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洲农田防护林树干水分传输的方位差异
1
作者 陈帅 党宏忠 +3 位作者 赵英铭 黄雅茹 李明阳 刘春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0,共8页
[目的]对栽植于渠道旁的绿洲农田防护林树干向、背渠两侧边材液流速率进行定位观测和比较,明确特殊立地条件下树干边材水分传输的方位差异,为提高利用液流估算树木蒸腾精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的3种杨树(... [目的]对栽植于渠道旁的绿洲农田防护林树干向、背渠两侧边材液流速率进行定位观测和比较,明确特殊立地条件下树干边材水分传输的方位差异,为提高利用液流估算树木蒸腾精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的3种杨树(小美旱杨、新疆杨和北抗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有8个监测位点的热场变形液流测定技术同步监测和对比树干向渠和背渠2个方位的边材液流速率。[结果]边材液流速率在向渠侧(J_(Q-side))显著高于背渠侧(J_(NQ-side))(P<0.01),且3个树种表现一致。观测期内,小美旱杨、新疆杨和北抗杨的J_(Q-side)为J_(NQ-side)的1.83倍(R^(2)=0.90)、1.40倍(R^(2)=0.71)和3.55倍(R^(2)=0.71),典型晴天的J_(Q-side)日峰值平均值分别可达3.38、2.47和5.35 cm·h^(−1),午间前后,树干向、背渠两侧边材液流速率差异最大。J_(Q-side)和J_(NQ-side)均表现出随边材深度而递减的显著变化,其中向渠侧边材各位点(1.5~7.5 cm)的液流速率均显著高于背渠侧相应位点(P<0.01),该径向变化规律在每个树种不同方位均表现出一致性,可通过负指数函数较好拟合(R^(2)>0.98)。[结论]灌渠引起绿洲农田防护林树干向、背渠两侧边材的水分传输产生显著差异,但并不改变各方位的径向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液流 方位差异 径向变异 灌渠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健康评价体系研究
2
作者 乔一娜 曹双成 +5 位作者 石孟迪 党宏忠 秦于倩 赵晓彬 高荣 石长春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研究和建立防护林健康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掌握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健康状况,合理评价防护林健康状态对科学保护防护林资源和制定防护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措施具有指导意义。以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不同立地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 研究和建立防护林健康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掌握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健康状况,合理评价防护林健康状态对科学保护防护林资源和制定防护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措施具有指导意义。以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不同立地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健康状况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健康等级划分为5个,分别为健康(0.70~1.00)、微度退化(0.60~<0.70)、轻度退化(0.50~<0.60)、中度退化(0.40~<0.50)、重度退化(0~<0.40);2)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健康状态总体偏低,属于轻度退化到中度退化,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相符。应加强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的人为管护,减少人畜对防护林的破坏,以实现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榆林沙区 防护林 层次分析法 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水分动态密度效应研究
3
作者 韩辉 张学利 +4 位作者 党宏忠 白雪峰 郎明翰 宋鸽 刘春颖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研究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水分时空动态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该研究在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中选取同龄、高密度(810株·hm^(-2))、低密度(404株·hm^(-2))林分设置样... 研究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水分时空动态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该研究在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中选取同龄、高密度(810株·hm^(-2))、低密度(404株·hm^(-2))林分设置样地,以无林地(草地)为对照,采用烘干法和TDR测定相结合的方法,2004-2022年监测0~3 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并同步监测林外降水量。结果表明:2004-2022年,0~1 m土层高、低两种密度林分的年均土壤含水率分别为11.1%、11.8%,两者无显著差异(t=0.935,P=0.3);土壤含水率的季节变化可划分为低值期(4-5月)、平缓期(5-6月)、上升期(6-8月)、高峰期(8-9月)和下降期(9-10月)。高(低)两种密度林分0~1m土层水分状况的统计表明,非旱、轻旱、中旱和重旱比例分别为59.7%(65.0%)、24.4%(15.3%)、13.8%(12.8%)和2.2%(6.9%)。