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叶养分含量时空分布特征
1
作者 淦江 黄国勤 +6 位作者 杜虎 宋同清 曾馥平 张立进 彭晚霞 谭卫宁 黄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3-744,共12页
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养分含量通常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为探究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叶养分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5hm2动态监测样地内151个凋落物收集器所收集的凋落叶为研究对... 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养分含量通常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为探究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叶养分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5hm2动态监测样地内151个凋落物收集器所收集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连续12个月的凋落叶进行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该森林群落凋落叶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碳(C)>钙(Ca)>氮(N)>镁(Mg)>钾(K)>硫(S)>磷(P),分别介于471.85—496.33、20.27—28.29、17.34—23.10、2.79—5.49、1.80—4.38、1.82—2.22、0.96—1.21g/kg之间,呈现高Ca、Mg,低P、K的分布规律,并且随时间出现明显波动,其中C、N、P、S和Ca元素均在4月出现较大值,而K、Mg则在1月出现峰值。生物因子在5m和10m邻域范围内对凋落叶含量的影响基本一致,但10m尺度上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对凋落叶元素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10m邻域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凋落叶P元素的随机森林累积解释率最高,达80.27%,C元素累积解释率最低,仅10.49%,其中海拔和坡度对凋落叶C、N、P、S、K、Ca和Mg含量均有强烈影响,岩石出露率和土壤铁(Fe)含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凋落叶元素含量产生较大影响。综上所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月际间凋落叶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10m尺度上海拔和坡度是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空间变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养分 时空异质性 喀斯特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下载PDF
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动态研究
2
作者 杨支齐 杜虎 +5 位作者 宋同清 曾馥平 彭晚霞 张立进 淦江 杨钙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7,共13页
喀斯特地区森林的空间结构演变规律是全球森林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为探究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动态,研究以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2 hm^(2)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2、2017年3次调查数据... 喀斯特地区森林的空间结构演变规律是全球森林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为探究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动态,研究以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2 hm^(2)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2、2017年3次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W_(i))、混交度(M_(i))与大小比数(U_(i))对群落空间结构特征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结构参数的一元分布结果表明,2007—2017年林分随着林龄增大逐渐向轻微团状分布状态演变;混交度处于强度混交水平,呈向极强度混交方向演变的趋势;从大小比数来看,林分呈中庸状态,随林分增长表现为向亚优势的方向转变。(2)不同径级林木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径级为1~15 cm的树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随林分生长逐渐增大;随径级增大,大小比数取值呈逐渐降低趋势,混交度呈逐渐升高趋势。(3)主要优势树种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7年间5个优势树种组均呈现轻微团聚分布;大小比数呈现亚优势偏向于中庸分布状态,混交水平处于强度混交水平,逐渐向极强度混交方向演变。综上所述,目前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林分呈现轻微团聚分布,混交程度较强,林分偏向于亚优势分布状态,群落较稳定,林分更新状况良好,正向顶极群落方向逐渐演替。该研究关于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植被结构动态变化的分析对预测森林未来发展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尺度(W_(i)) 混交度(M_(i)) 大小比数(U_(i)) 结构特征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亚热带典型森林下垫面大气层结变化规律及其对潜在蒸散发估算的影响
3
作者 郭宝 刘梅先 +3 位作者 杜虎 林凯荣 罗威 涂新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67,共9页
为评估忽略大气稳定性对潜在蒸散发(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估算的影响,本文以亚热带森林下垫面为例,结合涡动相关观测及莫宁-奥布霍夫相似原理,探讨了冠层上方大气层结变化规律,比较了基于中性假设和考虑大气稳定性影响的PE... 为评估忽略大气稳定性对潜在蒸散发(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估算的影响,本文以亚热带森林下垫面为例,结合涡动相关观测及莫宁-奥布霍夫相似原理,探讨了冠层上方大气层结变化规律,比较了基于中性假设和考虑大气稳定性影响的PET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中性、稳定和不稳定3种大气层结具有明显的日内与季节变化特征,不稳定层结在中午居多,稳定层结在早晨和傍晚居多,而中性层结在昼间均有分布;同时,春夏两季的不稳定层结高频时段较长,而秋冬两季相对较短;总体上,观测期内不稳定、中性和稳定3种层结平均占比分别为41.4%、34.7%与24.0%。②基于中性假设的空气动力学阻力估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空气动力学阻力,导致PET存在低估现象(RMSE=25.82 W/m^(2)),且误差偏离随着PET增大而愈加明显。③在当地条件下当量空气动力学阻力r_(a)与风速呈显著的指数关系(r_(a)=7.83u^(-2.92)+32.66,R^(2)=0.50,P<0.05,N=394),基于该关系估算的PET相对于中性假设而言具有更高的精度(R^(2)提高了3.26%,RMSE降低了1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稳定度 潜在蒸散发 空气动力学阻力 莫宁-奥布霍夫相似原理 涡度相关
下载PDF
不同时机颅骨修补术对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4
