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南涧首次发现独立钴矿床
1
作者 程迁群 梁元钊 +6 位作者 刘明勇 雷阳艾 谢行 朱振东 李书程 豆松 郑晓军 《矿产勘查》 2024年第5期906-908,共3页
钴(Co)是全球关键矿产,也是中国紧缺战略性矿产,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全球勘查开发和投资并购的热点。钴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军事、航空、化工和医疗等领域,目前最主要的用途是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和制... 钴(Co)是全球关键矿产,也是中国紧缺战略性矿产,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全球勘查开发和投资并购的热点。钴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军事、航空、化工和医疗等领域,目前最主要的用途是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和制造航天发动机所需的高温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并购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产业 航天发动机 锂离子电池 勘查开发 高温合金 钴矿床
下载PDF
滇西石缸河—志本山早奥陶世富钨锡花岗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和U-Pb-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1
2
作者 姜永果 崔银亮 +9 位作者 李晓峰 杨昌华 豆松 徐恒 刘文佳 郑晓军 张金学 王艳 张亚辉 周家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3-626,共14页
滇西石缸河—志本山大型W-Sn矿床地处怒江断裂带和澜沧江板块结合带之间的保山陆块北段漕涧复式花岗岩体西部,是滇西W-Sn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缸河—志本山W-Sn矿床矿体分布于花岗岩内部或外接触带。矿区中-粗粒花岗岩具有富硅(w(Si... 滇西石缸河—志本山大型W-Sn矿床地处怒江断裂带和澜沧江板块结合带之间的保山陆块北段漕涧复式花岗岩体西部,是滇西W-Sn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缸河—志本山W-Sn矿床矿体分布于花岗岩内部或外接触带。矿区中-粗粒花岗岩具有富硅(w(SiO_(2))=75.18%~77.59%)、富碱(w(Na_(2)O+K_(2)O)=7.22%~8.46%)和过铝质(IA/CNK=1.06~1.16)特点,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与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2件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75.6±3.7)Ma和(473.8±4.2)Ma,表明其侵位于早奥陶世。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指示,该花岗岩可能为中元古代变质基底部分熔融形成,其源区主要为壳源。花岗岩中W等成矿元素明显富集,表明其为富W-Sn花岗岩,可能为石缸河—志本山W-Sn矿床富集提供了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成因 U-PB定年 LU-HF同位素 石缸河-志本山W-Sn矿床 滇西
下载PDF
云南鹤庆炉坪铅多金属矿矿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豆松 刘继顺 +1 位作者 郭远生 严健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87-94,共8页
云南鹤庆炉坪铅多金属矿床是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隐伏矿床,位于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北部,属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斑岩-热液成矿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该成矿体系中的新类型矿床。它是在充分研究区内基本地质条件,对比北衙矿区的成矿特点,认为在... 云南鹤庆炉坪铅多金属矿床是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隐伏矿床,位于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北部,属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斑岩-热液成矿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该成矿体系中的新类型矿床。它是在充分研究区内基本地质条件,对比北衙矿区的成矿特点,认为在北衙向斜构造的轴部应该存在构造薄弱地带,能够为万硐山正长斑岩成矿体系中的成矿流体运移提供通道和赋存空间,同时结合良好的Pb-Au-Ag-Zn-Cu-As-Sb组合异常显示的观点指导下,通过钻探验证而发现的铅多金属隐伏矿床。矿体沿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与下三叠统腊美组砂泥岩层间及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内层间破碎带产出;矿石类型主要为氧化矿和混合矿,部分为硫化矿,其主金属元素为铅,伴生有金、银、铁、锌等多种有用组分;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该矿床的矿物学特征、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及分布特征,提出了开发利用该矿床应加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坪铅多金属矿 矿物学特征 地质意义 鹤庆 云南
下载PDF
滇西昌宁绿茵塘岩体花岗伟晶岩成因与构造背景研究:来自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恒 李晓峰 +5 位作者 豆松 姜永果 刘文佳 郑晓军 张金学 齐武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855,共17页
