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西柳沟中游输沙势及风沙入黄量估算
1
作者 赵宏胜 党晓宏 +3 位作者 蒙仲举 李婉娇 冯霜 高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06-2618,共13页
以十大孔兑之一的西柳沟风沙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对研究区风况和输沙势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开展风沙流活动观测,测定流域两岸不同下垫面输沙通量,再通过函数拟合法科学估测风沙入黄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属于中等风... 以十大孔兑之一的西柳沟风沙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对研究区风况和输沙势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开展风沙流活动观测,测定流域两岸不同下垫面输沙通量,再通过函数拟合法科学估测风沙入黄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属于中等风能环境区,年均起沙风风速为6.41m/s,年均起沙风频率为17.85%,最大风速为11.37m/s;(2)不同时间尺度合成输沙势方向趋于一致,均以偏东南方向(SE,SSE)为主,年方向变率指数属于中等变率,年合成输沙势方向(RDD)为SSE方向,直接导致大量沙物质输入河道;(3)不同下垫面垂向输沙通量存在显著差异,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风沙入黄量占比分别为77.09%、15.30%和7.61%.流域地表输沙率垂线变化表明不同下垫面总输沙率与风速均呈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因此利用输沙率(q)、起沙风时长(h)与断面长度(d)之间关系,估算西柳沟流域年均风沙入黄总量约为8.09×10^(5)t/a.本文旨在探究西柳沟流域不同下垫面输沙率与风速两者之间耦合关系,为风沙入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基础,从而降低风沙问题对黄河流域造成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西柳沟流域 输沙势 输沙通量 风沙入黄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荒漠主要灌丛特征对放牧干扰环境的响应
2
作者 张磊 李锦荣 +4 位作者 高永 党晓宏 岳秀贤 李旻宇 东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为探讨荒漠灌丛群落特征和土壤性状对放牧干扰的响应,以西鄂尔多斯广泛分布的霸王、沙冬青和四合木灌丛为对象,对3种放牧强度下灌丛生长及土壤养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放牧区灌丛覆盖度、平均冠幅、高度和基径显著低于轮牧区和围... 为探讨荒漠灌丛群落特征和土壤性状对放牧干扰的响应,以西鄂尔多斯广泛分布的霸王、沙冬青和四合木灌丛为对象,对3种放牧强度下灌丛生长及土壤养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放牧区灌丛覆盖度、平均冠幅、高度和基径显著低于轮牧区和围封区;2)牲畜对霸王和沙冬青灌丛的啃食主要发生在叶结构部分,而四合木灌丛主要啃食三级枝结构;不同放牧强度下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为围封区>轮牧区>放牧区,围封区3种灌木总生物量分别为放牧区的1.78,1.98倍和1.84倍;3)各放牧强度下,3种灌丛土壤有机碳、全N和全P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显著减少,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放牧干扰显著降低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3种灌丛均为放牧区显著低于围封区和轮牧区;轮牧区深层土壤(20~40、40~60 cm和60~80 cm)的全N含量显著高于放牧区和围封区;全P对放牧干扰的响应规律与有机碳和全N恰好相反,为放牧区显著高于围封区和轮牧区;放牧干扰后土壤容重的变化趋势为放牧区>轮牧区>围封区。综合来说,放牧会显著降低灌丛覆盖度、生产力、土壤养分和透气性,而轮牧和围封有助于植被覆盖度和各生长指标的恢复,并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和对氮素的积累。因此不合理放牧是导致荒漠地区灌木植被退化的重要原因,合理的放牧制度可以有效提高荒漠灌丛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丛 放牧干扰 生物量 土壤特征
下载PDF
《史记》编撰对西汉图书文献事业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党晓红 汪庆春 马光华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73-78,共6页
西汉是我国古代图书档案与文献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文章以西汉时期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文化政策以及图书文献事业体系化建设为背景,系统阐述了司马迁及其《史记》对西汉图书分类学、目录学、文献学发展以及图书馆学术思想的历史贡献。... 西汉是我国古代图书档案与文献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文章以西汉时期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文化政策以及图书文献事业体系化建设为背景,系统阐述了司马迁及其《史记》对西汉图书分类学、目录学、文献学发展以及图书馆学术思想的历史贡献。认为司马迁及其《史记》对两汉及后世图书文献事业发展有重要的起承之功,对于当代图书馆倡导专业思维、维护学科传统价值和话语体系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西汉 图书档案 图书馆学
下载PDF
中央政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注意力研究——基于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00-2018)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党晓虹 范钰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7,18,共8页
注意力代表政府对特定事务的关注,注意力的变动能够改变政策选择的结果。通过对2000-2018年期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中央政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注意力强度总体水平较高,呈现出"平缓上升-陡然下降-逐渐回升&qu... 注意力代表政府对特定事务的关注,注意力的变动能够改变政策选择的结果。通过对2000-2018年期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中央政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注意力强度总体水平较高,呈现出"平缓上升-陡然下降-逐渐回升"的波动性特征;随着中央政府执政理念转变以及农业转移人口需求特征的变化,中央政府注意力指向发生着从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基本生存权到发展权的变迁趋势,相关政策则经历了从维护农业转移人口权益的保护性政策到扶助农业转移人口发展的支持性政策的转型。研究认为,作为新型城镇化以及乡村振兴的关键机制之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理应得到中央政府的长期高度关注。同时,作为城市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农业转移人口尽管具有日益强烈的市民化倾向,但很难通过自我提升实现市民化,需要中央政府的长期关注与扶助,中央政府市民化注意力指向应继续聚焦于居住证制度的完善、户籍制度的改革、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待遇对城市常住人口的全覆盖,并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重点福利诉求制定倾斜性政策。此外,还应加强制度整合,克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的"碎片化"倾向,构建较为完善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注意力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乌珠穆沁沙地近20 a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海广 韩兆恩 +3 位作者 党晓宏 李元昊 张胜男 张帆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3-18,共6页
