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何艳艳 龙晓明 +3 位作者 杨虎权 杜广祖 孙淦琳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林下黄精上害虫的综合治理和天敌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12月,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大塘子村思茅松林下黄精种植基地为调查点,采用目测法、陷阱法、黄...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林下黄精上害虫的综合治理和天敌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12月,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大塘子村思茅松林下黄精种植基地为调查点,采用目测法、陷阱法、黄蓝板诱捕法、马氏网诱捕及夜晚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在思茅松林下黄精田共采集到节肢动物7纲23目98科157属192种15423头,蜱螨目节肢动物为优势类群,其个体数有3899头,相对多度为25.28%。不同功能团类群中,在个体数上表现为害虫亚群落>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天敌亚群落,害虫亚群落的个体数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个体总数的51.41%。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3.488、0.095、0.663和19.806。林下黄精田主要害虫有红叶螨(Tetranychus pueraricola)、黄蓟马(Thrips flavus)、螽斯类和叶蝉类等;其中,红叶螨发生期为8—12月,9月为暴发期;黄蓟马主要发生在3—6月,4月为暴发期;主要天敌为姬蜂类、茧蜂类和蜘蛛类,姬蜂类和蜘蛛类均在5月种群数量最高。【结论】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应加强对红叶螨等优势害虫的监测和防控,同时加强对寄生蜂类和蜘蛛类等天敌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林下种植 黄精 节肢动物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玉米新害虫一点缀螟肠道细菌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及功能预测
2
作者 姚云昊 王文倩 +4 位作者 杜广祖 沈云峰 孟继枝 肖文祥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5,共11页
【目的】明确一点缀螟[Paralipsa gularis(Zeller)]幼虫肠道细菌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并预测其功能,为后续挖掘该害虫肠道的功能菌及制定其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保山和芒市一点缀螟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分离培养... 【目的】明确一点缀螟[Paralipsa gularis(Zeller)]幼虫肠道细菌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并预测其功能,为后续挖掘该害虫肠道的功能菌及制定其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保山和芒市一点缀螟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个地理种群一点缀螟3龄幼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测序,分析其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并通过KEGG代谢通路分析不同地理种群一点缀螟幼虫肠道细菌功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保山一点缀螟种群3龄幼虫肠道细菌有23门48纲120目211科375属,优势属是肠球菌属(Enterococcus,38.02%)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17.24%);共分离到可培养细菌2门4科5属10种,优势门、科、属、种分别是厚壁菌门(72.73%)、芽孢杆菌科(36.36%)、芽孢杆菌属(36.36%)和鹑鸡肠球菌(45.34%)。芒市一点缀螟幼虫肠道细菌有6门9纲22目46科69属,优势属是肠球菌属(56.13%)和肠杆菌科未知属(15.02%);共分离到可培养细菌2门4科4属8种,优势门、科、属、种分别是厚壁菌门(62.50%)、芽孢杆菌科(62.50%)、芽孢杆菌属(62.50%)和高地芽孢杆菌(33.85%)。保山一点缀螟种群3龄幼虫肠道细菌群落ACE指数、Chao1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为852.00、852.00、0.93和6.03,均高于芒市种群的对应指数(196.18、196.00、0.91和4.73)。KEGG代谢途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一点缀螟幼虫肠道细菌主要参与膜运输、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等代谢过程。【结论】一点缀螟幼虫肠道细菌种类丰富,有23门48纲121目225科408属,其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随着地理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存在差异,其中保山种群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高于芒市种群。一点缀螟幼虫肠道细菌可能参与膜运输、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等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点缀螟 肠道细菌 可培养细菌 高通量测序分析
下载PDF
Potato/Maize intercropping reduces infestation of potato tuber moth, 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 by the enhancement of natural enemies 被引量:8
3
作者 ZHENG Ya-qiang ZHANG Li-min +8 位作者 CHEN Bin YAN Nai-sheng GUI Fu-rong ZAN Qing-an du guang-zu HE Shu-qi LI Zheng-yue GAO Yu-lin XIAO Guan-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94-405,共12页
