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低温条件下不同含水量玉米储存品质和微观结构变化
1
作者 谭晓雨 丁玉琴 +2 位作者 丁明军 张忠杰 尹君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玉米因富含营养物质、自身胚部大,易受到虫霉等侵染,造成其品质劣变,因此玉米保质保鲜储存具有一定的挑战,为此需要明晰玉米的储存品质规律与变化。以初始含水量分别为13.04%、14.03%、14.99%玉米为研究对象,以常温储藏环境(25℃)为对... 玉米因富含营养物质、自身胚部大,易受到虫霉等侵染,造成其品质劣变,因此玉米保质保鲜储存具有一定的挑战,为此需要明晰玉米的储存品质规律与变化。以初始含水量分别为13.04%、14.03%、14.99%玉米为研究对象,以常温储藏环境(25℃)为对照研究在温度20℃准低温储存期间玉米的容重、脂肪酸值、发芽率、霉菌活动等品质与安全指标变化规律及玉米籽粒微观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20℃下,三个不同初始含水量的玉米的发芽率、脂肪酸值、容重较25℃储存环境下变化均较慢,均处于宜存范围。真菌孢子数随储存时间延长而急剧上升,且与玉米初始水分含量具有显著性相关,即14.99%的玉米储存至120d,真菌孢子数量级别已达到严重危害程度,13.04%、14.03%、14.99%玉米的安全储存期分别为180d、180d和100d。储存期间的玉米微观结构发生了渐变,即表面由平滑整齐变为凹凸褶皱,淀粉颗粒排列由结构紧密逐渐变为稀疏无序。由此可知,玉米在(准)低温储存条件下,储存时间和初始含水量是影响玉米储存品质和微观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实现玉米产后保质减损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准低温储藏 品质储存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鄱阳湖水系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构建机制
2
作者 折远洋 王鹏 +5 位作者 丁明军 聂明华 黄高翔 张华 黄益平 曹英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29-3140,共12页
为探讨不同时空尺度下河流细菌群落结构和构建机制,于枯水期(10~翌年1月)和丰水期(4~8月)在鄱阳湖水系(五河七口)共进行8次水样采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细菌群落结构、网络交互作用及构建机制.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丰水期(5.12)... 为探讨不同时空尺度下河流细菌群落结构和构建机制,于枯水期(10~翌年1月)和丰水期(4~8月)在鄱阳湖水系(五河七口)共进行8次水样采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细菌群落结构、网络交互作用及构建机制.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丰水期(5.12)显著高于枯水期(4.45),Chao1指数不同水期间差异不显著,丰水期与枯水期内α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站点间细菌群落α多样性差异不显著,β多样性存在差异.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34.7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32.35%)、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13.21%)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10.81%)是鄱阳湖水系的优势菌门,相对于枯水期,丰水期Pseudomonadota和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Cyanobacteria和Bacteroidota显著上升.水温(WT)和平均河网长度(MDSL)是影响门水平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水体细菌群落的生态网络相互协作、竞争关系并存,丰水期物种间复杂性和稳定性强于枯水期.流量(WF)、WT和溶解氧(DO)与共生网络显著相关.确定性过程主导细菌群落构建机制,枯水期确定性过程贡献强于丰水期,不同时间尺度下共生网络模式和构建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水系 细菌群落 共生网络 构建机制 尺度效应
下载PDF
微量铜离子联合碳酸氢盐类芬顿体系降解水中双酚A
3
作者 辛丽红 晏彩霞 +4 位作者 聂明华 张艺民 袁玉龙 丁明军 王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6-1196,共11页
基于铜离子(Cu^(2+))的类芬顿体系通常需要较高的Cu^(2+)剂量,可能导致二次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微量Cu^(2+)(2.5μmol/L)联合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Cu^(2+)/H_(2)O_(2)/HCO_(3)^(-))体系用于水中双酚A(BPA)的高效降解.结果表明:... 基于铜离子(Cu^(2+))的类芬顿体系通常需要较高的Cu^(2+)剂量,可能导致二次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微量Cu^(2+)(2.5μmol/L)联合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Cu^(2+)/H_(2)O_(2)/HCO_(3)^(-))体系用于水中双酚A(BPA)的高效降解.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Cu^(2+)/H_(2)O_(2)/HCO_(3)^(-)体系对BPA的降解效果随Cu^(2+)投加量的升高而上升,随H_(2)O_(2)和HCO_(3)^(-)投加量的升高呈先上升再降低的趋势.在溶液初始pH值5.06~11.02范围内,BPA均可得到有效去除,且升高反应温度可促进BPA的降解.Cl-、HPO_(4)^(2-)、腐殖酸会抑制BPA降解,而NO_(3)^(-)、SO_(4)^(2-)的影响则可以忽略不计.活性物种猝灭和捕获实验表明,单线态氧和Cu^(3+)是BPA降解过程的主要活性物种.CuCO_(3)(aq)可能是H_(2)O_(2)活化生成的活性氧化物种与Cu^(3+)的主要络合物.同时,Cu^(2+)/H_(2)O_(2)/HCO_(3)^(-)对天然水体基质中的BPA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另外根据5种鉴定的中间体,提出了Cu^(2+)/H_(2)O_(2)/HCO_(3)^(-)体系中BPA的可能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微量铜离子 碳酸氢盐 过氧化氢 降解
下载PDF
某供弹系统高速传动机构磨损机理分析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志凌 张毅 +1 位作者 丁明军 郭华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55-158,165,共5页
