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在能源开发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丁文刚 许冬进 +2 位作者 郑光洪 才忠杰 王亚如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7,21,共6页
详细介绍了CO_(2)在能源开发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常规油气的钻井压裂、驱油采气,非常规油气及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储能发电、新能源合成领域等。CO_(2)能源化利用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技术装备、经济成本、环境风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 详细介绍了CO_(2)在能源开发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常规油气的钻井压裂、驱油采气,非常规油气及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储能发电、新能源合成领域等。CO_(2)能源化利用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技术装备、经济成本、环境风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并展望了我国CO_(2)能源化应用技术的未来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驱油采气 非常规能源 CO_(2)储能 CO_(2)发电
下载PDF
一种沥青质抑制剂及复配体系室内实验研究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贵 潘定成 +3 位作者 陈凯 张强 丁文刚 唐婧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10期2022-2025,共4页
随着石油开采过程中压力衰竭,举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沥青质容易析出,堵塞近井地带、油管及泵,最经济有效手段是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清理,但后续沥青质会进行沉积,不得不频繁处理。对中海油服油生研究院开发的有机垢抑制剂PA-OI及复配清防一... 随着石油开采过程中压力衰竭,举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沥青质容易析出,堵塞近井地带、油管及泵,最经济有效手段是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清理,但后续沥青质会进行沉积,不得不频繁处理。对中海油服油生研究院开发的有机垢抑制剂PA-OI及复配清防一体体系进行了评价:有机垢抑制剂成膜强度大、耐冲刷、沥青质起点抑制能力强、0.2%浓度PA-OI对沥青质抑制率>85%,其复配体系溶沥青质速率>4 mg/mL/min@50℃,并通过环境扫描电镜对抑制沥青质沉积的微观呈像进行了考察。该体系在某油田的A-1井进行了现场试验,该体系使得该井成功复产,累计增油超过8 000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防垢 沥青质抑制剂 分光光度计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海上油井酸化返排液脱水工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文刚 唐婧 +2 位作者 郑鑫平 杨国威 陈军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9期1856-1859,共4页
针对海上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引起电脱水器频繁跳闸的问题,本文以渤海P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目标区块酸化后返排液物性参数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室内实验,明确了原油酸化返排液影响电脱水器跳闸的根本原因。实验结果表明,酸... 针对海上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引起电脱水器频繁跳闸的问题,本文以渤海P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目标区块酸化后返排液物性参数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室内实验,明确了原油酸化返排液影响电脱水器跳闸的根本原因。实验结果表明,酸化返排液引起电脱水器跳闸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酸化过程中酸液体系与地层中粘土矿物以及金属管道反应形成难溶的氟硅酸盐和氢氧化铁胶体混合物,在原油和地层流体的作用下乳化,返排液在电脱水器中无法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导致电脱水器跳闸。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复合处理工艺,通过离心与除泥剂的双重作用,处理后电脱水器恢复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返排液 渤海P油田 电脱水器 乳化 复合处理工艺
下载PDF
渤海C油田水平井复合解堵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荣新明 胡红福 +3 位作者 徐雅峰 丁文刚 奎智斌 边峰 《化工管理》 2021年第13期189-190,共2页
渤海C油田水平井产能高,生产一段时间后产能明显下降。采用常规缓速酸体系解堵,酸化后往往增液不增油,甚至增液降油。文章对该区块产能下降原因进行分析,并经过大量室内实验,研究出针对性的高溶蚀、强缓速的复合解堵体系,利用多种无机... 渤海C油田水平井产能高,生产一段时间后产能明显下降。采用常规缓速酸体系解堵,酸化后往往增液不增油,甚至增液降油。文章对该区块产能下降原因进行分析,并经过大量室内实验,研究出针对性的高溶蚀、强缓速的复合解堵体系,利用多种无机酸、缓速酸、有机解堵剂以及多种优质添加剂的协同效应,解堵性能良好。岩心流动表明,酸化后岩心渗透率为酸化前2.48倍,大大提高渗流能力。同时优化解堵半径,采用限压不限排量的极限排量自然分流(MRDP)工艺在C油田累计实施8个井次,措施有效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油32 m3,一年累计增油超过1.6×104 m3,解堵增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堵塞原因 复合解堵 解堵半径 自然分流 应用
下载PDF
低渗油藏二氧化碳驱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旭 雷源 +1 位作者 丁文刚 杨洋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11期2636-2639,2643,共5页