The potato tuber moth(PTM),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insect pests for potato in both field and storage worldwide.To evaluate the infestation,reduction of potato yield ... The potato tuber moth(PTM),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insect pests for potato in both field and storage worldwide.To evaluate the infestation,reduction of potato yield and the control efficacy for PTM,field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two seasons by intercropping of potato as the host plant with maize as a non-host plant of PTM.Three intercropping patterns were tested,which were 2 rows of potatoes with either 2,3,or 4 rows of maize(abbreviated 2 P:2 M,2 P:3 M,and 2 P:4 M),and the monocropped potato as the control,2 rows of potatoes,without maize,(abbreviated 2 P:0 M).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pulation and infestation of PTM in the 2 P:3 M intercropping patter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2 P:2 M,2 P:4 M and the monocropping pattern of 2 P:0 M,due to the enhancement of natural enemies.Cumulative mines and tunneling in potato leaves in 2 P:3 M intercroppin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2 P:2 M and 2 P:4 M patterns.The population of parasitoids and the parasitism rate of PTM in intercropping pattern of 2 P:3 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intercropping pattern of 2 P:2 M,2 P:4 M and monocropping pattern of 2 P:0 M.We conclude that the potato intercropped with maize reduced the adult and larva populations,and reduced the damage from PTM by enhancing the number of parasitoids and the level of parasitism.The greatest population density of parasitoids and parasitism rate were in the intercropping pattern of 2 rows of potatoes with 3 rows of maize.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host/non-host intercropping patterns can be used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tactic against PTM by enhancing the density of natural enemies in the agro-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to tuber moth 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 INTERCROP biological control natural enemies PARASITOIDS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马铃薯种群幼虫肠道细菌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及功能预测
4
作者 常吕恕 杨韵 +7 位作者 王文倩 孙淦琳 杨光源 杨航 杨进波 杜广祖 陈斌 张立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目的】探究番茄潜叶蛾马铃薯种群幼虫肠道细菌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及功能,为番茄潜叶蛾寄主适应性机制研究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取食马铃薯的番茄潜叶蛾肠道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 【目的】探究番茄潜叶蛾马铃薯种群幼虫肠道细菌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及功能,为番茄潜叶蛾寄主适应性机制研究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取食马铃薯的番茄潜叶蛾肠道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对其肠道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全长测序,分析肠道细菌的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并进行功能预测分析。【结果】番茄潜叶蛾马铃薯种群幼虫肠道细菌有5门13科13属15种,优势门、科、属、种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蒙氏肠球菌(E.mundtii)。其中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法共分离到可培养细菌2门5科5属6种,优势门、科、属、种分别是厚壁菌门(90.38%)、肠球菌科(83.71%)、肠球菌属(83.71%)和蒙氏肠球菌(83.71%),桑肠杆菌(Enterobacter mori)(6.56%)、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5.98%)和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2.30%)为细菌主要种类。通过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在番茄潜叶蛾肠道样品中共注释到5门6纲9目10科10属10种细菌,优势种是蒙氏肠球菌(70.71%),阴沟肠杆菌(E.cloacae)(22.16%)为细菌主要种类。番茄潜叶蛾肠道细菌ACE、Shannon、Simpson和Chao1指数分别为7.22±1.91、0.69±0.43、0.28±0.19和6.33±0.94。通过KEGG代谢途径分析,发现番茄潜叶蛾马铃薯种群的肠道细菌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核苷酸和能量等的代谢,优势种蒙氏肠球菌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膜运输中的作用最强。【结论】番茄潜叶蛾马铃薯种群幼虫肠道细菌种类较丰富,优势种为蒙氏肠球菌,其肠道细菌可能参与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核苷酸等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马铃薯种群 可培养细菌 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
下载PDF
