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网络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邓宏兵 庞元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4期74-84,共11页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增长极,创新活动由单一合作向网络化创新发展。研究利用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的发明专利合作数据构建创新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回归分析对2008—2019年长江中...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增长极,创新活动由单一合作向网络化创新发展。研究利用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的发明专利合作数据构建创新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回归分析对2008—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演化进程和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创新网络的规模持续扩张,创新联系增长迅速,创新网络结构从以武汉、长沙为中心的“双核心”结构发展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三核心”结构;QAP回归分析发现,地理邻近性、制度邻近性、组织邻近性和地理邻近性对创新网络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产业邻近性对创新网络表现出抑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多维邻近 创新合作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深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2
作者 邓宏兵 《中国西部》 2024年第4期9-11,共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从事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基础。生态兴则文明兴,人类文明的诞生、发展与衰败始终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新时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更是为了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势。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建设人类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绿色低碳发展 强国建设 人类文明 民族复兴
下载PDF
川东飞仙关组鲕粒滩岩性识别及其分布特征
3
作者 叶榆 程超 +5 位作者 蒋裕强 易娟子 邓虹兵 李曦 谷一凡 陈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2-1046,共15页
【目的】为解决针对川东海槽南段西侧、台内等地区飞仙关组岩性变化不明确等问题。【方法】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钻录井等多元地质数据对飞仙关组岩性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以机器学习为基础的岩性测井智能识别方法,解决了老区岩性精... 【目的】为解决针对川东海槽南段西侧、台内等地区飞仙关组岩性变化不明确等问题。【方法】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钻录井等多元地质数据对飞仙关组岩性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以机器学习为基础的岩性测井智能识别方法,解决了老区岩性精细识别的技术难题,揭示了区内飞仙关组鲕粒滩岩性、分布及演化规律。【结论与结果】(1)飞仙关组主要由泥岩、泥晶灰岩、泥质灰岩、鲕粒灰岩、鲕粒云岩、泥晶云岩、膏质云岩、膏岩等岩性组成;(2)对比发现,改进的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即随机梯度提升决策树(SGBDT)构建岩性模型优于其他算法,更适合碳酸盐岩复杂岩性识别;(3)鲕粒灰岩集中发育于开江—梁平海槽以南地区的飞一段—飞三段时期,鲕粒云岩集中发育于飞二段时期且分布分散;(4)区内鲕粒滩分布差异明显,飞一段时期主要发育于台地古地貌高点和台地边缘,飞二段时期多发育台缘鲕粒滩,少量发育台内古地貌高点鲕滩和点滩,飞三段时期主要发育台内点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BDT算法 岩性识别 沉积演化 鲕粒滩分布特征 飞仙关组 川东
下载PDF
基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青藏高原保护优先区和保护空缺识别
4
作者 申宇 程浩 +2 位作者 刘国华 邓红兵 苏旭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07-4516,共10页
协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对制定系统性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应用Maxent模型模拟了重点植物的空间分布,结合世界保护联盟(IUCN)重点动物空间分布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利用Zonation模... 协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对制定系统性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应用Maxent模型模拟了重点植物的空间分布,结合世界保护联盟(IUCN)重点动物空间分布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利用Zonation模型依次识别了基于单一因素的保护优先区以及集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优先区,评估了青藏高原现有自然保护地对保护优先区、重要物种及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状况和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保护优先区保护价值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优先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喜马拉雅山地、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及横断山区等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区分布略有差异,存在43.2%的空间重叠;(2)在重要物种保护上,自然保护地对两栖动物的保护率最高,平均保护了38.2%,哺乳动物次之(24%),爬行动物的保护率较低,仅为10.2%。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覆盖率分别是44.1%(防风固沙)、27.1%(水源涵养)、22.3%(土壤保持)、17.1%(碳固定)和16.6%(洪水调蓄);(3)自然保护地对研究识别的保护优先区存在保护空缺,仅覆盖了26.8%的集成保护优先区,Ⅰ级、Ⅱ级和Ⅲ级优先区保护空缺面积占青藏高原面积的7.2%、6.9%和7.7%。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系统服务 青藏高原 保护空缺 保护优先区
下载PDF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宏兵 李世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内涵与战略意义是前提,精准识别和判断影响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影响因素是关键,科学选择和落实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模式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内涵与战略意义是前提,精准识别和判断影响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影响因素是关键,科学选择和落实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模式与路径是落脚点。文章认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包括代表创新行为投入产出比的创新效率与体现个体运用已知信息进行价值创造的创新能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更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文章从多元协同、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驱动、与区域创新系统融合互动等多重视角,探讨增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模式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整体效能 关键因素 效能提升
下载PDF
