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畜禽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1
作者 邓雄 张云常 +1 位作者 王文欢 刘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5-813,共9页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互作可以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物来实现。目前,已有研究报道,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在调控宿主肠黏膜屏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持肠道稳态和肠道健康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研究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与肠黏膜屏障之间的关联效...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互作可以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物来实现。目前,已有研究报道,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在调控宿主肠黏膜屏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持肠道稳态和肠道健康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研究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与肠黏膜屏障之间的关联效应与作用机制,本文针对当前研究的热点——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次级胆汁酸和色氨酸代谢物,通过阐明其体内代谢途径及其对动物肠黏膜屏障功能的调控机制,旨在为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天然功能成分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肠道微生物 代谢产物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双模式变间隙磁流变阻尼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小闵 邓雄 +2 位作者 王陶 李鑫 晏茂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直升机飞行过程中座椅系统主要处于隔振工况,阻尼器隔振行程小且持续输出较小的阻尼力,而直升机遇突发状况坠机时属于抗坠毁工况,阻尼器需在缓冲行程内保持力值平衡,且提供大阻尼大行程。针对隔振和抗坠毁双模式工况对阻尼器设计要求存... 直升机飞行过程中座椅系统主要处于隔振工况,阻尼器隔振行程小且持续输出较小的阻尼力,而直升机遇突发状况坠机时属于抗坠毁工况,阻尼器需在缓冲行程内保持力值平衡,且提供大阻尼大行程。针对隔振和抗坠毁双模式工况对阻尼器设计要求存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同时满足直升机座椅隔振和抗坠毁的双模式变间隙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MRD)结构。为验证结构的有效性,建立了变间隙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模型,并在不同乘员质量、不同冲击速度下对变间隙磁流变阻尼器进行拓扑形面优化;基于拓扑形面优化结果,完成了变间隙磁流变阻尼器样机的加工、装配和测试。数值仿真和双模式特性实验表明,变间隙磁流变阻尼器的抗坠毁单元能在所选冲击工况下均能输出平稳、稳定可控的库伦阻尼力,同时其隔振单元具有良好的动态范围,最大阻尼力和动态范围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座椅 磁流变阻尼器(MRD) 隔振 抗坠毁 拓扑优化
下载PDF
基于科技竞赛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博 许德新 +1 位作者 邓雄 綦志刚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1期23-27,共5页
目前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诸多教育模式方面的约束,而社会急切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这导致研究生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以科技竞赛和本科生导师制为连接手段,借助“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法、科技竞赛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方... 目前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诸多教育模式方面的约束,而社会急切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这导致研究生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以科技竞赛和本科生导师制为连接手段,借助“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法、科技竞赛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方法,探索能够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思想、创新人格的新培养模式,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藉此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培养 科技竞赛 “本硕博”贯通培养 课程思政 教育模式
下载PDF
流体力学类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流动控制》为例
4
