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指标修正的AHP-FCEM法长输油气管道风险评价
1
作者 李恒 王新慧 +2 位作者 丁彦龙 赵金强 吴占稳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针对国内在用长输油气管道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高风险、事故多发、风险不可控的现状,在多方位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了层次分析法(AHP)、区间估计分析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M)的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建立初步评价体系... 针对国内在用长输油气管道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高风险、事故多发、风险不可控的现状,在多方位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了层次分析法(AHP)、区间估计分析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M)的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建立初步评价体系,接着采用区间估计分析理论对“弱权重指标”进行筛选,优化形成包含5个Ⅰ级指标和25个Ⅱ级指标的最终评价体系,最后应用模糊评价法通过两级运算确定评价目标的模糊隶属度,进而得到管道的风险等级。实例验证表明,该评价方法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可为长输油气管道的科学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油气管道 指标修正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风险评价
下载PDF
超声导波技术在长输管道跨越段腐蚀检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新慧 杨剑 +2 位作者 丁彦龙 路笃辉 王晓奇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1年第3期21-23,共3页
管道跨越段的检测一直是管道检验检测的难题之一,本文运用英国TWI集团Teletest F0CUS+MK4导波设备,对某在役的长输管道,综合选择了河流、沟壑、高速公路、水渠等多种不同服役环境管段,管後DN200至DN350不等6个跨越段进行检测,并进行案... 管道跨越段的检测一直是管道检验检测的难题之一,本文运用英国TWI集团Teletest F0CUS+MK4导波设备,对某在役的长输管道,综合选择了河流、沟壑、高速公路、水渠等多种不同服役环境管段,管後DN200至DN350不等6个跨越段进行检测,并进行案例分析。实践表明,导波检测技术对跨越段管道的单边检测距离在100右,且对管体内外壁缺陷能够全覆盖检测;导波检测的可靠性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跨越 超声导波检测 管体缺陷
下载PDF
Interactive effects of wind speed,vegetation coverage and soil moisture in controlling wind erosion in a temperate desert steppe,Inner Mongolia of China 被引量:21
3
作者 MENG Zhongju DANG Xiaohong +3 位作者 GAO Yong REN Xiaomeng ding yanlong WANG Me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534-547,共14页
The rapid desertification of grasslands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poses a significant ecological threaten to northern China.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e.g., overgrazing) and biophysical pr... The rapid desertification of grasslands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poses a significant ecological threaten to northern China.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e.g., overgrazing) and biophysical processes (e.g., soil erosion) have led to vegetation degradation and the consequent acceleration of regional desertification. Thus, mitigating the accelerated wind erosion, a cause and effect of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is critical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grasslands. Here, a combination of mobile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and wind erosion model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soil moisture and wind speed on wind erosion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a slope inside an enclosed desert steppe in the Xilamuren grassland of Inner Mongolia.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 in wind erosion intensities depending on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with a strong decreasing trend from the top to the base of the slope. Increasing vegetation coverage resulted in a rapid decrease in wind erosion as explained by a power function correlation.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found to be a dominant control on wind erosion by increasing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by lowering the threshold wind velocity for erosion. The critical vegetation coverage required for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wind erosion wa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60%. Further, the wind erosion rat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rface soil moisture and the mass flux in aeolian sand transpor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wind speed. We