以某供弹系统高速传动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磨损可靠性原理,首先给出了磨损可靠度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明确了磨损的失效判据.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该供弹系统高速传动机构的受力分布,通过应力集中点找出了薄弱部件.采用均匀设计法... 以某供弹系统高速传动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磨损可靠性原理,首先给出了磨损可靠度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明确了磨损的失效判据.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该供弹系统高速传动机构的受力分布,通过应力集中点找出了薄弱部件.采用均匀设计法开展不同条件下的试验,确定了影响磨损预测模型的因素为材料表面硬度、载荷、滑动速度.通过逐步回归法分析试验数据,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磨损量预测的数学模型.经试验验证,该预测模型精确度较高,为预测磨损可靠性和寿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传动机构 供弹系统 磨损可靠度
下载PDF
中国湖泊细菌群落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基于文献数据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高鹏飞 王鹏 +3 位作者 丁明军 张华 聂明华 黄高翔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54-2763,共10页
为阐明中国湖泊细菌群落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基于已发表文献,收集了228个湖泊的浮游或沉积物细菌门水平分类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湖泊浮游细菌群落的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5.92%)、放线菌... 为阐明中国湖泊细菌群落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基于已发表文献,收集了228个湖泊的浮游或沉积物细菌门水平分类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湖泊浮游细菌群落的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5.9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5.0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0.77%),沉积物中的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0.37%)、绿弯菌门(Chloroflexi,8.74%)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8.55%).中国湖泊浮游细菌距离衰减程度显著低于沉积物细菌;湖泊细菌群落结构在北方、南方、青藏高原的空间差异显著,北方水体及沉积物中细菌的距离衰减模式均不显著,南方水体中显著但沉积物中不显著,青藏高原水体及沉积物中均显著.浮游细菌优势类群中除Proteobacteria外,Actinobacteria(南方>北方>青藏高原)和Bacteroidetes(青藏高原>北方>南方)的丰度在三个地区均具有显著差异;沉积物细菌优势类群Proteobacteria(北方>南方>青藏高原)、Chloroflexi(南方>北方>青藏高原)、Bacteroidetes(青藏高原>北方>南方)的丰度在三个地区均具有显著差异.影响北方湖泊浮游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溶解性有机碳,南方是溶解氧,青藏高原是硝酸盐氮;影响北方湖泊沉积物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氮和pH值,南方是总磷,青藏高原是pH值.空间扩散限制与环境筛选作用共同塑造了中国湖泊细菌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扩散限制对浮游细菌的影响小于沉积物细菌,对青藏高原湖泊浮游及沉积物细菌影响最大,对北方湖泊浮游及沉积物细菌影响最小;环境筛选作用对青藏高原湖泊浮游及沉积物细菌影响最大,对南方湖泊浮游细菌及北方湖泊沉积物细菌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湖泊 细菌群落 地理距离衰减 环境筛选 扩散限制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spring phenology in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linkage to climate change from 1982 to 2012 被引量:4
6
作者 ding ming-jun LI Lan-hui +2 位作者 NIE Yong CHEN Qian ZHANG Yi-l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83-94,共12页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vegetation phenology is a heated issue in current climate change study.We used GIMMS-3g NDVI data to detect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SGS) over ...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vegetation phenology is a heated issue in current climate change study.We used GIMMS-3g NDVI data to detect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SG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TP) from 1982 to 2012 and to analyze its relationship wi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No significant trend was observed in the SGS at the regional scal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R^2 = 0.03,P = 0.352).However,there were three time periods(1982-1999,1999-2008 and 2008-2012) with identifiable,distinctly different trends.Regions with a significant advancing trend were mainly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humid and semi-humid areas,whereas the regions with a significant delaying trend were most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semi-arid areas.