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限时间ADP的微波加热高钛渣温度跟踪控制
1
作者 杨彪 杜婉 +3 位作者 李鑫培 高皓 刘承 马红涛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针对常规控制方法对微波加热过程控制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模型的有限时间自适应动态规划微波加热温度跟踪算法。算法包含模型网络、评价网络和执行网络,这3个网络的实现依赖于神经网络。模型网络实现微波加热过程... 针对常规控制方法对微波加热过程控制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模型的有限时间自适应动态规划微波加热温度跟踪算法。算法包含模型网络、评价网络和执行网络,这3个网络的实现依赖于神经网络。模型网络实现微波加热过程的数据驱动建模,评价网络和执行网络实现最优性能指标函数和控制功率的逼近。最后将温度跟踪转化为误差的镇定。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及最优性,并进一步开展了微波加热高钛渣温度跟踪实验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地跟踪高钛渣的加热过程,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误差小于1℃,温度跟踪误差小于0.2℃,在工业微波加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高钛渣 有限时间 自适应动态规划 神经网络
下载PDF
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的微波加热过程温度控制
2
作者 杨彪 刘承 +3 位作者 李鑫培 杜婉 高皓 马红涛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微波加热模型具有无限维、非线性和时变等特点,导致控制器难于设计和实现。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微波加热过程的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对微波加热过程传热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微波加热过程输入功率与温度之间的全... 微波加热模型具有无限维、非线性和时变等特点,导致控制器难于设计和实现。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微波加热过程的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对微波加热过程传热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微波加热过程输入功率与温度之间的全格式动态线性化数据模型。然后,根据该数据模型设计了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并给出了数据模型中相关未知时变参数和未知干扰的估计算法。最后,利用COMSOL和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温度控制 全格式动态线性化数据模型 自适应滑模控制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轮毂电机的纯电动商用车动力系统匹配研究
3
作者 董天悦 杜婉 罗玉玲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2期89-91,共3页
本文首先对纯电动商用车的各种驱动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轮毂电机驱动具有高效、灵活等显著优势,被认为是未来新能源商用车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以某轮毂电机驱动的商用车为具体研究对象,根据市场输入的车辆的参数与指标,对车辆在最... 本文首先对纯电动商用车的各种驱动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轮毂电机驱动具有高效、灵活等显著优势,被认为是未来新能源商用车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以某轮毂电机驱动的商用车为具体研究对象,根据市场输入的车辆的参数与指标,对车辆在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和0~80km/h加速时间三种特定工况下的所需功率进行计算,完成轮毂电机的选型。同时,根据车辆的纯电动续航里程需求,确定了与之匹配的动力电池,从而获得了满足设计需求的整车动力系统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 动力匹配
下载PDF
基于电动汽车充电优先级的协调充电策略
4
作者 罗玉玲 杜婉 董天悦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4期19-24,共6页
针对车主充电行为的随机性给电动汽车的充电管理带来挑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充电优先级的协调充电算法。该算法根据时间监测机制形成电动汽车充电优先级序列,并通过整合电网基础负荷数据和电动汽车功率需求得到电网容量裕度参数;然后... 针对车主充电行为的随机性给电动汽车的充电管理带来挑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充电优先级的协调充电算法。该算法根据时间监测机制形成电动汽车充电优先级序列,并通过整合电网基础负荷数据和电动汽车功率需求得到电网容量裕度参数;然后根据电网容量裕度和充电优先级,完成电动汽车充电进程的优化,并得到协调优化下的充电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协调算法能在满足电网功率要求的基础上,保证车主的功率需求,同时抑制电网负荷升高,这对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及智能电网规划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配电网 协调充电 充电管理
下载PDF
基于空间基函数优化组合的微波加热温度分布数值求解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彪 马红涛 +2 位作者 杜婉 刘承 高皓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9-968,共10页
针对微波加热是一个多物理场各自演变及相互耦合的过程,无法直接求得媒质温度分布偏微分方程(PDE)解析解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及准确求解微波加热温度分布的新方法.首先,本文在无限维PDE降维到有限维ODE温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ODE... 针对微波加热是一个多物理场各自演变及相互耦合的过程,无法直接求得媒质温度分布偏微分方程(PDE)解析解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及准确求解微波加热温度分布的新方法.首先,本文在无限维PDE降维到有限维ODE温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ODE温度模型阶次选择与温度分布求解精度量化关系.其次,通过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AMPSO)优化误差函数近似得到最优的空间基函数转换矩阵,利用该矩阵将空间基函数进行线性优化组合,进一步降低ODE模型阶数,进而使得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可以更快速的求解微波加热过程中媒质的温度分布.再次,通过数值仿真实验证明,温度分布求解误差主要产生于模型阶次的选择,且优化后的低维ODE模型的温度分布精度相对误差控制在1.64%以内,求解速度提升72.2%.