林分在从中龄林向近/成熟林的演化过程中,高密度林分0~1 m土层土壤水分处于非旱状态的占比由58.3%增至60.3%,低密度林分则由44.8%增至73.7%,低密度林分增幅更显著。高、低密度林分0~1 m土层非旱状态占比最高的月份均为8月,重旱状态占比最高的月份均为6月。在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含水率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1 m土层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含水率年际尺度差异不显著,土壤含水率的季节、年际变化与同期降水量变化的格局相似,但不完全一致。不同密度林分的林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干旱所占比例约65%,生长季各月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干旱,6月份为重旱多发期。在中龄林向近/成熟林的演化过程中,土壤干旱改善情况低密度林分好于高密度林分,因此建议适时疏伐改善樟子松林地土壤水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不同密度 土壤水分变化 土壤水分有效性
下载PDF
A^(2)/O-BAF工艺短程硝化模式下反硝化除磷效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新波 党鸿钟 +5 位作者 马娇 严渊 曾天续 李维维 张国珍 陈永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9-1097,共9页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曝气生物滤池(A^(2)/O-BAF)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研究硝化液回流比为0、50%、100%、150%和200%时该工艺脱氮除磷效能。结果表明,在A^(2)/O中控制污泥龄(SRT)为15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h,好氧段溶解氧(DO)为2.0mg...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曝气生物滤池(A^(2)/O-BAF)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研究硝化液回流比为0、50%、100%、150%和200%时该工艺脱氮除磷效能。结果表明,在A^(2)/O中控制污泥龄(SRT)为15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h,好氧段溶解氧(DO)为2.0mg/L;BAF中控制HRT为3h、好氧/缺氧曝停时间比为50min∶10min以及硝化液回流比R=200%的条件下,进水COD、TN、NH_(4)^(+)-N和PO_(4)^(3-)-P的浓度分别为232.61mg/L、53.99mg/L、52.20mg/L和5.54mg/L,系统出水中COD、TN、NH_(4)^(+)-N和PO_(4)^(3-)-P的浓度分别为34.11mg/L、12.44mg/L、1.01mg/L和0.34mg/L,亚硝积累率(Ni AR)高达95.20%。出水NO_(2)^(-)-N回流至A^(2)/O缺氧段后,缺氧段出水的PO_(4)^(3-)-P含量下降至2.68mg/L,反硝化除磷(DPR)对系统PO_(4)^(3-)-P的去除贡献达75.42%。批次试验表明,A^(2)/O反应器中的除磷菌在厌氧120min后释磷量达到36.35mg/L,缺氧条件下以NO_(2)^(-)-N为电子受体的反应中吸磷量为26.28mg/L,吸磷率为72.30%,以NO_(2)^(-)-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菌(DPB)占总除磷菌的7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缺氧/好氧-曝气生物滤池 短程硝化 反硝化除磷 硝化液回流比 脱氮除磷
下载PDF
羟胺对硝化菌活性及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5
作者 曾天续 张永显 +6 位作者 严渊 刘宏 马娇 党鸿钟 吴新波 李维维 陈永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72-3280,共9页
采用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羟胺(NH_(2)OH)对硝化菌活性、动力学参数及其对氨氧化菌(AOB)抑制后,AOB活性恢复的影响。批次试验结果表明,当NH_(2)OH浓度为4.5mg/L时,AOB活性最大,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减小,并且N... 采用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羟胺(NH_(2)OH)对硝化菌活性、动力学参数及其对氨氧化菌(AOB)抑制后,AOB活性恢复的影响。批次试验结果表明,当NH_(2)OH浓度为4.5mg/L时,AOB活性最大,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减小,并且NO_(2)^(-)-N氧化速率(Q^(NOB)_(max))减小至8.00mg/(L·h),NO_(2)^(-)-N半饱和常数(K^(NOB)_(NO_(2)))增大至7.77mg/L,表明NH_(2)OH对NOB的抑制类型为混合抑制。长期试验R1、R2以缺氧/好氧模式运行,R3以好氧/缺氧交替4次运行,R1不投加NH_(2)OH,R2、R3投加NH_(2)OH。结果表明,R1中全程无亚硝积累。在R2中投加4.5mg/L NH_(2)OH,AOB活性为(6.04±0.4)mg N/(g MLVSS·h)。当NH_(2)OH浓度为10mg/L时,AOB和NOB的活性分别下降至(0.16±0.1)mg N/(g MLVSS·h)和(0.15±0.1)mg N/(g MLVSS·h),之后在高曝气且不投加NH_(2)OH的条件下,AOB活性在第5天恢复。在R3中投加4.5mg/L NH_(2)OH,第7天出水NO_(2)^(-)-N/NH_(4)^(+)-N为1.2。16S r RNA高通量测序表明,添加4.5mg/L NH_(2)OH后,R2和R3中AOB、NOB的相对丰度分别为6.6%、1.3%和3.0%、1.9%,AOB菌属为Ellin6067和Nitrosomonas,NOB菌属为Unidentified Nitrospirac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胺 氨氧化菌 亚硝酸盐氧化菌 短程硝化 AOB活性恢复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覆土砒砂岩区沙棘耗水量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4