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sponse of the SGS to climate change varies spatially.The SG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spring temperature and the start of the thermal growth season(STGS) in the relatively humid area.With increasing aridity,theimportance of the spring temperature for the SGS gradually decreased.However,the influences of precipitation and winter temperature on the SGS were complicated across the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线 服务 迁移
下载PDF
南京中山陵园蜡梅品种国际登录及栽培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长伟 杨波 +3 位作者 范卉 丁明君 高建华 朱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30-135,共6页
蜡梅为我国特产,其资源特丰富。蜡梅品种国际登录能更好地推动我国蜡梅各项产业开发、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南京中山陵园丰富的蜡梅品种资源中,首次通过国际登录的4个品种,并叙述了这4个品种的优良特性。初步探讨了中山陵园地... 蜡梅为我国特产,其资源特丰富。蜡梅品种国际登录能更好地推动我国蜡梅各项产业开发、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南京中山陵园丰富的蜡梅品种资源中,首次通过国际登录的4个品种,并叙述了这4个品种的优良特性。初步探讨了中山陵园地栽蜡梅的主要栽培技术,并对今后中山陵园蜡梅品种国际登录、蜡梅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陵园 蜡梅品种 国际登录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鄱阳湖流域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温嘉伟 王鹏 +4 位作者 黄高翔 张华 聂明华 丁明军 折远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728-6743,共16页
为揭示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机制,于2022年1月与2022年7月在鄱阳湖流域3条中小河流的25个采样点收集水样.采用Bioenv分析、Mantel检验与方差分解量化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水质的影响,使用广义... 为揭示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机制,于2022年1月与2022年7月在鄱阳湖流域3条中小河流的25个采样点收集水样.采用Bioenv分析、Mantel检验与方差分解量化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水质的影响,使用广义加性模型拟合水质与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的关系,广义线性模型构建分段回归模型,并基于逐步递归法计算阈值.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平均解释率在丰水期(59.72%)大于枯水期(48.95%);子流域与河岸100 m是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影响中小河流水质的关键尺度,平均解释率分别为54.70%和64.88%;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的共同解释部分是驱动河流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占总解释率的66.90%.(2)土地利用结构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阈值效应,当子流域尺度下建设用地占比低于2%、耕地占比低于8%和林地占比高于82%,河岸缓冲区尺度下建设用地占比低于12%、耕地占比低于41%和林地占比高于49%时,均能明显改善水质.(3)空间格局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也具有阈值效应但弱于土地利用结构,当子流域尺度下斑块形状值大于28.77和斑块多样性大于0.69,河岸缓冲区尺度下斑块形状值大于2.99和斑块多样性大于1.02时,均能改善水质.以上结果表明,加强对子流域与河岸100 m尺度的土地利用的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能够有效地防止水质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土地利用结构 空间格局 空间尺度 阈值效应
原文传递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沿湖向富集及迁移转换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曾欢 张华 +8 位作者 丁明军 王鹏 黄高翔 彭翔 秦瑗 杨越 邹天娥 徐欢 黄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1-795,共15页