云南莱氏野村菌田间自然发生流行动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杜广祖 郑亚强 +5 位作者 苏锦尧 牛元 吴晓丽 袁丽美 肖美丽 陈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9-1127,共9页
为了弄清楚莱氏野村菌田间自然发生流行规律,本研究于2012-2014年对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花椰菜上莱氏野村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莱氏野村菌能感染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二者的田间被感... 为了弄清楚莱氏野村菌田间自然发生流行规律,本研究于2012-2014年对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花椰菜上莱氏野村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莱氏野村菌能感染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二者的田间被感染症状相似。在昆明市晋宁区花椰菜田间,莱氏野村菌于每年7-10月份在银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种群中发生流行,其中9月份为发生流行高峰期,而银纹夜蛾幼虫的田间自然感染率高于甜菜夜蛾。2012-2014年7月、8月、9月、10月银纹夜蛾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4. 38%、62. 53%、78. 49%和33. 67%,甜菜夜蛾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8. 39%、8. 65%、24. 49%和3. 47%。该菌对同种害虫不同龄期幼虫的感染率不同,其中银纹夜蛾1-3龄幼虫的感染率高于4-5龄;而甜菜夜蛾4-5龄幼虫的感染率高于1-3龄。该研究将为莱氏野村菌开发利用及银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野村菌 银纹夜蛾 甜菜夜蛾
下载PDF
滇西南不同海拔高山茶园茶黄蓟马的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杜广祖 瞿发文 +6 位作者 卢朝炳 赵育惠 许有忠 寸待金 夏景华 郑亚强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7-294,共8页
【目的】探究滇西南3个不同海拔高山茶园中茶黄蓟马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茶黄蓟马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检叶数虫法对云南省陇川县3个不同海拔(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高山茶园中的茶黄蓟马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并应用聚集度... 【目的】探究滇西南3个不同海拔高山茶园中茶黄蓟马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茶黄蓟马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检叶数虫法对云南省陇川县3个不同海拔(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高山茶园中的茶黄蓟马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并应用聚集度指标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Lloyd幂法对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茶黄蓟马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均以聚集分布为主,主要分布在茶树的嫩芽部位。茶黄蓟马成虫的聚集原因主要由其喜食茶叶的幼嫩叶片引起。低、中和高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成虫理论抽样模型分别为N=t^2/D^2(1.006/m+0.367)、N=t^2/D^2(21.509/m+1.083)和N=t^2/D^2(-21.107/m+1.223);序贯抽样模型分别为T_0(n)=2n±7.1488、T_0(n)=2n±6.8811和T_0(n)=2n±1.8655;当茶黄蓟马成虫的密度为100.0头/叶时,3个不同海拔茶园的理论抽样数分别为9、32和36片。累计虫量达2.4头/叶时,在低海拔和中海拔茶园均应继续进行观察,而高海拔茶园需进行防治。【结论】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均主要聚集在嫩芽部位,累计虫量2.4头/叶可作为高海拔茶园防治茶黄蓟马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蓟马 茶黄蓟马 空间分布 滇西南
下载PDF
黄绿绿僵菌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室内毒力及毒杀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思雨 薛锐 +3 位作者 陈斌 杜广祖 李正跃 肖关丽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9-1436,共8页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幼虫的毒力,采用室内盆栽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黄绿绿僵菌Ma130821分生孢子粉,测定了该菌株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幼虫的毒力,采用室内盆栽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黄绿绿僵菌Ma130821分生孢子粉,测定了该菌株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菌株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侵染致病效应可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和参数估计分析,侵染效应常数为0. 597。接种后第3天该菌株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致死剂量LC_(50)和LC_(90)的对数值分别为9. 2182±0. 2968和11. 2291±0. 4385。在6. 20×108孢子/m L黄绿绿僵菌菌悬液对暗黑鳃金龟幼虫侵染致病的LT_(50)和LT_(90)分别为1. 5 d和3. 8 d。室内盆栽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黄绿绿僵菌菌株Ma130821分生孢子粉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均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其中拌土法施用后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杀效果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后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5. 69%、84. 35%和57. 43%,累积僵虫率分别为99. 65%、98. 65%和99. 37%。综合以上结果,黄绿绿僵菌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幼虫具有良好的毒力和毒杀作用,在暗黑鳃金龟的生防制剂开发中具有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僵菌 暗黑鳃金龟 毒力 毒杀效果
