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保护性耕种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国盛 K Y Chan +1 位作者 G d Li d p heenan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22-2728,共7页
研究了不同耕种方式对澳大利亚同一地区3种土壤表层(0-5cm)理化性质的作用,以揭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质量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穴播/保留残茬(DD/SR)、多年生人工草地(PP)和自然草地(NP)表层土壤的〉2mm水稳性团聚体含... 研究了不同耕种方式对澳大利亚同一地区3种土壤表层(0-5cm)理化性质的作用,以揭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质量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穴播/保留残茬(DD/SR)、多年生人工草地(PP)和自然草地(NP)表层土壤的〉2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全氮、有机碳含量、田间持水量均显著高于其相应对照传统耕作/秸秆焚烧(CC/SB)、人工草地/作物轮作(PPC)和耕作(CT)的;土壤全氮含量、田间持水量分别与有机碳含量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94**,r=0.996**,n=6),而受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在同一类型的土壤上,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不同试验区,耕作措施对表层土壤容重和孑L隙分布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秸秆焚烧和施用石膏对表层土壤的pH及交换性阳离子含量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保护性耕作、草田轮作或多年生草地有利于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结构稳定性,从而改善土壤的供肥供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有机碳 团聚体 田间持水量 PH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