特殊的水文节律导致鄱阳湖形成面积较大的周期性环湖消落带,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极易在消落带中发生沉积,选择鄱阳湖典型河口型消落带,沿湖向按照不同植被类型设置采样断面,采集土壤-沉积物和优势植物样品(不同组织),分析不同时空下... 特殊的水文节律导致鄱阳湖形成面积较大的周期性环湖消落带,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极易在消落带中发生沉积,选择鄱阳湖典型河口型消落带,沿湖向按照不同植被类型设置采样断面,采集土壤-沉积物和优势植物样品(不同组织),分析不同时空下土壤/沉积物和优势植物体中重金属(Cr、 Ni、 Cu、 Zn、 As、 Cd、 Sb和Pb)的含量特征及富集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转换特征,揭示鄱阳湖典型消落带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迁移转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沿湖向表现为明显的分布规律,呈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特征,即季节性淹水带土壤/沉积物是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地带,Cu、 Pb和Sb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富集水平较高,其中Cu和Sb为显著富集(EF>5);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季节性淹水带总体处于轻度生态危害水平(70≤RI<140),显著高于淹水带和未淹水带.消落带沿湖向带状分布的优势植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但表现为显著的季节差异,生长季(4月)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含量水平,重金属不同介质和组织的分配大体遵循基质>根部≥地上部分的分布特征,但根部Cd含量显著高于沉积物/土壤中Cd的含量,Sb含量在三者间差异不显著.消落带优势植物生物富集因子(BAF)与转移系数(TF)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未淹水带茵陈蒿具有较高的BAF和TF值;利用RDA综合排序发现,pH、有机碳、株高和铁锰氧化物是影响土壤-沉积物-优势植物迁移转换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典型湿地生物多样性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消落带 季节性淹水带 土壤/沉积物-植物系统 重金属 迁移转换
原文传递
南昌市湖泊丰水期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鹏飞 王鹏 +4 位作者 黄祎 丁明军 张华 聂明华 黄高翔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75-1483,共9页
浮游细菌群落对城市湖泊中的营养元素循环及有机质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昌市湖泊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时间(4、6和8月)和城郊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南昌湖泊浮游细菌优势类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 浮游细菌群落对城市湖泊中的营养元素循环及有机质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昌市湖泊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时间(4、6和8月)和城郊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南昌湖泊浮游细菌优势类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41.60%)、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2.29%)、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16.21%)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10.17%).(2)南昌湖泊细菌群落结构在4、6和8月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城区湖泊与郊区湖泊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以Proteobacteria(4月>6月>8月)和Cyanobacteria(6月>8月>4月)为主的10种菌门的丰度在3个月份间存在显著差异;6月菌群结构的相似性会随地理距离的增加产生明显的减小趋势,4月和8月的减小趋势不明显.(3)在降水偏多的6月,湖泊非淡水细菌的占比显著高于4月和8月,城区湖泊与郊区湖泊的非淡水细菌占比没有显著差异.(4)确定性过程主导了湖泊细菌群落的构建,随机过程对湖泊菌群构建的贡献较低;水温是影响南昌湖泊细菌群落的最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市湖泊 细菌群落结构 地理距离衰减 确定性过程 随机过程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植被绿度变化及其对干湿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玉英 张华敏 +1 位作者 丁明军 余紫萍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64,共14页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极端脆弱的植被及其生态系统,已成为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一个理想区域。植被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且响应可能因季节和植被类型而异。该研究将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MODIS...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极端脆弱的植被及其生态系统,已成为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一个理想区域。植被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且响应可能因季节和植被类型而异。该研究将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别作为干湿度和植被绿度指标,采用Sen’s斜率估计、BFAST模型和相关分析,分析了2000–2018年青藏高原植被绿度变化的时空格局特征,并探讨了植被绿度对干湿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8年青藏高原植被绿度呈上升趋势,但变化速率空间差异显著。大部分高原地区植被绿度于2012–2015年间存在突变,突变后普遍呈上升趋势,以藏北地区最为突出。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与不同时间尺度SPEI整体呈正相关关系,且在生长季的中后期相关性逐渐增强。青藏高原植被对SPEI的响应表现出一定的年内周期性,草本植被(草甸和草原)区尤为显著。相对于森林和灌丛植被,草本植被对SPEI响应更为敏感,且在生长季的不同阶段对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归一化植被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植被类型 响应
原文传递
南昌城市湖泊浮游真菌群落组成、共生模式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黄祎 王鹏 +5 位作者 丁明军 黄高翔 张华 聂明华 高鹏飞 叶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56-5566,共11页
