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辐照条件下硼-锂-氨型冷却剂的辐射分解行为 被引量:1
1
作者 曹骐 杜香怡 +4 位作者 郭子方 林子健 杨雨 朱伟 林铭章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1-16,共6页
本文探究了γ辐射场下新型冷却剂硼-锂-氨的辐射分解行为,主要考察了不同硼-锂浓度、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对辐解产物H_(2)O_(2)、NO_(2)^(−)和NO_(3)^(−)的浓度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的压水堆运行pH范围内(pH300℃=7.1~7.3),随着... 本文探究了γ辐射场下新型冷却剂硼-锂-氨的辐射分解行为,主要考察了不同硼-锂浓度、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对辐解产物H_(2)O_(2)、NO_(2)^(−)和NO_(3)^(−)的浓度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的压水堆运行pH范围内(pH300℃=7.1~7.3),随着硼酸浓度增加,冷却剂体系的H_(2)O_(2)和NO_(2)^(−)浓度没有明显变化,其中H2O2的浓度范围在9.28×10^(-5)~1.07×10^(-4)mol/L之间,NO_(2)^(−)浓度范围为9×10^(-6)~1.5×10^(-5)mol/L;NO_(3)^(−)浓度相较于前两个产物波动较大,为4×10^(-5)~8×10^(-5)mol/L。随着吸收剂量增加(1~30 kGy),硼-锂-氨体系中的H_(2)O_(2)和NO_(2)^(−)的平衡浓度增加,分别为1.28×10^(-4)mol/L和1.30×10^(-5)mol/L,NO_(3)^(−)的浓度未明显变化(4×10^(-5)~6×10^(-5)mol/L)。在本工作探究的吸收剂量率范围内(1.27~18.86 Gy/min),H_(2)O_(2)、NO_(2)^(−)和NO_(3)^(−)的浓度均未因吸收剂量率增加而受到显著影响。本工作为新型冷却剂硼-锂-氨体系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 氢氧化锂 冷却剂 辐射分解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被引量:29
2
作者 董少群 吕文雅 +5 位作者 夏东领 王世佳 杜相仪 王涛 伍岳 管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7-637,共11页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系统由多尺度裂缝组成,不同尺度裂缝对油气开发的作用不同,多尺度裂缝建模对致密油气藏的开发至关重要。目前多尺度裂缝建模在不同尺度裂缝相关性耦合、终止条件求取和趋势约束算法效率等方面均存在难题。以鄂尔多斯盆...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系统由多尺度裂缝组成,不同尺度裂缝对油气开发的作用不同,多尺度裂缝建模对致密油气藏的开发至关重要。目前多尺度裂缝建模在不同尺度裂缝相关性耦合、终止条件求取和趋势约束算法效率等方面均存在难题。以鄂尔多斯盆地H油田为例,在常规裂缝网络建模的基础上,尝试探讨了致密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提高多尺度裂缝建模的效率和精度。所提多尺度裂缝建模方法主要包括确定性方法获得大尺度裂缝、分布函数匹配法实现多尺度耦合以确定中小尺度建模所需参数、改进密度约束的离散裂缝网络建模方法生成中小尺度裂缝网络、不同尺度裂缝网络叠加4个方面。为验证方法效果,将建立的研究区实际裂缝模型与单井裂缝解释结果、生产资料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建立的多尺度裂缝模型与实际地质认识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信息耦合 离散裂缝网络建模 多尺度裂缝 致密砂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董少群 曾联波 +4 位作者 杜相仪 鲍明阳 吕文雅 冀春秋 郝静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9-1189,共11页
通过挖掘多源异构多尺度数据中的裂缝信息降低裂缝预测的不确定性,在单井裂缝识别裂缝指示参数法的基础上,改进3种人工智能方法,从小样本分类预测、多尺度非线性特征提取、预测模型方差减小提升裂缝识别精度。井间裂缝发育趋势预测方法... 通过挖掘多源异构多尺度数据中的裂缝信息降低裂缝预测的不确定性,在单井裂缝识别裂缝指示参数法的基础上,改进3种人工智能方法,从小样本分类预测、多尺度非线性特征提取、预测模型方差减小提升裂缝识别精度。井间裂缝发育趋势预测方法是通过人工智能地震属性裂缝预测获取井间裂缝带细节,与地质力学数值模拟获得的断层相关裂缝信息互补,提高裂缝预测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协同序贯模拟耦合单井与井间裂缝信息,生成裂缝网络建模所需的裂缝密度体。以中东扎格罗斯盆地A油田渐新统—中新统AS组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和检验。结果表明,单井裂缝识别准确率相比常规裂缝指示参数法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井间裂缝发育趋势预测法相比复合地震属性预测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所建裂缝网络模型与产液指数具有较好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测井识别 井间裂缝预测 裂缝密度体 裂缝网络模型 人工智能 致密碳酸盐岩 扎格罗斯盆地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证—方—药”规律的共现聚类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杜相宜 魏明清 +8 位作者 倪敬年 滕羽鸥 王硕实 林楠 王维 马素亚 李婷 时晶 田金洲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587-593,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已发表的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据,探讨AD中医诊疗中的核心"方证""药证"规律。方法检索中文文献数据库包括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 目的通过分析已发表的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据,探讨AD中医诊疗中的核心"方证""药证"规律。方法检索中文文献数据库包括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英文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和EMBASE。检索中药治疗AD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证候、证素、方剂、中药等中医药信息,使用COOC软件进行邻接表统计以获得出现频次,并进行上述各类提取信息的共现矩阵构建和聚类分析,二模共现得出AD关键病机(证候、证素)和方药(方剂、中药)的映射关系。结果 AD高频证候为"肾精不足""肝肾亏虚""痰浊蒙窍";高频证素为"肾虚""痰浊""血瘀";高频方剂为"通窍活血汤""补肾益智汤""六味地黄丸";高频中药为"菖蒲""熟地黄""川芎"。共现规律分析显示"肾虚—痰浊—血瘀"是主要共现证素,"菖蒲—远志"是主要二元共现中药,"山萸肉—熟地黄—茯苓"为主要的三元共现中药。证候方药二模共现分析提示"痰浊蒙窍—洗心汤",以及"肾虚—熟地黄"是AD治疗的核心方证、药证规律。结论 AD的中药治疗当以补肾为基本原则,随证辅以化痰开窍、活血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肾虚 痰浊 血瘀 共现聚类分析
下载PDF
