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动力耦合循环井技术修复低渗透含水层污染 被引量:1
1
作者 杜中海 董艳红 +4 位作者 刘方圆 董书君 陈韶音 董倩 周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1-850,共10页
提出一种电动力耦合循环井修复技术,以铬酸盐为典型目标污染物,研究该技术对低渗透含水层中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效果及去除规律.结果表明:电动力耦合循环井技术相比循环井技术,修复半径扩大为原来的1.25倍,修复盲区面积占比从35.56%降为0,... 提出一种电动力耦合循环井修复技术,以铬酸盐为典型目标污染物,研究该技术对低渗透含水层中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效果及去除规律.结果表明:电动力耦合循环井技术相比循环井技术,修复半径扩大为原来的1.25倍,修复盲区面积占比从35.56%降为0,污染物的去除率从76.01%提高到了90.56%,相较于电动力修复技术电动力能耗降低了3个数量级,污染物去除率更高,可提升2~3倍.该技术耦合电动力方法实现了低渗透含水层中带电离子组分的强化定向迁移,解决了循环井在低渗透含水层中传质效率低、修复范围小、存在水力循环盲区等问题,修复效果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含水层 电动力修复 循环井技术 地下水污染修复 铬酸盐
下载PDF
超大深基坑支撑结构安全拆除技术
2
作者 岳方洲 董彦洪 《建筑技术开发》 2023年第9期157-159,共3页
结合南部新城某项目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介绍超大深基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安全拆除技术,通过合理施工部署,实现深基坑内支撑拆除与主体结构施工交叉进行,确保项目质量、安全与进度,该技术对结构扰动小、低噪声、无污染、少粉尘,切割... 结合南部新城某项目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介绍超大深基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安全拆除技术,通过合理施工部署,实现深基坑内支撑拆除与主体结构施工交叉进行,确保项目质量、安全与进度,该技术对结构扰动小、低噪声、无污染、少粉尘,切割块可在场外破碎回收利用,为类似深基坑内支撑拆除施工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内支撑拆除 绳锯切割 应力释放 单元划分
下载PDF
氧化铜矿活化硫化浮选机理及其工业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代雄 刘梦飞 +3 位作者 李宋江 董艳红 张晨阳 朱建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93-2404,共12页
复杂难处理的氧化铜矿具有氧化率高、结合率高、矿物组成复杂等特点。孔雀石是一种典型氧化铜矿,其在矿浆中会与水的偶极子相互吸引形而成定向排列的水化膜,不利于浮选。孔雀石在硫化浮选过程中,其表面形成的硫化面积小、硫化物不稳定... 复杂难处理的氧化铜矿具有氧化率高、结合率高、矿物组成复杂等特点。孔雀石是一种典型氧化铜矿,其在矿浆中会与水的偶极子相互吸引形而成定向排列的水化膜,不利于浮选。孔雀石在硫化浮选过程中,其表面形成的硫化面积小、硫化物不稳定且易脱落。本文对硫酸铵增强硫化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铵盐对氧化铜矿表面的硫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能有效地提高孔雀石硫化浮选回收率。对溶液中S元素组分分析发现,在孔雀石浮选的最佳浮选pH范围内,HS^(-)为主要的含硫组分,推测HS^(-)是孔雀石硫化的主要物质。Zeta电位结果表明:硫酸铵的加入能促进HS^(-)/S^(2-)等负离子在矿物表面吸附。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分析表明,硫酸铵提高了孔雀石表面硫化物的稳定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表明,硫化过程是硫离子与矿物表面的铜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硫酸铵的加入能促进这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提高硫化效率。基于硫酸铵促进活化硫化浮选机理的研究,形成了先硫后氧-深度活化氧化铜矿异步浮选新工艺,并且成功地应用于华刚矿业的生产实践,大幅提高氧化铜矿浮选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矿 活化 硫化 浮选 表面吸附
下载PDF
盘龙铅锌矿浮选铅中矿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肖骏 董艳红 +1 位作者 杨建文 陈代雄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7-723,共7页
针对广西盘龙铅锌矿选矿厂铅浮选指标较差的现状,以现场产出的铅中矿1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光学显微镜鉴定、解离度统计等技术手段,对盘龙铅锌矿浮选铅中矿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目的矿物的嵌布粒度及嵌布特征进... 针对广西盘龙铅锌矿选矿厂铅浮选指标较差的现状,以现场产出的铅中矿1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光学显微镜鉴定、解离度统计等技术手段,对盘龙铅锌矿浮选铅中矿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目的矿物的嵌布粒度及嵌布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铅中矿1含Pb 2. 03%,主要赋存于方铅矿中;方铅矿整体嵌布粒径细小,经筛分分级后,不同粒径的分级产品中方铅矿的嵌布特征差异性极大,+74μm及-74^+39μm部分含铅矿物颗粒基本为铅-锌-硫复杂连生的集合体,这两个粒级金属总占有率达56%以上,是影响盘龙铅锌矿铅浮选指标的关键所在。