下载PDF
茶多酚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磊 杜广祖 +5 位作者 张立敏 逄涛 叶敏 李勇 师君丽 陈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23-2726,共4页
【目的】明确茶多酚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饲料中分别加入含量为0.8、1.6、2.4、3.2和4.0 mg/g的茶多酚,观察和统计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茶多酚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 【目的】明确茶多酚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饲料中分别加入含量为0.8、1.6、2.4、3.2和4.0 mg/g的茶多酚,观察和统计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茶多酚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饲喂茶多酚后斜纹夜蛾幼虫体长及体重显著低于未饲喂茶多酚的个体。饲喂0.8、1.6、2.4、3.2和4.0 mg/g茶多酚饲料后第10和15天时,体长增长率分别为21.80%、11.19%、1.13%、-5.09%、-12.17%和12.82%、30.53%、25.84%、20.48%、11.04%;体重增长率分别为76.34%、45.15%、32.81%、-0.80%、-5.09%和81.66%、51.06%、59.97%、35.98%、1.18%。同时,茶多酚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毒杀作用,饲喂茶多酚含量分别为0.8、1.6、2.4、3.2和4.0 mg/g(茶多酚/人工饲料)饲喂后第15天时斜纹夜蛾幼虫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1.38±2.54)%、(31.42±2.32)%、(42.65±3.45)%、(45.97±2.35)%和(61.65±3.53)%,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LC50为3.12 mg/g,随茶多酚剂量的增加,斜纹夜蛾幼虫的死亡率增高。饲喂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后,未死亡斜纹夜蛾幼虫所有个体均不能正常化蛹,种群数量降低。【结论】茶多酚对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毒杀效果,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斜纹夜蛾 生物活性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卵寄生蜂(黑卵蜂)的形态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5
9
作者 杜广祖 胡永亮 +3 位作者 陈华燕 王春娅 史爱民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9-625,共7页
【目的】明确在云南省瑞丽市玉米田间发现的一种寄生于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种类,为其人工扩繁及利用本地寄生蜂等天敌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7—9月,选择云南省瑞丽市德宏热带作物研究所基地的玉米田,... 【目的】明确在云南省瑞丽市玉米田间发现的一种寄生于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种类,为其人工扩繁及利用本地寄生蜂等天敌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7—9月,选择云南省瑞丽市德宏热带作物研究所基地的玉米田,采用普查方法调查寄生于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寄生率,在人工气候箱中建立黑卵蜂实验种群,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并分析其在室内对斜纹夜蛾卵粒的寄生率和寄生后的羽化率。【结果】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将寄生于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确定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其在遗传上与巴基斯坦种群(T._remus_Pakistan_KY835081)更接近。在田间观察的15 d中,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有2 d均为0,其余各观察日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中最低均为57.1%,最高分别为100.0%和99.9%,平均分别为84.7%和83.6%。室内养殖观察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对斜纹夜蛾卵块的平均寄生率在95.00%以上,寄生后的平均羽化率为70.91%。【结论】在云南省瑞丽市玉米田间发现寄生于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经鉴定为夜蛾黑卵蜂,在自然条件下对草地贪夜蛾寄生效果较好,具有开发为防控田间草地贪夜蛾种群天敌寄生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黑卵蜂 形态特征 分子生物学鉴定 草地贪夜蛾 云南省瑞丽市
下载PDF
烟草田间蛴螬种类及其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思雨 户艳霞 +3 位作者 范志勇 杜广祖 孙军伟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22-2730,共9页
【目的】明确烟草田间蛴螬类害虫的种类组成及种群空间分布特点,为蛴螬类害虫的预测预报及田间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于2015—2019年,以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花大金元烟田为调查点,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烟田中的蛴螬种类组成进行系统调... 【目的】明确烟草田间蛴螬类害虫的种类组成及种群空间分布特点,为蛴螬类害虫的预测预报及田间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于2015—2019年,以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花大金元烟田为调查点,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烟田中的蛴螬种类组成进行系统调查;利用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函数法计算测定蛴螬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蛴螬类害虫在田间的聚集原因;根据空间分布格局,模拟形成烟田蛴螬混合种群的抽样技术。