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医养结合试点机构资源配置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时松和 胡雪琪 +11 位作者 贺坤 田庆丰 张文莉 赵浩 李颖菲 郭丽芳 霍振昂 刘建涛 史展 侯准科 戴歌 张倩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617-3621,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医养结合试点机构资源配置现状,为政府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普查方法,于2019年1月-7月对河南省17个省辖市全部医养结合试点机构进行问卷调查,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聚类划分为3类地区,采... 目的:了解河南省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医养结合试点机构资源配置现状,为政府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普查方法,于2019年1月-7月对河南省17个省辖市全部医养结合试点机构进行问卷调查,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聚类划分为3类地区,采用统计描述、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河南省医养结合试点机构的规模、服务提供和工作人员情况的地区差异进行比较。结果:高、中、低经济水平地区每个医养结合试点机构的建筑面积中位数分别为11 583.38 m2、6 283.30 m2、6 000.00 m2,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入住率分别为19.57%、31.29%、41.99%;医护比分别为2.07:1,1.88:1,1.05:1,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不足5%;调查涉及的8类18项卫生服务项目中,生活照顾服务等9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医养结合试点机构规模不同、入住率偏低;服务提供方面存在差异;人员结构不合理、高级护理人才不足。建议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各地医养结合机构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经济水平 医养结合 试点机构 资源配置 调查研究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印染废水中联苯胺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志刚 蒋少军 +1 位作者 戴鸽 李碧享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71,81,共4页
建立了印染废水中联苯胺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样品经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和富集。以乙腈/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在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μm)上进行分离,以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 建立了印染废水中联苯胺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样品经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和富集。以乙腈/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在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μm)上进行分离,以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联苯胺为0.03~5.0μ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回收率为93.0%~10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3.57%,方法的定量限为0.003μg/L,检出限为0.001μg/L。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印染废水中联苯胺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印染废水 联苯胺
下载PDF
血清KL–6检测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间质病变中的意义
3
作者 马洁 王婷 +6 位作者 戴鸽 蒋吴君 宋晓翔 封其华 李晓忠 盛茂 严永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2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肺间质病变(ILD)儿童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5例SLE合并ILD患儿作为SLE-ILD组,SLE-非ILD患儿19例作为SLE-非IL...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肺间质病变(ILD)儿童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5例SLE合并ILD患儿作为SLE-ILD组,SLE-非ILD患儿19例作为SLE-非ILD组,同时另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三组儿童的血清K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KL-6对SLE合并ILD的诊断效能。结果:SLE-ILD组、SLE-非ILD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KL-6检测结果分别为339.14(320.12,380.71)U·mL^(-1)、139.73(86.86,190.59)U·mL^(-1)和99.43(76.71,180.14)U·mL^(-1),SLE-ILD组显著高于SLE-非IL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L-6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最佳诊断阈值为201.118 U·mL^(-1),灵敏度为0.867,特异度为0.882。结论:血清KL-6可作为预测SLE-ILD发生的生物标志物,其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间质病变 涎液化糖链抗原 儿童
下载PDF
DyNi快淬条带的转动磁热效应研究
4
作者 陈燕珊 戴戈 +3 位作者 王志康 杨佳文 陈睿 王芳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9-32,共4页
利用单辊熔体快淬法成功制备了DyNi多晶条带,并研究了其磁性和转动磁热效应。试验结果发现:晶粒沿DyNi条带厚度方向择优取向生长,磁性沿快淬条带长度和厚度方向呈现明显各向异性。利用Maxwell关系结合磁性测量数据分别得到磁场沿条带厚... 利用单辊熔体快淬法成功制备了DyNi多晶条带,并研究了其磁性和转动磁热效应。试验结果发现:晶粒沿DyNi条带厚度方向择优取向生长,磁性沿快淬条带长度和厚度方向呈现明显各向异性。利用Maxwell关系结合磁性测量数据分别得到磁场沿条带厚度和长度方向的等温磁熵变随温度变化关系,在52 K附近成功获得一大转动磁熵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磁热效应 织构 磁各向异性
下载PDF
抗新型鹅星状病毒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5
作者 代格 章丽娇 +7 位作者 黄欣梅 杨靖 刘青涛 韩凯凯 刘宇卓 李银 薛峰 赵冬敏 《江苏农业科学》 2024年第21期204-208,共5页