绿茵塘岩体位于滇西昌宁东部,是临沧岩体最大的燕山晚期岩体,其内部发育众多花岗伟晶岩脉。对该花岗伟晶岩开展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等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为研究区燕山晚... 绿茵塘岩体位于滇西昌宁东部,是临沧岩体最大的燕山晚期岩体,其内部发育众多花岗伟晶岩脉。对该花岗伟晶岩开展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等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为研究区燕山晚期构造背景提供约束。花岗伟晶岩中的锆石较暗,多数锆石内部呈海绵状结构,边部见少量岩浆环带结构,微量元素组成具岩浆锆石与热液锆石过渡特征,形成于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初期,更多地保留了岩浆锆石的特征。花岗伟晶岩具高硅、高钾、高A/CNK和DI值、低钠,低Mg#值,属高钾钙碱性和过铝质系列岩石,LREE和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HREE、Ba、Sr和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等相对亏损,具明显的Eu负异常,表明其经历过高分异过程。花岗伟晶岩富含白云母,具有较高的A/CNK值(1.05~1.83,平均1.35)和刚玉分子含量(0.85%~7.67%,平均4.02%),与S型花岗岩特征吻合。花岗伟晶岩的锆石U-Pb年龄为75.8±0.3 Ma,略晚于寄主二长花岗岩(76.8 Ma)和同构造背景同期二长花岗岩(79.6 Ma)成岩年龄,结合岩石的微量元素组成,反映二者存在亲缘关系。锆石εHf(t)值为–13.44~–6.63,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为1273~1618 Ma。综合以上特征表明,花岗伟晶岩属高分异过铝质S型花岗岩,是同期二长花岗岩后期岩浆热液演化的产物,起源于中元古代加厚地壳(富黏土泥质岩)的重熔,形成于新特提洋闭合后的碰撞造山过程,与保山地块、昌宁‒孟连结合带晚白垩世岩体成岩机制和形成背景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绿茵塘岩体 临沧岩体 滇西
下载PDF
Geology and C-O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carbonate-hosted Pb-Zn deposits, NW Guizhou Province, SW China 被引量:1
5
作者 dou song ZHOU Jiaxi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18,共12页
The Pb-Zn metallogenic district in NW Guizhou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Yun-nan-Sichuan-Guizhou Pb-Zn metallogenic province, and als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b-Zn producers in China. The hosting rocks... The Pb-Zn metallogenic district in NW Guizhou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Yun-nan-Sichuan-Guizhou Pb-Zn metallogenic province, and als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b-Zn producers in China. The hosting rocks of the Pb-Zn deposits are Devonian to Permian carbonate rocks, and the basement rocks are meta-sedimentary and igneous rocks of the Proterozoic Kunyang and Huili groups. The ore minerals are composed of sphalerite, galena and pyrite, and the gangue minerals are include calcite and dolomite. Geology and C-O isotope of these deposit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δ13C and δ18O values of hydrothermal calcite, altered wall rocks-dolostone, sedimentary calcite and hosting carbonate rocks range from -5.3‰ to -0.6 ‰ (mean -3.4‰) and +11.3‰ to +20.9 ‰ (mean +17.2‰), -3.0‰ to +0.9 ‰ (mean -1.3‰) and +17.0‰ to +20.8‰ (mean +19.7‰), +0.6‰ to +2.5 ‰ (mean +1.4‰) and +23.4‰ to +26.5 ‰ (mean +24.6‰), and -1.8‰ to +3.9‰ (mean +0.7‰) and +21.0‰ to +26.8‰ (mean +22.9‰), respectively, implying that CO2 in the ore-forming fluids was mainly a result of dissolution of Devonian and Carboniferous carbonate rocks.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sediment de-hydroxylat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analysis of geology, C and O isotope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these carbonate-hosted Pb-Zn deposits in this area were derived from multiple sources, including hosting carbonate rocks, Devonian to Permian sedimentary rocks and basement rocks (the Kun-yang and Huili groups). Therefore, the fluids mixing is the main precipitation mechanism of the Pb-Zn deposit in this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碳酸盐岩 碳氧同位素 综合地质 中国西南 同位素地球化学 贵州省 托管
下载PDF
滇西绿荫塘岩体花岗伟晶岩成岩时代与地质意义
6
作者 徐恒 李晓峰 +5 位作者 豆松 肖述刚 张苗红 刀艳 姜永果 刘文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9-60,共2页
绿荫塘岩体位于临沧花岗岩基北端,昌宁—孟连构造结合带的东侧(图1a),是滇西临沧花岗岩基的组成部分,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及其内分布花岗伟晶岩脉组成(图1b)❶。前人(赵枫等,2018)成果多集中于临沧花岗岩基主体岩性——中晚三叠世黑云二长... 绿荫塘岩体位于临沧花岗岩基北端,昌宁—孟连构造结合带的东侧(图1a),是滇西临沧花岗岩基的组成部分,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及其内分布花岗伟晶岩脉组成(图1b)❶。前人(赵枫等,2018)成果多集中于临沧花岗岩基主体岩性——中晚三叠世黑云二长花岗岩,而对次要小岩体——绿荫塘岩体未引起过多关注,以致有关成岩年代学和岩石成因研究成果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成岩时代 地质意义 滇西绿荫塘
下载PDF
程海断裂带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矿床不同矿化类型成矿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恒 崔银亮 +3 位作者 豆松 刘文佳 姜永果 王艳 《矿产与地质》 2018年第1期8-17,共10页
