矩损失和速度损失两者有关。采用厚平带和圆柱带轮的辅助试验表明它的功率损失与相同截面积的V型带意外的接近,建议这些V型带损失归因于一般原始楔入带轮槽的情况,必须研究推测带体变斜或剪切变形说明小半径带轮与损失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损失 V型带传动 小带轮半径
下载PDF
V型带传动的传递功率损失 第Ⅱ部分:小带轮半径的影响(一)
3
作者 T H C Childs d cowburn 《传动技术》 2013年第4期33-44,48,共13页
采用运转的缠绕、毛边和齿形的V型带传递51,36和21mm半径带轮间的功率。分开测量该带轮间的转矩和角速度损失表明它们分别近似与I/R和I/R2成比例,同时还大于根据现有理论的预测值。带轮半径由51减小至21mm时,最大有效拉力比由21降至5。... 采用运转的缠绕、毛边和齿形的V型带传递51,36和21mm半径带轮间的功率。分开测量该带轮间的转矩和角速度损失表明它们分别近似与I/R和I/R2成比例,同时还大于根据现有理论的预测值。带轮半径由51减小至21mm时,最大有效拉力比由21降至5。根据转矩损失的简化分析出现一无因次带变形参量(gEI/R4)1/2,已经验求得与超出根据带拉长和径向屈服预测的转矩损失和速度损失两者有关。采用厚平带和圆柱带轮的辅助试验表明它的功率损失与相同截面积的V型带意外的接近,建议这些V型带损失归因于一般原始楔入带轮槽的情况,必须研究推测带体变斜或剪切变形说明小半径带轮与损失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损失 V型带传动 小带轮半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