【结果】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花大金元烟田共发现5种蛴螬,隶属于3科5属,其中小黄鳃金龟(Metabolus flavescens Brenske)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是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33.09%和34.96%。蛴螬混合种群在红花大金元烟田中主要以个体群呈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与密度呈正相关,但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均数(λ)分析结果显示λ值均小于2,表明蛴螬在田间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由气候、土壤湿度和植株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引起。根据Iwao的m~*-m回归方程,建立了不同精度下蛴螬类害虫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当蛴螬防治标准为2头/株时,蛴螬田间的累积虫量高于上限指标(T1)即应采取防治措施。【结论】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烟区红花大金元烟田共有5种蛴螬混合发生,混合种群主要以个体群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度依赖于密度,聚集原因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蛴螬 烟草 地下害虫 空间分布型 序贯抽样
下载PDF
思茅松林下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宁宁 葛文超 +5 位作者 叶辰 伍晟兴 杜广祖 陈国华 朱书生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9-306,共8页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思茅松林下天敌的保护利用及三七害虫综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3月—2018年6月,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种植基地为试验点,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思茅松林下天敌的保护利用及三七害虫综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3月—2018年6月,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种植基地为试验点,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调查思茅松林下种植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结果】在云南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上共采集到节肢动物2纲11目33科40种2544头,其中害虫亚群落18种1414头,占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45.00%和55.58%;天敌亚群落17种906头,其中捕食性天敌16种897头,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40.00%和35.34%,寄生性天敌1种9头,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2.50%和0.28%;中性昆虫亚群落5种224头,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12.50%和8.81%。近十似条螽(Ducetia nica)和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是思茅松林下三七上害虫的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17.57%和21.78%,丽长足虻(Condylostylus sp.)是三七上主要的优势天敌,相对多度为5.82%。思茅林下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中害虫亚群落的个体数(N)、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丰富度指数(D)与总群落各特征指数相近。【结论】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在加强对近十似条螽和黄脸油葫芦等害虫优势种监测预警的同时,要加强对异色瓢虫、丽长足虻、长脚盲蛛和黑带食蚜蝇等自然天敌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肢动物 三七 思茅松 群落组成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幼虫头部感受器种类、分布和数量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葛文超 符成悦 +5 位作者 赵英杰 和淑琪 桂富荣 杜广祖 张立敏 陈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7-953,共7页
为了解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分布和数量,利用FlexSEM-1000型扫描电镜观察了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头部、触角和口器,明确了头部超微形态特征及感受器种类、分布及数量。该虫5龄幼虫头部共有... 为了解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分布和数量,利用FlexSEM-1000型扫描电镜观察了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头部、触角和口器,明确了头部超微形态特征及感受器种类、分布及数量。该虫5龄幼虫头部共有4种类型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ST)、刺形感受器(SC)、锥形感受器(SB)和栓锥形感受器(SS),其中触角上着生2个锥形感受器、1个刺形感受器、1个毛形感受器和1个栓锥形感受器;左上颚和右上颚各分布有1对刺形感受器;下颚及下颚须上共分布有2个毛形感受器、2个刺形感受器和2个栓锥形感受器;下唇须上有2个刺形感受器;在吐丝器前方两侧有1对刺形感受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幼虫头部 感受器
下载PDF
冬种绿肥还田对春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玥 杜广祖 +4 位作者 黄钰 杨金睿 赵慧婷 陈斌 肖关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4-790,共7页