6
作者 朱雅娟 党宏忠 +1 位作者 杜娟 李永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1-177,183,共8页
为明确沙棘的耗水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从而为水土保持林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TDP技术监测生长季5年生沙棘的液流动态,计算沙棘耗水量,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它们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晴天沙棘的液流通... 为明确沙棘的耗水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从而为水土保持林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TDP技术监测生长季5年生沙棘的液流动态,计算沙棘耗水量,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它们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晴天沙棘的液流通量为单峰曲线,干旱时则为双峰曲线。雨天沙棘的液流通量为单峰、双峰或多峰曲线。晴天沙棘液流通量的最大值是7.13~23.07 g/(cm^2·h)。7月降雨后液流通量最高,6月干旱时最低。生长季沙棘液流通量和单株日耗水量与气温、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水汽压亏缺(VPD)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且,液流通量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单株日耗水量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晴天沙棘单株耗水量最大值是146.39~363.30 g/h。生长季沙棘的单株总耗水量是185.77~219.44 kg,平均值为206.58 kg。因此,建议保持沙棘林的合理密度,维持其水分平衡,从而确保沙棘林的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砒砂岩区 液流通量 沙棘 耗水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苹果树各生育期需水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党宏忠 冯金超 +2 位作者 王檬檬 陈帅 却晓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9-667,共9页
【目的】准确界定苹果树在各个生育期的需水量及需水特征的季节性变化是指导果园节水灌溉的重要依据。【方法】利用热扩散树干液流测定技术,连续2年监测了旱作果园苹果树(盛果期)的树干液流速率,计算了单株的耗水强度,并与同步观测的叶... 【目的】准确界定苹果树在各个生育期的需水量及需水特征的季节性变化是指导果园节水灌溉的重要依据。【方法】利用热扩散树干液流测定技术,连续2年监测了旱作果园苹果树(盛果期)的树干液流速率,计算了单株的耗水强度,并与同步观测的叶面积指数、物候特征进行关联分析。【结果】2017、2018年苹果树年耗水量分别为295.5 mm、215.3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88%和58%。在整个年生育周期中,果实膨大期耗水量最多,占果树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51%(2017年)和41%(2018年),其次依次为果实成熟期、幼果形成期、花期、萌芽期、落叶期和休眠期,不同生育期果树的耗水量与同期降水量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在萌芽期,果树耗水强度快速上升,到果实膨大期时最高可达2.17 mm·d^-1;之后逐渐下降,在落叶期时耗水强度最高值为1.19 mm·d^-1;休眠期树液仍有流动,此阶段的耗水量占年蒸腾总量的5%,日蒸腾强度最高为0.53 mm·d^-1。冠层叶面积指数(LAI)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4月初展叶开始快速增加,到5月上旬达到3.2,日增速平均为0.07;之后LAI基本维持不变,日增速仅为前期的1%,最高值为3.4。在11月中旬左右遇到大风天气后快速落叶,LAI在数天内降至零。【结论】苹果树在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征有明显的差异,且与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并不完全同步,需结合不同生育期的水分需求特征开展合理的灌溉、控水等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热扩散技术 液流速率 耗水 生育期 叶面积指数(LAI)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边材液流速率的方位差异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党宏忠 冯金超 韩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7,共9页
【目的】针对树干边材液流速率(Js)在树干不同方位间的差异及其对估算个体蒸腾量时的影响,本研究兼顾精度与节约成本的估算单株平均液流速率的方法,为单株蒸腾量的估算提供可靠方法和依据。【方法】利用热扩散技术(TDP)在科尔沁沙地樟... 【目的】针对树干边材液流速率(Js)在树干不同方位间的差异及其对估算个体蒸腾量时的影响,本研究兼顾精度与节约成本的估算单株平均液流速率的方法,为单株蒸腾量的估算提供可靠方法和依据。【方法】利用热扩散技术(TDP)在科尔沁沙地樟子松整个生长季期间树干4个垂直方位的Js进行了监测,并对降水、土壤水分等进行了连续、同步的监测。【结果】沙地樟子松大树树干边材相对液流速率(液流速率除以该方位观测期间的最大值,Js/max)具有显著的方位差异(P<0.01),其中以南侧边材的Js/max最高。各方位间Js/max值的相对大小具有个体间差异。土壤水分亏缺能引起各方位Js/max的同步显著降低(P<0.05)。通过对不同方位整树平均液流速率(4个垂直方位的平均值)代表性的比较,确定以树干北侧Js值估算樟子松整树平均液流速率的简化模型(slope=1.015,R2=0.99,P<0.01)。经独立样本的检验,模型精度为0.99。【结论】沙地樟子松不同方位液流速率具有显著差异,且方位间的相对大小存在个体间差异。各方位液流速率间具有高度相关性。以北侧1个方位液流速率的测定就能较可靠地估算科尔沁沙地樟子松大树的平均液流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速率 方位差异 边材 樟子松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不同深度土壤渗漏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吴丽丽 程一本 +4 位作者 杨文斌 朱斌 党宏忠 李卫 冯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7960-7967,共8页