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推荐采用对铅中矿1进行分级磨矿工艺流程改造,提高铅中矿1中方铅矿的单体解离度,实现铅精矿中铅金属回收率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工艺矿物学 单体解离度 连生体 中矿再磨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Beclin1及25羟维生素D水平联合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活动性判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琰 慕珂珂 +1 位作者 董炎红 蒋晓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Beclin1、25羟维生素D[25(OH)D]联合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活动度的判断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100例UC患者,均测定血清CRP、Beclin1及25(OH)D水平,分析三者联合检测对UC病情活动性评估的临床价值。结...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Beclin1、25羟维生素D[25(OH)D]联合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活动度的判断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100例UC患者,均测定血清CRP、Beclin1及25(OH)D水平,分析三者联合检测对UC病情活动性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清CRP、Beclin1水平均高于缓解期,25(OH)D低于缓解期,其中Ⅱ~Ⅲ级患者CRP、Beclin1高于Ⅰ级,25(OH)D低于Ⅰ级,Ⅲ级患者血清CRP、Beclin1水平高于Ⅱ级,25(OH)D水平低于Ⅱ级(P<0.05);CRP、Beclin1与UC活动期内镜下分级呈正相关,25(OH)D与UC活动期内镜下分级呈负相关(P<0.05);Beclin1诊断UC活动期敏感度、特异度为0.814、0.746,CRP为0.775、0.612,25(OH)D为0.706、0.668,三者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0.816、0.746。结论 UC活动期患者伴明显血清CRP、Beclin1上调,25(OH)D下调,且随病情进展,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更明显,三者联合检测对UC活动期评估敏感度、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C反应蛋白 25羟维生素D BECLIN1 病情活动性
下载PDF
冷阱温度对蒸煮肉制品真空冷却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董艳红 邹同华 +2 位作者 张坤生 汪伟 惠庆玲 《真空》 CAS 2020年第2期66-70,共5页
真空冷却技术具有降温速度快、运行能耗低等优点,在食品冷链中得到了应用并迅速发展。本文以蒸煮肉制品为研究对象,开展蒸煮肉制品真空冷却效果实验,分析不同冷阱温度对冷却速率、质量变化和真空室内压力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 真空冷却技术具有降温速度快、运行能耗低等优点,在食品冷链中得到了应用并迅速发展。本文以蒸煮肉制品为研究对象,开展蒸煮肉制品真空冷却效果实验,分析不同冷阱温度对冷却速率、质量变化和真空室内压力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冷阱温度对蒸煮肉制品冷却速率、冷却前后的质量变化,以及对冷却过程中真空室内的压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另外,并非冷阱温度越低冷却效果越好,实验对比了冷阱温度为-15℃、-25℃和-35℃下的真空冷却过程,冷阱温度的最佳值为-25℃,冷却时间最少为32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冷却 冷阱温度 冷却速率 质量变化
下载PDF
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土壤中铵态氮注意事项 被引量:4
7
作者 端爱玲 韩张雄 +5 位作者 黄艳 董艳红 张树雄 杨树俊 王思远 刘飞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12期2861-2864,共4页
铵态氮是土壤有效态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铵态氮的准确测量有助于评价土壤中稳定氮源含量。实验通过综合考虑浸提剂、掩蔽剂等试剂的影响、浸提条件的选择、过滤用滤纸的选择、显色条件的选择以及稀释等5方面的内容,对靛酚蓝比色法测定... 铵态氮是土壤有效态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铵态氮的准确测量有助于评价土壤中稳定氮源含量。实验通过综合考虑浸提剂、掩蔽剂等试剂的影响、浸提条件的选择、过滤用滤纸的选择、显色条件的选择以及稀释等5方面的内容,对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土壤铵态氮常见问题做了初步研究。同时对实验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分别做了探讨,确定了氯化钾浸提剂中NH;质量浓度低于1.2 mg·L^(-1)时,不影响检测结果;加入0.2 g氢氧化钠煮沸蒸发至50 mL左右,冷却后再定容至100 mL,对掩蔽剂中的铵盐去除效果最好;不同室温对同一土壤中铵态氮浸提结果无显著差异,但浸提剂温度应大于20℃,显色温度应控制在20~25℃;浸提时间应大于60 min,显色时间应为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酚蓝比色法 铵态氮 常见问题 解决办法
下载PDF
山东省小麦和玉米的产量、肥料使用量及利用率演变趋势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荣辉 董艳红 +3 位作者 郭跃升 刘延生 王健 王国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7-525,共9页