developed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wind eros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n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The results from the model simul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standardiz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the main effects of the three factors (vegetation coverage, soil moisture and wind speed) on the mass flux in aeolian sand transport were in the following order: wind speed〉vegetation coverage〉soil moisture. These three factors had different levels of interactive effects on the mass flux in aeolian sand transport. Our results will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wind speed,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soil moisture in controlling wind erosion in desert steppes, and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design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programs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steppe wind erosion DESERTIFICATION aeolian process sand transport Xilamuren grassland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的半干旱区农田表层土壤粒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燕 蒙仲举 +4 位作者 斯庆毕力格 丁延龙 王则宇 万芳 吴小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6-831,共6页
为探明农田因管理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土壤粒径分布(PSD)差异,在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选择典型莜麦留茬地、翻耕耙平地、翻耕不耙平地进行了研究。试验选择表层0~1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分析探讨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颗粒的分布... 为探明农田因管理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土壤粒径分布(PSD)差异,在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选择典型莜麦留茬地、翻耕耙平地、翻耕不耙平地进行了研究。试验选择表层0~1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分析探讨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颗粒的分布特征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方式下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含量均极低,翻耕不耙平地和莜麦留茬地以粉粒和细砂为主,翻耕耙平地以粉粒和极细砂为主;广义维数谱D(q)为反"S"型递减函数,且D_0>D_1>D_2,多重分形谱f(q)为左勾状单峰曲线,?α值在2.405~2.596,非均一性高,可用多重分形来表征土壤PSD特征;多重分形参数D_1、D_2同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D_0/D_1与粉粒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砂粒成负相关关系,?f反之;管理方式对土壤PSD及多重分形参数D_0、?α、?f有显著影响(P<0.05),对D_1、D_1/D_0、D_2、α0影响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当地农田在生产后进行留茬或秸秆覆盖处理,结合当地主风向选择适宜翻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多重分形 土壤粒径分布 管理方式 半干旱区
下载PDF
化工领域优化的安全保护层模型及保护层分析理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路笃辉 李兵 +2 位作者 王新慧 丁彦龙 吕鸿刚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1年第4期12-17,共6页
保护层分析方法目前是化工企业为保障安全生产采用的一项重要的隐患排查手段,一般认为是在危险辨识方法(如HAZOP方法等)基础上的延伸,本文介绍了化工领域传统的保护层“洋葱”模型和优化的保护层“洋葱”模型,并从优化的保护层“洋葱”... 保护层分析方法目前是化工企业为保障安全生产采用的一项重要的隐患排查手段,一般认为是在危险辨识方法(如HAZOP方法等)基础上的延伸,本文介绍了化工领域传统的保护层“洋葱”模型和优化的保护层“洋葱”模型,并从优化的保护层“洋葱”模型的角度,详细阐述了一般保护层和独立保护层的区别,以及一般保护层作为独立保护层的先决条件,还介绍了保护层分析的一般原理,目的是为国内化工企业开展保护层分析提供理论性和经验性的分析依据,从而提高企业隐患排查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PA 保护层 独立保护层 风险
下载PDF
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土壤理化性状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管雪薇 汪季 +1 位作者 丁延龙 刘湘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120,共7页
以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为对象,通过测定不同部位土壤理化性状,评估该防风固沙林体系防沙治沙效益,并可为干旱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带营建35年后,在林带拦截风蚀物质和植被改良共同作用下,原... 以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为对象,通过测定不同部位土壤理化性状,评估该防风固沙林体系防沙治沙效益,并可为干旱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带营建35年后,在林带拦截风蚀物质和植被改良共同作用下,原有流沙质地发生了明显改变。与流动沙垄相比,防护林带土壤细砂及粉粒含量显著增加,其增幅分别为30.55%,500.00%,粗砂含量与流动沙垄相比减少27.00%。(2)防护林带内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及全氮含量最高,分别是流动沙垄的252%,665%,1 466%;全磷各样地差异不明显,盐湖湖心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流动沙垄的276%和202%;过渡带白刺灌丛样地土壤全钾含量最高,为流动沙垄的153%。总体上各养分含量与中砂、细砂、极细砂和粉粒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3)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钾素能够综合反映防护林体系土壤质量改良效果,且防护林带土壤综合养分最高。在历经35年发展后,防护林带土壤速效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204.20%,90.63%,94.11%,说明防风固沙林体系对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研究成果可为评价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防护效益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林体系 防风固沙 土壤理化性状 吉兰泰盐湖