沙地的土壤深漏是沙地水分循环及水量平衡中的重要环节,对这一分量的准确测算,能够增进对沙地降雨的分配、转移及运输过程规律的认识。利用土壤深层水量渗漏测试记录仪(YWB-01),对毛乌素沙地典型的流动沙丘50、100 cm和200 cm的3个层次... 沙地的土壤深漏是沙地水分循环及水量平衡中的重要环节,对这一分量的准确测算,能够增进对沙地降雨的分配、转移及运输过程规律的认识。利用土壤深层水量渗漏测试记录仪(YWB-01),对毛乌素沙地典型的流动沙丘50、100 cm和200 cm的3个层次的土壤渗漏水量进行定点实时监测,定量分析降雨条件下沙地土壤渗漏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在降雨条件下,2016年4—6月3个沙层的渗漏过程都不明显,从7月开始,渗漏过程与降雨过程的一致性随沙层的增加而逐渐减弱;(2)随沙层深度的增加,累计渗漏天数以及连续渗漏天数在增加,累计渗漏水量、最大日渗漏水量逐渐减小,渗漏水量的波动也逐渐减小;渗漏水量>10 mm的天数和渗漏水量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3)对降雨量和各沙层渗漏水量日、周、半月、月累积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线性拟合后发现,越往深处渗漏水量对降雨的响应越弱,月渗漏水量与月降雨量的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水量 降雨量 深度 流动沙丘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林蒸腾强度的年际变化及与降水、地下水位间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辉 张学利 +5 位作者 党宏忠 徐贵军 张晓 王斯彤 陈帅 张柏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1-40,共10页
【目的】通过连续、长期监测科尔沁沙地樟子松蒸腾过程,确定蒸腾用水量的年际变化规律及与降水、地下水位间的关系,明确樟子松的水分利用特征,为提高樟子松科学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热扩散式树干液流计对科尔沁沙地南缘... 【目的】通过连续、长期监测科尔沁沙地樟子松蒸腾过程,确定蒸腾用水量的年际变化规律及与降水、地下水位间的关系,明确樟子松的水分利用特征,为提高樟子松科学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热扩散式树干液流计对科尔沁沙地南缘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树干液流速率(J s)与林分生长过程开展为期9年(2010—2018年)的连续监测,并同步监测气象、地下水位、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结果】中等密度的樟子松林(404株•hm^-2)生长季(4—10月)的多年平均蒸腾强度为163.7 mm•a^-1,最高为209.5 mm•a^-1。蒸腾强度的季节变化总体上可划分为上升期(4—7月)和下降期(7—10月)2个阶段,4、7、10三个月份的日均蒸腾强度(T s)分别为0.54、0.98和0.36 mm•d^-1,日蒸腾强度最高可达1.99 mm•d^-1。科尔沁沙地樟子松林分年蒸腾与年降水的比例(蒸/降比)多年平均为31.5%,在16.6%-54.7%间变动。在月尺度上,数据标准化后的樟子松蒸腾强度(T s)与月降水量(P r)、地下水位月均值(G)、太阳辐射月均值(PY)、0-60 cm层土壤体积含水率月均值(θ0-60 cm)间的回归关系式为:T s=0.04348+0.22299×P r-0.42464×G+1.20193×PY+0.30718×θ0-60 cm(R^2=0.58),太阳辐射对蒸腾强度的影响最大。【结论】科尔沁沙地南缘中等密度樟子松林分年蒸腾量约占年降水量的1/3,最多不超过55.0%。樟子松蒸腾能力(蒸腾强度与太阳辐射的比值)的年际变化总体上与由降水主导的从干变湿或由湿变干的水文年际变化趋势相符合,也与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规律基本吻合,但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 樟子松 降水量 蒸腾强度 地下水位
下载PDF
黄土高原苹果园蒸腾导度大气驱动规律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帅 党宏忠 +3 位作者 丛日春 王檬檬 李明阳 刘春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553-7576,共24页
植物蒸腾导度是表征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植物-大气间水汽传导过程、反映植物水分调控能力的一类重要变量,常见有冠层导度(G_(c))、冠层气孔导度(G_(s))与叶片气孔导度(g_(s)),明确三者在反映冠层蒸腾过程时的异同或关联性对于... 植物蒸腾导度是表征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植物-大气间水汽传导过程、反映植物水分调控能力的一类重要变量,常见有冠层导度(G_(c))、冠层气孔导度(G_(s))与叶片气孔导度(g_(s)),明确三者在反映冠层蒸腾过程时的异同或关联性对于理解植物水分利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黄土高原果园苹果树生长季内树干液流(Js)及环境因子的连续观测,计算了G_(c)、G_(s)及脱耦联系数(Ω)等变量,并与短期连续观测的叶片气孔导度(g_(s))比较,分析了G_(c)、G_(s)和g_(s)在反映冠层蒸腾特征方面的异同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日变化过程中G_(s)、g_(s)呈“单峰”型曲线,而G_(c)则呈“先增后减,午后抬升”的“双峰”型曲线。