乌珠穆沁沙地是环北京风沙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距离北京较近的沙地,也是京津冀沙尘暴的来源地。本研究以乌珠穆沁沙地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遥感影像数据为依据,使用ENVI软件和ArcGIS软件对研究区近20 a的动态变化以... 乌珠穆沁沙地是环北京风沙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距离北京较近的沙地,也是京津冀沙尘暴的来源地。本研究以乌珠穆沁沙地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遥感影像数据为依据,使用ENVI软件和ArcGIS软件对研究区近20 a的动态变化以及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乌珠穆沁沙地总面积从1995年的38.34万hm^(2)减少到了2015年的20.13万hm^(2)。(2)沙地类型中,1995—2000年重度沙化土地占比最高,2000年之后中度沙化土地占比最高,2010年甚至达到了76%。(3)近20 a研究区的荒漠化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过程,总体来说有下降趋势,可以看出近20 a乌珠穆沁沙地的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针对乌珠穆沁沙地治理现状,继续开展沙地治理工程,同时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珠穆沁沙地 动态变化 NDVI 荒漠化指数
下载PDF
近自然恢复状态下荒漠草原不同群落表土粒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瑞东 高永 +4 位作者 党晓宏 蒙仲举 张格 张超 万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09-1316,共8页
通过对希拉穆仁围封区域荒漠草原近自然恢复状态下不同类型群落地表颗粒粒度特征的研究,探讨草地不同类型群落地表土壤风蚀粗粒化差异及特征,从而为该地区草原地表粗化程度评估和植被群落稳定、草地退化防治提供依据。本试验以希拉穆仁... 通过对希拉穆仁围封区域荒漠草原近自然恢复状态下不同类型群落地表颗粒粒度特征的研究,探讨草地不同类型群落地表土壤风蚀粗粒化差异及特征,从而为该地区草原地表粗化程度评估和植被群落稳定、草地退化防治提供依据。本试验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围封16年的以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银灰旋花(Convoloulus ammannii)、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羊草(Leymus chimensis)、洽草(Koeleria glauca)、短花针茅(Stipa brevii))6种植物为优势种的不同类型群落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衍射技术测量地表0~2 cm土壤粒度组成,分析不同类型群落表层土壤的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态等粒度参数变化情况,探讨风蚀颗粒频率分布范围。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粒度组成均以砂粒、粉粒为主,黏粒含量较低。偏度可作为有效粒度参数指标。除克氏针茅群落土壤粒径分布呈单峰分布外,其余群落基本呈双峰或多峰分布。研究区近自然状态下易风蚀颗粒范围为110~250μm。因此,当地应继续坚持长期围封,防止草原土壤向粗粒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荒漠草原 群落类型 风蚀
下载PDF
狼毒浸提液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1
7
作者 刘雅婧 蒙仲举 +2 位作者 党晓宏 宋文娟 翟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0-138,共9页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狼毒浸提液对紫花苜蓿、披碱草和冰草的化感作用,分析狼毒浸提液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规律和作用强度,以期为退化草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种浓度梯度狼毒浸提液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狼毒浸提液对紫花苜蓿、披碱草和冰草的化感作用,分析狼毒浸提液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规律和作用强度,以期为退化草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种浓度梯度狼毒浸提液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均具有抑制作用,125g·L^-1处理下种子发芽率较对照相比减少33.56%;对披碱草和冰草种子具有“低促高抑”现象,25g·L^-1处理下披碱草种子发芽率较对照增加19.76%,冰草增加45.91%。2)狼毒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幼苗苗高呈现低浓度(≤50g·L^-1)促进生长,高浓度(≥75g·L^-1)抑制生长,对披碱草幼苗苗高呈现低浓度(≤25g·L^-1)促进生长,高浓度(≥50g·L^-1)抑制生长。狼毒浸提液对冰草幼苗根长具有抑制作用,较对照相比减少78.21%。狼毒浸提液处理下3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作用,且随着狼毒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退化 化感作用 狼毒
下载PDF
封育措施下荒漠草原针茅植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万芳 蒙仲举 +2 位作者 党晓宏 王瑞东 张慧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9-55,共7页
以内蒙古希拉穆仁典型荒漠草原封育措施(完全封育、季节封育)下优势植物短花针茅及克氏针茅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片、枯落物和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分析封育措施下两种针茅养分变化特征及养分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两种针... 以内蒙古希拉穆仁典型荒漠草原封育措施(完全封育、季节封育)下优势植物短花针茅及克氏针茅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片、枯落物和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分析封育措施下两种针茅养分变化特征及养分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两种针茅叶片及枯落物C、N、P含量均表现为完全封育>季节封育,土壤N含量为完全封育(2.54 g·kg^-1)<季节封育(2.75 g·kg^-1);2)两种针茅植物叶片C/N、C/P表现为季节封育>完全封育(P<0.05),说明完全封育降低了两种植物的固碳能力,土壤C/N与C/P均表现为完全封育(6.03、39.80)>季节封育(4.92、36.58)且差异显著(P<0.05);3)不同封育措施两种针茅叶片N/P>16,说明封育下两种针茅植物在研究区内主要受P的限制。研究结果进一步为荒漠草原可持续恢复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枯落物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 希拉穆仁荒漠草原