下载PDF
基于手机传感器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以探究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量的关系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彦龙 付静 +2 位作者 曹怡 袁世明 曾宇虹 《物理通报》 2020年第7期89-91,共3页
将智能手机的传感器功能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已成为教师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新方式.以手机加速度传感器探究"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量的关系"为例,通过展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手机传感器的功能.在提取数据... 将智能手机的传感器功能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已成为教师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新方式.以手机加速度传感器探究"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量的关系"为例,通过展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手机传感器的功能.在提取数据,分析数据,画出图像,分析图像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体现了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加速度传感器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基于“肥岛”效应探讨人工梭梭土壤养分时空演变趋势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婧 崔向新 +3 位作者 丁延龙 王则宇 刘宗奇 石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79,共9页
为阐明不同林龄人工梭梭对干旱荒漠区土壤养分利用机制及时空演变趋势,选取了乌兰布和西南缘营建年限为2,5,10,15,30 a的人工梭梭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林龄梭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富集效应。结果表明:... 为阐明不同林龄人工梭梭对干旱荒漠区土壤养分利用机制及时空演变趋势,选取了乌兰布和西南缘营建年限为2,5,10,15,30 a的人工梭梭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林龄梭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富集效应。结果表明:(1)人工梭梭土壤养分表现出显著的成层化分布特征,整体表现为0—10 cm>10—20 cm>20—40 cm,其中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比深层平均高82.0%,228.2%,172.7%,39.0%,表层土壤养分积累更明显,说明表层土壤中的大部分养分主要从植物的枯落物质中获得。(2)水平方向土壤养分含量在15~30 a表现出显著差异,根部、灌丛内及株间空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分别增高了30.8%和38.0%,196.7%和15.6%,22.5%和8.3%,56.4%和10.6%,且富集率显著高于其他林龄,表层(0—10 cm,10—20 cm)表现出随林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深层(20—40 cm)则先降低后升高。说明人工梭梭林在种植15 a后其土壤养分'肥岛'效应强于低林龄,而在10 a生长旺盛,养分消耗量大,'肥岛'效应较弱。(3)梭梭各生长指标均与有机质和碱解氮富集率显著相关(p<0.05),其中与有机质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累积较为明显。其中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最明显,而速效磷、钾时空异质性较弱。由此也进一步表明了干旱荒漠区人工梭梭与土壤养分间具有明显的时空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岛”效应 人工梭梭 土壤养分富集率 干旱荒漠区
下载PDF
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的防风阻沙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管雪薇 汪季 +3 位作者 党晓宏 丁延龙 冯亚亚 梁钰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59,共9页
[目的]定量描述防护体系防风阻沙能力及地表蚀积变化,揭示盐湖防护体系的防风阻沙作用规律,为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防护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为中国西北风沙区及荒漠盐湖沙害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为研究对象,... [目的]定量描述防护体系防风阻沙能力及地表蚀积变化,揭示盐湖防护体系的防风阻沙作用规律,为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防护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为中国西北风沙区及荒漠盐湖沙害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监测,对3,10月两场典型强风沙尘天气下不同下垫面0—30 cm高度内输沙以及逐月地表蚀积情况进行观测。[结果](1)2 m高度处风速由流动沙垄到盐湖湖心表现为衰减—急剧衰减—恢复阶段,到盐湖湖心时风速恢复至旷野风速。从白刺灌丛至盐碱滩地风速均较流动沙垄降低了70%~90%。(2)从白刺灌丛至盐湖湖心输沙量呈现为急剧降低—降低—缓慢增加的状态,整体较流动沙垄降低了83.89%~94.90%。(3)防护体系对两种主害风的防风阻沙效果明显,其风速及输沙量分别较流动沙垄降低了98.71%,91.79%,且西北风向下的防风阻沙效果优于西南风向。(4)6—9月白刺灌丛至盐湖湖心地表呈现为风积状态,且净蚀积强度较流动沙垄最高可降低157.04%。[结论]虽然受季节和风向影响,但防护体系防风阻沙效果仍保持较好状态,它对风沙流的阻滞作用使地表由风蚀转为堆积,并使风速及输沙量均降低了90%以上,从而有效避免盐湖湖面积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积强度 风沙流特征 风速衰减 盐湖防护体系 吉兰泰盐湖
下载PDF