g_(s)与G_(s)存在较紧密的线性关系(R^(2)=0.80),但与G_(c)的线性关系较弱(R^(2)=0.02)。G_(c)、G_(s)均随大气水汽压亏缺(VPD)的变化呈现确定的规律,其中,上边界函数呈递减的对数函数关系,平均值则符合先增后减的Log-Normal函数关系(R^(2)>0.95),拐点对应的VPD值分别为1.33和1.16 kPa。在一日内,G_(s)对VPD变化的响应过程与g_(s)对VPDL(基于叶片温度计算的水汽压亏缺)变化的响应过程总体一致,其一致性高于G_(c)对VPD变化的响应。整个生长季(4—10月)中果树的Ω平均值为0.12,随着Ω递减,G_(c)与G_(s)的线性相关性愈趋紧密,其斜率呈递增趋势,G_(c)越来越趋近于G_(s)。研究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基于树干液流的监测能较准确的推导整株并估算林分的冠层蒸腾导度。与实测g_(s)的变化过程比较,G_(s)比G_(c)具有更高的一致性,G_(s)可以作为描述苹果树水分利用过程响应大气驱动的更为恰当的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蒸腾 冠层导度 冠层气孔导度 叶片气孔导度 液流
下载PDF
坡耕地草篱系统中土壤阿特拉津残留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凡 陈传胜 +4 位作者 李翠 陈超 何建荣 党宏忠 王庆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2,共6页
为探索坡耕地中等高草篱对土壤阿特拉津残留迁移的影响,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华北地区不同坡度(15%和20%)条件下草篱系统中土壤阿特拉津残留迁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后,土壤阿特拉津残留纵向迁移占主导地位。草篱处理篱带区阿特拉... 为探索坡耕地中等高草篱对土壤阿特拉津残留迁移的影响,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华北地区不同坡度(15%和20%)条件下草篱系统中土壤阿特拉津残留迁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后,土壤阿特拉津残留纵向迁移占主导地位。草篱处理篱带区阿特拉津残留量远低于无草篱对照的对应区域,篱带区各土层阿特拉津残留量相近,而无草篱对照残留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表层(0-10cm)显著高于其他层。草篱系统中不同篱域土壤阿特拉津残留量差异显著,篱带区<沉降区<作物区。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草篱系统中各因素对土壤阿特拉津残留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草篱>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篱域>坡度>坡位,草篱的重要性超过其他因素。草篱显著影响坡耕地土壤阿特拉津的横向扩散和纵向迁移,可作为控制坡耕地农药流失的首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草篱系统 坡耕地 迁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苹果树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檬檬 党宏忠 +5 位作者 李钢铁 冯金超 闫晶秋子 胡杨 李星 杨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0-147,共8页
为研究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的水分利用特征,对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主要生长季(4—9月)苹果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并与环境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苹果树干液流速率值的季节动态表现为6月>5月>9月>7月>8月&g... 为研究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的水分利用特征,对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主要生长季(4—9月)苹果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并与环境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苹果树干液流速率值的季节动态表现为6月>5月>9月>7月>8月>4月,4—9月典型晴天的液流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液流速率的峰值依次为14.96、17.36、16.07、15.37、14.74、16.74 cm^3·cm^-2·h^-1。(2)液流速率在白天和夜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别,有较明显的昼夜节律性。(3)苹果树干液流与太阳辐射(PY)、净辐射(R n)、大气水分亏缺(VPD)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RH)存在负相关关系,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PY、R n、VPD、RH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9、0.783、0.619和-0.482。研究结果对于加强果园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苹果果品与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液流速率 环境因子 黄土残塬沟壑区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苹果园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金超 党宏忠 +4 位作者 王檬檬 田大栓 姚源 却晓娥 吴丽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45,共7页
