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触发次生灾害快速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岳仁 窦爱霞 +3 位作者 李智敏 梁朋 梁泽毓 陆玲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5,共7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该次地震触发官亭盆地中川乡金田泥流灾害,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通过震前、震后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比分析,初步判断此次地震没有引发大型同震滑坡与密集砂土液化,但是震前震中区发...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该次地震触发官亭盆地中川乡金田泥流灾害,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通过震前、震后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比分析,初步判断此次地震没有引发大型同震滑坡与密集砂土液化,但是震前震中区发育的大量大型黄土滑坡和密集液化砂脉是由更老的地震事件触发。金田泥流灾害是物源区高含水量黏性土在强震动条件下沿沟谷发生流动所致,其发生可能与人类的耕作方式(引黄灌区震前冬季灌溉导致浅表土层含水量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田泥流 积石山 青藏高原 地震灾害链
下载PDF
基于最优特征空间的震后损毁建筑物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晋 陈文凯 +2 位作者 窦爱霞 李雯 孙艳萍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83,共13页
基于传统面向对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特征空间的损毁建筑物信息提取方法。采用ESP(Estimate of Scale Parameter)工具对图像进行最优尺度分割,之后通过选取样本,计算各类地物距离矩阵和最小分离距离寻求最优特征空间,最后运用最优... 基于传统面向对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特征空间的损毁建筑物信息提取方法。采用ESP(Estimate of Scale Parameter)工具对图像进行最优尺度分割,之后通过选取样本,计算各类地物距离矩阵和最小分离距离寻求最优特征空间,最后运用最优特征空间对震后损毁建筑物影像进行提取实验,在QuickBird影像中提取总体精度达到了83.1%, Kappa系数达到了0.813,在无人机影像中提取总体精度为92.9%, Kappa系数达到了0.940。本文建立的提取方法与传统分类决策树方法相比,其提取精度和效率都有较大提高,在损毁建筑物信息提取方面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特征空间 损毁建筑物 ESP
下载PDF
面向地震风险评估的人口空间格网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袁小祥 王晓青 +3 位作者 窦爱霞 丁香 丁玲 邓飞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1-158,共8页
人员生命是灾害性地震的直接承灾体之一。及时、可靠的人口暴露数据是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2016—2025年地震风险评估工作中人口空间分布估计的准确性及现势性,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乡镇人口数据及1∶100... 人员生命是灾害性地震的直接承灾体之一。及时、可靠的人口暴露数据是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2016—2025年地震风险评估工作中人口空间分布估计的准确性及现势性,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乡镇人口数据及1∶100 000土地利用数据等资料,在居民地精细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居民地的人口格网化方法,综合人口增长预测方法制作了2016—2025年中国大陆30″×30″格网(相当于公里格网)人口数据集。研究结果证实,该数据集不仅反映了全国人口城市、镇、乡村人口空间不均匀性特征,且体现了乡镇统计单元内的差异性,为地震风险评估提供了更为翔实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人口空间格网化 地震风险评估
下载PDF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场地特征分析
4
作者 吴效勇 王晓青 +2 位作者 袁小祥 窦爱霞 丁香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7-157,共11页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具有较大影响,研究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动特征对地震动的校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九寨沟地震为例,收集了66个台站的198条三分量强震观测记录和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公里格网的DEM(Digital Elevatio...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具有较大影响,研究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动特征对地震动的校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九寨沟地震为例,收集了66个台站的198条三分量强震观测记录和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公里格网的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从多个角度对场地特征进行分析。首先根据坡度法使用DEM数据对九寨沟特征进行了场地分类,然后讨论了不同场地类型下的加速度时程、加速度反应谱、地震动衰减等地震动特征。研究表明,缺少实测资料的情况下,地形坡度可以作为Vs30(地表以下30 m范围的平均剪切波速度)的一种替代指标,利用坡度法可以较快速地对场地进行分类;利用强震观测记录能够从多角度对台站的场地特征进行分析,不同场地类型对地震动影响不同,其中,土层对地震动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该结论可以为地震动结果的校正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强震记录 PGA 场地分类 场地特征
下载PDF
基于Deeplab V3+的2019年长宁M6.0地震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研究
5
作者 王鑫 窦爱霞 +1 位作者 郭红梅 袁小祥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4-140,共17页