作者 周岩 彭文强 +4 位作者 程盼 邓雄 王林 黄利亚 罗振兵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S01期175-178,共4页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才培养工作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点的教学,还要全面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专业素养、道德品质等等。为了全方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全面结...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才培养工作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点的教学,还要全面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专业素养、道德品质等等。为了全方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全面结合新课程标准,加大对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不断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实践教学,适当引入课程思政元素,从而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更好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突出研究生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有效性。本文以流体力学类研究生课程《流动控制》为例,从课程内容与特点、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法、课程的思政设计方法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本课程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流动控制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基于合成双射流的襟翼舵效增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鉴源 罗振兵 +5 位作者 彭文强 梁睿琦 邓雄 王万波 赵志杰 刘杰夫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6,共11页
飞机在起降和大机动过程中,襟翼偏角过大会导致襟翼上方出现流动分离,从而使舵面效率降低甚至失效。为有效解决舵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合成双射流的襟翼舵效增强技术,针对无缝襟翼,探究了合成双射流不同控制参数对升力、舵效的影响规... 飞机在起降和大机动过程中,襟翼偏角过大会导致襟翼上方出现流动分离,从而使舵面效率降低甚至失效。为有效解决舵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合成双射流的襟翼舵效增强技术,针对无缝襟翼,探究了合成双射流不同控制参数对升力、舵效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双射流能在襟翼表面形成周期性涡结构,增强边界层底部低速流体与主流的动量交换,提高边界层抗逆压梯度的能力;襟翼处合成双射流可有效提高升力、增强舵效;当合成双射流无量纲驱动频率为3.89、动量系数为3.01×10–3时,舵效增强效果最好。此外,还设计、制作了合成双射流激励器与机翼一体化模型,并开展了飞行试验,可实现的滚转角速度达15.69(°)/s,验证了合成双射流增强舵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双射流 舵效增强 数值模拟 飞行试验
下载PDF
合成双射流冲击平板流场结构与模态分解分析
6
作者 邓雄 刘强 +2 位作者 王秋旺 罗振兵 程盼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8,共9页
为揭示合成双射流冲击平板流场结构特征,通过大涡模拟方法对合成双射流冲击平板流动进行了仿真,采用有限时间Lyapunov指数方法对流场的拉格朗日涡结构进行了识别,并与欧拉框架下的速度矢量和涡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合成双... 为揭示合成双射流冲击平板流场结构特征,通过大涡模拟方法对合成双射流冲击平板流动进行了仿真,采用有限时间Lyapunov指数方法对流场的拉格朗日涡结构进行了识别,并与欧拉框架下的速度矢量和涡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合成双射流两股射流交替作用下,射流核心区涡系结构较为复杂且涡量丰富,远离核心区存在一对稳定的涡结构,且拉格朗日涡结构与涡量对应较好,为合成双射流冲击冷却的布局设计提供了指导。另外,流场本征正交分解表明,第一阶模态关于激励器出口中心轴线大致对称,其能量占总体能量的35%,前6阶模态的能量占80%;根据前6阶模态所反映的流场特性,合成双射流冲击平板流场具有高度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双射流 流场结构 大涡模拟 拉格朗日涡结构 本征正交分解
下载PDF
“工程热力学”案例研讨式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7
作者 彭文强 周岩 +3 位作者 程盼 邓雄 王林 罗振兵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S01期11-15,共5页
为解决传统授课模式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主动学习性不强、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本文以《工程热力学》为例,开展了基于案例研讨式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从案例选择、学生参与讨论设计、分组汇报研讨交流等环节等对案例式研讨教学环节进行... 为解决传统授课模式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主动学习性不强、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本文以《工程热力学》为例,开展了基于案例研讨式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从案例选择、学生参与讨论设计、分组汇报研讨交流等环节等对案例式研讨教学环节进行了设计。提出了针对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效果的具体考核评价方案,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公正评价。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案例研讨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研讨交流 实践探索 热力学
下载PDF
幸福河湖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伟 朱锐 邓雄 《中国水利》 2023年第22期38-41,共4页
为进一步强化“幸福河湖”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流域层面、地方层面梳理了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态势,总结了各地典型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出台实施指南、优化推进模式、完善评价标准、拓宽建设管护资金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幸福河湖 推进情况 建议 河湖长制
下载PDF