通过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监测的数据,分析了山东省小麦和玉米的产量、肥料施用量、肥料偏生产力、农学效率以及肥料盈余量等变化特征,以期为山东省小麦和玉米的种植管理以及施肥措施等提供相应的数据依据。经过产量、肥料施用量、肥料偏... 通过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监测的数据,分析了山东省小麦和玉米的产量、肥料施用量、肥料偏生产力、农学效率以及肥料盈余量等变化特征,以期为山东省小麦和玉米的种植管理以及施肥措施等提供相应的数据依据。经过产量、肥料施用量、肥料偏生产力、肥料农学效率以及养分盈余量的现状以及随检测年限的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近30年山东省小麦和玉米产量均呈上升趋势。2018年,小麦、玉米的产量分别达到了7.30 t/hm^(2)和8.29 t/hm^(2)。从1988年-2018年期间,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分别提高了64.79%和34.14%。肥料施用量、肥料偏生产力、农学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小麦的肥料、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41.00%、42.33%、120.48%和308.70%,钾肥的农学效率提高了66.49%;玉米的化肥用量增加了90.20%,肥料、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80.42%、31.17%、73.41%和164.05%,钾肥农学效率提高了20.94%。在国家“十三五”期间政策的引导下,3年内小麦和玉米的化肥施用量分别降低了15.33%和1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产量 施肥量 农业调查
下载PDF
生物炭负载氨氮对土壤碳排放、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9
作者 杨如意 董艳红 +5 位作者 肖鑫 徐艳丽 况帅 宋文静 董建新 郑学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33-3542,共10页
土壤氮输入形式显著影响土壤CO_(2)排放.生物炭负载氨氮作为一种新型氮输入形式,既降低了农田化学氮肥投入,又减少了环境治理成本,其对推动国家化肥零增长、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和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通过室内培... 土壤氮输入形式显著影响土壤CO_(2)排放.生物炭负载氨氮作为一种新型氮输入形式,既降低了农田化学氮肥投入,又减少了环境治理成本,其对推动国家化肥零增长、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和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学氮肥(CF)、生物炭配施化学氮肥(BF)和生物炭负载氨氮(BN)这4种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输入形式对土壤碳排放、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相比,BF显著提高了累计碳排放量(66.24%),而BN未见显著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BN累计碳排放量较BF处理显著降低了35.28%.与CF和BF相比,BN处理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了20.25%和5.20%,36.72%和36.19%,90.36%和61.36%.与CF相比,BF处理提高了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BN处理降低了微生物群落丰富度.与BF相比,BN处理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11.16%,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8.12%和5.83%.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最大的土壤因子是木糖苷酶活性,绿弯菌门相对丰度与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极显著相关;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与β-葡萄糖苷酶活性极显著相关;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与累计碳排放量呈极显著相关.综上所述,生物炭负载氨氮较生物炭配施化学氮肥显著减少了累计碳排放量,其减排效果更优.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国家“双碳战略”落地、生物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体系构建和国家化肥零增长战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负载氨氮 生物炭 累计碳排放量 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及降解产物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作用研究
10
作者 董炎红 肖凌云 慕珂珂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52-1554,1564,共4页
目的:探究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7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纳入HDCP组... 目的:探究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7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纳入HDCP组,选取同期70例健康孕妇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AT-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其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水平;探究D-D、AT-Ⅲ、FIB及FDP的水平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价值。