下载PDF
吉兰泰盐湖不同造林方式下梭梭枝系构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彧 汪季 +4 位作者 党晓宏 丁延龙 焦宏远 李镯 冯亚亚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42,共7页
人工造林是干旱荒漠地区减少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不同造林措施影响着植物存活率及植物的生长状态。为探究干旱荒漠区不同造林方式对梭梭地上构件在空间排列方式的影响,采用枝系构型的理论和方法,对吉兰泰不同造林方式中梭梭的分枝构... 人工造林是干旱荒漠地区减少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不同造林措施影响着植物存活率及植物的生长状态。为探究干旱荒漠区不同造林方式对梭梭地上构件在空间排列方式的影响,采用枝系构型的理论和方法,对吉兰泰不同造林方式中梭梭的分枝构型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造林方式下的梭梭分枝构型有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分枝长度、角度、枝径、体积等变化明显;2)不同造林方式中梭梭的分枝长度、枝径、体积总体均呈现随枝序级别的增加其值减小的趋势,但各级别分枝角度表现出不规则分布的特征;3)不同造林方式中梭梭的总体分枝率表现为:水冲造林>机械穴植造林>抢墒造林,分别为6.51±1.95、2.88±0.77、2.23±0.61。抢墒造林的梭梭枝系长度、枝径、体积、分枝能力均优于水冲、机械穴枝造林,能够在有限的自然资源中获得更多的空间资源。因此,抢墒造林技术是更适宜吉兰泰当地梭梭生长的人工造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 人工造林 梭梭 枝系构型
下载PDF
吉兰泰盐湖周边白刺平茬效应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亚娟 汪季 +3 位作者 党晓宏 解云虎 张磊 焦宏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98-1902,共5页
【目的】白刺是吉兰泰盐湖区防风固沙的优良灌木,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部分出现生长退化的现象,为了保护白刺,促进其生长更新。【方法】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平茬对白刺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叶绿素含量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1... 【目的】白刺是吉兰泰盐湖区防风固沙的优良灌木,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部分出现生长退化的现象,为了保护白刺,促进其生长更新。【方法】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平茬对白刺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叶绿素含量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1)白刺平茬一个生长季后,其株高、新生枝条数目、长度、径粗、新生枝上部与下部叶片宽度分别较未平茬增加了27. 42%、85. 71%、98. 81%、18. 71%、46. 12%和158. 77%。(2)白刺平茬后,枝、根、叶生物量较未平茬提高幅度在18. 96%~49. 31%之间,说明人工平茬促进了白刺生物量的积累。(3)经过对比发现,平茬白刺较未平茬白刺的土壤含水率增加幅度在8. 93%~77. 05%,说明平茬白刺具有保水性能,且迎风坡较背风坡保水性能强;另外,白刺平茬后,其根系吸收的土壤水分由深变浅。(4)经平茬措施处理后,白刺新生枝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提高,且迎风坡增幅较背风坡高,迎风坡上部和下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较背风坡高出11. 55%和8. 10%。(5)相关分析显示,采取平茬措施的第一生长季,平茬措施有效促进了白刺复壮更新。【结论】人工平茬可促进白刺更新复壮,减少白刺对水分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 平茬 复壮 生物量 叶绿素含量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Wind and sand control by an oasis protective system: a case from the southeastern edge of the Tengger Desert, China 被引量:2
11
作者 XIE Yun-hu dang xiao-hong +10 位作者 MENG Zhong-ju JIANG Hong-tao LI Xiao-jia ZHOU Rui-ping ZHOU Dan-dan LIU Xiao-xi DING Jing WU Xue-qin WANG Yu-hao HAI Chun-xing WANG J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11期2548-2561,共14页
Wind and sand control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and protecting oases.An oasis protective system can provide these benefits,but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protection effects has been lacking to d... Wind and sand control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and protecting oases.An oasis protective system can provide these benefits,but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protection effects has been lacking to date.This research describes an oasis protective system in the southeastern border of the Tengger Desert.The system consists of a sand barrier belt,a shrub and herbaceous plant belt,and a farmland shelter belt.The system was compared to a bare dunes area as the control zone.The study investigated windproof effect,sediment transport,and erosion 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ughness of the shrub and herbaceous plant belt,farmland shelter belt,and sand barrier belt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bare dunes.The shrub and herbaceous plant belt provided the highest windproof effect values for the same wind velocity measurement height,and the windproof effect values for different protective belts were as follows:shrub and herbaceous plant