为探明南昌湖泊浮游真菌群落特征和环境胁迫对浮游真菌群落的影响机制,分别于枯水期(2月、12月)、平水期(4月、10月)和丰水期(6月、8月)采集了均匀分布于南昌市不同县级区划下的7个主要城市湖泊表层水样.测定了WT、DO、NH_(4)^(+)-N和NO... 为探明南昌湖泊浮游真菌群落特征和环境胁迫对浮游真菌群落的影响机制,分别于枯水期(2月、12月)、平水期(4月、10月)和丰水期(6月、8月)采集了均匀分布于南昌市不同县级区划下的7个主要城市湖泊表层水样.测定了WT、DO、NH_(4)^(+)-N和NO_(3)^(-)-N等环境胁迫因子指标,基于高通量测序研究浮游真菌群落特征,运用网络分析等方法阐明浮游真菌群落的共生模式,并揭示影响浮游真菌群落结构和共生模式的环境胁迫因子.结果表明:①南昌湖泊浮游真菌群落组成在水期间具显著差异,在各湖泊间差异不显著.WT、DO、pH和NH_(4)^(+)-N是影响浮游真菌群落组成的显著环境胁迫因子.②浮游真菌群落优势门为Chytridiomycota(9.55%~33.14%)、Basidiomycota(0.48%~4.25%)和Ascomycota(1.29%~3.19%),优势菌门数量大小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Chytridiomycota相对丰度在丰水期显著高于平水期和枯水期,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在枯水期显著低于平水期和丰水期,Ascomycota水期差异不显著.③南昌湖泊浮游真菌群落共生网络稳定性大小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WT是影响浮游真菌群落共生模式的最佳环境胁迫因子.研究可为湖泊的综合评价和治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湖泊 浮游真菌群落 组成和多样性 共生模式 环境胁迫
原文传递
亚硫酸氢盐强化微量Fe^(2+)活化过二硫酸盐降解扑热息痛
13
作者 莫茜婷 聂淑华 +3 位作者 晏彩霞 丁明军 陈诗瑶 聂明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790-6800,共11页
Fe^(2+)可激活过二硫酸盐(PDS)快速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_(4)^(-)·),但Fe^(2+)会快速转化为低活性的Fe^(3+),且Fe^(2+)的投加量普遍较大,限制了该体系的广泛应用.采用亚硫酸氢盐(BS)强化微量Fe^(2+)-PDS体系降解水中的扑热息痛(APA... Fe^(2+)可激活过二硫酸盐(PDS)快速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_(4)^(-)·),但Fe^(2+)会快速转化为低活性的Fe^(3+),且Fe^(2+)的投加量普遍较大,限制了该体系的广泛应用.采用亚硫酸氢盐(BS)强化微量Fe^(2+)-PDS体系降解水中的扑热息痛(APAP).结果表明,投加BS可促进Fe^(2+)-Fe^(3+)的循环,明显改善Fe^(2+)-PDS体系对APAP的降解效果,在最优条件下(PDS=0.6 mmol·L^(-1);BS=0.4 mmol·L^(-1);Fe^(2+)=10μmol·L^(-1);pH=4)下,APAP(4μmol·L^(-1))可在180 s内被完全降解.同时,APAP的降解速率随BS(0~0.6 mmol·L^(-1))和PDS(0.2~1.5 mmol·L^(-1))浓度的增大而升高,适量提高Fe^(2+)浓度可促进APAP的降解,但增加BS的投加次数对降解速率影响不大.HCO_(3)^(-)与HPO_(4)^(2-)明显抑制了体系降解APAP的效率,Cl^(-)和NO_(3)^(-)有轻微抑制作用,腐殖酸(HA)则影响不大.通过淬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检测,证实了体系中SO_(4)^(-)·、·OH和单线态氧的产生,其中SO_(4)^(-)·是降解APAP的主要活性物种.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APAP降解过程进行了表征,表明APAP降解产物具有荧光特性.此外,还鉴定出5种中间产物,并提出了3种可能的降解途径.体系在实际水体中的效能低于超纯水中的表现,但延长反应时间可明显增强降解效果,表明BS-Fe^(2+)-PDS体系是一种有前景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根自由基(SO_(4)^(-)·) 亚硫酸氢盐 扑热息痛 微量Fe^(2+) 降解 过二硫酸盐(PDS)
原文传递
紫外老化微塑料衍生DOM理化特性及其与磺胺嘧啶、铜的络合机制
14
作者 王筱 晏彩霞 +4 位作者 聂明华 莫茜婷 丁明军 徐鏊雪 邓思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159-6171,共13页
微塑料在老化过程中所释放的溶解性有机质(MPDOM)可与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发生络合反应,影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选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PS)两种微塑料,利用荧光猝灭法及多种光谱分析技术和方法,同时结合Ryan-We... 微塑料在老化过程中所释放的溶解性有机质(MPDOM)可与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发生络合反应,影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选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PS)两种微塑料,利用荧光猝灭法及多种光谱分析技术和方法,同时结合Ryan-Weber模型,探究了MPDOM的光谱特性以及MPDOM与磺胺嘧啶(SDZ)、铜离子(Cu^(2+))的络合机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老化后两种MPDOM的相对分子量减小、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增加,芳环上的羧基、羰基、羟基及酯类取代基增多.MPDOM与SDZ、Cu^(2+)的荧光猝灭均属于静态猝灭,猝灭后两种MP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相当.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共鉴定出两种类腐殖质组分和一种类蛋白质组分.同步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两种MPDOM均以类蛋白组分优先与SDZ发生反应,与Cu^(2+)反应时更为敏感.结合Ryan-Weber模型可知,两种猝灭体系均以类腐殖质组分与PET-DOM的结合能力更高,但总体来说SDZ猝灭体系中MPDOM的结合能力要强于Cu^(2+)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溶解性有机质(MPDOM) 紫外老化 荧光猝灭 磺胺嘧啶(SDZ) 铜离子(Cu~(2+)) 微塑料(MPs)
原文传递