环境协同治理的经济增长效应——以“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政策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世冉 邓宏兵 +1 位作者 张欢 詹成 《环境经济研究》 2023年第4期163-190,共28页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是近年来中国城市群发展中的关键议题,区域经济协调更是关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因素,两者关系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从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角度探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新时期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是近年来中国城市群发展中的关键议题,区域经济协调更是关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因素,两者关系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从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角度探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新时期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本文以2014年“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这一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3—2019年中国25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作为初始样本,运用广义合成控制法,从政策实施有效性视角检验了长三角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经济激励效应;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状态视角考察了协同度的经济空间溢出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呈加速态势,分类进行一系列时间安慰剂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果依然成立。协同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呈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长三角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能够实现对邻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激励,最终实现整体的区域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均是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传导渠道。本文建议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需要强化城市的主动协同效应,增强城市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为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主体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 长三角地区 经济增长 空间效应
下载PDF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2022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坤 邓宏兵 易明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0,共6页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走向共同富裕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22年10月30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2022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走向共同富裕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22年10月30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2022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从内涵剖析、理论探索、实践检验等方面为实现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
下载PDF
湖北省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及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涛 唐涛 +2 位作者 邓红兵 吴钢 蔡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896-8902,共7页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阐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的基础上,以湖北省三峡地区为例,针对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系统...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阐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的基础上,以湖北省三峡地区为例,针对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着眼,探讨了试点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思路及目标,并提出应从水环境、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长江岸线、污染土地、废弃矿山、江河湖库生态修复,三峡地区濒危动植物保护,江河沿线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入手实施具体修复措施,探索构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区域联动、部门协同"的生态保护修复体系。研究结果可为试点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对其他区域的相关工作也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生态环境问题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岸线 湖北三峡地区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研究——高水平科研合著论文实证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谢伟伟 邓宏兵 苏攀达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44-50,共7页
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06—2017年区域高水平合著论文构建知识创新合作网络,分析网络特征并探讨网络邻近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网络规模日趋扩大,联系日趋增强并趋于稳定,基本形成了以长沙、武汉、南昌为核心... 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06—2017年区域高水平合著论文构建知识创新合作网络,分析网络特征并探讨网络邻近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网络规模日趋扩大,联系日趋增强并趋于稳定,基本形成了以长沙、武汉、南昌为核心的多中心网络空间结构,且网络节点具有显著等级层次性。通过特征路径长度和集聚系数分析发现,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但无标度特征不明显。QAP回归结果表明,地理、社会、技术和人力资本邻近都对知识合作网络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创新 创新合作网络 论文合著 网络特征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水平和大气污染的关系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和空间计量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小帆 邓宏兵 谢伟伟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72,86,共7页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武汉城市圈城镇化水平和大气污染的相关性,发现二者存在较高的关联度,并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且存在空间相关性,但城镇化水平和不同大气污染物含量的相关性存在不同的时序变化规律: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武汉城市圈城镇化水平和大气污染的相关性,发现二者存在较高的关联度,并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且存在空间相关性,但城镇化水平和不同大气污染物含量的相关性存在不同的时序变化规律: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同城镇化的灰色关联度随时间变化呈弱"S"型变化趋势、NO2年均浓度同城镇化的灰色关联度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SO2年均浓度与城镇化关联度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进一步通过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城镇化水平和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城镇化水平、常住人口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且存在空间相关性;区域产业结构同SO2浓度有显著正向相关性;城市基本建设投资额和NO2浓度有显著正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大气污染 灰色关联度模型 空间面板模型
下载PDF
景感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红兵 邱莎 +1 位作者 郑曦晔 沈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022-8027,共6页