【目的】弄清冬种不同种类绿肥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减少肥料施入保证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云南省寻甸县设置小区试验,以冬闲田为对照,研究冬种箭筈豌豆、光叶苕子、肥田萝卜、毛叶苕子、黑麦草5种绿... 【目的】弄清冬种不同种类绿肥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减少肥料施入保证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云南省寻甸县设置小区试验,以冬闲田为对照,研究冬种箭筈豌豆、光叶苕子、肥田萝卜、毛叶苕子、黑麦草5种绿肥还田后对种植春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果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秃尖长及地上部干重、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与冬闲田相比,冬种光叶苕子、箭筈豌豆、肥田萝卜、毛叶苕子、黑麦草还田能明显提高玉米各生育时期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分别增加株高加4.74%~27.01%、增加茎粗1.58%~54.19%、增加叶面积1.53%~178.25%。冬种绿肥还田可有效促进玉米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和穗粒数,增幅分别为11.00%~26.67%、3.75%~37.92%、8.11%~32.43%、14.84%~22.58%和7.73%3~8.38%;玉米秃尖长降幅7.56%~16.81%;各生育期玉米地上部干物质10.43%~279.88%,产量增幅为12.05%~17.77%。绿肥还田对玉米增产效果呈现为光叶苕子>光叶苕子×肥田萝卜>毛叶苕子>肥田萝卜>箭筈豌豆>黑麦草>光叶苕子×肥田萝卜×黑麦草>冬闲,其中以光叶苕子、光叶苕子×肥田萝卜及毛叶苕子还田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最好,较冬闲(CK)田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7.77%、16.58%和16.25%。【结论】生产中可选择冬种光叶苕子、光叶苕子×肥田萝卜及毛叶苕子作为春玉米前茬绿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冬种绿肥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结构组成及对大分子化合物的降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吕恕 王文倩 +7 位作者 杨韵 杨航 杨进波 杜广祖 张庭发 易小光 肖关丽 陈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0-1251,共12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毁灭性番茄害虫。为明确其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功能,本研究采用LB和NA两种培养基分别对番茄潜叶蛾幼虫肠道细菌组成进行了分离培养,根据细菌菌落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毁灭性番茄害虫。为明确其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功能,本研究采用LB和NA两种培养基分别对番茄潜叶蛾幼虫肠道细菌组成进行了分离培养,根据细菌菌落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采用比浊法测定了优势种的生长曲线,并采用透明圈法测定了肠道各可培养细菌对大分子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从番茄潜叶蛾3龄幼虫肠道中共分离到27株细菌,分属于3门10科17属24种,优势门、科、属、种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欧文氏菌科Erwiniaceae、欧文氏菌属Erwinia、Erwinia iniecta,其相对多度分别达到90.68%、89.41%、89.41%和89.41%。优势种Erwinia iniecta在25℃,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无迟缓期,0~14 h为对数生长期,14~28 h为稳定期,28 h以后为衰亡期。Glutamicibacter属的L7和L9、考克氏菌属Kocuria的L14和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的L20能同时降解淀粉和纤维素,考克氏菌属Kocuria的L15和L17只能降解淀粉,欧文氏菌属Erwinia的L、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的L11、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的L18和Prolinoborus属的L22只能降解纤维素,其他菌株无淀粉和纤维素降解能力。综上所述,番茄潜叶蛾幼虫含有24种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较为丰富,且部分细菌对淀粉和纤维素大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该结果将为番茄潜叶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还为功能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肠道可培养细菌 生长曲线 降解能力
下载PDF
云南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永鑫 陈玘喆 +1 位作者 杜广祖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61-2174,共14页
【目的】探究云南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多样性组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思茅松林虫生真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0年,采用踏查法对云南省澜沧县思茅松林内被虫生真菌感染的罹病虫体进行采集,采用划线法和弹射法对... 【目的】探究云南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多样性组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思茅松林虫生真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0年,采用踏查法对云南省澜沧县思茅松林内被虫生真菌感染的罹病虫体进行采集,采用划线法和弹射法对虫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方法对虫生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物种组成看,云南省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有5属9种,分别为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绿僵菌属黄绿绿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棒束孢属细脚棒束孢和环链棒束孢、虫草属高雄山虫草、线虫草属下垂虫草和蜂头虫草,其中球孢白僵菌和细脚棒束孢为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44.09%和33.33%。从物种多样性分析来看,澜沧县思茅松林下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分布均匀,垂直地带分布特征明显。从侵染寄主昆虫种类看,球孢白僵菌的寄主范围最广,共16种,其中鞘翅目昆虫占侵染个体总数的41.46%,叶甲被侵染的数量最多,占29.27%;细脚棒束孢和环链棒束孢的侵染寄主主要为松毛虫和鳞翅目蛹,其中细脚棒束孢的侵染寄主中鳞翅目蛹数量最多,占58.06%;白僵菌、棒束孢和高雄山虫草均可感染松毛虫,白僵菌和绿僵菌均可感染金龟子和膜翅目蚁科。【结论】云南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优势种为球孢白僵菌和细脚棒束孢,在松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潜力,应加强对球孢白僵菌和细脚棒束孢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林 虫生真菌 生物多样性 生物防治 云南澜沧
