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邮灌区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模型研究
1
作者 刘梦 仇锦先 +3 位作者 张秝湲 王洁 丁奠元 刘博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8-33,49,共7页
【目的】探索高邮灌区的参考作物腾发量(ET_(0))预报方法,提升灌溉预报精度。【方法】基于高邮灌区2003—2017年实测气象数据及2016—2017年气温预报数据,以FAO-56 Penman-Monteith(PM)计算的ET_(0)为基准,将气温预报数据代入率定后的Bl... 【目的】探索高邮灌区的参考作物腾发量(ET_(0))预报方法,提升灌溉预报精度。【方法】基于高邮灌区2003—2017年实测气象数据及2016—2017年气温预报数据,以FAO-56 Penman-Monteith(PM)计算的ET_(0)为基准,将气温预报数据代入率定后的Blaney-Criddle(BC)、Hargreaves-Samani(HS)、McCloud(MC)和简化的PM(PMT)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的ET_(0)预报精度。【结果】基于上述4种模型进行ET_(0)预报时,1~7 d预见期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7、1.00、1.16、0.99 mm/d,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85、0.74、0.94、0.75 mm/d,相关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79、0.81、0.76、0.81。【结论】HS和PMT模型的预报精度最好,优于BC和MC模型,MC模型的预报精度最差。建议采用率定后的HS和PMT模型对高邮灌区ET_(0)进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腾发量 气温预报 灌溉
下载PDF
基于增强回归树的麦-玉轮作农田蒸散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成 李兆哲 +2 位作者 王让会 丁奠元 徐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7-325,共9页
为探讨华北典型轮作农田蒸散(ET)变化规律,以山东禹城试验站冬小麦-夏玉米(麦-玉)轮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实测的8年观测数据与增强回归树方法,分析了农田ET逐日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逐日ET变... 为探讨华北典型轮作农田蒸散(ET)变化规律,以山东禹城试验站冬小麦-夏玉米(麦-玉)轮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实测的8年观测数据与增强回归树方法,分析了农田ET逐日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逐日ET变化范围在0~9.6 mm/d之间,且不同阶段(小麦季、玉米季和农闲期)ET总量存在较大差异。一般而言,每年小麦季ET的峰值和总量均明显高于玉米季,而农闲期ET占全年ET总量的比例不足4%。净辐射是影响麦-玉轮作田不同阶段ET变化的首要因素,对各阶段ET的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小麦季(81.4%)、玉米季(52.7%)、农闲期(36.8%)。除净辐射外,其他环境因子对ET的影响则具有阶段性差异。饱和水汽压差对小麦季和玉米季ET存在一定的影响,而土壤含水率和风速对农闲期ET的贡献率相对较高。研究可为变化环境下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作物模型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蒸散 麦-玉轮作 环境因子 增强回归树
下载PDF
旱作覆膜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3
作者 董文俊 刘健峰 +4 位作者 丁奠元 陈紫薇 李悦 王乃江 冯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21,共13页
基于3a连续冬小麦-夏玉米覆膜轮作试验校准和验证AquaCrop模型的适用性,模拟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分析了覆膜措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效果。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以武功、宝鸡和西安地区为例)年平均温度呈逐年... 基于3a连续冬小麦-夏玉米覆膜轮作试验校准和验证AquaCrop模型的适用性,模拟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分析了覆膜措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效果。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以武功、宝鸡和西安地区为例)年平均温度呈逐年递增趋势,温度增加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宝鸡、西安和武功,增温速率分别为0.20、0.12℃·10a^-1和0.09℃·10a^-1;降雨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减少幅度大小依次为西安、宝鸡和武功,减小量分别为3.59、3.23 mm·10a^-1和2.64 mm·10a^-1。AquaCrop模型在关中地区表现出了良好的适用性,可以较好地模拟连续覆膜条件下作物的产量指标、水分利用和生长的动态变化,冠层覆盖度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介于1.1%~15.3%,生物量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RMSE介于0.626~2.540 t·hm^-2,土壤贮水量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RMSE介于12.6~47.4 mm。模拟研究表明,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武功、宝鸡和西安地区的夏玉米生育期均呈逐年缩短趋势,特别是1980s以来,减少幅度达2.76、4.82 d·10a^-1和5.94 d·10a^-1;在不同的降水年型下,覆膜处理产量均高于裸地处理,且其变异系数较小;在干旱气候条件下,覆膜处理依然可以获得一定的籽粒产量,与裸地处理相比,覆膜处理表现出了较好的稳产效应。同时,覆膜处理有效减少了玉米苗期土壤表层蒸发(平均减少7.6 mm),从而在土壤中保蓄更多的降雨;覆膜处理虽然增加了土壤耗水量,但其通过保蓄土壤水分,稳定作物产量,有效提高了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关中地区旱作覆膜可以有效适应当地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干旱气候,具有较好的增产稳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Crop模型 全球变暖 冬小麦-夏玉米覆膜轮作 产量 蒸发蒸腾
下载PDF
关中地区播前土壤墒情对覆膜旱作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志鹏 穆奎 +5 位作者 董文俊 严惠敏 张体彬 邹宇锋 丁奠元 冯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134,143,共13页