最后,使用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方法求解微波加热PDE温度模型,进一步验证了优化后的低维ODE温度模型的准确性,充分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温度分布 数值求解 空间基函数 线性优化组合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二维材料带隙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游洋 杜婉 +1 位作者 李惟驹 陈竞哲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4-833,共10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二维金属化合物的带隙进行研究,得到比传统理论计算成本更低且更有效的带隙预测方法.以广义梯度近似(general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Perdew-Burke-Ernzerhof(PBE)(GGA-PBE)和G0W0的带...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二维金属化合物的带隙进行研究,得到比传统理论计算成本更低且更有效的带隙预测方法.以广义梯度近似(general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Perdew-Burke-Ernzerhof(PBE)(GGA-PBE)和G0W0的带隙计算结果为参考,考察了化学通式为MX2的二维材料数据集.利用套索回归,即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和梯度树提升回归(gradient boosting regression,GBR)等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带隙的预测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二维材料,基于线性核函数的SVR与LASSO模型的预测性能相对较好,训练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34 eV,测试集误差为0.5 eV.这说明对于二维材料带隙采取的特征参数集具有一定的完备性和合理性,对新材料带隙的初步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第一性原理 机器学习 带隙
下载PDF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多组元置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浚晞 杜婉 +2 位作者 肖斌 吴雨沁 刘轶 《上海金属》 CAS 2021年第6期92-102,共11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分别研究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γ-Ni与γ′-Ni_(3)Al相中Al及3d(Ti、Cr、Co、Ni)、4d(Mo)、5d(Hf、Ta、W)9种合金元素的相择优与位点择优占位,计算了1062种单位点、双位点和三位点掺杂体系的置换能。结...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分别研究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γ-Ni与γ′-Ni_(3)Al相中Al及3d(Ti、Cr、Co、Ni)、4d(Mo)、5d(Hf、Ta、W)9种合金元素的相择优与位点择优占位,计算了1062种单位点、双位点和三位点掺杂体系的置换能。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合金元素都倾向于占据γ-Ni相。当合金元素掺杂γ′-Ni_(3)Al相时,其位点择优与掺杂元素的原子半径密切相关,掺杂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掺杂元素原子越倾向于占据Ni位,掺杂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掺杂元素原子越倾向于占据Al位。用Al、Ti、Ta和Hf置换γ-Ni相中的Ni位点时,缺陷构型的能量较稳定,而且使其他元素在其近邻位点的置换也较稳定。多组元的多位点共掺杂可形成稳定缺陷复合结构,可能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固溶强化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合金设计 相择优占位 位点择优占位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微波加热固体颗粒类矿物的过程控制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银双 杨彪 +2 位作者 杜婉 成宬 曾德明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21年第1期20-23,共4页
通过微波加热钛精矿实验,结合实验数据,利用两点法得到微波加热钛精矿的数学模型。依据确立的系统模型,分别采用传统PID控制和大林算法两种控制策略进行温度控制,并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进行了大量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非线... 通过微波加热钛精矿实验,结合实验数据,利用两点法得到微波加热钛精矿的数学模型。依据确立的系统模型,分别采用传统PID控制和大林算法两种控制策略进行温度控制,并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进行了大量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非线性、大时滞和参数时变的控制系统中,大林算法控制能获得较好的稳态精度和动态特性,使系统的适应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温度控制 PID 大林算法 钛精矿 仿真
下载PDF
微波加热钛精矿试验建模及温度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婉 杨彪 +3 位作者 郭林嘉 成宬 李鑫培 彭金辉 《自动化仪表》 CAS 2020年第2期28-31,36,共5页
微波加热物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加热的过程中,物料温度会受到介质物理参量的温变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开展微波加热钛精矿试验,获取试验数据,并得到飞升曲线;结合CohnCoon公式和温控对象的特点,建立微波加热钛精矿的对象模型。在此... 微波加热物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加热的过程中,物料温度会受到介质物理参量的温变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开展微波加热钛精矿试验,获取试验数据,并得到飞升曲线;结合CohnCoon公式和温控对象的特点,建立微波加热钛精矿的对象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经典PID和Smith预估两种控制策略,对微波加热过程中的温度进行控制;利用Matlab环境下的Simulink工具,对两种控制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典PID策略有明显局限。它对具有大时滞、非线性、时变性,以及不确定性等复杂性特征的系统(微波加热等)的控制效果不理想。而采用具有鲁棒性的Smith预估策略,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小微波加热过程中的超调量,使控制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钛精矿 CohnCoon公式 建模 温度控制 PID SMITH预估控制
下载PDF
基于一致性理论的多源微波加热温度均匀性优化
10
作者 杨彪 高皓 +4 位作者 李鑫培 成宬 杜婉 刘承 马红涛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9-998,共10页