为了揭示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剖面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晋西黄土区苹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17龄苹果树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ECH 2 O土壤水分探头对50,100,150,200,250,300 cm处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一个生长季的定... 为了揭示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剖面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晋西黄土区苹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17龄苹果树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ECH 2 O土壤水分探头对50,100,150,200,250,300 cm处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一个生长季的定位观测,分析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异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6个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平均值分别为:22.27%,21.38%,18.92%,17.94%,10.60%,9.55%,表现出自上而下降低的趋势。(2)观测期内,150 cm,200 cm,250 cm,3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对降雨无响应,且100 cm层次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远远滞后于50 cm层次。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体积含水量表现出自上而下依次降低的趋势;降雨仅能影响100 cm以内深度的土壤含水量;晋西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苹果果园土壤在200 cm的土层深度以下已有土壤干化现象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水分 干层 降雨量
下载PDF
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土壤的持水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檬檬 李钢铁 +2 位作者 党宏忠 冯金超 梁田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3,共7页
果园土壤持水能力的大小对于评价果树水分利用状况、预估果实产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主要水分物理指标、土壤体积含水率及土壤水势的联合测定,绘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了黄土残塬沟壑区... 果园土壤持水能力的大小对于评价果树水分利用状况、预估果实产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主要水分物理指标、土壤体积含水率及土壤水势的联合测定,绘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了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土壤的持水特征。结果表明:1)果园土壤0~100 cm层内的土壤密度平均为1.34 g/cm3,土壤机械组成平均为:黏粒42.6%,粉粒41.6%,砂粒15.79%,总孔隙度平均为46.9%,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为0.85%,土壤团聚体含量质量分数平均为36.8%,土壤结构与持水性能总体较好,但土壤有机质较低。2)100 cm内各层土壤在土壤密度、土壤粉粒体积分数、总孔隙度等指标方面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表现出空间一致性。但在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等指标表现出随土层增加而上升的趋势(P<0.05),在各类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3)基于土壤物理参数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推导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田间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制订该区域旱作果园的水分管理方案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苹果树 土壤持水 土壤水吸力 黄土残塬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区旱作苹果园系统的热量特征及其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帅 党宏忠 +2 位作者 慕彪彪 冯金超 王檬檬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201,共10页
【目的】明确黄土区旱作苹果园种植系统的热量特征及其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对于提高果园精准管理水平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对该区果园冠层外太阳总辐射(Rs)、净辐射(Rn)、大气温度(Tair)、冠下近地表层空气温度(Tground)、表层... 【目的】明确黄土区旱作苹果园种植系统的热量特征及其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对于提高果园精准管理水平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对该区果园冠层外太阳总辐射(Rs)、净辐射(Rn)、大气温度(Tair)、冠下近地表层空气温度(Tground)、表层土壤温度(Tsoil)和土壤热通量(G)等要素开展完整生长季内的定位观测与比较分析。【结果】从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到果实成熟期,Tair、Tground、Tsoil、Rs和Rn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季节变化规律,G则表现为整体递减的季节变化趋势。