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沙障的蚀积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湘杰 党晓宏 +2 位作者 汪季 丁延龙 焦宏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19,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铺设规格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沙障障格内风蚀稳定凹曲面形态特征、断面轮廓及蚀积效应等指标,为聚乳酸沙袋沙障规格优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吉兰泰盐湖周边流动沙垄铺设的0.5 m×0.5 m,1 m×1... [目的]分析不同铺设规格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沙障障格内风蚀稳定凹曲面形态特征、断面轮廓及蚀积效应等指标,为聚乳酸沙袋沙障规格优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吉兰泰盐湖周边流动沙垄铺设的0.5 m×0.5 m,1 m×1 m,1.5 m×1.5 m和2 m×2 m规格的聚乳酸沙袋沙障为研究对象,待风季后测量障格内稳定凹曲面蚀积形态,绘制凹曲面形态图并计算蚀积参数等。[结果] 4种规格沙障障格内均能形成稳定的凹曲面,且呈四周高中间低的整体格局。0.5 m×0.5 m,1 m×1 m,1.5 m×1.5 m和2 m×2 m障格内的净堆积强度分别为17.29,7.09,0.61,-8.2 g/cm^2。[结论]障格内稳定的凹曲面形成前,0.5 m×0.5 m和1 m×1 m障格内以堆积为主;1.5 m×1.5 m障格内风蚀堆积近乎平衡;2 m×2 m障格内部在布设初期呈风蚀状态,但稳定凹曲面形成后,仍可控制地表风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积特征 凹曲面 沙袋沙障 生物基可降解 吉兰泰盐湖
下载PDF
Effects of wind guide plates on wind velocity acceleration and dune leveling: a case study in Ulan Buh Desert, China 被引量:2
11
作者 HAN yanlong GAO Yong +4 位作者 MENG Zhongju DANG Xiaohong JIA Xu ding yanlong LI Pe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7年第5期743-752,共10页
The areas used to be covered by shifting sand dunes have been reclaim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it is a challenge to reclaim high sand dunes because it is rather costly to level the high dunes to gentle arab... The areas used to be covered by shifting sand dunes have been reclaim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it is a challenge to reclaim high sand dunes because it is rather costly to level the high dunes to gentle arable lands. In this study, a wind guide plate was used to chang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wind to level the sand dunes. The use of wind energy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dune leveling and decrease the cost. Low wind velocity is a typical characteristic in Ulan Buh Desert of China where the average wind speed is much lower than the threshold velocity for sand movement. The experiment of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ccelerate the wind velocity by a wind guide plate to level a sand dun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shold velocity for sand movement is 3.32 m/s at 10 cm above the sand surface in Ulan Buh Desert. A wind guide plate set at an angle less than 50°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wind velocity. The wind velocity could be accelerated up to the threshold velocity for sand movement behind a plate when the plate is at the angles of 20°, 25°, 35° and 40°. The most significant acceleration of wind velocity appears at 1.5 and 3.0 m behind the plate with an angle of 25°. An obvious wind velocity acceleration zone exists behind the wind guide plate when the angles are at 25°, 35°, 40° and 45°, with the most obvious zone under the angle of 45°.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sand transferred over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increased by 6.1% under the effects of wind guide plates compared to the sand moved without wind guide plat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s for desert management in sand dun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guide plate sand dune dune leveling wind velocity sandy desert Ulan Buh Desert
下载PDF
站场架空管道应力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李恒 赵金强 +1 位作者 丁彦龙 王新慧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2年第10期26-28,49,共4页
近年来,由于工艺或地基发生变化,而导致管道位移的现象频繁发生,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对站场架空位移管道常见的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在传统的管道检验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根据管道潜在风险,制定了现场调研+管系应力分析计算+... 近年来,由于工艺或地基发生变化,而导致管道位移的现象频繁发生,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对站场架空位移管道常见的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在传统的管道检验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根据管道潜在风险,制定了现场调研+管系应力分析计算+现场实际应力检测+整改复核等系列的检测技术路线,同时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位移 应力集中 应力分析 检测