作者 杜虎 齐晓鑫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825-82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颅骨修补术对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参照组于术后3~6个月行颅骨...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颅骨修补术对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参照组于术后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于术后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脑髓鞘碱性蛋白(MBP)、钙结合蛋白β(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尽早行颅骨修补术可明显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BP、S-100β、NSE水平,且患者预后情况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颅骨修补术 时机 脑血流动力学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气象特征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监测方法
5
作者 杜虎 阚斌 +3 位作者 高武山 陈延虎 掌旭 佘燕飞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10期72-75,共4页
气象特征是影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的监测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气象特征的光伏发电监测方法。通过分析气象特征与光伏发电的相关性得出最主要的气象特征,对其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建立相应的监测模型。研究表明,4类天... 气象特征是影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的监测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气象特征的光伏发电监测方法。通过分析气象特征与光伏发电的相关性得出最主要的气象特征,对其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建立相应的监测模型。研究表明,4类天气的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基本上接近,有90%以上的准确率,由此可见,改进优化模型在光伏发电监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见研究结果为气象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保证了光伏发电的高效运行和最大化效率,便于及时调整和优化发电站的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气象特征 相关性分析 信息熵
下载PDF
基于LSTM的分布式光伏系统数据价值发掘研究
6
作者 阚斌 杜虎 +2 位作者 高武山 李浩 马燕红 《电力系统装备》 2024年第7期34-36,共3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的不断提高,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数据分析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的构建,旨在从分布式光伏系统中发掘数据价值,以准确预测光伏发电量及识别系统异常模式。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在预... 随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的不断提高,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数据分析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的构建,旨在从分布式光伏系统中发掘数据价值,以准确预测光伏发电量及识别系统异常模式。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在预测发电量方面展现了高度的准确性,并能有效识别出数据中的异常模式,为光伏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了可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系统 长短期记忆网络 数据价值发掘 异常模式识别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与验证
7
作者 杜虎 齐晓鑫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13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配为建模组(n=142)和验证组(n=7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13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配为建模组(n=142)和验证组(n=71)。根据患者有无脑疝形成将建模组分为脑疝组(n=49)和无脑疝组(n=9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列线图预测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效能进行分析;采用决策曲线(DCA)验证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结果脑疝组年龄≥60岁、高血压史、吸烟史、开放性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脑积水、入院时低血压占比均高于无脑疝组(P<0.05),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及入院时血钠浓度≥135 mmol/L、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占比均低于无脑疝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60岁、吸烟史、开放性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入院时低血压均为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血钠浓度≥135 mmol/L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均为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保护因素(P<0.05)。依据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经Bootstrap法进行建模组、验证组验证,其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34、0.825,校正曲线和理想曲线拟合度较好;ROC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列线图预测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4、83.67%、89.25%,验证组分别为0.850、82.61%、87.50%;DCA曲线显示,当患者的阈值概率为0.01~0.90,列线图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可获得满意的净收益。结论年龄≥60岁、吸烟史、开放性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入院时低血压、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血钠浓度≥135 mmol/L及去骨瓣减压术均为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效能较好,有助于临床及时筛选出颅脑损伤后脑疝形成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疝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配网储能优化及系统研究
8
作者 杜虎 阚斌 +2 位作者 高武山 王志杰 陈延虎 《电力系统装备》 2024年第7期97-99,共3页
为改善配网电能质量、实现配网负荷水平的调节,文章对分布式光伏配网储能系统进行优化处理,建立双阶段优化配置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两阶段储能优化配置模型进行求解,以此确定储能的最佳配置方案及运行优化策略。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系统优化 遗传算法
下载PDF
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远洋保障经验探讨
9
作者 杜虎 刘欣 张海波 《船电技术》 2024年第7期62-64,共3页
