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LAB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杜世强 刘华 《甘肃科技》 2019年第17期42-43,共2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本文主要介绍了MATLAB软件和其中的Statistics工具箱,并利用MATLAB软件实现一维和二维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同时,对正态分布各参数进行说明,阐述了MATLAB软件在概率论与数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本文主要介绍了MATLAB软件和其中的Statistics工具箱,并利用MATLAB软件实现一维和二维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同时,对正态分布各参数进行说明,阐述了MATLAB软件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直观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正态分布 MATLAB软件 Statistics工具箱
下载PDF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与研究
2
作者 杜世强 马明 《甘肃科技》 2019年第23期47-48,57,共3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通过演绎和归纳的方法研究随机现象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本文从概念理解、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背景知识和前沿动态,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通过演绎和归纳的方法研究随机现象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本文从概念理解、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背景知识和前沿动态,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下载PDF
基于特征选择与鲁棒图学习的多视图聚类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奕轩 杜世强 +2 位作者 余瑶 肖庆江 宋金梅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5-103,共9页
现有的多视图聚类方法大多直接在原始数据样本上构建各视图的相似图,而原始数据中的冗余特征和噪声会导致聚类精度下降。针对该问题,基于特征选择和鲁棒图学习提出多视图聚类算法FRMC。在自适应选择不同视图特征时降低数据维度,减少冗... 现有的多视图聚类方法大多直接在原始数据样本上构建各视图的相似图,而原始数据中的冗余特征和噪声会导致聚类精度下降。针对该问题,基于特征选择和鲁棒图学习提出多视图聚类算法FRMC。在自适应选择不同视图特征时降低数据维度,减少冗余特征,同时利用自表示学习获取数据的表示系数,滤除噪声影响并得到数据样本的全局结构,从而去除样本中的噪声和离群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自适应近邻学习构造样本鲁棒图,利用鲁棒图矩阵的加权和构建最终的亲和图矩阵,提出一种基于增广拉格朗日乘子的交替迭代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在6个不同类型的标准数据集上进行实验,与SC、RGC、AWP等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FRMC算法能够有效提升聚类精度且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图聚类 特征选择 自表示学习 自适应近邻学习 亲和图矩阵
下载PDF
面向多视图聚类的低秩张量表示学习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瑶 杜世强 宋金梅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54-163,共10页
针对现有鲁棒图学习忽略多视图间的互补信息和高阶相关性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多视图聚类的低秩张量表示学习(LRTRL-MVC)算法。利用鲁棒主成分分析的思想,在去除噪声的干净数据上计算各视图的鲁棒图和转移概率矩阵,然后构建一个包含各视图... 针对现有鲁棒图学习忽略多视图间的互补信息和高阶相关性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多视图聚类的低秩张量表示学习(LRTRL-MVC)算法。利用鲁棒主成分分析的思想,在去除噪声的干净数据上计算各视图的鲁棒图和转移概率矩阵,然后构建一个包含各视图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的张量,采用基于张量奇异值分解的核范数来确保目标张量的低秩性质。利用迭代最优化算法求解,将求得的低秩张量作为马尔可夫谱聚类算法的输入得到最终聚类结果。在4个不同类型的公开标准数据集BBCSport、NGs、Yale和MSRCv1上进行实验并与相关的最好多视图聚类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3个聚类度量标准下,所提算法的聚类结果均高于其他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图聚类 马尔可夫链 低秩张量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high-temperature events in China during 1961-2014 被引量:6
5
作者 ZHANG Ming du shiqiang +4 位作者 WU Yanjuan WEN Jiahong WANG Congxiao XU Ming WU Shuang-Y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9期1027-1043,共17页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spatial patterns and the temporal trends in high-temperature events (HTEs) for the mainland of China dudng 1961-2014 based on a dailymaximum surface-air-temperature dataset of 494 stations...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spatial patterns and the temporal trends in high-temperature events (HTEs) for the mainland of China dudng 1961-2014 based on a dailymaximum surface-air-temperature dataset of 494 stations and nonparametric trend detection methods. With three thresholds of 35℃ (HTE35), 37℃ (HTE37), and 40℃ (HTE40), HTEs occurred in 82%, 71%, and 37% of the surveyed stations and showed an overall increasing trend in both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during 1961-2014. In northern and southeastem China, HTE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in both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whilst a decreasing trend for both was observed in central China. Despite such regional heterogeneity, HTEs overwhelmingly presented three-phase characteristics in all three representative regions and throughout China; the phases are 1961-1980, 1980-1990, and 1990-2014. Both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HTEs have strongly increased during 1990-2014 at 54.86%, 48.38%, and 23.28% of the investigated stations for HTE35, HTE37 and HTE40, respectively. These findings implied that HTEs adaptation should be paid further attention in the future over China because the wide spread distribution of HTEs and their increasing trends in both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during recent decades might pose challenges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emperature heat waves extreme events climate change HIATUS warming hol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