从花期到果实膨大期(4-8月),Tground高于Tair和Tsoil,G为正值,土壤以吸收热量为主要特征;在果实成熟期(9-10月),Tsoil高于Tground和Tair,G为负值,土壤以释放热量为主要特征。温度类变量(Tair和Tground)比辐射类变量(Rs和Rn)与土壤热通量间的相关性更紧密。花期(4月份)既有近地面气温高于30℃的高温日(时长77 h),又有低于0℃的低温日(时长18 h)出现,分别增加了灼害和冻害落花落果的风险。【结论】果园种植系统显著改变了地-气间热量循环与分配的过程。近地表大气温度显著高于冠层外大气温度,应根据果树不同生育期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烟熏、风机、喷雾、灌溉等温度调控措施,重点预防花期的低温冻害和果实膨大期的高温日灼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黄土高原 土壤热通量 高温 土壤温度
下载PDF
Severe drought strongly reduces water use and its recovery ability of mature Mongolian Scots pine(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 in a semi-arid sandy environment of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5
17
作者 dang hongzhong ZHANG Lizhen +3 位作者 YANG Wenbin FENG Jinchao HAN Hui CHEN Yibe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9年第6期880-891,共12页
Trees growing in a semi-arid sandy environment are often exposed to drought conditions due to seasonal variations in precipitation, low soil water retention and deep groundwater level.However, adaptability and plastic... Trees growing in a semi-arid sandy environment are often exposed to drought conditions due to seasonal variations in precipitation, low soil water retention and deep groundwater level.However, adaptability and plasticity of individuals to the changing drought conditions greatly vary among tree species.In this study, we estimated water use(Ts) of Mongolian Scots pine(MSP;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 based on sap flux density measurements over four successive years(2013–2016) that exhibited significant fluctuations in precipitation in a semi-arid sandy environment of northern 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luctuations in daily Ts synchronously varied with dry-wet cycles of soil moisture over the study period.The daily ratio of water use to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Ts/ET0) on sunny days in each year showed a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severity of drought in the upper soil layer(0–1 m;P<0.01).The decrease in Ts induced by erratic drought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recovered due to precipitation.However, this recovery ability failed under prolonged and severe droughts.The Ts/ET0 ratio significantly declined with the progressive reduction in the groundwater level(gw) over the study period(P<0.01).We concluded that the upper soil layer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e Ts of MSP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The severity and duration of droughts in this layer greatly reduced Ts.Nevertheless, gw determined whether the Ts could completely recover after the alleviation of long-term soil drought.These results provide practical information for optimizing MSP management to stop ongoing degradation in the semi-arid sandy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water stress sap flow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南缘樟子松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明阳 党宏忠 +3 位作者 陈帅 刘春颖 杨伟 乔一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3-161,共9页