向低渗油藏中注入CO_(2)可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显著提高采收率。最小混相压力是注气方案设计中最重要的参数,受到原油组成、注入气组成、温度等的影响。为研究不同理论方法预测注CO_(2)最小混相压力的效果,以该油田某一油藏膨胀实验和... 向低渗油藏中注入CO_(2)可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显著提高采收率。最小混相压力是注气方案设计中最重要的参数,受到原油组成、注入气组成、温度等的影响。为研究不同理论方法预测注CO_(2)最小混相压力的效果,以该油田某一油藏膨胀实验和细管实验测试的最小混相压力为基础,分别比较了经验公式、PR状态方程和系线解析法计算的二氧化碳-原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优选了一种理论计算方法,并对该油田其他油藏的最小混相压力进行了有效预测。结果表明:系线解析方法计算的最小混相压力与细管实验测试值最接近,相对误差为2.2%,PR状态方程次之,经验公式误差最大;推荐采用系线解析方法来计算该油田低渗油藏注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相压力 细管实验 状态方程 系线解析法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田聚合物驱受效井复合解堵剂的优选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洪菁 顾津龙 +2 位作者 崔波 丁文刚 吴广 《化工管理》 2021年第10期85-86,共2页
针对渤海油田W区块聚合物驱受效井堵塞严重影响产能这一情况,从解聚性能、腐蚀性能、溶垢性能、溶蜡溶沥青性能等方面开展了复合解堵剂的研制和性能评价,确定了配方为6%解聚剂PA-PB+1%缓蚀剂PA-CI+5%有机解堵剂PA-OS+20%螯合解堵剂PA-N... 针对渤海油田W区块聚合物驱受效井堵塞严重影响产能这一情况,从解聚性能、腐蚀性能、溶垢性能、溶蜡溶沥青性能等方面开展了复合解堵剂的研制和性能评价,确定了配方为6%解聚剂PA-PB+1%缓蚀剂PA-CI+5%有机解堵剂PA-OS+20%螯合解堵剂PA-NC的复合解堵剂。在60℃,1.5 h条件下,对碳酸钙溶蚀率为90.5%;在60℃,24 h条件下,对膨润土、伊利石、绿泥石、蒙脱石、高岭石溶蚀率分别为:33.0%、20.1%、45.0%、31.2%、26.1%;对现场复合垢样的降解率超过90%,现场采用“单步法”的注入工艺,解堵后流压增长1.43~7.28 MPa,产油量增幅1.47~1.94倍,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应用 聚合物驱 复合解堵剂 单步法
下载PDF
适用于海上A油田聚合物驱复合解堵剂的研究
7
作者 张洪菁 顾津龙 +2 位作者 崔波 丁文刚 吴广 《化工管理》 2021年第10期97-98,102,共3页
渤海油田A区块聚合物驱受效井堵塞物成分主要为聚合物、重质原油和无机垢等,堵塞物对油井产能释放造成较大影响。针对这一情况,从解聚性能、腐蚀性能、溶垢性能、溶蜡溶沥青性能等方面开展了解堵剂的研制和性能评价,确定了配方为6%解聚... 渤海油田A区块聚合物驱受效井堵塞物成分主要为聚合物、重质原油和无机垢等,堵塞物对油井产能释放造成较大影响。针对这一情况,从解聚性能、腐蚀性能、溶垢性能、溶蜡溶沥青性能等方面开展了解堵剂的研制和性能评价,确定了配方为6%解聚剂PA-PB+1%缓蚀剂PA-CI+5%有机解堵剂PA-OS+20%螯合解堵剂PA-NC的复合解堵剂。同时进行了复合解堵剂现场应用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加复合解堵剂6%PA-PB+1%PA-CI+5%PA-OS+20%PA-NC 60 m^(3),关井反应24 h后启泵生产,产油由2.86 m^(3)/d上升至10.53 m^(3)/d,流压由1.92 MPa上升至3.78 MPa,解堵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田 聚合物驱 复合解堵剂 性能评价
下载PDF
云母弱酸性三元解堵剂开发
8
作者 杜勋 张洪菁 +4 位作者 丁文刚 刘洋 郑家桢 孙鹏飞 黄志明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粘土矿物常会对油田储层造成污染和堵塞。随机选择了4种现场岩屑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结果发现其主要含有云母矿。云母作为粘土矿物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常见的堵塞源。筛选出1种含有A、B、C的三元解堵剂,其中A和B之间有协同作用。三元... 粘土矿物常会对油田储层造成污染和堵塞。随机选择了4种现场岩屑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结果发现其主要含有云母矿。云母作为粘土矿物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常见的堵塞源。筛选出1种含有A、B、C的三元解堵剂,其中A和B之间有协同作用。三元解堵剂配方为5%解堵剂A+1%解堵剂B+3%解堵剂C。用碱D调节pH值至3时,三元解堵剂在水浴90℃反应24h的条件下,对云母的溶蚀率可达26.04%。该配方可以满足生产需求,对设备腐蚀也在可接受范围内,为油田解堵现场作业提供了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解堵剂 弱酸性 无氟 云母 溶蚀率
原文传递
静态模拟探究渤海S油田聚合物堵塞物形成
9
作者 张洪菁 黄志明 +5 位作者 冯浦涌 丁文刚 陈凯 崔波 张强 赵晨光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了解聚合物堵塞物的形成机制对于解决油井堵塞问题至关重要。研究以渤海S油田的聚合物堵塞物为样本,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离子体质谱仪以及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等对堵塞物的组成、结构以及各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了解聚合物堵塞物的形成机制对于解决油井堵塞问题至关重要。研究以渤海S油田的聚合物堵塞物为样本,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离子体质谱仪以及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等对堵塞物的组成、结构以及各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堵塞物主要由原油、聚合物和无机物等组成。高价金属离子与聚合物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导致堵塞物形成的关键因素。在高价金属离子的作用下,聚合物的流体力学半径减小,使得聚合物长链分子发生缩合和团聚。在形成胶团的过程中裹挟原油、黏土等,最终形成聚合物堵塞物。室内静态模拟验证了聚合物堵塞物形成的机理,为聚合物堵塞解堵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S油田 形成 聚合物堵塞 静态模拟
原文传递
粘土伤害解堵剂性能研究与评价
10