基于POD方法的合成双射流流场模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强 罗振兵 +2 位作者 邓雄 王林 周岩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7-1033,1046,I0001,共9页
为更深入地了解合成双射流自身的流场特性,开展了PIV实验研究,分析了一个周期内流场涡结构的演化特征,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本征正交分解(POD)模态分析,详细分析了各阶模态所表征的流动结构、时间系数及其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合成双射流激... 为更深入地了解合成双射流自身的流场特性,开展了PIV实验研究,分析了一个周期内流场涡结构的演化特征,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本征正交分解(POD)模态分析,详细分析了各阶模态所表征的流动结构、时间系数及其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两个腔体交替压缩形成两股相位差180°、相互卷积吸引的旋涡对,能量效率和工作频率倍增;前四阶POD模态占据了流场80.5%的能量,对应的时间系数的频率分别为激励器的工作频率和二阶谐频;POD前两阶横向模态呈对称分布,后两阶呈反对称分布;而前两阶流向模态则呈反对称分布,后两阶呈对称分布,反映了合成双射流流场的对称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双射流 激励器 PIV 流场结构 本征正交分解
下载PDF
基于前缘合成双射流的飞翼布局纵向气动控制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雄 赵志杰 +2 位作者 王秋旺 罗振兵 刘杰夫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90,共12页
为兼顾飞翼布局飞行器的隐身性和气动操控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合成双射流的飞翼布局纵向气动控制技术,研究其对小后掠飞翼布局大攻角下的气动操控能力。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前缘阵列式合成双射流与不同攻角飞翼布局流场的相互作用,探... 为兼顾飞翼布局飞行器的隐身性和气动操控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合成双射流的飞翼布局纵向气动控制技术,研究其对小后掠飞翼布局大攻角下的气动操控能力。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前缘阵列式合成双射流与不同攻角飞翼布局流场的相互作用,探究其对飞翼布局纵向气动特性的影响,最后对比了传统合成射流控制,突出了其优势。结果表明:前缘阵列式合成双射流可有效提高大攻角升力、减小阻力,增大升阻比,同时还会使俯仰力矩出现非线性变化,具备大攻角滚转姿态操控能力;合成双射流在前缘形成周期性涡结构,增强了边界层底部低速流体与主流的动量交换,提高了边界层抗逆压梯度的能力;攻角8°~10°时,合成双射流可完全抑制前缘分离,但攻角10°时,在靠近后缘处形成分离区,使升力略有减小;攻角12°时,合成双射流可推迟流动分离,分离线移动至机翼中段;攻角14°~16°时,合成双射流虽然仅可有效抑制靠近展向分离起始位置处的流动分离,但同时也增加了分离区内的流动能量,有效提高升力;攻角18°时,吸力面近乎完全分离,合成双射流虽未能有效抑制分离,但会使前缘吸力峰值回升,仍有增升、减阻的效果;与合成射流相比,合成双射流控制产生的气动变化量更大,更具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翼布局 合成双射流 流动分离 纵向气动控制 增升减阻
下载PDF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科研教学综合楼
11
作者 徐更 邓雄 《当代建筑》 2023年第5期86-93,共8页
1项目概况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产业、文化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目前已形成“一院、两地、五址”的发展格局。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总用地面积约为88000 m^(2),分为南、北... 1项目概况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产业、文化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目前已形成“一院、两地、五址”的发展格局。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总用地面积约为88000 m^(2),分为南、北两个院区:南区一期工程已建成,包括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行政后勤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124000 m^(2);科研教学综合楼位于北院区,用地面积约为39833.33 m^(2),总建筑面积为68425 m^(2),地上18层,地下2层,主要功能为行政、科研、实训、康复理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医院 康复理疗 洛阳正骨医院 用地面积 行政后勤 三级甲等 教学综合楼 一期工程
下载PDF
合成射流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特性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俊伟 夏智勋 +2 位作者 罗振兵 邓雄 杨升科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3-619,共7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合成射流作用于高超声速进气道内部流场,分析其对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影响及进气道工作过程中对合成射流激励器本身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射流能够改善进气道的起动性能,其控制机理是合成射流阻碍内压缩段后部与隔离段前...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合成射流作用于高超声速进气道内部流场,分析其对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影响及进气道工作过程中对合成射流激励器本身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射流能够改善进气道的起动性能,其控制机理是合成射流阻碍内压缩段后部与隔离段前部两处分离边界层的连合,无法快速形成大的分离泡进而改善进气道起动性能;进气道工作过程中压力变化剧烈导致合成射流激励器膜片单向受载过大是激励器实际应用于超声速/高超声速流动控制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射流 高超声速进气道 边界层分离 隔离段
下载PDF