下载PDF
延迟交配对马铃薯块茎蛾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
16
作者 王文倩 郑亚强 +2 位作者 杜广祖 肖关丽 陈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7-1054,共8页
为明确延迟交配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分别对初羽化未交配的马铃薯块茎蛾雌虫、雄虫及雌雄虫同时延迟1~5 d配对饲养,研究不同延迟交配处理对该虫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及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明确延迟交配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分别对初羽化未交配的马铃薯块茎蛾雌虫、雄虫及雌雄虫同时延迟1~5 d配对饲养,研究不同延迟交配处理对该虫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及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产卵量来看,分别将雄虫或雌虫延迟1~3 d交配对产卵量无显著影响,而延迟4和5 d交配能显著降低其产卵量,其中雄虫分别延迟4 d和5 d交配后使单雌产卵量分别降低了20.50%和42.00%,雌虫分别延迟4 d和5 d交配后单雌产卵量分别降低了26.01%和35.79%。当将雌雄同时延迟1~2 d交配,对单雌产卵量无显著影响,而延迟3 d、4 d和5 d交配时,产卵量分别降低了12.50%、23.84%和44.57%。从卵的孵化率来看,延迟1~5 d交配对卵的孵化无明显影响。从成虫寿命来看,不同延迟交配对雌雄虫的寿命均无显著影响。由此表明,马铃薯块茎蛾延迟3 d或4 d后交配有利于降低其产卵量,因此可通过在田间设置性诱剂以干扰马铃薯块茎蛾正常交配来降低产卵量,从而达到控制田间马铃薯块茎蛾下一代虫口数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蛾 延迟交配 成虫寿命 繁殖力 卵孵化率
下载PDF
山地玉米植株及田间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特征
17
作者 王锟 张丽兰 +2 位作者 黎斌 杜广祖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94-2903,共10页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幼虫在山地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龙庆乡山地玉米种植区为调查研究点,设置系统调查田3块,每块田采用W型五点调查取样法,...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幼虫在山地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龙庆乡山地玉米种植区为调查研究点,设置系统调查田3块,每块田采用W型五点调查取样法,调查并记录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玉米植株上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数量;采用聚集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等方法分析山地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基于空间分布结果,进一步拟合提出幼虫密度的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幼虫密度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不同生育期玉米植株上草地贪夜蛾各龄期幼虫的组成不同。除1龄幼虫在雄穗上无分布外,各龄期幼虫在玉米不同部位上均有分布,幼虫数量由大到小的分布顺序为心叶>雌穗>茎/叶>雄穗。玉米齐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数量比例较高,分别为100.00%、71.45%、63.39%和78.07%,抽雄期、散粉期、灌浆期、乳熟期和蜡熟期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数量比例较高,分别为70.01%、83.55%、81.35%、95.94%和95.56%;玉米心叶和雌穗上虫量占比较高,分别为37.73%和34.49%,其中雌穗虫量最高达237.78头/100穗;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在山地玉米田呈聚集分布,高龄幼虫呈均匀分布;综合来看,山地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幼虫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度具密度依赖性。基于空间分布的草地贪夜蛾低龄、高龄和全部幼虫样本的最佳理论抽样数计算模型分别为N=(3.84/Dd^(2)(3.2575/m^(2)+0.2874、N=(3.84/D^(2)(1.008/m0.0644)和N=(3.84/D^(2)(1.4718/m+0.3370),基于防治指标的低龄、高龄和全部幼虫样本的序贯抽样区间计算公式分别为T_(Iwao(n))=0.33n±1.96√1.1063n、T_(Iwao(n))=0.33n±1.96√0.3257n和T_(Iwao(n))=0.33n±1.96√0.5224n。【结论】云南山地玉米田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呈聚集分布,高龄幼虫呈均匀分布,整个生育期田间草地贪夜蛾幼虫总体呈聚集分布;可通过拟合的模型计算低龄和高龄幼虫取样的最佳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山地玉米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序贯抽样 云南
下载PDF
云南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分析
18
作者 李永萍 杜广祖 +6 位作者 狄藤 孔德鸿 杨航 杨进波 易小光 张庭发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6-1077,共12页