作者 黄志明 冯浦涌 +3 位作者 张洪菁 王贵 丁文刚 刘洋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23年第12期67-71,93,共6页
针对传统含氟酸液体系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腐蚀性强、产生二次沉淀以及导致岩石骨架疏松等问题,研制了一种低腐蚀、有效抑制二次沉淀、绿色环保且不含氟的粘土伤害解堵剂。结果表明,该解堵剂对绿泥石、蒙脱石、高岭石以及伊利石具有显著的... 针对传统含氟酸液体系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腐蚀性强、产生二次沉淀以及导致岩石骨架疏松等问题,研制了一种低腐蚀、有效抑制二次沉淀、绿色环保且不含氟的粘土伤害解堵剂。结果表明,该解堵剂对绿泥石、蒙脱石、高岭石以及伊利石具有显著的溶蚀效果,其溶蚀率分别为33.0%、32.7%、21.6%和29.5%。该解堵剂主要通过将粘土结构中的Si、Al、Ca、Fe、Mg等金属元素提取出来,从而破坏粘土微观结构。同时,它对岩石骨架的强度影响最小,具有较好的缓速性、缓蚀性以及抑制二次沉淀的特点,可深部解除粘土矿物的污染,并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此外,该解堵剂具有出色的防乳化和破乳性能,返排液对海上电脱流程冲击小。驱替物模的渗透率恢复率达到114%,解堵效果显著,为海上油田低产低效井治理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解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氟 粘土伤害解堵剂 溶蚀性能 缓蚀性 防、破乳性能
原文传递
Anti-apoptotic effect of morphine-induced delayed preconditioning on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 with anoxia/reoxygenation injury 被引量:3
11
作者 ding wen-gang ZHOU Hua-cheng +4 位作者 CUI Xiao-guang LI Wen-zhi GUO Yue-ping ZHANG Bing LIU W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1313-1318,共6页
Background Opioid preconditioning (PC) reduces anoxia/reoxygenation (A/R) injury to various cells.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opioid-induced delayed PC would show anti-apoptotic effects on pulmonary arter... Background Opioid preconditioning (PC) reduces anoxia/reoxygenation (A/R) injury to various cells.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opioid-induced delayed PC would show anti-apoptotic effects on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 (PAECs) suffering from A/R injury.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lucidate this issu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opioid-induced delayed PC. Methods Cultured porcine PAECs underwent 16-hour anoxia followed by 1-hour reoxygenation 24 hours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saline (NaCI; 0.9%) or morphine (1 μmol/L). To determin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a non-selective KATe channel inhibitor glibenclamide (Glib; 10 μmol/L), a nitric oxide (NO) synthase blocker 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L-NAME; 100 μmol/L), and an opioid receptor antagonist naloxone (Nal; 10μmol/L) were given 30 minutes before the A/R load. The percentage of apoptotic cells was assessed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staining, eNOS mRNA level was measur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NO content of PAECs supernatants was measured with the Griess reagent.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A/R PAECs, morphine-induced delayed PC significantly reduced PAECs apoptosis ((18.1±1.9)% vs (5.5±0.3)%; P 〈0.05), increased NO release ((11.4±1.3) μmol/L vs (20.5±2.1) μmol/L, P 〈0.05), and up-regulated eNOS gene expression nearly 9 times (P 〈0.05). The anti-apoptosis effect of morphine was abolished by pretreatment with Glib, L-NAME and Nal, but the three agent-selves did not aggravate the A/R injury. Furthermore, L-NAME and Nal offset the enhanced release of NO caused by pretreatment with morphine. Conclusions Morphine-induced delayed PC prevents A/R injury of PAECs. This effect may be mediated by activation of KATe channel via opioid receptor and NO signaling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ONDITIONING MORPHINE /Carp channel anoxia/reoxygenation nitric oxid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