位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中段东部的程海断裂带,产出有一系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以区内近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分水岭、小龙潭和笔架山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矿化类型特征详细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 位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中段东部的程海断裂带,产出有一系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以区内近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分水岭、小龙潭和笔架山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矿化类型特征详细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程海断裂带各矿化类型取得的最新地球化学资料,开展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矿床多产出斑岩型、接触交代型和构造破碎带型3种原生矿化类型,与富碱岩浆相关,继承性特征明显。Pb、S、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从斑岩型→接触交代型→构造破碎带型,成矿物源从幔源→壳幔混合,幔源为主→壳幔混合,壳源为主逐渐过渡,矿化剂硫从幔源硫向壳幔混合硫过渡,成矿流体从单一岩浆水向岩浆水大气水混合转变,成矿温度、盐度从高温、中高盐度→中高温、中盐度→中低温低盐度变化,总体表现典型斑岩成矿系统特征。最后,综合以上成果建立了成矿模式,有望为寻找相似类型矿床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类型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模式 程海断裂带 云南
下载PDF
Strontium isotopic geochemistry of Tianqiao Pb-Zn deposit, Southwest China
8
作者 dou song LIU Jishun ZHOU Jiaxi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Tianqiao carbonate-hosted Pb-Zn deposit, controlled by NW-trending F37 thrust fault and NW-trending Tianqiao anticline,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Sichuan-Yunnan-Guizhou(SYG) Pb-Zn metallogenic province, southw... Tianqiao carbonate-hosted Pb-Zn deposit, controlled by NW-trending F37 thrust fault and NW-trending Tianqiao anticline,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Sichuan-Yunnan-Guizhou(SYG) Pb-Zn metallogenic province, southwestern Yangtze Block, southwest China. Ore bodies in this deposit are hosted in the Devonian-Carboniferous carbonate rocks, and ore minerals include sphalerite, galena and pyrite, while the gangue minerals are dominated by calcite and dolomite. Using high–precision solid 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TIMS), this paper reports the strontium isotopic compositions(0.7119 to 0.7167) of sulfide samples from the Tianqiao deposit in order to trace the origin of hydrothermal fluids. Compared with the country rocks, the calculated 87Sr/86Sr200 Ma values of sulfide range from 0.7118 to 0.7130,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age-corrected Devonian to Permian sedimentary rocks(0.7073 to 0.7101) and the Middle Permian Emeishan flood basalts(0.7078 to 0.7039), but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age-corrected Proterozoic basement rocks(such as the Kunyang and Huili Groups, 87Sr/86Sr200 Ma=0.7243 to 0.7288). This implies a mixed strontium source between the older basement rocks and the younger cover sequences. Together with geologic and previous isotopic evidences, we considered that the fluids' mixing is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sulfide precipitation in the Tianqiao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中国西南地区 铅锌矿床 天桥 峨眉山玄武岩 基底岩石 碳酸盐岩
下载PDF
云南宾川小龙潭矿区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
9
作者 徐恒 周家喜 +4 位作者 豆松 姜永果 刘文佳 郑晓军 曾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4-950,共17页