【目的】明确云南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及种群间的差异,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解析草地贪夜蛾的环境适应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法对云南省普洱市澜... 【目的】明确云南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及种群间的差异,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解析草地贪夜蛾的环境适应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法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保山市隆阳、昆明市石林、红河州开远4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及16S rDNA测序方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结果】从云南4个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中共分离获得27株形态、颜色和大小各异的细菌菌株,27株细菌菌株分属4门9科12属19种,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属为厚壁菌门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其中,澜沧、石林、开远和保山种群分别分离到3门4科6属8种共9株细菌、3门5科6属6种共6株细菌、2门3科4属5种共5株细菌和3门6科6属6种共7株细菌;4个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内均存在肠球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细菌;4个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细菌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05~1.277、0.969~1.381、0.615~0.635及0.602~0.753。【结论】云南4个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内可培养细菌较丰富,不同地理种群肠道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但优势菌均为厚壁菌门的肠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属细菌对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群落起着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地理种群 肠道可培养细菌 多样性 云南
下载PDF
引起草地贪夜蛾流行病的莱氏绿僵菌SZCY20081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9
作者 薛锐 陈诗涵 +8 位作者 沈云峰 付玉飞 黎斌 肖文祥 孟继枝 金思彤 代鑫 杜广祖 陈斌 《应用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3-1243,共11页
【目的】弄清分离自云南省师宗县玉米田罹病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莱氏绿僵菌SZCY200812菌株的生物防治潜力。【方法】以菌落生长速率及单位面积产孢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周期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分生孢子萌发率... 【目的】弄清分离自云南省师宗县玉米田罹病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莱氏绿僵菌SZCY200812菌株的生物防治潜力。【方法】以菌落生长速率及单位面积产孢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周期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分生孢子萌发率为评价指标,评价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所产分生孢子的抗逆性。【结果】莱氏绿僵菌SZCY200812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的侵染致病作用,在1×10^(8)孢子/m L孢子悬浮液分别处理3龄及5龄幼虫后,分别在第6天和第8天时累积死亡率达到100%,LT50分别为3.89和4.66 d;在SMAY培养基上于25℃、L∶D=24∶0条件下,该菌落直径日增长量达(1.68±0.01)mm/d,产孢量为(8.05±0.37)×10^(7)孢子/mm^(2);在适宜培养条件下所产分生孢子对胁迫温度及紫外线胁迫时间的最大耐受值分别为70℃及12 min,在此条件下将所产分生孢子配制为1×10^(8)孢子/m L孢子悬浮液处理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LT50为3.26 d。【结论】莱氏绿僵菌SZCY200812适宜在SMAY培养基上于25℃、L∶D=24∶0条件下生长,所产分生孢子温度耐受能力、紫外线耐受能力及致病力均为最强,在莱氏绿僵菌生防制剂开发中具有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绿僵菌 草地贪夜蛾 生物学特性 致病力 抗逆性
原文传递
间作甘蔗对玉米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郑亚强 杜广祖 +3 位作者 李亦菲 陈斌 李正跃 肖关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13-2019,共7页
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和德宏州陇川县甘蔗种植区分别设置甘蔗间作玉米和单作玉米田小区试验,采用Biolog-ECO板测定了不同气候条件下间作玉米与单作玉米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在陇川和元江试验区,间作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平... 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和德宏州陇川县甘蔗种植区分别设置甘蔗间作玉米和单作玉米田小区试验,采用Biolog-ECO板测定了不同气候条件下间作玉米与单作玉米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在陇川和元江试验区,间作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相对于单作玉米分别提高了28.50%和42.32%,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高于单作玉米田;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来看,两个试验区的间作玉米根际微生物对22种碳源的利用率高于单作玉米田,对2种碳源的利用率低于单作玉米田,两试验区间作与单作玉米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变化规律不尽一致的碳源有7种。由此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根际微生物对大部分碳源的利用率,并且在不同试验区有所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元江和陇川试验区间作玉米和单作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明显不同。综上所述,在甘蔗玉米间作体系中,间作玉米根际微生物相对于单作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高、根际微生物活性较强。该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甘蔗间作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影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甘蔗 间作 根际微生物 代谢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