结果:HDCP组的D-D、FIB及FD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D、FIB、FDP水平越高,AT-Ⅲ水平越低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越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显示,D-D、AT-Ⅲ、FIB及FDP水平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15、0.806、0.758、0.827,灵敏度分别为:47.4%、76.3%、85.5%、81.6%,特异度分别为:81.7%、80.4%、65.7%、85.7%。D-D、AT-Ⅲ、FIB及FDP水平联合预测的AUC为0.910,灵敏度为86.8%,特异度为90.0%。结论:孕妇的血浆D-D、AT-Ⅲ、FIB及FDP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相关联。D-D、FIB、FDP水平越高,AT-Ⅲ水平越低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越大。D-D、AT-Ⅲ、FIB及FDP的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抗凝血酶Ⅲ 纤维蛋白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下载PDF
一种用于浮游植物检测能力评估的比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振雄 董燕红 +2 位作者 娄全胜 肖瑜璋 姜广甲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0-795,共6页
针对日益增加的海洋生态监测质量管理需求与当前海洋生物监测数据考核方法不足的现状,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浮游植物比测方法,并用于2016年全国浮游植物样品比测活动,该活动是国家海洋局组织的,旨在对全国计划单列市及以上的海洋环境监测机... 针对日益增加的海洋生态监测质量管理需求与当前海洋生物监测数据考核方法不足的现状,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浮游植物比测方法,并用于2016年全国浮游植物样品比测活动,该活动是国家海洋局组织的,旨在对全国计划单列市及以上的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的浮游植物鉴定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制片效果良好,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评估结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适用于海洋生态监测质控管理。采用该方法总体上客观检验了当前各海洋监测机构海洋浮游植物检测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对各单位业务能力的提升有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监测 质量管理 浮游植物制片方法 样品比测
原文传递
东新开河岸边植被缓冲带对雨水径流中典型污染物截留效果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闫钰 董艳红 +4 位作者 汤洁 段宇聪 杨波 孙杨 俞双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9-144,共6页
通过对东新开河岸边不同配置植被缓冲带径流中污染物迁移影响分析,研究其对两岸缓冲带典型污染物氮、磷的去除效果,优选缓冲带植物配置结构。结果表明:优化配置的植被缓冲带较原生植被缓冲带对氮、磷污染物的截留效果具有明显优势,针对... 通过对东新开河岸边不同配置植被缓冲带径流中污染物迁移影响分析,研究其对两岸缓冲带典型污染物氮、磷的去除效果,优选缓冲带植物配置结构。结果表明:优化配置的植被缓冲带较原生植被缓冲带对氮、磷污染物的截留效果具有明显优势,针对氨氮和总氮有明显削减效果,几种修复样地综合来看,S3(紫花苜蓿)样地对NH 3-N、TN、TP的削减率分别在30%、30%、25%以上,较其他植被配置样地有很好的截留效果,且根系扎实,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种植成本较低;植物不同生长期对缓冲带氮、磷的截留效果不同,成熟期的植被缓冲带对TN、TP的削减率分别在30%和25%以上,较分蘖期对氮、磷的削减率提高了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新开河 缓冲带 氮磷污染物 植物配置
原文传递
Ginsenoside Rg_(1)Reduces Cardiotoxicity While Increases Cardiotonic Effect of Aconitine in vitro
13
作者 XU Xin XIE Xiao-fang +2 位作者 dong yan-hong ZHANG Hui-qiong PENG Che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8期693-701,共9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ynergic mechanism of ginsenoside Rg_(1)(Rg_(1))and aconitine(AC)by acting on normal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NRCMs)and pentobarbital sodium(PS)-induced damaged NRCMs.Methods The toxic,non-...