云南宾川小龙潭矿区斑岩体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程海断裂带东侧,属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组成部分。本文对矿区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花岗斑岩由二长花岗斑岩(MGP)和钾长花岗斑岩(KGP... 云南宾川小龙潭矿区斑岩体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程海断裂带东侧,属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组成部分。本文对矿区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花岗斑岩由二长花岗斑岩(MGP)和钾长花岗斑岩(KGP)组成,二者岩相学特征相似,空间上无明显分带关系,呈过渡渐变关系,具典型斑状结构。二长花岗斑岩和钾长花岗斑岩均具富碱、低钛和准铝质‒弱过铝质特征,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富碱斑岩;二者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和高场强元素(Ta、Nb、Ti,Zr,Hf),具有较高Sr含量和Sr/Y值,中等负Eu异常(δEu=0.39~0.78),表现出C型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二长花岗斑岩和钾长花岗斑岩具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属同源岩浆演化产物。二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4.7±0.3 Ma,反映其形成于古近纪始新世,与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活动高峰期(45~30 Ma)吻合。综合研究表明,小龙潭矿区花岗斑岩属具C型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岩,起源于底侵作用带来的幔源岩浆与石榴角闪岩相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混合岩浆,是印度‒欧亚板块晚碰撞期力学性质由挤压向伸展转化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具备成矿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小龙潭矿区 宾川
下载PDF
昌宁—孟连结合带北端癞痢头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恒 豆松 +4 位作者 姜永果 刘文佳 李晓峰 齐武福 张金学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8,共13页
位于昌宁—孟连结合带北端的癞痢头山岩体,主要由中粗晶花岗闪长岩(MGG)和细晶花岗闪长岩(FG)组成,形成于中三叠世(232 Ma)。MGG和FG岩相学特征相似,无明显空间分带关系,呈过渡渐变关系。它们具高硅(w(SiO_(2))=66.2%-68.2%,平均67.0%)... 位于昌宁—孟连结合带北端的癞痢头山岩体,主要由中粗晶花岗闪长岩(MGG)和细晶花岗闪长岩(FG)组成,形成于中三叠世(232 Ma)。MGG和FG岩相学特征相似,无明显空间分带关系,呈过渡渐变关系。它们具高硅(w(SiO_(2))=66.2%-68.2%,平均67.0%),富钾(K_(2)O/Na_(2)O=1.04-2.59,平均1.64),贫碱(w(Na_(2)O+K^(2)O)=5.45%-7.31%,平均5.99%)、低钠(w(Na_(2)O)=1.54%-3.58%,平均2.38%),高镁值(Mg^(#)=47.3-58.7,平均51.5)和过铝质(A/CNK=1.41-2.17,平均1.65)特征,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二者轻、重稀土元素含量比值介于6.91-12.1,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岩石富集w(Rb)(54.7-176×10^(-6)),w(U)(1.10-4.77×10^(-6)),w(Th)(9.33-35.30×10^(-6))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w(Ta)(1.22-1.51×10^(-6)),w(Nb)(14.9-18.5×10^(-6)),w(Zr)(78.4-171.0×10^(-6))等高场强元素,以及δEu(0.35-0.57)和"TNT"负异常特征,表明初始岩浆以陆壳成分为主并有幔源组分的加入。癞痢头山岩体样品具有较高的A/CNK值(1.41-2.17)和刚玉分子含量(1.87%-8.67%),以及Nb/Ta比值(11.03-13.76)和Zr/Hf比值(23.13-47.85)分别与平均地壳和壳源岩石相应比值一致,显S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癞痢头山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起源于古老地壳物质(贫黏土的古老杂砂岩)部分熔融岩浆和底侵作用带入的幔源岩浆的混合岩浆,是保山—思茅地块陆陆后碰撞阶段力学性质由挤压向伸展转化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具备成矿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成岩成矿作用 昌宁
原文传递
云南凤庆邦漂地区花岗伟晶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恒 豆松 +4 位作者 李晓峰 姜永果 刘文佳 郑晓军 罗太旭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53,共12页
滇西凤庆邦漂地区发育大量花岗伟晶岩脉,为揭示花岗伟晶岩脉群的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其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伟晶岩样品具高硅(w(SiO_(2))=74.2%~78.6%,平均75.7%)、富碱(w(Na_(2)O+K_(2)O)=7.63%~11.11%,平均9... 滇西凤庆邦漂地区发育大量花岗伟晶岩脉,为揭示花岗伟晶岩脉群的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其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伟晶岩样品具高硅(w(SiO_(2))=74.2%~78.6%,平均75.7%)、富碱(w(Na_(2)O+K_(2)O)=7.63%~11.11%,平均9.03%)、低镁值(Mg^(#)=16.6~39.0,平均28.6)、弱过铝质(A/CNK=0.85~1.12,平均1.01)特征,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样品具低固结指数(SI=0.44~1.02),高分异指数(DI=95.1~97.3),w(Ba)(18.600×10^(-6)~99.300×10^(-6))、w(Sr)(6.200×10^(-6)~13.200×10^(-6))、w(Ti)(42.430×10^(-6)~106.140×10^(-6))、w(Eu)(0.023×10^(-6)~0.065×10^(-6))元素负异常,Nb/Ta(3.48~10.37)、Zr/Hf(13.18~30.06)值明显低于球粒陨石和大陆地壳的相应比值特征,指示岩浆演化高分异特性;样品富含过铝质矿物白云母,弱过铝质和偏低的锆石饱和温度(平均666℃),总体与S型花岗岩特征吻合,综合表明其属高分异S型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结晶年龄为221.4±1.9 Ma,略晚于三叠纪花岗岩成岩年龄(239~224 Ma),与岩浆演化顺序一致;二者微量元素配分曲线相似,Ba,Sr和Eu亏损,在w(Zr)-w(Hf)图上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反映二者存有亲缘关系。综上认为,花岗伟晶岩是三叠纪花岗岩晚期岩浆热液高度结晶分异的结果,起源于古元古代地壳(富黏土泥质岩)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晚三叠世保山—思茅地块后碰撞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邦漂地区 凤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