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脑梗死神经可塑性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陶锋 邓士哲 +2 位作者 朱巍明 李波漩 孟智宏 《天津中医药》 2025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神经可塑性是脑梗死患者康复的重要机制之一,亦是当前研究热点。近年来,针刺已被发现能从多途径、多靶点调控神经可塑性,改善脑梗死后的神经损伤。文章总结了近十年针刺治疗脑梗死的文献,发现针刺可以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内源性神经发... 神经可塑性是脑梗死患者康复的重要机制之一,亦是当前研究热点。近年来,针刺已被发现能从多途径、多靶点调控神经可塑性,改善脑梗死后的神经损伤。文章总结了近十年针刺治疗脑梗死的文献,发现针刺可以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内源性神经发生、轴突再生、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和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星形胶质细胞发挥治疗作用,并对上述影响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针刺参与脑梗死等其他慢性、重大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电针 神经可塑性 脑梗死 神经损伤
下载PDF
不同针刺法联合言语训练治疗卒中后失语的网状Meta分析
2
作者 朱巍明 李波漩 +2 位作者 邓士哲 迟世浩 孟智宏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5,共9页
目的:评价不同针刺法分别联合言语训练治疗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PSA)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 目的:评价不同针刺法分别联合言语训练治疗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PSA)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6月所发表的头针、舌针、眼针及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失语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应用RevMan5.3、Stata16.0、ADDIS1.16.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 618篇文献,最终纳入26项研究,共1 815例患者。干预措施均为头针、舌针、眼针及醒脑开窍针刺法中的一项联合言语训练的对照研究。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针刺方法联合言语训练在失语疗效方面要优于单纯应用言语训练,眼针联合言语训练在提升治疗卒中后失语有效率方面最优;醒脑开窍针法在改善患者失语商(AQ)评分及CFCP评分方面最优;醒脑开窍针法在降低患者NIHSS评分方面最优。结论:在言语训练基础上,联合使用不同针刺方法可增加卒中后失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然不同针刺方法在改善AQ评分、CFCP评分及NIHSS评分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受限于符合条件的研究数量和质量,上述结论需要更多标准化、严谨、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卒中后失语 言语训练 醒脑开窍 头针 眼针 舌针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针刺为主导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疗效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桑博默 李波漩 +2 位作者 邓士哲 赵晓峰 孟智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3308-3315,共8页
背景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首次缺血性卒中后失语症发生率为30%。目前指南推荐疗法通常难以获得满意疗效。诸多研究表明,针刺联合疗法可增加患者获益。目的对针刺为主导疗法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系统评价/Met... 背景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首次缺血性卒中后失语症发生率为30%。目前指南推荐疗法通常难以获得满意疗效。诸多研究表明,针刺联合疗法可增加患者获益。目的对针刺为主导疗法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搜集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疗效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7月。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AMSTAR 2工具、PRISMA声明、GRADE分级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其中1篇方法学质量为中质量,5篇为低质量,6篇为极低质量,主要由于研究者在系统评价/Meta分析中未对前期设计方案进行说明,该项关键条目缺失导致多数研究为低质量或极低质量。12篇文献PRISMA得分为17~25分,其中20~25分有7篇,报告相对完整;17~19分有5篇,报告存在一定缺陷。GRADE分级结果显示,12个为中级证据,24个为低级证据,18个为极低级证据。结论针刺联合语言康复等疗法与单纯语言康复等疗法相比,在改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严重程度、听语理解、复述及阅读能力方面,以及以针刺为主导疗法在提高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临床有效率方面,证据质量均为中级,推荐临床使用。在其他方面,今后仍有必要进行更多高质量的原始研究,严格证据形成过程,为卒中后失语症的针刺康复提供更有力的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针刺 中医药疗法 系统评价再评价 AMSTAR 2 PRISMA GRADE
下载PDF
针刺手法量学中时间、频率、方向和深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超达 秦晨阳 +2 位作者 李波漩 邓士哲 孟智宏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针刺刺激量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针刺手法量学是关于寻找一定针刺刺激量以达到最佳针刺疗效的理论。针刺手法量学中有多种影响因素,目前有关手法量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但针刺量效作用规律与生理机制并未明确。本研究从针刺时间、频率、方... 针刺刺激量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针刺手法量学是关于寻找一定针刺刺激量以达到最佳针刺疗效的理论。针刺手法量学中有多种影响因素,目前有关手法量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但针刺量效作用规律与生理机制并未明确。本研究从针刺时间、频率、方向与深度4个角度出发,整理分析近年来相关临床实验研究,综合论述针刺手法量学中时间、频率、方向与深度的研究进展。今后研究应对最优针刺参数的确立进一步深入,可应用仪器设备测定针刺参数,开展更多的多因素多水平实验,推动针刺手法量学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手法量学 时间 频率 方向 深度
下载PDF
基于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研究的手法量学启示与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桑博默 卓碧芳 +4 位作者 秦晨阳 张梦龙 邓士哲 赵晓峰 孟智宏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5期603-607,共5页