树木边材液流是实时反映水分利用过程的重要变量。分析液流与环境因子尤其是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进而明确树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是认识树木适应环境变化机制的重要内容。文中以毛乌素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 树木边材液流是实时反映水分利用过程的重要变量。分析液流与环境因子尤其是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进而明确树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是认识树木适应环境变化机制的重要内容。文中以毛乌素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式液流计连续监测了树干边材液流速率,分析了液流变化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樟子松生长季中边材液流速率(J_(s))平均为4.91±1.25cm·h^(-1),最大值为18.75±2.99cm·h^(-1),其中夜间液流速率平均为1.42±0.38cm·h^(-1),最大值为7.47±1.92cm·h^(-1)。J_(s)与环境因子间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2%,分别解释了方差的54.5%、20.6%、11.1%。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大气水分亏缺(VPD)、大气温度(T_(a))、太阳辐射(R_(a))等因子,归为蒸发需求因子;第二主成分主要包含风速(W_(s))等因子,为大汽水热散失动力因子;第三主成分主要包含土壤含水率(θ)等因子,为土壤水分供给因子。在第一主成分的因子中,VPD对J_(s)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当VPD升高到接近于1.43 kPa时,日间液流速率趋于最大值16.15 cm·h^(-1);类似地引起夜间液流阈值效应的VPD值约在0.78 kPa水平。土壤干旱对沙地樟子松日间液流表现出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土壤水分亏缺的加剧,夜间液流在全天液流通量中的占比趋于提升,反映出沙地樟子松通过补偿树体水分应对干旱变化的策略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材液流 沙地樟子松 热扩散技术 蒸发需求因子 毛乌素沙地
原文传递
不同起源樟子松林水分利用的差异及机制
19
作者 刘春颖 党宏忠 +4 位作者 陈帅 李明阳 葛金楠 乔一娜 刘玉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19-2628,共10页
明确同一树种不同起源林分(天然林与人工引种林)间水分利用特征的差异,对于指导林分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樟子松这一“三北”工程中重要的造林树种为例,选择2种起源的林分为试验林,利用热扩散技术监测了试验林生长季树干... 明确同一树种不同起源林分(天然林与人工引种林)间水分利用特征的差异,对于指导林分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樟子松这一“三北”工程中重要的造林树种为例,选择2种起源的林分为试验林,利用热扩散技术监测了试验林生长季树干边材液流速率(Js),分析樟子松水分传输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的典型晴天下,樟子松人工林的日液流速率(J_(s-daily))显著高于樟子松天然林,二者J_(s-daily)平均值分别为132.98和114.86 cm·d^(-1),樟子松人工林表现出了更高的水分传输潜力。在樟子松天然林中,大气水分亏缺(VPD)对树木水分利用过程主要表现为驱动效应,而在樟子松人工林中出现了明显的阈值效应,VPD拐点约在1.91 kPa,此时液流速率(J_(s-hour))边界函数值接近最大值17.88 cm·h^(-1)。观测期间,2种起源樟子松林受大气驱动的蒸腾潜力(J_(s-hour)/VPD)随土壤干旱的加剧而下降,但樟子松人工林对干旱的敏感性比樟子松天然林更高,反映出这一树种对水分利用过程较强的调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天然林 樟子松人工林 水分利用特征 树干液流 水分传输潜力
原文传递
彰武松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迟琳琳 韩辉 +2 位作者 党宏忠 张学利 张日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6-191,共6页
采用热扩散式树干液流计(TDP)连续监测了优良固沙树种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var.zhangwuensis)树干液流速率在一个完整生长季内的变化规律。并同步监测了气象、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在比较分析不同生长季节彰武松树干... 采用热扩散式树干液流计(TDP)连续监测了优良固沙树种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var.zhangwuensis)树干液流速率在一个完整生长季内的变化规律。并同步监测了气象、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在比较分析不同生长季节彰武松树干液流速率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环境因素对彰武松不同生长季液流速率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1)在生长季的典型晴天,彰武松树干液流速率具有与太阳辐射一致的日变化过程,日变化曲线呈典型单峰型。2)彰武松日间平均液流速率的季节间差异显著,7月份液流速率最大,6月份由于受严重土壤水分亏缺的影响,平均液流速率最小。3)在雨季,彰武松液流速率对太阳辐射驱动的响应与土壤含水率间呈紧密的正相关关系;在旱季,液流速率对太阳辐射驱动的响应与土壤含水率间关系不明确。液流速率随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过程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彰武松 液流速率 环境因子 热扩散技术(TD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