基于3年连续冬小麦-夏玉米覆膜轮作试验,通过校验之后的AquaCrop模型设置不同水平的播前土壤墒情,模拟研究关中地区多年历史气候条件下旱作覆膜夏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对播前土壤墒情的响应规律,拟基于播前土壤墒情初步建立覆膜与否的判... 基于3年连续冬小麦-夏玉米覆膜轮作试验,通过校验之后的AquaCrop模型设置不同水平的播前土壤墒情,模拟研究关中地区多年历史气候条件下旱作覆膜夏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对播前土壤墒情的响应规律,拟基于播前土壤墒情初步建立覆膜与否的判断标准。结果表明,当土壤初始含水率≤70%田间持水量,关中地区夏玉米覆膜产量波动剧烈;覆膜增产率随着降水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覆膜增产效果越来越明显,且趋于稳定;然而覆膜措施的增产效果对降水量越来越不敏感,最终呈稳定趋势。当播前土壤底墒达到80%~85%田间持水量的水平时,覆膜夏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综上,有水可保可用是覆膜增产增效的先决条件之一;当土壤初始含水率≤70%田间持水量,建议不采用覆膜措施;当土壤初始含水率≥80%田间持水量时,建议采用覆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底墒 田间持水量 AquaCrop模型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覆膜积温补偿效应的AquaCrop模型优化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奠元 徐志鹏 +9 位作者 陈飞宇 董文俊 仲志成 彭佳雯 蒋世杰 穆奎 严惠敏 王乃江 邹宇锋 冯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125,共13页
基于2013—2018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试验数据,分析冬小麦和夏玉米覆膜积温补偿效应的特征,估算黄土高原南部覆膜积温补偿效应系数的值域范围,分析利用模型自带参数(方法一)和覆膜积温补偿系数(方法二)两种方法在AquaCrop模型中引入... 基于2013—2018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试验数据,分析冬小麦和夏玉米覆膜积温补偿效应的特征,估算黄土高原南部覆膜积温补偿效应系数的值域范围,分析利用模型自带参数(方法一)和覆膜积温补偿系数(方法二)两种方法在AquaCrop模型中引入覆膜积温补偿效应的优劣性。结果表明:冬小麦在播种至越冬期,覆膜处理主要表现出增加土壤温度的作用;在返青期至成熟期,覆膜处理增加土壤温度的作用逐步消失,随之出现降低土壤温度的作用;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内,覆膜处理均表现出较好的增加土壤温度的作用;冬小麦生育期内覆膜积温补偿效应在越冬后期出现一定的作用时间阈值。冬小麦播种~出苗阶段覆膜积温补偿系数平均值为1.08,出苗~越冬期阶段平均值为0.54;夏玉米播种~出苗阶段覆膜积温补偿系数平均值为0.81,出苗~抽雄期阶段平均值为0.63;在作物生长前期,覆膜增加地温加速作物生长的效果较好,覆膜积温补偿效应更明显。在AquaCrop模型中,相比方法一,方法二在冠层覆盖度、地上部生物量、作物产量和土壤贮水量模拟方面均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且其能更好地解释覆膜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作物发育进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积温补偿效应 土壤温度 AquaCrop模型 冬小麦 夏玉米
下载PDF
覆膜对不同播期冬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紫薇 丁奠元 +3 位作者 董文俊 王乃江 李悦 冯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145,共10页
为探究覆膜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度在冬小麦生育期设置2种栽培模式(CK:裸地穴播,PM:全膜穴播)和3个播种日期(0:传统播期,10:晚播10 d,20:晚播20 d),分析了覆膜措施对不同播期冬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生... 为探究覆膜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度在冬小麦生育期设置2种栽培模式(CK:裸地穴播,PM:全膜穴播)和3个播种日期(0:传统播期,10:晚播10 d,20:晚播20 d),分析了覆膜措施对不同播期冬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生长、产量及其构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有效增加了不同播期冬小麦返青期后的根长密度(RLD)、根表面积密度(RSD)、根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各生育期PM0处理的RLD、RSD、根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均最大。覆膜对晚播冬小麦根系生长具有一定的加速作用,使得两季冬小麦PM10处理的RLD、RSD和根系生物量在返青期分别比CK0处理高2.90%、13.63%和23.04%。与CK0处理相比,两季冬小麦灌浆期PM0、PM10、PM20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65.63%、75.57%和54.71%(P<0.05)。两季冬小麦覆膜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比同播期裸地处理高,其中,两季冬小麦PM0、PM10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0处理提高28.92%、14.3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0处理提高17.87%、7.90%。此外,研究还发现,冬小麦返青期、开花期、灌浆期总RLD均与有效穗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冬小麦返青期总RSD、根系生物量均与有效穗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覆膜措施通过改良土壤的水热环境,加速并促进了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进而改善了冬小麦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增加冬小麦植株的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晚播 冬小麦 根系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RZWQM2模型模拟地膜覆盖时间对南疆棉田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夏文 林涛 +4 位作者 褚晓升 丁奠元 颜安 尔晨 汤秋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0-150,共11页
为准确预知地膜覆盖与作物的匹配情况,该研究针对南疆棉田,在大田试验基础上应用根区水质模型(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version 2,RZWQM2),对2016-2017年籽棉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等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率... 为准确预知地膜覆盖与作物的匹配情况,该研究针对南疆棉田,在大田试验基础上应用根区水质模型(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version 2,RZWQM2),对2016-2017年籽棉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等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利用验证后的模型模拟地膜覆盖时间55~105 d下以3 d为间隔的地上部生物量、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对2018年和2019年不同地膜覆盖时间下棉花生长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各层土壤含水率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和均方误差分别在0.02~0.04 cm3/cm3、5.90%~28.66%之间,地上部生物量和籽棉产量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0~0.93和0.80~0.94。2 a间地上部生物量随地膜覆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91~93 d和97~99 d。因此,在南疆地区选用适宜的地膜覆盖时间为91~99 d,有利于降低残膜污染风险,保持较高的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棉花 土壤 覆盖时间 RZWQM2模型 籽棉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RZWQM2的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生长关键气象因子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奠元 严惠敏 +3 位作者 王乃江 赵英 何建强 冯浩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99,共9页
