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预警系统在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洪剑 刘团结 +9 位作者 王文安 徐建华 解炯 蒋超 徐中杰 张永巍 杨鹏飞 邓本强 朱勤忠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0-976,共7页
目的探讨智能预警系统在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病中心进行治疗并采用智能预警系统进行院前预警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院前预警定义为12... 目的探讨智能预警系统在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病中心进行治疗并采用智能预警系统进行院前预警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院前预警定义为120在将患者转运至目的医院之前通过软件向脑卒中团队发出预警。按照院内处理方式将患者分成非脑卒中组、保守治疗组、单纯溶栓组、单纯取栓组、桥接组和脑出血组。评价各组患者救治中智能预警系统各环节的效率,急救医师判定脑卒中的能力和应用凝视-面臂语言时间(G-FAST)量表识别重度脑卒中的能力,接诊医师急救响应速度,以及初级卒中中心急救效率[入院至出院(DIDO)时间]。结果共纳入患者248例,其中非脑卒中患者24例,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保守治疗组101例、单纯溶栓组23例、单纯取栓组32例、桥接组22例、脑出血组46例)。248例患者的中位初筛时间、预警时间、响应时间分别为28.0(13.0,92.5)、11.0(7.3,15.3)、19.0(13.0,35.0)s。6名院前急救医师应用G-FAST量表识别重度脑卒中的总体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分别为84%、71%、83%、72%、79%。其中8例重度脑卒中患者通过软件实行院前救治全流程监测,中位转运时间为113(82,142)min,DIDO时间为84(12,125)min。结论智能预警系统可实现对转运时间点数据采集自动化,使数据更全面、可信度高。该系统有助于分析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环节中急救医师、驾驶员、脑卒中团队的效率及初级卒中中心院内救治效率等,从而不断缩短院前救治时间,提高院前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院前急救 信息化 人工智能 预警系统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新证据、新热点 被引量:14
2
作者 邓本强 沈红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9-964,共6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治疗AIS的有效方法,但此方法存在治疗时间窗窄、大血管闭塞再通率低、出血风险高等缺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治疗AIS的有效方法,但此方法存在治疗时间窗窄、大血管闭塞再通率低、出血风险高等缺点。为此,近年来在AIS的治疗上,借助影像学方法延长溶栓时间窗、采用低剂量rt-PA或新一代溶栓药物、溶栓联合抗栓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开展。本文结合近年来静脉溶栓相关研究提供的证据,探讨扩大治疗时间窗、低剂量rt-PA溶栓、新一代溶栓药物等几个热点话题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疗法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低剂量 替奈普酶
下载PDF
血压管理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萍 陈蕾 +7 位作者 袁绘 朱宣 沈红健 于龙娟 张永巍 吴涛 邓本强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AIS-...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AIS-LVO患者。对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24 h平均收缩压(mSBP)对预后的影响。根据术后24 h mSBP将患者分为低mSBP[100~<120 mmHg(1 mmHg=0.133 kPa)]组、中mSBP(120~140 mmHg)组和高mSBP(>140~160 mmHg)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及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然后将患者分为低中mSBP(100~140 mmHg)组与高mSBP(>140~160 mmHg)组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238例,其中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161例(67.65%),预后不良77例(32.35%)。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术前和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核心梗死体积(脑血流量<30%的脑组织体积)及术后24 h mSBP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术前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SPECTS(OR=1.338,95% CI 1.081~1.657,P=0.007)、术后24 h NIHSS评分(OR=0.838,95% CI 0.785~0.894,P<0.001)和术后24 h mSBP(OR=0.966,95% CI 0.937~0.996,P=0.03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mSBP增高,术后3个月死亡率和术后24 h sICH发生率均升高(P=0.001、0.032),而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低中mSBP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高于高mSBP组(P=0.04),术后24 h sICH发生率低于高mSBP组(P=0.01),术后3个月死亡率与高mSB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术后24 h mSBP是前循环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将此类患者术后24 h mSBP控制在≤140 mmHg,如果出血转化的风险大则可控制在≤120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管理 前循环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脑出血 再灌注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袁绘 于龙娟 +3 位作者 谢珊 查益 邓本强 吴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7...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脑血管病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变化、肺部感染发生率、胃管拔除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线WST评分和住院天数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WST评分小于对照组[(1.39±0.85)分vs(2.71±1.16)分,F=17.236,P<0.001],WST评分降低值大于对照组[(2.60±0.89)分vs(1.29±0.46)分,F=19.910,P<0.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55%(15/73)vs 64.52%(20/31),χ~2=18.840,P<0.001],胃管拔除变化率高于对照组[52.05%(38/73)vs 25.81%(8/31),χ~2=6.078,P=0.014]。