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针刺治疗在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过程中表现出确切的疗效。针刺的刺激量是起效关键。然而,目前针刺手法量学的发展在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中仍存在瓶颈,具有确切疗效的针刺手法可重复性较低,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的... 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针刺治疗在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过程中表现出确切的疗效。针刺的刺激量是起效关键。然而,目前针刺手法量学的发展在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中仍存在瓶颈,具有确切疗效的针刺手法可重复性较低,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及可推广性较差,因此,在针刺手法量化的基础上,针刺手法参数的可测量性对于针灸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创新性交叉学科的发展,针刺手法参数客观化测量技术发展迅速。基于此,建立针刺手法参数大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平台共享对于针刺手法量学的研究及针灸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量学研究 失语症 现代化
下载PDF
近10年不同针刺法在中风后足内翻中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1
6
作者 迟世浩 秦梦妮 +2 位作者 张梦龙 邓士哲 孟智宏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75-381,共7页
中风后足内翻是中风后遗症极其严重的肢体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运动能力,以针刺为主的替代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文章检索、搜集近10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发现针刺对于该病疗效确切,但不... 中风后足内翻是中风后遗症极其严重的肢体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运动能力,以针刺为主的替代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文章检索、搜集近10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发现针刺对于该病疗效确切,但不同针刺手法差异较大。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针刺法的特点,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为中风后足内翻提供更好的针刺治疗方案和科研思路。目前,针刺治疗本病的神经学机制还需进一步阐明,深度挖掘针刺对中风患者神经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机制,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研究针刺效应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足内翻 针灸 综述
下载PDF
c-GaN材料摩擦响应与磨损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7
作者 邓师哲 千宇 尚福林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75-1781,共7页
对c面(0001)GaN(即c-Ga N)材料纳米划痕响应开展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以考察压入深度(即划痕深度)和划痕加载方向对其力学响应、表面磨损和内部位错形核等行为的影响,并澄清其摩擦性能参数与磨损特性。通过对c-GaN材料进行不同压入深... 对c面(0001)GaN(即c-Ga N)材料纳米划痕响应开展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以考察压入深度(即划痕深度)和划痕加载方向对其力学响应、表面磨损和内部位错形核等行为的影响,并澄清其摩擦性能参数与磨损特性。通过对c-GaN材料进行不同压入深度下连续改变加载方向的划痕模拟,结果发现:c-GaN材料的摩擦系数及磨损率取决于加载方向和加载方式,采用划痕方向连续改变的加载方式难以获得c-GaN材料各个晶向上准确的摩擦系数及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氮化镓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极化失衡及治疗前景
8
作者 姜海伦 邓士哲 +1 位作者 张超 孟智宏 《生命的化学》 CAS 2024年第12期2314-2323,共10页
巨噬细胞是一类具有吞噬活性的先天免疫细胞,对于以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内高糖状态下,巨噬细胞与胰岛β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称为β细胞-巨噬细胞串扰)被认为是触发慢性低度... 巨噬细胞是一类具有吞噬活性的先天免疫细胞,对于以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内高糖状态下,巨噬细胞与胰岛β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称为β细胞-巨噬细胞串扰)被认为是触发慢性低度炎症和血糖稳态失衡的一个核心路径,其中巨噬细胞极化的模式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深入理解巨噬细胞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文综述了目前关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巨噬细胞极化方式的研究进展,并特别强调了其在疾病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最后通过总结目前巨噬细胞极化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以探讨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极化 糖尿病 炎症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anterior sciatic nerve acupuncture on lower limb paralysi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1
9
作者 LI Menghan WANG Yu +4 位作者 RAN Dawei YANG Xinming deng shizhe SHI Lei MENG Zhiho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205-211,共7页
Stroke is the main cause of disability in the middle and old age.Hemiplegia,especially lower limb paralysis,often leads to the loss of self-care ability and a series of secondary injuries.The main method to improve he... Stroke is the main cause of disability in the middle and old age.Hemiplegia,especially lower limb paralysis,often leads to the loss of self-care ability and a series of secondary injuries.The main method to improve hemiplegic limb movement is exercise therapy,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atients with disabilities afte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As one of the 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for stroke,acupuncture has been recognized to