针对中压交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舰船远洋航渡装备保障工作,本文通过航行前备件筹措、进坞检查、装备预防性检修、增加制冷设备等准备工作;航渡中开展定期装备轮换使用、落实装备监测诊断、定期装备检修等具体举措;制定了主用装备应急处... 针对中压交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舰船远洋航渡装备保障工作,本文通过航行前备件筹措、进坞检查、装备预防性检修、增加制冷设备等准备工作;航渡中开展定期装备轮换使用、落实装备监测诊断、定期装备检修等具体举措;制定了主用装备应急处置等方案预案,确保了舰船横跨赤道海域长时间航行装备安全,为后续舰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电力推进系统 装备保障 舰船
下载PDF
MAN L48/60CR型柴油机高压油泵故障分析
10
作者 杜虎 韩复增 《船电技术》 2024年第10期27-29,33,共4页
文章针对MAN L48/60CR型柴油机常见的高压油泵故障,从燃油供油系统、安全阀、燃油喷射控制单元、节流阀、高压油泵柱塞等方面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深入讨论了高压油泵柱塞磨损故障机理,提出了高压油泵使用建议,为该机型柴油机管理提供一... 文章针对MAN L48/60CR型柴油机常见的高压油泵故障,从燃油供油系统、安全阀、燃油喷射控制单元、节流阀、高压油泵柱塞等方面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深入讨论了高压油泵柱塞磨损故障机理,提出了高压油泵使用建议,为该机型柴油机管理提供一定的使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高压共轨系统 装备管理
下载PDF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功能性状变异及其适应策略 被引量:8
11
作者 隆庆之 杜虎 +5 位作者 苏樑 曾馥平 连子文 彭晚霞 刘坤平 谭卫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875-8883,共9页
叶片功能性状能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和复杂生境下的自我调控能力,同时也能反映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144种优势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厚(LT)、叶面积(LA)、... 叶片功能性状能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和复杂生境下的自我调控能力,同时也能反映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144种优势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厚(LT)、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长宽比(L/W)、叶组织密度(LTD)叶片形态性状和12种叶元素性状特征及变异程度,并探讨植物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7个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33.31%,叶片碳变异系数最小,为7.73%,叶元素变异程度普遍高于叶形态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叶习性物种间叶厚、比叶面积、叶长宽比、叶氮含量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部分叶性状呈显著相关,得到一系列最佳功能性状组合,体现植物对喀斯特地区特殊生境的适应性。沿着性状贡献率较高的PC1轴,能够定义出叶经济谱,大部分常绿植物采取经济保守策略,而大部分落叶植物则聚集在资源获取的一侧。相较于邻近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地区植物有较小的LA、SLA。这些结果体现了喀斯特地区植物叶片形成的不同叶性状特征,以及分布于经济谱两端的常绿和落叶植物的不同资源获取策略,揭示了植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可为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性状 生活型 种间变异 叶经济谱 喀斯特生态系统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生产力与多样性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立进 杜虎 +3 位作者 曾馥平 黄国勤 宋敏 宋同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5,共10页
为了阐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喀斯特峰丛洼地生产力变化规律及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广西喀斯特峰丛洼地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3种典型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7年3次木本植物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三类植... 为了阐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喀斯特峰丛洼地生产力变化规律及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广西喀斯特峰丛洼地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3种典型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7年3次木本植物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三类植被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动态变化及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随着时间推移,次生林和原生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逐年增加,且次生林增幅更大,灌木林生物量随时间推移,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导致整个10年间平均生产力仅为0.09 Mg·hm^(-2)·a^(-1)。(2)10年间来重要值前10的物种,灌木林除了小叶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和小巴豆(Croton tiglium)生产力增加,其余物种均减少,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降幅最大;次生林除了杜茎山(Maesa japonica)生产力小幅度降低,其余物种生产力均增加;原生林重要值排名前10的物种生产力全部增加,其中白毛长叶紫珠(Callicarpa longifolia)增幅最大。(3)灌木林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呈负相关,与结构多样性呈正相关;次生林生产力与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与物种Pielou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与结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林分密度呈正相关,与结构Shannon-Wiener指数呈负相关,与结构Simpson指数无相关性;原生林生产力与物种Simpson指数、物种Pielou均匀度指数、结构Shannon-Wiener指数和结构Pielou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与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Simpson指数和林分密度无相关性。研究认为,不同植被类型在恢复过程中灌木林生物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作用最大。综上,在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提高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对提高森林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物种多样性 结构多样性 植被类型 喀斯特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中国南海北部不同岛屿植被与土壤的耦合协调发展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枫 宋同清 +3 位作者 杜虎 张家涌 陈惠君 彭晚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19-3326,共8页