腔体增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工作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岩 夏智勋 +3 位作者 罗振兵 彭文强 邓雄 王林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8,共7页
为改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在稀薄空气环境中的控制效果,增强其临近空间环境适应性,开展了腔体增压条件下激励器工作特性的研究。建立了腔体增压效果理论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气源供气可以较好地提升激励器腔体气压,并且... 为改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在稀薄空气环境中的控制效果,增强其临近空间环境适应性,开展了腔体增压条件下激励器工作特性的研究。建立了腔体增压效果理论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气源供气可以较好地提升激励器腔体气压,并且腔体气压对高压气源气压具有较好的跟随性,从而为射流强度调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搭建了腔体增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实验系统,开展了腔体增压压力和射流流场特性测量,实验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误差小于2.6%。高速纹影观测显示:在腔体增压作用下,激励器控制力得到显著改善,射流锋面峰值速度由256 m/s提升至507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 腔体增压 临近空间飞行器 主动流动控制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利亚 罗振兵 +1 位作者 邓雄 黄敏超 《高教学刊》 2019年第25期39-41,共3页
“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作为新工科人才输送的重要力量,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对“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总结了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措施;... “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作为新工科人才输送的重要力量,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对“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总结了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措施;针对工科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探索建立了一种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并在工科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研究生 实践 创新
下载PDF
甘蔗收获机切割器振动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雄 李尚平 +2 位作者 王梦萍 张可 钟家勤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5,共7页
为改善甘蔗收获机的切割质量及甘蔗宿根破头率的问题,以切割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切割器振动的影响因素,并从切割喂入系统自身的动不平衡出发,建立了切割器的力学模型,以探讨切割器的动不平衡机理。通过分析发现,刀盘质量的不... 为改善甘蔗收获机的切割质量及甘蔗宿根破头率的问题,以切割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切割器振动的影响因素,并从切割喂入系统自身的动不平衡出发,建立了切割器的力学模型,以探讨切割器的动不平衡机理。通过分析发现,刀盘质量的不平衡是引起切割器振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上述机理,在理论上提出切割器刀盘质量不平衡的改进原理。本文可为后续切割喂入系统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收获机 切割器 切割质量 宿根破头率 振动
下载PDF
超声速湍流边界层湍流统计与湍流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强 罗振兵 +3 位作者 邓雄 程盼 王林 周岩 《气体物理》 2021年第3期30-42,共13页
可压缩边界层转捩问题与湍流问题一直是制约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的关键基础问题,也是近年来流体力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空间发展的Ma=2.25超声速湍流边界层流场,通过对湍流边界层的发展状态进行评估,得出有... 可压缩边界层转捩问题与湍流问题一直是制约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的关键基础问题,也是近年来流体力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空间发展的Ma=2.25超声速湍流边界层流场,通过对湍流边界层的发展状态进行评估,得出有效的Reynolds数Reθ范围约为2600~4600.对壁面摩阻系数开展了分解,获得了各分量的占比,对充分发展的湍流边界层进行1阶和高阶统计分析,包括形状因子、壁面律、平坦因子与偏斜因子、Reynolds应力、脉动涡量等,得到了剪切Reynolds数与动量Reynolds数之间的关系式,分析了湍流边界层壁面律的分层特性,发现湍流的间歇特性主要分布在y^(+)<30的区域,并且法向速度脉动的间歇性远高于另外两者,3个方向上的Reynolds应力分布和涡量分布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两点相关性分析和Lagrange涡结构,对近壁区湍流结构进行了分析,包括流向平面和展向平面,发现流向脉动速度的相关区域流向尺度较长,呈现狭长的特性,并且流向平面的相关系数与壁面存在一定的夹角;而在边界层外层,流向速度脉动相关区域的流向尺度变短而展向尺度增加,呈现宽胖型.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超声速湍流边界层的认识,为下一步湍流边界层的流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超声速流动 直接数值模拟 湍流统计 湍流结构
下载PDF
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13
17
作者 邓雄 王洪春 +2 位作者 赵立军 吴至友 皮家甜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79-2585,共7页