制备抗新型鹅星状病毒Ca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基于病毒Cap蛋白的快速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构建pET-32a-ORF2重组质粒,转化BL21、IPTG诱导,原核表达出新型鹅星状病毒Cap蛋白,并对其分别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重组... 制备抗新型鹅星状病毒Ca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基于病毒Cap蛋白的快速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构建pET-32a-ORF2重组质粒,转化BL21、IPTG诱导,原核表达出新型鹅星状病毒Cap蛋白,并对其分别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且具有一定的免疫学活性。以原核表达的Cap蛋白为免疫原,免疫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对免疫后血清效价为阳性的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做间接ELISA筛选出阳性克隆,并以有限稀释法连续进行3次亚克隆,成功筛选出1株分泌抗新型鹅星状病毒Cap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D7,采用腹水法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64 000。鉴定出1D7的亚型为IgM。1D7分别与重组Cap蛋白和接种新型鹅星状病毒的LMH细胞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该单抗既能识别重组Cap蛋白又能与新型鹅星状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Cap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10514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病毒检出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莉 王婷 +4 位作者 戴鸽 徐俊 邵雪君 唐汝泽 严永东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713-717,共5页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检出情况、流行规律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051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病史及鼻咽分泌物,反转...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检出情况、流行规律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051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病史及鼻咽分泌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RV。结果:HRV总检出阳性率为14.2%(1493/10514),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6,P=0.157);2013年至2019年HRV各年检出率分别为9.7%、14.6%、19.1%、18.6%、18.1%、11.0%、11.4%,HRV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80,P<0.001);HRV全年散发,具有明显季节性,以夏秋两季检出率最高(6月~11月),其次为春季,冬季最低;28 d~6月龄、~2岁、~7岁、>7岁组HRV检出率分别为14.2%、15.5%、13.5%、9.8%,各年龄段HR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24,P<0.001);2岁以下儿童HRV阳性检出率较高(χ^(2)=7.711,P=0.005)。HRV引起呼吸道感染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以支气管肺炎为主(68.9%),其次为支气管炎(13.2%),混合其他病毒感染比HRV单一感染更易出现喘息及肺部啰音(χ^(2)=9.483、10.821,P=0.024、0.013),混合支原体感染比HRV单一感染更易出现发热及大叶性肺炎(χ^(2)=51.585、96.060,P均<0.001);57.8%患儿白细胞升高,CRP增高者(CRP>15 mg/ml)占15.6%,白细胞、CRP增高在2岁以下儿童更为明显(χ^(2)=26.097、55.973,P均<0.001)。结论:HRV是近七年来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重要病原之一,全年均可发生,流行高峰在夏秋季,2岁以下儿童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化,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患儿临床症状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鼻病毒 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腺病毒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戴鸽 王婷 +8 位作者 蒋吴君 孙慧明 王美娟 陈正荣 黄莉 季伟 郝创利 王宇清 严永东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腺病毒肺炎患儿,按是否发展为BO分为BO组与非BO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 目的探讨腺病毒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腺病毒肺炎患儿,按是否发展为BO分为BO组与非BO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的腺病毒肺炎住院患儿共266例,发展为BO的患儿37例(13.9%)。BO组年龄小于非B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8.0,17.5)月龄比32.0(13.0,48.0)月龄,P<0.001];BO组早产儿比例[10.8%(4/37例)比3.1%(7/229例),P=0.028]、有基础疾病的比例[21.6%(8/37例)比4.4%(10/229例),P<0.001]、有过敏性疾病的比例[35.1%(13/37例)比20.1%(46/229例),P=0.041]高于非B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组热程较非BO组长[10(4.0,13.5)d比6(4.0,9.0)d,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组出现喘息、气促、低氧血症症状患儿多于非BO组[81.1%(30/37例)比27.9%(64/229例),P<0.001;64.9%(24/37例)比5.7%(13/229例),P<0.001;59.5%(22/37例)比6.6%(15/229例),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G水平、CD3^-CD19^+淋巴百分比高于非BO组[(364±104)×10^9/L比(297±105)×10^9/L,P=0.001;6.74(4.92,10.16)g/L比5.93(1.00,8.04)g/L,P=0.016;(33.5±15.3)%比(26.1±10.2)%,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组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非BO组[(29.1±8.0)%比(32.5±9.4)%,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组混合细菌感染比例高于非BO组[37.8%(14/37)比16.6%(38/229),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26个月、合并基础疾病、早产史、病程中出现喘息、气促、低氧血症为腺病毒肺炎后B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08、30.667、7.558、3.909、8.842、8.607,均P<0.05)。结论年龄<26个月、有早产史、合并基础疾病、表现为喘息、气促及低氧血症是腺病毒肺炎后BO的独立危险因素,当临床上患儿符合上述表现时,需尽早行高分辨CT明确是否发生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肺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危险因素 儿童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嵘 王婷 +5 位作者 戴鸽 王美娟 严永东 周晔雯 刘利英 潘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11-816,共6页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经支气管镜确诊的有塑型形成的MP肺炎(MPP)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与同期无塑...