belt>farmland shelter belt>sand barrier belt.The sand barrier belt provided effective wind and sand control at heights from 0 to 50 cm above the ground.The total sediment transport for each protective belt is as follows:bare dunes>sand barrier belt>shrub and herbaceous plant belt>farmland shelter belt.The sediment transport decreased exponentially as the height increased.In the bare dunes and protective systems,the sediment transport is mainly within 30 cm of the ground surface.The wind erosion intensity for this protective system was as follows:bare dunes>sand barrier belt>shrub and herbaceous plant belt>farmland shelter belt.This research offers quantitative evidence for how oasis protective systems can effectively intercept sand and prevent erosion in oase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applied in simila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SIS protective SYSTEM Windproof effect Sediment transport WIND erosion intensity Tengger DESERT DESERTIFICATION
下载PDF
Wind-sand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rosion mechanism of a solar photovoltaic array in the middle of the Hobq Desert,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2
12
作者 TANG Guo-dong MENG Zhong-ju +1 位作者 GAO Yong dang xiao-h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5期1340-1351,共12页
The operation and power generation of utility-scale solar energy infrastructure in desert areas are affected by changes in surface erosion processes resul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solar 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 The operation and power generation of utility-scale solar energy infrastructure in desert areas are affected by changes in surface erosion processes resul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solar 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s.However,few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olar PV arrays and aeolian erosion processes.In this study,wind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near-surface transport layer at three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solar PV arrays in a 200 WM-p PV power station in the central Hobq Desert,northwestern Chin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diment transport varied around the panels,with the greatest transport occurring between the panels,followed by behind and in front of the panels.The sediment fluxes of all of the observation sites obey an exponential function.The secondary flow field zones formed around the PV panels:the conflux accelerating zone between the panels,the resistance decelerating zone of the under panels,and the transition zone of the rapid velocity increase in front of and behind the panels.This resulted in a greater shear force in front of the panels under the downward flow diversion effect of PV panels,and the wind erosion depressions were finally formed her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planning better technical schemes for wind-sand hazards at solar PV power stations,which would ensure operational stability and safety in deser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photovoltaic array Wind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Sediment transport Hobq Desert
下载PDF
Fertile island effect in the sedimentary process of Tetraena mongolica Maxim nebkhas in steppe–desert ecotones on the Inner Mongolia Plateau,China 被引量:1
13
作者 ZHAI Bo dang xiao-hong +1 位作者 LIU Xiang-jie WANG J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10期2791-2805,共15页