通过与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结合,在景感生态学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扩展的同时,景感营造与评价的概念也进一步明确。景感评价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和相应的评价标准,针对特定的景感(现状或营造过程)进行评价与预测,可为认识与理解景... 通过与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结合,在景感生态学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扩展的同时,景感营造与评价的概念也进一步明确。景感评价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和相应的评价标准,针对特定的景感(现状或营造过程)进行评价与预测,可为认识与理解景感、营造与改善景感,以及基于景感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景感评价除了遵从广义景感生态学的原理与目标外,其主要理论基础来自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生态文明理论。景感评价应遵循景感的协调性、可持续性与评价的系统性、针对性等主要原则。具体的景感评价方法可分为基于特定评价目标的单因子评价与考虑多要素的综合性评价;前者一般限于针对某个评价目标或者考虑某个限制因子时使用,后者则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和重要性-绩效分析法。不同的评价方法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景感评价应根据不同情景和目的来灵活使用不同方法,还需充分考虑人的感知或愿景与自然环境要素的统一,以及景感营造与生态系统服务及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统一。景感评价的研究与应用处于初始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未来应重视若干内容的研究。随着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相关学者的共同努力,景感评价将会有效地指导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感 评价 愿景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开江—梁平海槽西侧飞仙关组不同类型鲕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蒋裕强 邓虹兵 +3 位作者 易娟子 干华文 张晶晶 蒋增政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4,共8页
针对开江—梁平海槽西侧飞仙关组不同类型鲕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基于鲕滩沉积演化规律,结合物性与地球化学分析,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随区内飞仙关期高能坡折带不断迁移,对应形成3期鲕滩,发育鲕粒... 针对开江—梁平海槽西侧飞仙关组不同类型鲕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基于鲕滩沉积演化规律,结合物性与地球化学分析,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随区内飞仙关期高能坡折带不断迁移,对应形成3期鲕滩,发育鲕粒云岩和鲕粒灰岩2类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以鲕粒云岩型储层最优,其次为鲕粒灰岩型储层。在鲕滩沉积的物质基础上,轻度蒸发海水诱发的回流渗透叠加深部热液白云石化作用,共同控制鲕粒云岩型储层的形成,而有机酸主导的埋藏期保孔-扩孔作用既进一步改善先期形成的鲕粒云岩型储层,又影响了鲕粒灰岩型储层的形成。该研究对鲕滩储层的差异性成储机理相关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滩储层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飞仙关组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创新环境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邓宏兵 张天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5-766,共12页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9年-2018年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与空间面板模型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在不同区域...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9年-2018年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与空间面板模型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在不同区域间耦合协调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匹配的现象.长江经济带发展“马太效应”明显,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创新基础等对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影响较大,而市场配置要素对两者影响能力较弱.最后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通过完善各地创新环境,加大高技术产业扶持,提升区域创新协同能力等方式,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协调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耦合协调度 高技术产业 创新环境 空间面板模型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的周末效应及假期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邓宏兵 蹇雪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6-545,共10页
以长江经济带12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PM2.5浓度数据,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周末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除了2016年表现为负周末效应外,2015年、2017年、2018年均呈现较... 以长江经济带12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PM2.5浓度数据,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周末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除了2016年表现为负周末效应外,2015年、2017年、2018年均呈现较为明显的周末均值高于工作日均值的正周末效应.同时,区域内部“周末效应”差异性较大.长江上游地区雾霾浓度较低,表现为负周末效应.长江中下游地区雾霾浓度高,表现为正周末效应,且雾霾污染的季节性明显,春、冬两季浓度高,具有明显的正周末效应;同时,长江经济带具有高于全年平均浓度的“春节假日效应”与低于全年平均浓度的“国庆假日效应”.分析结果还表明,距离长江经济带主要发达城市越近,雾霾浓度越高.针对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周末效应,基于生态文明治理视角,提出加快区域协同治理、打造长效治理机制以及在统筹治理下重点防治、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的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雾霾污染 PM2.5浓度 周末效应 生态治理
下载PDF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绩效测度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邓宏兵 曹媛媛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2,共8页
2012—2016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如下特征:中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中,生态指数明显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中国整体的协调发展呈波动上升趋势,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 2012—2016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如下特征:中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中,生态指数明显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中国整体的协调发展呈波动上升趋势,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而东北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逐渐下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缓慢上升。因此,应加大对东北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扶持力度,同时增强东部地区对其他三大区域的提升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生态 城市 四大区域
下载PDF
流域生态文明视角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邓宏兵 刘恺雯 苏攀达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3,共8页