植被和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探明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顺利实施的关键。基于中国南海北部大庙墩岛、涠洲岛、大汉三墩岛、甘蔗岛和蜈支洲岛等个海岛的典型植被群落植被土壤的全... 植被和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探明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顺利实施的关键。基于中国南海北部大庙墩岛、涠洲岛、大汉三墩岛、甘蔗岛和蜈支洲岛等个海岛的典型植被群落植被土壤的全面调查和取样分析,建立10个植被因子和14个土壤因子的2级层次指标体系,采用层析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构建5个海岛植被土壤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岛屿的植被土壤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不完全对应,植被与土壤的综合指数在不同岛屿中也不完全一致,甘蔗岛的植被效应和大汉三墩岛的土壤效应最佳。中国南海北部5个岛屿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状况较好,均处于初、中级协调发展状态,且除甘蔗岛外处于植被土壤同步型。总的来说,由于岛屿远离内陆,人类干扰相对较小,在植被土壤长期的演替过程中,中国南海北部岛屿植被土壤耦合协调较好,在其恢复与生态重建时要注重提高植物多样性、抚育水平和土壤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土壤 耦合协调发展 岛屿 中国南海
下载PDF
我国生态环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案例分析及国际经验借鉴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金英 叶晔 +7 位作者 魏东洋 钱玲 马志飞 杜虎 刘伟 张亚兰 许玲 谢显传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9-14,共6页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产业联盟”)是国家技术创新、转化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虽然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得到一定发展,但是由于科技、资金、联盟本身运作体系等因素的束缚,目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仍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产业联盟”)是国家技术创新、转化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虽然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得到一定发展,但是由于科技、资金、联盟本身运作体系等因素的束缚,目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仍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总结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联盟建设与发展的成功经验,介绍了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在产业联盟建设方面的探索工作,以水专项的有机化工废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典型案例,剖析了生态环境产业联盟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成效,最后为我国生态环境相关产业联盟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联盟 成果转化 产业化
下载PDF
中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特征
15
作者 淦江 杜虎 +3 位作者 宋同清 彭晚霞 曾馥平 黄国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6-855,共10页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非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该研究基于相邻木关系的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结构参数,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林25 hm^(2)大型固定监测样地整体、上木层、下木层及其优势物种的空...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非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该研究基于相邻木关系的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结构参数,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林25 hm^(2)大型固定监测样地整体、上木层、下木层及其优势物种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揭示其森林空间结构现状,为喀斯特植被恢复重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样地群落整体为轻度聚集分布格局,接近随机分布,物种高度混交且个体间大小分化程度相近,上木层呈现随机分布、强度混交和中庸偏亚优势状态,下木层呈现聚集分布、强度混交和中庸偏劣势状态。(2)样地内优势物种大多处于轻度聚集分布、强度混交且中庸偏劣势的状态。(3)林木大小比数与胸径、树高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混交度与胸径、树高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林木的生长发育,树种优势度逐渐增大,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强。研究认为,木论常绿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尚未完全稳定,正处于演替中后期,具有发育成顶极群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尺度 混交度 大小比数 喀斯特生态系统 木论
下载PDF
广西不同林龄软阔林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和储量特征
16
作者 连子文 黄荣伟 +3 位作者 杜虎 曾馥平 彭晚霞 尹力初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9,共8页
为探索广西各个林龄阶段软阔林细根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储量,以5个龄级典型软阔林为研究样点,采集各样点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细根并进行室内测定,研究各林龄阶段下不同土层的软阔林细根C,N,P化学计量特征及... 为探索广西各个林龄阶段软阔林细根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储量,以5个龄级典型软阔林为研究样点,采集各样点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细根并进行室内测定,研究各林龄阶段下不同土层的软阔林细根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西软阔林细根C含量随林龄和土层变化不发生显著性变化;细根N,P含量随林龄变化差异显著,最高值均出现在成熟林阶段,最低值分别出现在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2)随林龄的增长,细根C/N出现下降的趋势,C/P和N/P整体上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3)软阔林各龄级细根生物量和C,N,P平均储量在0~40 cm土层分布为7.77~12.26 t/hm^(2),3324.18~4974.21 kg/hm^(2),44.06~103.36 kg/hm^(2),7.19~13.62 kg/hm^(2)。4)软阔叶林细根生物量和C,N,P储量随土层加深和林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软阔林细根生长总体上受到氮元素限制,在软阔林各龄级阶段中均应着重对其氮素进行补充。通过研究,以期为广西软阔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软阔林 细根 化学计量特征 C N P储量
下载PDF
广西不同龄级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17
作者 朱育锋 肖智华 +3 位作者 彭晚霞 杜虎 宋敏 刘永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8-44,共7页