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经支气管镜确诊的有塑型形成的MP肺炎(MPP)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与同期无塑型形成的MPP患儿进行比较,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MP感染致PB的危险因素。结果306例MPP患儿中PB组50例,非PB组256例。PB组患儿年龄[(82.74±35.17)个月比(66.63±35.67)个月]、中性粒细胞比例(N)(0.7058±0.1391比0.6057±0.1626)、C反应蛋白(CRP)[17.40(10.21,42.86)mg/L比11.43(4.55,23.66)mg/L]、D-二聚体(DD)[1071(279.5,2386.5)μg/L比523(233.0,1099.5)μg/L]、乳酸脱氢酶(LDH)[491.1(342.3,607.4)U/L比394.9(319.1,512.8)U/L]、红细胞沉降率(ESR)[25.0(17.0,36.0)mm/1 h比15.5(9.0,28.0)mm/1 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3.5(26.1,49.3)U/L比29.2(24.0,37.2)U/L]、丙氨酸转氨酶(ALT)[19.1(11.45,31.50)U/L比13.6(10.30,23.15)U/L]、IgA[1.46(0.98,2.12)mg/L比1.15(0.64,1.60)mg/L]、CD3^(-)CD_((16+56))^(+)(0.1550±0.0886比0.1202±0.0715)、过敏史[44.0%(22/50例)比25.8%(65/256例)]、混合感染[38.0%(19/50例)比24.6%(63/256例)]、镜下黏膜糜烂[10.0%(5/50例)比2.3%(6/256例)]等方面均高于非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敏史(OR=5.604,95%CI:1.937~16.216)、年龄(OR=3.142,95%CI:1.425~6.929)、N(OR=2.387,95%CI:1.088~5.238)、CRP(OR=3.959,95%CI:1.072~14.662)、DD(OR=7.824,95%CI:2.824~21.673)是MP感染致P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其中年龄、N、CRP、DD的临界值分别为64个月、0.70、35 mg/L、2000μg/L。结论MP感染后发生PB往往见于年龄较大、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存在更强的炎症反应、免疫紊乱及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支气管镜 塑型性支气管炎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洁 王婷 +6 位作者 戴鸽 蒋吴君 宋晓翔 封其华 李晓忠 盛茂 严永东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SLE的住院患儿11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肺部高分辨率CT表现分为SLE-ILD组...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SLE的住院患儿11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肺部高分辨率CT表现分为SLE-ILD组(18例)及SLE-非ILD组(93例)。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2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SLE-ILD的危险因素。结果SLE-ILD的发病率为16.2%(18/111例)。SLE-ILD组与SLE-非ILD组在病程[14.00(12.00~24.25)月比1.00(1.00~2.00)月]、浆膜炎[55.6%(10/18例)比8.6%(8/93例)]、活动后气促[83.3%(15/18例)比25.8%(24/93例)]、神经系统损害[27.8%(5/18例)比6.5%(6/93例)]、心血管系统损害[38.9%(7/18例)比9.7%(9/93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66.7%(12/18例)比31.2%(29/93例)]、补体C3下降[88.9%(16/18例)比62.4%(58/93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88.9%(16/18例)比18.3%(17/93例)]、抗Sm抗体阳性[61.1%(11/18例)比15.1%(14/93例)]、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RNP抗体)阳性[66.7%(12/18例)比16.1%(15/93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浆膜炎(OR=30.535,95%CI:2.167~430.336,P=0.011)、活动后气促(OR=55.115,95%CI:1.177~2579.852,P=0.041)、ANCA阳性(OR=65.090,95%CI:4.488~944.071,P=0.002)及抗RNP抗体阳性(OR=10.007,95%CI:1.362~73.500,P=0.024)是SLE-ILD的危险因素。结论SLE患儿病程越长,ILD发病率越高;浆膜炎、活动后气促、ANCA阳性及抗RNP抗体阳性可能是SLE-IL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间质性肺疾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儿童
原文传递
711例流感病毒肺炎患儿临床特点及重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殷荣 张涛 +5 位作者 戴鸽 王婷 陈正荣 邵雪君 张钧 严永东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分析甲、乙型流感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重度流感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甲、乙型流感肺炎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混合感染病原,并探讨重度流感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1)在711例流感肺炎患儿中,甲、乙型分别... 目的分析甲、乙型流感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重度流感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甲、乙型流感肺炎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混合感染病原,并探讨重度流感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1)在711例流感肺炎患儿中,甲、乙型分别占65.1%、32.9%;春季、夏季以乙型Victoria系占优势,秋季以甲型H3N2占优势,冬季以甲型H1N1占优势;<1岁、~3岁以甲型流感占优势,~6岁甲型、乙型流感所占比例相近,>6岁以乙型流感占优势。(2)乙型流感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高于甲型流感(53.4%比44.7%,χ^(2)=4.728,P=0.030),但肺部出现湿啰音、喘鸣音的比例低于甲型流感(70.5%比80.1%、25.6%比36.9%,χ^(2)=8.945、8.093,P均<0.05)。(3)乙型流感患儿出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的比例高于甲型流感(5.6%比1.9%,χ^(2)=6.633,P=0.010)。(4)乙型流感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甲型流感(23.9%比10.8%,χ^(2)=20.789,P<0.001),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率低于甲型流感(8.1%比15.8%、41.9%比50.1%,χ^(2)=7.934、4.221,P均<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岁(OR=1.886,95%CI 1.149~3.096,P=0.012)、LDH升高(OR=1.736,95%CI 1.080~2.790,P=0.023)、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OR=2.762,95%CI 1.669~4.571,P<0.001)、CD3+百分比降低(OR=6.019,95%CI 3.993~9.331,P<0.001)是发生重度流感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流感病毒肺炎住院患儿中,乙型流感与甲型流感患儿感染年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混合感染存在一定差异,临床中需警惕重度流感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重度肺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新冠疫情前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晓慧 王婷 +4 位作者 戴鸽 汤夕峰 蒋吴君 陈正荣 严永东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2年第9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前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变化,为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31日为时间节点,回顾性分析新冠疫情前(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为2019-2020组)与新冠疫情后(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1...