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障碍 吞咽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分析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诺 张首龙 +4 位作者 秦鲁平 朱宣 张敏敏 邓本强 吴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6-1060,共5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分析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完成大脑中动脉管壁磁共振成像的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对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分析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完成大脑中动脉管壁磁共振成像的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对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管评估结果提示,15例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大脑中动脉无狭窄6例,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3例。HR-MRI检查提示10例患者病变侧大脑中动脉有斑块形成,其中7例为弧形斑块、3例为环形斑块。T1加权像增强检查结果提示8例患者斑块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结论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复杂,HR-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大脑中动脉的管壁及斑块情况,为病因判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神经节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大脑中动脉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卒中急救护士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萍 张婷婷 +10 位作者 于龙娟 胡敏 李冬梅 甘丽芬 张玲娟 陈蕾 朱宣 张永巍 吴涛 邓本强 刘建民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索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急诊诊疗流程,在预检台设置卒中护士作为第一反应者并贯穿整个溶栓和血管内取栓绿色通道对治疗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 目的探索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急诊诊疗流程,在预检台设置卒中护士作为第一反应者并贯穿整个溶栓和血管内取栓绿色通道对治疗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208例。根据有无卒中护士的参与分为有卒中护士组(43例)和无卒中护士组(165例)。比较两组各治疗环节的延误时间:进门到用药时间(door-to-needle,DTN)、进门至影像学检查时间(door-to-imaging,DTI)、影像学检查至用药时间(imaging-to-needle,ITN)、影像学检查至股动脉穿刺时间(imaging-to-puncture,ITP)、进门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oor-to-puncture,DTP)、到院至治疗达标率(DTN≤60 min、DTP≤90 min)和出院时及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2分]的比例。结果较无护士组,有卒中护士组DTN中位数由39 min缩短至27 min(Z=-5.422,P<0.001);DTP中位数由105 min缩短至68 min(Z=-2.707,P=0.007);ITN中位数由21 min缩短至8 min(Z=-5.981,P<0.001);ITP中位数由78.5 min缩短至45 min(P=0.013)。有护士组和无护士组DTN达标率分别为97.67%和90.97%(P<0.001),DTP达标率分别为100%和35.62%(P<0.001)。出院时和发病3个月有卒中护士组m RS评分≤2分比例显著高于无卒中护士组(62.79%vs 49.09%;69.77%vs 50.91%,均P<0.001)。结论急诊预检台设置卒中护士作为第一反应者并贯穿整个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绿色通道可以显著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TN时间和ITP时间,提高到院至治疗达标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护士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救治效率
下载PDF
Naoxintong Capsule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A Multicenter,Randomized,a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2
7
作者 YU Xiao-fei ZHU Xu-ying +20 位作者 YUAN Can-xing WU Dan-hong ZHAO Yu-wu YANG Jia-jun WANG Chang-de WUWei-wen LIU Xue-yuan LIU Zhen-guo NIE Zhi-yu deng ben-qiang BAO Huan LI Long-xuan WANG Chun-yan ZHANG Hong-zhi ZHANG Jing-si HUANG Ji-han GONG Fan WANG Ming-zhe GUO Yong-mei SUN Yan CAI Ding-fa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063-1071,共9页
Objective:To examine whether the combination of Naoxintong Capsule with standard care could further reduce the recurrence of ischemic stroke without increasing the risk of severe bleeding.Methods:A total of 23 Chinese... Objective:To examine whether the combination of Naoxintong Capsule with standard care could further reduce the recurrence of ischemic stroke without increasing the risk of severe bleeding.Methods:A total of 23 Chinese medical centers participated in this trial.Adult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ischemic stroke were randomlyassigned ina 1:1ratiousing a blockdesign toreceive eitherNaoxintong Capsule(1.2gorally,twice a day)or placebo in addition to standard care.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recurrence of ischemic stroke within 2 years.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myocardial infarction,death due to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and all-cause mortality.The safety of drugs was monitored.Result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intention-to-treat princi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stroke Naoxintong Capsule secondary preven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