improve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Here,we propose a new method,anterior sciatic nerve acupuncture,which can stimulate both the femoral nerve and the sciatic nerve.We designed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is method on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Sixty participants recruited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will b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est group or control group in a 1:1 ratio.The control group will receive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and the test group will receive anterior sciatic nerve acupuncture on this basis.All participants will get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ce a day,6 times a week for 2 weeks.The primary outcome is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 and the secondary outcomes ar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Data will be collected before treatment,1week after treatment,and 2 weeks after treatment,and then statistical analysis will be performed.This study can preliminarily verify the effect of anterior sciatic nerve acupuncture on improving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which may provid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hemipleg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sciatic nerve ACUPUNCTURE PARALYSIS cerebral infarction Xingnao Kaiqiao clinical protocols
原文传递
基于圆理论的对应取穴法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孟汉 冉大为 +3 位作者 杜元灏 李志道 邓士哲 孟智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598-4602,共5页
对应取穴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取穴的规律性需要进一步的认识。笔者根据“巨刺”“缪刺”古代刺法,结合前人“圆运动”理论和对应取穴思路及个人临床经验,绘制对应取穴同心圆,形成四个同心圆(对应环):手-足-头(尾);腕-踝-颈;肘-膝-剑突;... 对应取穴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取穴的规律性需要进一步的认识。笔者根据“巨刺”“缪刺”古代刺法,结合前人“圆运动”理论和对应取穴思路及个人临床经验,绘制对应取穴同心圆,形成四个同心圆(对应环):手-足-头(尾);腕-踝-颈;肘-膝-剑突;肩-髋-会阴。通过基于圆理论的对应取穴法可缩小取穴范围,提高穴位选择的目的性,并能拓展身体部位的对应治疗功能,为临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理论 对应取穴 圆运动 全息 巨刺 缪刺
原文传递
Contralateral needling at the foot of unaffected side combining with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motor dysfunction of hand after ischemic stroke: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trial 被引量:4
11
作者 LI Menghan YAN Yan +5 位作者 deng shizhe WANG Yu FU Yu SHI Lei YANG Jin ZHANG Chunho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1034-1039,共6页
This pilot study is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ect of a combination therapy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contralateral needling,which is manipulated at the foot of the unaffected side,for the recovery of ... This pilot study is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ect of a combination therapy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contralateral needling,which is manipulated at the foot of the unaffected side,for the recovery of the paretic hand post-stroke.This prospective pilot clinical trial will recruit 72 stroke patients with paretic hands and a disease course of 14 to 90 d.Patients will b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ill receive conventional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and basic treatment for the stroke;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ill receive the contralateral needling at the foot of the unaffected side combined with the rehabilitation movement of the paretic hand.12 sessions will be administrated for 2 weeks.The primary outcome,FuglMeyer Assessment,and the secondary outcomes,the handgrip strength,the range of motion,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and the Brunnstrom recovery stages,will be measured the recovery of the hand motor function during the 2 weeks'intervention.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nstant effect of contralateral needling at the foot of the unaffected side combined with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movement for patients with the paretic hand of Poststroke motor dysfunction and provide the previous evidence for the future large sampl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contralateral needing opposing needling REHABILITATION stroke clinical trial protoco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