快速获取地震所造成的建筑物震害信息是灾后救援及灾害损失评估的关键,以语义分割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为震后建筑物震害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将Deeplab V3+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建筑物震害信息的提取,以2019年长... 快速获取地震所造成的建筑物震害信息是灾后救援及灾害损失评估的关键,以语义分割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为震后建筑物震害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将Deeplab V3+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建筑物震害信息的提取,以2019年长宁M6.0地震震后双河镇0.06 m分辨率的无人机影像作为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试验数据源,将试验区建筑物划分为无明显破坏、破坏两类,其余作为背景信息,人工进行建筑物震害信息的分类与标注,构建样本数据集并进行网络模型的训练.为了提高模型针对不同场景下地物类别分类的鲁棒性与泛化能力,进行了样本增强处理,开展了样本增强对模型精度的影响实验与训练样本数量对模型精度的影响实验,并以九寨沟漳扎镇震后无人机0.4 m分辨率影像进行模型的可迁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次研究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建筑物震害信息的提取中可以达到较高的提取精度;样本增强后较样本增强前模型各类别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破坏建筑物召回率提高约0.15,精确率提高约0.20;该神经网络模型在未做任何修改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可迁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Deeplab V3+ 建筑物 震害提取 样本增强
下载PDF
基于Deeplab V3+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损毁信息提取
6
作者 陈丹丹 窦爱霞 王鑫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1-189,共19页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道路是抗震救灾的"生命线",能够第一时间获取震后的道路损毁信息,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针对目前震害提取方法精度低、人工参与多及用时较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Deeplab V3+深度学习网络模型...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道路是抗震救灾的"生命线",能够第一时间获取震后的道路损毁信息,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针对目前震害提取方法精度低、人工参与多及用时较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Deeplab V3+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震后单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震害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充分挖掘了多尺度的上下文信息,逐步重构空间信息以便更好地捕捉道路边界,从而提高道路震害信息提取精度.以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7.0级地震为例,通过选取山区、平原以及城市内部不同等级的道路高分影像样本,创建模型训练的样本集.为了进一步验证Deeplab V3+模型的效果,选择目前较为主流的FCN模型与Deeplab V3+模型进行对比.经多次训练和精度分析,综合考虑模型精度和训练量、训练次数的关系,最终选择7528对训练样本集、100000训练次数和总精度达到95%的Deeplab V3+模型作为最佳模型.然后,将训练后的最佳Deeplab V3+模型应用到提取震后无人机道路损毁信息.将人工目视解译的结果作为模型提取精度评价的标准,对比分析后Deeplab V3+模型的震后高分遥感影像道路损毁信息提取精度可达88%.结果表明,基于Deeplab V3+模型的道路震害提取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普适性,可在震后道路损毁信息的快速提取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lab V3+ 高分遥感影像 道路 2013年芦山7.0级地震
下载PDF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ignal pathway in targeted therapy of lymphoma 被引量:10
7
作者 dou ai-xia WANG X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5-99,共5页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role of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signal pathwa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ymphoma and explore a potential lymphoma therapy targeted on this signaling pathway. Data sources The data...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role of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signal pathwa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ymphoma and explore a potential lymphoma therapy targeted on this signaling pathway. Data sources The data cited in this review were mainly obtained from the articles listed in Medline and PubMed, published from January 1995 to June 2009. The search terms were "cAMP" and "lymphoma". Study selection Articles regarding the role of the cAMP pathway in apoptosis of lymphoma and associated cells and its potential role in targeted therapy of lymphoma. Result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lymphocytic malignancies, several signal pathways are involved. Among of them, the cAMP pathway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apoptosis-inducing role in several lymphoma cells, cAMP pathway impairment is found to influence the prognosis of lymphoma. Targeted therapy to the cAMP pathway seems to be a new direction for lymphoma treatment, aiming at restoring the cAMP function. Conclusions cAMP signal pathway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various lymphoma cells, cAMP analogues and phosphodiesterase 4B (PDE4B) inhibitors have potenti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However, many challenges remain in understandinq the various roles of such 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OMA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targeted therapy APOPTO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