流域生态文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构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传统流域生态文明治理以政府为主导,整体上存在治理主体单一的问题,政府协同、市场协同、社会协同及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均存在一定问题。构建流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需... 流域生态文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构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传统流域生态文明治理以政府为主导,整体上存在治理主体单一的问题,政府协同、市场协同、社会协同及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均存在一定问题。构建流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协同好政府之间、政企之间以及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行为和利益。在治理体系构建和完善过程中需要关注和化解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和冲突,同时还需要从法律、机制方面进行完善和引导,需要加强流域内部各主体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的法律保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文明 协同治理 治理体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提升模式与路径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宏兵 刘晓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2-630,642,共10页
在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的提升模式与路径.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仅1/3的城市处于高或较高发展质量,总体发展质量不高.武汉城市... 在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的提升模式与路径.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仅1/3的城市处于高或较高发展质量,总体发展质量不高.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在2012年~2016年间发展质量波动明显且有较大差别,武汉城市圈发展质量波动大、增速快,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质量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增速不明显.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了充分发挥三中心城市对接辐射作用、打造“多层次协同发展”的城市群发展质量提升模式以及加强城市群之间交流合作、以绿色发展为手段的发展质量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发展质量 提升模式与路径
下载PDF
景感生态学:生态安全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丽娜 李爽 +2 位作者 吴迪 邓红兵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028-8033,共6页
景感生态学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基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将自然要素、物理感知、心理感知、社会经济、过程与风险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来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科学。不合理的资源和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常常会带来各种生态风险,... 景感生态学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基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将自然要素、物理感知、心理感知、社会经济、过程与风险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来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科学。不合理的资源和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常常会带来各种生态风险,从而导致生态安全方面的问题;而景感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土地利用,其目标是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人类愿景和社会需求。在追求的目标、遵循的原理、研究尺度及内容上,景感生态学与生态安全研究有许多契合的地方,有必要将景感生态学研究与生态安全研究结合起来。在简要解析生态安全内涵及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景感生态学思想与方法应用于生态安全研究,重点说明了作为景感生态学主要研究手段的趋善化模型、迷码数据以及物联网如何在生态安全研究中应用于数据获取、评价与预警、以及趋善化模型的构建。随着景感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其关注点可以从土地规划和利用扩展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维护,从而更好地将人的愿景及福利与土地利用、生境质量和生态安全结合起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感生态学 生态安全 生态风险 趋善化模型 迷码数据
下载PDF
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绩效测度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肖梦 邓宏兵 谢伟伟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10,共10页
运用DEA -Malmquist指数测度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市在2012-2016年的区域创新发展绩效及各指数变化趋势等,通过系统聚类法进行分组,并分析位于不同组群城市的创新发展绩效特征、问题及相应解决方式。研究表明,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绩效总体... 运用DEA -Malmquist指数测度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市在2012-2016年的区域创新发展绩效及各指数变化趋势等,通过系统聚类法进行分组,并分析位于不同组群城市的创新发展绩效特征、问题及相应解决方式。研究表明,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绩效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但内部差异性较大;经济发达地区亟需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主要得益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下一步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对现有规模进行逐步调整使其趋向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绩效 地级市 DEA - 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SiC-ZrC陶瓷含量对C/C-SiC-Zr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曦挚 崔红 +2 位作者 胡杨 邓红兵 王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26-130,共5页
采用聚合物浸渍裂解法制备了不同SiC⁃ZrC含量的C/C⁃SiC⁃ZrC复合材料,系统考察了SiC⁃ZrC含量对C/C⁃SiC⁃Zr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和抗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C的含量显著影响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烧蚀性能。其中ZrC含量为4.5... 采用聚合物浸渍裂解法制备了不同SiC⁃ZrC含量的C/C⁃SiC⁃ZrC复合材料,系统考察了SiC⁃ZrC含量对C/C⁃SiC⁃Zr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和抗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C的含量显著影响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烧蚀性能。其中ZrC含量为4.53%(体积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其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和剪切强度分别为358 MPa、277 MPa、115 MPa;ZrC含量为13.03%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烧蚀性能;经过热流密度为3200 kW/m^(2)的氧气⁃乙炔火焰烧蚀300 s后,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03 mm/s、0.0016 g/s。另外,随着ZrC含量的增加,PyC层与陶瓷层的界面会产生弱结合;在承担载荷时,PyC层会与陶瓷层先发生移动,使得纤维的增韧效果难以发挥,导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急剧下降。当ZrC含量为13.03%时,氧化生成的ZrO_(2)会牢固地粘附在材料表面,具有一定流动性的SiO_(2)会与ZrO_(2)形成二元共熔的混合物SiO_(2)⁃ZrO_(2),弥补烧蚀过程中气体挥发所造成的孔隙和缺陷,防止含氧组分进一步侵蚀材料,有效提升材料的耐烧蚀、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多相陶瓷 力学性能 烧蚀性能 烧蚀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