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ynergic mechanism of ginsenoside Rg_(1)(Rg_(1))and aconitine(AC)by acting on normal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NRCMs)and pentobarbital sodium(PS)-induced damaged NRCMs.Methods The toxic,non-toxic,and effective doses of AC and the most suitable compatibility concentration of Rg_(1) for both normal and damaged NRCMs exposed for 1 h were filtered out by 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respectively.Then,normal NRCMs or impaired NRCMs were treated with chosen concentrations of AC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Rg_(1) for 1 h,and the cellular activity,cellular ultrastructure,apoptosis,leakage of acid phosphatase(ACP)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intracellular sodium ions[Na^(+)],potassium ions[K^(+)]and calcium ions[Ca^(2+)]levels,and Nav1.5,Kv4.2,and RyR_(2) genes expressions in each group were examined.Results For normal NRCMs,3000µmol/L AC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cell viability(P<0.01),promoted cell apoptosis,and damaged cell structures(P<0.05),while other doses of AC lower than 3000µmol/L and the combinations of AC and Rg_(1) had little toxicity on NRCMs.Compared with AC acting on NRCMs alone,the co-treatment of 3000 and 10µmol/L AC with 1µmol/L Rg_(1)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level of intracellular Ca^(2+)(P<0.01 or P<0.05),and the co-treatment of 3000µmol/L AC with 1µmol/L Rg_(1)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level of intracellular Ca^(2+)via regulating Nav1.5,RyR_(2) expression(P<0.01).For damaged NRCMs,1500µmol/L AC aggravated cell damage(P<0.01),and 0.1 and 0.001µmol/L AC showed moderate protective effect.Compared with AC used alone,the co-treatment of Rg_(1) with AC reduced the cell damage,0.1µmol/L AC with 1µmol/L Rg_(1)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level of intracellular Na+(P<0.05),1500µmol/L AC with 1µmol/L Rg_(1)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level of intracellular K+(P<0.01)via regulating Nav1.5,Kv4.2,RyR_(2) expressions in impaired NRCMs.Conclusion Rg_(1) inhibited the cardiotoxicity and enhanced the cardiotonic effect of AC via regulating the ion channels pathway of[Na^(+)],[K^(+)],and[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NITINE ginsenoside Rg_(1) compatibility ion channel pathway CARDIOMYOCYTES
原文传递
集束化护理在提高三级血管留置针穿刺率中的应用
14
作者 董燕鸿 邱伟芬 +3 位作者 李晓梅 徐慧娟 毕倩 李春梅 《医学信息》 2020年第8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三级血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为提高三级血管穿刺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3月~8月神经内科病房评估为三级血管的需要留置留置针的患者300例(600例次),将2018年3月~5月入院的150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三级血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为提高三级血管穿刺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3月~8月神经内科病房评估为三级血管的需要留置留置针的患者300例(600例次),将2018年3月~5月入院的150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6月~8月入院的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给予相应改进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穿刺满意度、静脉输液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一针穿刺成功率为89.67%、留置针穿刺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0.00%、90.33%,静脉输液时间为(3.45±0.58)min,短于对照组的(5.39±1.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三级血管患者有助于提高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穿刺满意度,从而缩短静脉输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穿刺成功率 集束化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