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邓承志 胡赛凤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3-55,共3页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应该承担的最为重要的职责。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检验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主要结合当前教育理念、价...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应该承担的最为重要的职责。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检验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主要结合当前教育理念、价值导向、教育内容及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梳理,指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创新 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光谱加权协同稀疏和全变差正则化高光谱图像解混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绍泉 黄志浩 +4 位作者 邓承志 李璠 徐晨光 吴朝明 汪胜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53-2461,共9页
针对传统稀疏解混方法对丰度的稀疏性表征不充分及空间信息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在分析迭代加权稀疏解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加权协同稀疏和全变差正则化的高光谱解混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在协同稀疏解混的基础上引入光谱加权... 针对传统稀疏解混方法对丰度的稀疏性表征不充分及空间信息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在分析迭代加权稀疏解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加权协同稀疏和全变差正则化的高光谱解混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在协同稀疏解混的基础上引入光谱加权因子进一步刻画丰度系数的行稀疏性,以促进所有像元之间的联合稀疏性;另一方面引入各向异性全变差空间正则化促进图像同质区域的平滑性,以提高解混的准确性.通过交替方向乘子法求解该模型,通过迭代,利用内外部双循环迭代方法对光谱加权因子和丰度系数进行优化.模拟和真实的高光谱数据实验结果均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与现有同类算法相比能大幅提高混合像元分解的精度,在稀疏解混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稀疏解混 光谱加权协同稀疏 TV正则项 空间信息
下载PDF
依托行业背景与卓越计划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南昌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军 邓承志 +1 位作者 王员云 吴朝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第5期170-171,182,共3页
南昌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依托水利行业背景,发挥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制定水利信息化方向的培养目标,设置具有水利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强化创新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地... 南昌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依托水利行业背景,发挥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制定水利信息化方向的培养目标,设置具有水利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强化创新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地方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计划 行业背景 课程体系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军 邓承志 +3 位作者 王员云 李璠 徐晨光 张绍泉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第31期138-140,共3页
在介绍了成果导向教育的思想和关键问题的基础,深入分析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思路,并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介绍了成果导向教育的思想和关键问题的基础,深入分析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思路,并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该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教学模式 程序设计课程 培养模式
下载PDF
Analysis of Deep Convective Towers in a Southwest-Vortex Rainstorm Event 被引量:3
5
作者 ZHAI Dan-hua KONG Fan-you +3 位作者 DAI Ze-jun GAO Song deng cheng-zhi ZHANG Yong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1年第2期177-190,共14页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extreme-rain-producing deep convection towers and their roles in the formation of a southwest vortex(SWV)event are studied using the intensified surface rainfall observations,weat...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extreme-rain-producing deep convection towers and their roles in the formation of a southwest vortex(SWV)event are studied using the intensified surface rainfall observations,weather radar data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from a high-resolution convection-allowing model.The deep convection towers occurred prior to the emergence of SWV and throughout its onset and development stages.They largely resemble the vortical hot tower(VHT)commonly seen in typhoons or hurricanes and are thus considered as a special type of VHT(sVHT).Each sVHT presented a vorticity dipole structure,with the upward motion not superpose the positive vorticity.A positive feedback process in the SWV helped the organization of sVHTs,which in turn strengthened the initial disturbance and development of SWV.The meso-γ-scale large-value areas of positive relative vorticity in the mid-toupper troposphere were largely induced by the diabatic heating and tilting.The strong mid-level convergence was attributed to the mid-level vortex enhancement.The low-level vortex intensification was mainly due to low-level convergence and the stretching of upward flow.The meso-α-scale large-value areas of positive relative vorticity in the low-level could expand up to about 400 hPa,and gradually weakened with time and height due to the decaying low-level convergence and vertical stretching in the matured SWV.As the SWV matured,two secondary circulations were formed,with a weaker mean radial inflow than the outflow and elevated to 300-400 h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 vortex deep convective towers diabatic heating secondary circulations heavy rain
下载PDF
重庆“8.22”暴雨ECMWF模式中期预报转折分析
6
作者 王欢 邓承之 +1 位作者 李晶 刘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113,共5页
2018年8月22-23日重庆中部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预报出现了明显的偏差,本研究利用降水实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ECMWF(以下简称EC)模式的形势预报对降水产生原因、影响系统以及EC模式不同起报时间的预报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 2018年8月22-23日重庆中部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预报出现了明显的偏差,本研究利用降水实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ECMWF(以下简称EC)模式的形势预报对降水产生原因、影响系统以及EC模式不同起报时间的预报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在高空槽和中低层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2)EC模式降水预报在8月19日前后出现了突变,其原因是影响重庆地区的500 hPa高度场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3)在500 hPa高度场预报与实况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重庆中部地区的中低层切变线是20日主观预报降水落区与实况出现明显误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期预报 转折性 ECMWF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