Phytogenic mounds(nebkhas)formed by shrubs ar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The formation of nebkhas is accompanied by the appearance of the fertile island effect.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shrub... Phytogenic mounds(nebkhas)formed by shrubs ar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The formation of nebkhas is accompanied by the appearance of the fertile island effect.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shrub sand compost island effect is a key link in preventing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This study took the typical shrub Tetraena mongolica in desert area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quantified the sand-trapping capacity of the shrub.We revealed the influence of sediment texture and volumetric soil water content on fertile island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mongolica nebkha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single shrub intercepted large amounts of sediments due to the high density of branches of T.mongolica,forming nebkhas tha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hrub size.(2)The overall soil nutrient content below the shrub was greater than the soil nutrient content outside the shrub,forming a typical fertile island effect.The soil organic carbon(SOC),alkaline hydrolytic nitrogen(AHN),available phosphorus(AP),and available K(AK)content all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nebkha volume.Compared with the deep soil of nebkhas,the nutrient content of the surface soil was generally higher.(3)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and nutrient content in nebkhas.(4)The semi-ellipsoid shape of T.mongolica enabled it to intercept large amounts of coarse-grained material.Fine sand(100–250μm)was the main particle size in the sediment aggregates inside the nebkhas.The fine sand content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hrub size.Redundancy analysis(RDA)revealed that the fine sand content of the nebkha sediments had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oil nutrient content.This paper provides an example for evaluating the fertile island effect during the deposition process of nebkhas in the desert transition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BKHAS Sediments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Fertile island Tetraena mongolica Ordos Plateau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超 高永 +5 位作者 党晓宏 李婉娇 韩彦隆 丁延龙 刘湘杰 翟波 《浙江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72-76,共5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对于土壤侵蚀监测、风沙地貌、防沙措施效益评价的新手段,对于水土保持研究与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前人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目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对于土壤侵蚀监测、风沙地貌、防沙措施效益评价的新手段,对于水土保持研究与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前人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土壤侵蚀 荒漠化 展望
下载PDF
基于“农林卓越计划”下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党晓宏 蒙仲举 +2 位作者 高永 李传福 韩彦隆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3期126-129,共4页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需要农林卓越人才的培养,卓越人才培养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农业学科的重要学科,其人才培养方式与其他学科既有共同点,又有独特的鲜明特点。本文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卓越人才培...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需要农林卓越人才的培养,卓越人才培养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农业学科的重要学科,其人才培养方式与其他学科既有共同点,又有独特的鲜明特点。本文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支撑体系、深化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得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卓越人才的培养应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构建完善“3+1+1”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型学习模式,培养创新性人才;同时需加强专业外语教学,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以期为高等农林院校制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卓越农林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砒砂岩区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传福 刘阳 +1 位作者 党晓宏 白浩江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49-52,共4页