利用根区水质模型(RZWQM2),结合过去56年(1956~2012年)基本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在过去56年中,冬小麦生育期内"暖干"趋势明显,冬小... 利用根区水质模型(RZWQM2),结合过去56年(1956~2012年)基本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在过去56年中,冬小麦生育期内"暖干"趋势明显,冬小麦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和有效积温(GDD)均呈增加趋势,增幅每10年分别达0.2℃、44.5℃·d,1983年以后增加趋势更为显著,每10年分别达0.52℃、140.7℃·d,而降水量和太阳辐射整体随着时间变化呈缓慢减小趋势。冬小麦生育期内GDD的增加,显著缩短冬小麦生育期时间,1983年以后,冬小麦返青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历时每10年分别缩短4.7、5.6和5.7d,出苗-越冬期缩短的时间占整个缩短时间的80.7%,返青-开花期缩短的时间占整个缩短时间的17.5%。冬小麦营养生长期缩短使得小麦植株干物质累积时间和累积量相应减少,进而影响冬小麦穗的形成和籽粒对氮素的吸收,导致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减小。降水资源是该区域冬小麦生长的决定性气象因子,同时太阳光热资源的变化则进一步限制冬小麦产量潜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区水质模型 冬小麦 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 气象因子
下载PDF
Reducing water and nitrogen inputs combined with plastic mulched ridge-furrow irrigation improves soil water and salt status in arid saline areas,China
9
作者 LI Cheng WANG Qingsong +7 位作者 LUO Shuai QUAN Hao WANG Naijiang LUO Xiaoqi ZHANG Tibin ding dianyuan DONG Qin'ge FENG Hao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1年第8期761-776,共16页
Plastic mulched ridge-furrow irrigation is a useful method to improve crop productivity and decrease salt accumulation in arid saline areas.However,inappropriate irrigation and fertilizer practices may result in ecolo... Plastic mulched ridge-furrow irrigation is a useful method to improve crop productivity and decrease salt accumulation in arid saline areas.However,inappropriate irrigation and fertilizer practices may result i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in these areas,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amounts(400(I1),300(I2)and 200(I3)mm)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300(F1)and 150(F2)kg N/hm^(2))on water consumption,salt variation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of spring maize(Zea mays L.)in the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HID)of Northwest China in 2017 and 2018.Result showed that soil water contents were 0.2%-8.9%and 13.9%-18.1%lower for I2 and I3 than for I1,respectively,but that was slightly higher for F2 than for F1.Soil salt contents were 7.8%-23.5%and 48.5%-48.9%lower for I2 than for I1 and I3,but that was 1.6%-5.5%higher for F1 than for F2.Less salt leaching at the early growth stage(from sowing to six-leaf stage)and higher salt accumulation at the peak growth stage(from six-leaf to tasseling stage and from grain-filling to maturity stage)resulted in a higher soil salt content for I3 than for I1 and I2.Grain yields for I1 and I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for I3 and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for I2 was 14.7%-34.0%higher than that for I1.Compared with F1,F2 increased the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PFP)of nitrogen fertilizer by more than 80%.PFP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I1F2 and I2F2,bu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reatments.Considering the goal of saving water and nitrogen resources,and ensuring food security,we recommended the combination of I2F2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HID and other similar arid salin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c mulched ridge-furrow irrigation crop water consumption soil salt variations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