人脸识别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容易受到伪造的欺骗人脸攻击而影响安全性,设计检测准确率高、泛化能力强、满足实时性需求的活体检测方法是目前的研究重点。将现有的人脸活体检测研究方法分为基于手工设计特征表达、基于深度学习和基于融合... 人脸识别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容易受到伪造的欺骗人脸攻击而影响安全性,设计检测准确率高、泛化能力强、满足实时性需求的活体检测方法是目前的研究重点。将现有的人脸活体检测研究方法分为基于手工设计特征表达、基于深度学习和基于融合策略的方法,介绍每类方法所包含的典型算法的基本思想、实现步骤及优缺点。最后对已公开的人脸活体检测数据库进行整理说明,对人脸活体检测的发展趋势以及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为今后人脸活体检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活体检测 特征提取 深度学习 融合策略
下载PDF
合成双射流控制水下圆柱绕流流动分离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潮隆 夏智勋 +3 位作者 罗振兵 邓雄 杨升科 王林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4-259,267,共7页
为了探究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及出口射流参数对圆柱绕流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首次对合成双射流控制水下圆柱绕流流动分离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保持激励器出口射流振幅不变的条件下,出口射流频率等于尾迹涡脱落特征频率时,射流... 为了探究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及出口射流参数对圆柱绕流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首次对合成双射流控制水下圆柱绕流流动分离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保持激励器出口射流振幅不变的条件下,出口射流频率等于尾迹涡脱落特征频率时,射流控制作用与绕流流场耦合效果最好,控制流动分离效果最佳;保持出口射流频率为尾迹涡脱落特征频率时,在数值计算测试范围内,随着射流振幅的增大,射流对于流场的动量掺混能力增强,控制效果也随之增强。机理分析表明:合成射流位于前驻点的控制,主要通过在圆柱前缘形成虚拟气动外型来达到减阻控制的效果;而合成射流位于后驻点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增强回流区的动量掺混来提高回流区抑制分离的能力,从而达到减阻控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双射流 数值模拟 流动分离 主动流动控制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合成双射流的飞行器无舵面三轴姿态控制飞行试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志杰 罗振兵 +3 位作者 刘杰夫 邓雄 彭文强 李石清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0-1228,共9页
将自主可控的合成双射流激励器集成于常规布局飞行器中,进行了三轴无舵面控制飞行试验,验证了分布式合成双射流对飞行器巡航时的无舵面姿态调控能力.对合成双射流激励器进行改进,设计了分布式三轴姿态控制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滚转环量控... 将自主可控的合成双射流激励器集成于常规布局飞行器中,进行了三轴无舵面控制飞行试验,验证了分布式合成双射流对飞行器巡航时的无舵面姿态调控能力.对合成双射流激励器进行改进,设计了分布式三轴姿态控制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滚转环量控制激励器分别安装于两侧机翼翼尖处后缘,射流出口靠近压力面;偏航反向合成双射流控制激励器分别安装于靠近两侧机翼翼尖20%弦长处,上、下沿展向均匀布置;俯仰环量控制激励器安装于V尾下的平尾后缘,射流出口靠近压力面.针对巡航速度为30 m/s的飞行器,进行了三轴姿态控制飞行试验,结果表明:分布式合成双射流实现了飞行器巡航时的三轴无舵面姿态操控;横航向控制存在耦合,滚转环量控制激励器实现了飞行器的双向滚转操控,能产生的最大滚转角速度达16.87°/s,偏航反向合成双射流控制激励器实现了飞行器的双向偏航操控,能产生的最大偏航角速度达9.09°/s;俯仰环量控制激励器实现了飞行器的纵向控制,能产生的最大俯仰角速度达7.6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合成双射流 环量控制 反向合成双射流控制 三轴姿态操控 飞行试验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轻量级人脸活体检测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皮家甜 杨杰之 +5 位作者 杨琳希 彭明杰 邓雄 赵立军 唐万梅 吴至友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658-3665,共8页
人脸活体检测是人脸识别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身份验证的安全性尤为重要。针对人脸识别过程存在照片、视频、面具、头套、头模等欺骗手段,通过Intel Realsense相机采集人脸RGB图和深度图信息,并在MobileNetV3的基础上提出了特征融... 人脸活体检测是人脸识别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身份验证的安全性尤为重要。针对人脸识别过程存在照片、视频、面具、头套、头模等欺骗手段,通过Intel Realsense相机采集人脸RGB图和深度图信息,并在MobileNetV3的基础上提出了特征融合的轻量级活体检测网络,将深度图与RGB图的特征融合起来并且进行端到端的训练。而为了解决深度学习中参数量较大以及网络尾部对于权重区域的区分的问题,提出在网络尾部采用Streaming Module以减少网络参数量并且对权重区域进行区分。在CASIA-SURF数据集以及所制作的CQNU-LN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两个数据集上均于TPR@FPR=10E-4的级别上达到了95%的精度,相较对比方法中精度最高的ShuffleNet分别提高了0.1%和0.05%;在所制作的CQNU-3Dmask数据集上,所提方法于TPR@FPR=10E-4的级别达到了95.2%的精度,比仅训练RGB图或仅训练深度图的方法分别提升了0.9%和6.5%,并且,模型的参数文件的大小仅为1.8 MB,每秒浮点数运算量(FLOPs)仅为1.5×10^6。该方法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对提取到的人脸进行准确的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卷积神经网络 人脸活体检测 多模态特征融合 轻量级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