为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为广西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桂东南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主产区幼龄林(1 a)、中龄林(2 a)、近熟林(3 a)、成熟林(5 a)、过熟林(6~8 a)5个不同龄级15个样点45... 为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为广西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桂东南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主产区幼龄林(1 a)、中龄林(2 a)、近熟林(3 a)、成熟林(5 a)、过熟林(6~8 a)5个不同龄级15个样点45块1 000 m^2样地为调查对象,比较分析不同龄级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龄级桉树人工林共有63科142种植物,其中灌木层35科88种,草本层28科54种;分布最广的植物为禾本科植物,共计10种。幼龄林下灌木丰富度指数最高,中龄林丰富度指数最低;近熟林和成熟林共有种数最高,达35种,相似性系数为0.365。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变化,有机质与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全磷与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仅有机质与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林 植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广西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叶—凋落物—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4
18
作者 朱育锋 吴玲 +4 位作者 彭晚霞 杜虎 刘永贤 兰秀 宋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98,106,共8页
C、N、P元素的养分循环过程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因素。以广西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桉树幼龄林(1a)、中龄林(2a)、近熟林(3a)、成熟林(5a)、过熟林(8a)叶—凋落物—土壤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C、N、P元素的养分循环过程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因素。以广西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桉树幼龄林(1a)、中龄林(2a)、近熟林(3a)、成熟林(5a)、过熟林(8a)叶—凋落物—土壤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探讨林龄对桉树人工林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叶、土壤呈现高C低N、P的元素格局,凋落物呈现高C、P低N的元素格局;叶的C、N、P含量从幼龄林到近熟林呈先增后减趋势,反映桉树人工林早期对养分需求旺盛,随年龄增大需求减小。2)不同林龄叶C、N、P差异显著(P<0.05),凋落物与土壤的N、P、C∶N、C∶P、N∶P均差异显著(P<0.05),凋落物C∶P与叶N∶P、C∶P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物N∶P与叶的C∶P、N∶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凋落物养分源自叶,土壤与叶的C、N、P均不相关。3)与叶相比,凋落物中N、P含量偏低,C∶N、C∶P偏高;土壤C∶P、N∶P偏低,说明土壤P素分解较快,可适时施以磷肥来弥补土壤速效磷的不足;土壤C∶N偏高表明土壤有机质具有较慢的矿化作用。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叶N∶P<14,生长过程受N限制;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凋落物分解的主要限制性元素是N,而幼龄林凋落物分解的主要限制性元素是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土壤 化学计量学 桉树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俞月凤 何铁光 +4 位作者 宋同清 杜虎 苏天明 韦彩会 唐红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0-447,共8页
【目的】探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进一步了解植被演替过程中的养分循环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样地设置、取样及室内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经典统计方法对桂西... 【目的】探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进一步了解植被演替过程中的养分循环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样地设置、取样及室内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经典统计方法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四个演替阶段(草丛、灌丛、次生林和原生林)植物、凋落物和土壤的碳(C)、氮(N)和磷(P)含量、化学计量比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植物C、N和P含量随植被正向演替呈增长趋势,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均低于植物。植物N和P再吸收率表现为原生林>灌丛>次生林>草丛。次生林中0~10 cm土壤以C和N含量最高,但灌丛以P含量最高。养分化学计量比C∶N、C∶P和N∶P在各层次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凋落物>植被>土壤。在草丛中,植物C∶N、C∶P和凋落物C∶N最高,植物和凋落物的N∶P最低;凋落物C∶P、N∶P和植物N∶P分别出现在原生林和次生林;土壤C∶P、N∶P沿植被正向演替而增加。植物、凋落物和土壤中C、N和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土壤养分对植物养分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植物叶片N∶P受土壤N和P含量的影响;植物生长在演替阶段早期易受土壤养分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化学计量 植物演替阶段 植物-凋落物-土壤 C∶N∶P
下载PDF
广西桉树碳氮磷分配格局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育锋 吴玱 +5 位作者 李舒惠 彭晚霞 杜虎 刘永贤 兰秀 宋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对广西幼龄林(1 a)、中龄林(2 a)、近熟林(3 a)、成熟林(5 a)、过熟林(8 a)桉树人工林的叶、枝、干、根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分配格局进行研究,幵探讨两者随林龄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兲系。结果表明:桉树各器官有机碳含量... 对广西幼龄林(1 a)、中龄林(2 a)、近熟林(3 a)、成熟林(5 a)、过熟林(8 a)桉树人工林的叶、枝、干、根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分配格局进行研究,幵探讨两者随林龄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兲系。结果表明:桉树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机碳含量随林龄变化不显著;叶片中N、P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各器官N/P随着林龄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较于其他器官,桉树叶表现出较高的C/P和较低的C/N、N/P;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桉树叶片N/P均小于14,表明桉树在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生长过程受到N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生态化学计量 分配格局 林龄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