在使用多微波源阵列进行空间功率合成的微波应用装置时,如何协同多微波源馈入功率的状态信息以利用温度分布的自组织特性优化温度均匀性是研究的重点.为此,一方面,提出微波源构成智能体的必要要素,并构建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 在使用多微波源阵列进行空间功率合成的微波应用装置时,如何协同多微波源馈入功率的状态信息以利用温度分布的自组织特性优化温度均匀性是研究的重点.为此,一方面,提出微波源构成智能体的必要要素,并构建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代数图论的二阶非全连接通信拓扑一致性算法协同多微波源的功率馈入状态信息,保证在利用自组织特性优化温度分布的过程中不会有新的热点产生;另一方面,使用有限元方法,构建解决整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混合优化的数值计算模型,开展优化温度场分布均匀性的有效计算.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微波源智能体化方案的有效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较通用加热模型在各水平和铅垂截面能够分别提升24.3%∼55.5%和20.4%∼82.9%的均匀性;同时能提升10.0%∼43.7%的热能转化效率.以上结果验证了所提基于一致性理论的多源微波加热温度均匀性优化方法是可行且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多源 智能体化 一致性理论 协同控制 数值计算
原文传递
强化学习在自动驾驶换道研究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杜婉 董天悦 罗玉玲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车辆的硬件设备有保障的前提下,错误的行为决策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强化学习能够和环境不断进行交互调整,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适合复杂的换道决策场景。首先对自动驾驶系统和换道决策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介...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车辆的硬件设备有保障的前提下,错误的行为决策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强化学习能够和环境不断进行交互调整,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适合复杂的换道决策场景。首先对自动驾驶系统和换道决策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介绍了强化学习的原理和其具代表性算法,并总结了强化学习在换道决策系统中的应用;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强化学习在自动驾驶换道决策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学习 自动驾驶 换道
下载PDF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multiple-site substitutions of alloying elements in Ni-based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被引量:1
12
作者 SUN JunXi du wan +3 位作者 XIAO Bin WU YuQin LIU Yi ZHANG TongY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276-1284,共9页
The development of Ni-based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relies heavily on the composition design with the addition of critical alloying elements,e.g.,Re and Ru.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alloying effects require to know... The development of Ni-based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relies heavily on the composition design with the addition of critical alloying elements,e.g.,Re and Ru.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alloying effects require to know the configurations of the alloying element distribution betweenγ-Ni andγ′-Ni3Al phases and among various non-equivalent sites.This work employed firstprinciple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to study the preference of phase and site occupancy of 11 alloying elements including Al and transition metal elements:3d (Ti,Cr,Co,Ni),4d (Mo,Ru),and 5d (Hf,Ta,W,Re) in Ni and Ni3Al.We calculated the substitution energies of 1298 triple-site doping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286 Ni Ni Ni site doping of Ni,726 Al Ni Ni site doping,and 286 Ni Ni Ni site doping of Ni3Al with alloying elements Ni,Co,Ru,Cr,Re,Mo,W,Al,Ti,Ta,and Hf.In the dual-site and triple-site doping of Ni and Ni3Al,all studied alloying elements preferred to occupy Ni phase rather than Ni3Al phase.We found that the most stable defect complexes often contained the favorable substitutions of Al,Ti,Ta,and Hf for the Ni sites that stabilized the alloying elements doping at the other one or two nearest neighbor sites.The co-substitutions of various alloying elements at multiple sites are critical to understanding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alloying elements in Ni-based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based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first-principle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phase and site occupancy substitution energy alloy desig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