鄂尔多斯砒砂岩区生态退化严重,土壤侵蚀剧烈,为黄河粗泥沙来源的主要区域。从砒砂岩地区生态恢复建设出发,综述了砒砂岩侵蚀类型,砒砂岩地区采用油松、沙棘、淤地坝、植物柔性坝及抗蚀促生材料等常规治理措施的研究成果,并对砒砂岩的... 鄂尔多斯砒砂岩区生态退化严重,土壤侵蚀剧烈,为黄河粗泥沙来源的主要区域。从砒砂岩地区生态恢复建设出发,综述了砒砂岩侵蚀类型,砒砂岩地区采用油松、沙棘、淤地坝、植物柔性坝及抗蚀促生材料等常规治理措施的研究成果,并对砒砂岩的研究、治理、利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加强鄂尔多斯砒砂岩地区的生态恢复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生态恢复 研究进展 治理措施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植物根系损伤及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岩 党晓宏 +3 位作者 蒙仲举 徐立杰 闫宇 白玮杰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50-55,共6页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开采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煤炭开采引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地表沉陷,其导致了矿区地表植物根系的损伤,因根系损伤使矿区植物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有的甚至死亡,最终导致了矿区生...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开采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煤炭开采引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地表沉陷,其导致了矿区地表植物根系的损伤,因根系损伤使矿区植物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有的甚至死亡,最终导致了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文以综述矿区根系损伤问题为出发点,重点围绕造成根系损伤因素、根系力学特性、受损根系自修复特性、微生物技术修复受损根系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探讨,指出矿区植物根系损伤及修复研究中的不足,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与展望。研究表明未来应继续完善根系损伤及修复技术理论体系,加强根系损伤及修复技术研究成果间的联系,以期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根系损伤 力学特性 自修复特性 微生物修复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超 高永 +4 位作者 党晓宏 蒙仲举 贾旭 唐国栋 孙晓瑞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7-13,共7页
呼伦贝尔市是我国重要的农、林、牧业综合发展的地区,为提高该地区应对季节性旱灾的能力,本研究选用呼伦贝尔近30年的降水量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及不同干旱指标分析了该区域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呼伦贝尔市是我国重要的农、林、牧业综合发展的地区,为提高该地区应对季节性旱灾的能力,本研究选用呼伦贝尔近30年的降水量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及不同干旱指标分析了该区域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呼伦贝尔不同季节干旱特征差异显著,秋季的干旱强度为0.86,冬季干旱频率为36.67%;从影响范围(干旱站次比)看,夏、秋季呈显著上升趋势,呼伦贝尔季节干旱均表现出全区一致性的特点,中部地区干旱距平变率较大。从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空间变化可以看出,呼伦贝尔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繁且强度较大,其中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和扎兰屯是呼伦贝尔干旱的重点防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旱频率 干旱强度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阳 李传福 +3 位作者 党晓宏 白浩江 李克文 闫宇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43-46,共4页
基于砒砂岩与风沙土互补特性开展的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土技术,已经被大规模推广应用于毛乌素沙地的综合整治,本文旨在为毛乌素沙地生态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对大量文献归纳整理及相关课题研究,分析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成... 基于砒砂岩与风沙土互补特性开展的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土技术,已经被大规模推广应用于毛乌素沙地的综合整治,本文旨在为毛乌素沙地生态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对大量文献归纳整理及相关课题研究,分析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成土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围绕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土的土壤特性、土壤作物交互作用、节水培肥技术及造田水肥管理制度、复配土技术工程进行探讨,指出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土技术研究方面的不足,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表明,今后应加深对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土技术理论体系的完善,促进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成土技术在毛乌素沙地更大范围有计划地展开,探索出更加适宜毛乌素沙地治理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复配土 技术工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荒漠灌丛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20
作者 迟旭 党晓宏 +2 位作者 蒙仲举 翟波 闫宇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50-56,共7页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荒漠灌丛有关的文献为国内和国际文献基础数据源,利用Origin 2019按年份统计发文量、论文增长率和文献共被引次数,通过Bibexcel将筛选出的高频关键词生成共词矩阵,利用Ucinet和Net...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荒漠灌丛有关的文献为国内和国际文献基础数据源,利用Origin 2019按年份统计发文量、论文增长率和文献共被引次数,通过Bibexcel将筛选出的高频关键词生成共词矩阵,利用Ucinet和Netdraw等软件得出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化可视图。利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将高频关键词分为4大群集,分析荒漠灌丛领域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结果表明:(1)国际与国内荒漠灌丛研究在发文量上虽然个别年份有所回落,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国际上对于荒漠灌丛均为小尺度研究,物种入侵、促进作用、竞争关系为国际关于荒漠灌丛领域的研究现状,而国内关于荒漠灌丛方面的研究热点则侧重于大尺度上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异质性。总结得出,荒漠灌丛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是重点问题,国内对于荒漠灌丛的研究热点在其空间分布格局,国际上对于荒漠灌丛的研究倾向于其竞争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丛 文献计量 关键词 共词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