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前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变化,为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31日为时间节点,回顾性分析新冠疫情前(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为2019-2020组)与新冠疫情后(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为2020-2021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因毛细支气管炎住院的患儿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变化。收集病历资料比较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收集鼻咽分泌物检查结果,比较病原学构成差异。结果2019-2020组纳入285例患儿,2020-2021组纳入190例患儿。两组患儿性别、月龄、入院前病程、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0-2021组中/重度病例的比例低于2019-2020组[10.53%(20/190)比21.75%(62/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2,P<0.05)。2020-2021组鼻塞流涕症状比例高于2019-2020组、2020-2021组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比例低于2019-2020组[57.37%(109/190)比47.37%(135/285)、15.79%(30/190)比24.56%(70/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563、5.278,P均<0.05);两组患儿发热、呼吸困难症状比例以及气促、紫绀体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0-2021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低于2019-2020组[4.15(2.90~5.60)比6.70(4.20~2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57,P<0.05);两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0-2021组患儿病原体总检出率、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混合感染率均低于2019-2020组[65.26%(124/190)比75.09%(214/285)、14.21%(27/190)比30.18%(86/285)、6.32%(12/190)比15.09%(43/285)、16.84%(32/190)比25.61%(73/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361、16.026、8.568、5.094,P均<0.05);2020-2021组患儿鼻病毒阳性率高于2019-2020组[13.16%(25/190)比4.91%(1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5,P<0.05);两组患儿偏肺病毒、博卡病毒、副流感病毒3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冠疫情前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发生了变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助于减少相关病原体的传播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毛细支气管炎 新冠疫情 临床特征 病原学
原文传递
Composite silicone rubber of high piezoresistance repeatability filled with nanoparticles 被引量:1
12
作者 WU JuYing ZHOU ChengXi +5 位作者 ZHU QingWen LI EnRong dai ge BA Long HUANG YuHong Mei J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12期3497-3503,共7页
The ruthenium oxide nanoparticles with size less than 20 nm were fabricated by annealing the metallic ruthenium nanoparticles in air,which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the thermal reduction in the polyol solution.The rut... The ruthenium oxide nanoparticles with size less than 20 nm were fabricated by annealing the metallic ruthenium nanoparticles in air,which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the thermal reduction in the polyol solution.The rutile structure of the ruthenium oxide was proved by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The oxide has good electron conductivity. The surface of the ruthenium oxide was modified by a vinyl silane coupling agent.The assembling of the silane to the oxide surface was proved by Infrared(IR)absorption spectroscopy.By mixing the nanoparticles with poly(methylvinylsiloxane)(PMVS)silicone rubber,a composite filled with dispersive conducting phase was fabricated.The temperature dependent conductivity shows that the electron transportation through composite is mainly dominated by tunneling.The measurement of piezoresistance shows that the composite at low strain has high piezoresistance repeatability.The 3D reconstruction images of the composite filled with carbon black or ruthenium oxide show that the aggregation of the nanoparticles differs much for two composites.The narrow distribution range of the particle size was thought to be the main factor for the high piezoresistance re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UCTING rubber PIEZORESISTANCE NANOPARTICLE RUTHENIUM oxid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