基于SPEI指数的鄱阳湖流域近60 a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谢坤 丁明军 +1 位作者 张华敏 陈利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15-2027,共13页
量化研究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干旱监测与抗旱减灾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鄱阳湖流域1961~2017年26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该流域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南湿北... 量化研究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干旱监测与抗旱减灾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鄱阳湖流域1961~2017年26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该流域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南湿北干,且四季差异明显。(2)鄱阳湖流域呈现显著湿润化趋势(p<0.05),四季均存在变湿趋势,且夏季、冬季变湿显著(p<0.05)。从空间格局上看,所有站点年尺度均存在变湿趋势,变湿幅度较大的站点分布在流域中北部;在季节尺度上,除春季赣江流域的西北部、饶河流域和信江流域东部部分站点,以及秋季个别站点(德兴、遂川和龙南)呈现干旱化趋势外,其余站点各季节均呈湿润化趋势,只是在变湿的幅度和显著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3)鄱阳湖流域不同等级干旱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差异。除20世纪90年代及最近10年干旱发生的频率较低外,其他年代干旱发生的频率均相对较高,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4)鄱阳湖流域SPEI指数与降水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且与降水的相关性较气温的相关性高。在全球尺度的海气作用的驱动下,该流域的干湿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事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且具有半年的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干旱 时空变化 鄱阳湖流域
原文传递
南昌市街道灰尘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3
16
作者 江英辉 张华 +1 位作者 丁明军 徐晓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9-861,共13页
分析了南昌市夏季和冬季街道104个灰尘样品中的V、Cr、Co、Ni、Cu、Zn、As、Cd和Pb含量,并利用地积累指数(Igeo)计算其污染程度,并参考美国国家环保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评价灰尘重金属暴露的人体致癌和非致癌风险,通过主成分... 分析了南昌市夏季和冬季街道104个灰尘样品中的V、Cr、Co、Ni、Cu、Zn、As、Cd和Pb含量,并利用地积累指数(Igeo)计算其污染程度,并参考美国国家环保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评价灰尘重金属暴露的人体致癌和非致癌风险,通过主成分和相关分析识别南昌市灰尘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南昌市街道灰尘中重金属Cr、Ni、Cu、Zn、Cd和Pb含量均显著高于江西省土壤背景值,而V、Co和As含量与江西省土壤背景值含量相近。重金属V、Co和As含量无显著季节差异,但冬夏季节含量的空间异质性较高,而Cu在季节和空间分布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其它重金属的高值区均分布在南昌市中心及老工业园附近;Igeo结果表明Cd、Cu、Zn和Cr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而V、As和Co污染程度较轻;重金属3种暴露途径的风险排序为手-口暴露>皮肤接触暴露>呼吸暴露,其中儿童会遭受更大的非致癌风险。除了灰尘As和Cr对儿童的暴露在局部区域HQ和HI值大于1,其它重金属对不同人群的HQ和HI值均小于1。总体而言,南昌市灰尘重金属的致癌风险CR均在安全阈值范围内,大小排序为Cr>As>Co>Ni>Cd。南昌市灰尘重金属的来源广泛,其中As、Co和V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其它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交通和工业等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灰尘 重金属 时空分布 健康风险 南昌市
原文传递
鄱阳湖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罗燕清 万智巍 +4 位作者 晏彩霞 聂明华 丁明军 鞠民 刘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7-858,共12页
目前针对鄱阳湖流域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的研究仍较少,因此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鄱阳湖沉积物中DOM的物质组成和来源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沉积物DOM的腐殖化程... 目前针对鄱阳湖流域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的研究仍较少,因此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鄱阳湖沉积物中DOM的物质组成和来源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沉积物DOM的腐殖化程度较高,是陆源输入和藻类、浮游生物等内源产生的混合型,且以陆源输入为主.与碟形湖区相比,通江水域沉积物DOM的有色溶解性有机质浓度更高、DOM粒径更大且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更高.通过PARAFAC共解析出3个类腐殖质组分(C1、C2、C4)和1个类蛋白组分(C3).与碟形湖相比,腐殖质组分均表现为通江水域更高,其中C1组分在两区域的占比均为所有组分中最高,前者为42%,后者为46%.空间分布上,4个组分荧光强度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高值主要分布在都昌和南矶湿地水域附近,分析主要与丰水期水位上涨、大量植物被淹死亡和人类活动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区不同沉积物DOM荧光组分差异较小,但以碟形湖区沉积物DOM腐殖化程度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溶解性有机质(DO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鄱阳湖