下载PDF
基于手机Vernier Video Physics APP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以研究斜抛运动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彦龙 付静 +1 位作者 曹怡 姜俊江 《物理通报》 2020年第1期101-103,共3页
将智能手机APP功能应用到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已成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新途径.利用Vernier Video Physics研究了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投篮过程中篮球的运动.作为二维斜抛运动的特例,得到了篮球运动的轨迹图以及两... 将智能手机APP功能应用到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已成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新途径.利用Vernier Video Physics研究了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投篮过程中篮球的运动.作为二维斜抛运动的特例,得到了篮球运动的轨迹图以及两个方向上的x-t和v-t图像.通过对图像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这些运动的深刻认识,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将曲线运动分解到两个方向的直线运动,使得教学更具可视化.将现代化教学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处理、分析图像的能力,体现了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Vernier VIDEO PHYSICS 实验教学研究
下载PDF
电梯检验过程中的风险及其防控措施
14
作者 李恒 王新慧 +1 位作者 赵金强 丁彦龙 《中国电梯》 2024年第2期32-34,共3页
指出检验机构作为电梯质量安全的守护者,要提高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从电梯检验机构的角度分析了电梯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检验人员安全风险、设备本体风险以及检验责任风险。针对这些风险从检验机构、检验人员及电梯行业... 指出检验机构作为电梯质量安全的守护者,要提高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从电梯检验机构的角度分析了电梯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检验人员安全风险、设备本体风险以及检验责任风险。针对这些风险从检验机构、检验人员及电梯行业3个角度提出防控措施。这对检验机构提升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检验 风险分析 防控措施 检验机构
原文传递
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阻沙效应及输沙粒度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管雪薇 杨采怡 +4 位作者 刘广明 汪季 肖蒙 丁延龙 陈金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59,共10页
风沙危害是制约荒漠盐碱湖区资源开采的重要因素,研究盐湖防护体系风沙运移规律及其颗粒运动方式对实现盐湖资源可持续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以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定位监测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逐月对防护体系不同部位... 风沙危害是制约荒漠盐碱湖区资源开采的重要因素,研究盐湖防护体系风沙运移规律及其颗粒运动方式对实现盐湖资源可持续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以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定位监测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逐月对防护体系不同部位输沙通量进行观测,探究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沙粒运动方式及各月输沙通量变化规律,以期为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从流动沙垄至盐湖湖心风速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除白刺灌丛外,其余样地风速基本不受风向影响。(2)除防护林带外,季节变化对防护体系50 cm高度以上输沙通量影响较大。(3)防护体系各样地0—40 cm高度的输沙通量占总输沙通量的53.43%—96.63%,区域内沙粒运动方式以跃移为主。(4)从流动沙垄至盐湖湖心,沙物质粒径分布曲线整体呈双峰型,且沙物质颗粒粒径表现为先增大,至盐碱滩地时达到最大,后略减小的趋势。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50 cm高度以上输沙通量受季节影响较大,但整体仍可拦截95.79%—99.93%的沙粒,从而有效避免盐湖湖面积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通量 阻沙效应 防护体系 吉兰泰盐湖
原文传递
吉兰泰盐湖风沙防护林体系建立35 a以来防沙效益评估 被引量:15
16
作者 丁延龙 汪季 +5 位作者 胡生荣 高永 孙晓瑞 刘斌 杨黎明 沈桂露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119,共9页
以吉兰泰盐湖风沙防护林体系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5月初一次强风沙尘天气下,对防护林体系不同下垫面地表0~0.5 m高度风沙流通量进行了监测,并评估了防护林体系建立35 a以后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1)吉兰泰盐湖防护林体系内外,林带盖度增... 以吉兰泰盐湖风沙防护林体系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5月初一次强风沙尘天气下,对防护林体系不同下垫面地表0~0.5 m高度风沙流通量进行了监测,并评估了防护林体系建立35 a以后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1)吉兰泰盐湖防护林体系内外,林带盖度增加使得地表风速降低更加明显。不同下垫面的总输沙量流动沙垄>白刺灌丛>盐湖湖心>盐碱滩地>防护林带,防护林带内总输沙量仅为流动沙垄的5.96%,林带内部输沙量相对于流动沙垄的降低比例为建立初期的4倍。(2)受防护林带的影响,林带内风沙流趋于贴近地表,超过84.70%的输沙量均在地表0.3 m高度内,7.36%~87.34%的输沙量在0.1 m高度内。(3)根据风沙流特征值计算结果,风沙流在经过防护林体系时发生2次蚀积转换,流动沙垄及盐湖湖心以风蚀为主,白刺灌丛、防护林带、盐碱滩地以积沙为主。历经35 a发展后,防护林体系内地表输沙量相比对照沙垄降低更加明显。据1986年在7.0 m·s-1风速下的监测记录,林带内输沙量为流动沙垄的22.22%,而如今林带内输沙量为0.1 kg·m-2·min-1,仅为流动沙垄的4.54%,相比建立初期,防护林带阻沙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防护林体系 下垫面 吉兰泰盐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