原文传递
不同空间尺度的景观结构对袁河浮游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舒旺 王鹏 +3 位作者 丁明军 张华 黄高翔 聂明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34-1446,共13页
为分析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与浮游细菌群落的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对细菌群落的影响机制.于2019年8月(丰水期)和2020年1月(枯水期)在袁河14条支流采集表层水样,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浮游细菌群落的特征,采用Bioenv和方差分解(VPA)等统... 为分析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与浮游细菌群落的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对细菌群落的影响机制.于2019年8月(丰水期)和2020年1月(枯水期)在袁河14条支流采集表层水样,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浮游细菌群落的特征,采用Bioenv和方差分解(VPA)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的景观结构(景观组成与景观格局)、水化学特征和浮游细菌群落之间的关系,并基于集合群落理论解释了土地利用和水化学对细菌群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总体上景观配置与细菌群落的相关性不显著,而景观组成与细菌群落的相关性显著,且缓冲区尺度上的相关性高于子流域尺度上的相关性;(2)从近距离(100 m)到远距离(1000 m)缓冲区,景观组成与细菌群落的相关性没有明显的递减趋势,相关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00 m圆形缓冲区(丰水期)和300 m河岸缓冲区(枯水期);(3)土地利用通过外源细菌的直接输入(质量效应)和通过影响水化学间接影响(物种分选)浮游细菌群落.方差分解表明水化学和水化学与土地利用的交叉部分对细菌群落变化的解释率(丰水期:13.5%;枯水期:11.7%)高于土地利用单独的解释率(丰水期:2.7%;枯水期:6.9%),表明质量效应和物种分选共同影响了细菌群落,但物种分选的影响超过了质量效应.本研究揭示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对细菌群落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有助于确定影响细菌群落的最佳空间尺度,为流域土地利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结构 浮游细菌 水化学 影响机制 袁河
原文传递
1982—2015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2
19
作者 张亮 丁明军 +1 位作者 张华敏 文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84-2097,共14页
量化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全球变化和陆地表层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论文基于GIMMS-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残差分析,探讨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 量化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全球变化和陆地表层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论文基于GIMMS-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残差分析,探讨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1982—2015年间长江流域除岷-沱江和太湖流域植被覆盖度为下降趋势外,其余均呈上升趋势,呈上升趋势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69.77%,其中45.09%的区域呈显著上升趋势(P<0.1);2)基于Mann-Kendall突变分析发现,1982—2015年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存在突变现象,且区域差异性显著;3)气温与植被覆盖度的偏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的像元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31%,表明气温是长江流域近30 a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4)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力以持续增强为主,人类活动减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流域、岷-沱江流域、汉水流域局部区域以及各大省会城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气候变化 突变 长江流域
原文传递
近十年以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研究述评
20
作者 丁明俊 沈梦磊 《民族学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58,共7页
近十年以来,学术界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理论、实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相关主题进行研究。本文就近十年以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并对民族团结进步创... 近十年以来,学术界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理论、实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相关主题进行研究。本文就近十年以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并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研究工作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行初步的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创建活动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