碳酸盐岩铸体薄片面孔自动提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杜相仪 董少群 +2 位作者 曾联波 何娟 孙福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10-1921,共12页
岩石孔隙是储层储集油气的重要场所,通过铸体薄片进行岩石孔隙结构分析对储层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碳酸盐岩孔隙结构较为复杂,铸体薄片图像中存在大量噪声和干扰因素,致使常规方法面孔提取效果不佳,因此本文引入一种多阈值铸体薄片面... 岩石孔隙是储层储集油气的重要场所,通过铸体薄片进行岩石孔隙结构分析对储层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碳酸盐岩孔隙结构较为复杂,铸体薄片图像中存在大量噪声和干扰因素,致使常规方法面孔提取效果不佳,因此本文引入一种多阈值铸体薄片面孔自动提取方法(ctsPore方法)进行孔隙区域提取和面孔率估计,方法综合利用HSV色彩空间中不同参数提取孔隙区域。本文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特点确定了一套ctsPore阈值参数,以解决溶蚀孔与噪声易混淆的问题。实验以伊拉克A油田中新统Asmari组A段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对所使用算法进行了效果检验。算法精度和效率分析实验表明,基于ctsPore方法的碳酸盐岩铸体薄片面孔提取误差小于0.24%。全井段铸体薄片分析结果表明,A段储层面孔率范围主要分布在6%~8%,储层较为致密,从上到下A1~A3小层的储层平均面孔率分别为6.9%、11.7%、5.4%,与储层物性、沉积微相和岩性等纵向分布规律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提取 铸体薄片 ctsPore 碳酸盐岩储层 伊拉克A油田
下载PDF
基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帕金森病相关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3
6
作者 马素亚 杜相宜 时晶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4期28-32,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帕金森病(PD)信号通路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讨PD相关信号通路网络关键蛋白。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信号通路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PD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拓扑分析功能寻找信号... 目的通过构建帕金森病(PD)信号通路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讨PD相关信号通路网络关键蛋白。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信号通路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PD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拓扑分析功能寻找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关键蛋白。结果共纳入9条PD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mTOR通路、JNK通路、p38 MAPK通路、Wnt/β-catenin通路、Notch通路、SDF-1/CXCR4通路、NF-κB通路、JAK/STAT通路和Nrf2/ARE通路。构建信号通路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后筛选出前10位关键信号蛋白,分别为AKT1、MAPK1、Jun、p53、c-MYC、JNK、TNF、PTEN、STAT3和mTOR。结论成功构建了PD信号通路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与PD相关的信号通路蛋白,其中AKT1、MAPK1、Jun、p53、c-MYC、JNK、TNF、PTEN、STAT3、mTOR是PD信号通路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关键蛋白,在PD发病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信号通路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 拓扑分析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夯土建筑在广西村落中的特性研究——以崇左市大新县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杜相宜 林海 《城市建筑》 2022年第8期75-77,共3页
受城乡目前发展建设进程的影响,少数传统的夯土建筑不能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其力学性和耐久度都较差,在地区灾害中表现尤为显著。本文通过考察和调研广西古村落传统夯土建筑,研究当地土壤状况及适用夯土材料程度,通过试块实验对当地传... 受城乡目前发展建设进程的影响,少数传统的夯土建筑不能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其力学性和耐久度都较差,在地区灾害中表现尤为显著。本文通过考察和调研广西古村落传统夯土建筑,研究当地土壤状况及适用夯土材料程度,通过试块实验对当地传统夯土成分进一步改良,探究其特性,研究并推广。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夯土是生态性价比最高的传统建材之一,具有巨大的发掘和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土建造 实用环保 降解再生 可持续发展应用
下载PDF
An intelligent prediction method of fractures in tight carbonate reservoirs 被引量:1
8
作者 DONG Shaoqun ZENG Lianbo +4 位作者 du xiangyi BAO Mingyang LYU Wenya JI Chunqiu HAO Jingr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6期1364-1376,共13页
An intelligent prediction method for fractures in tight carbonate reservoir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upgrading single-well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well fracture trend prediction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mo... An intelligent prediction method for fractures in tight carbonate reservoir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upgrading single-well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well fracture trend prediction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modifying construction of interwell fracture density model,and modeling fracture network and making fracture property equivalence.This method deeply mines fracture information in multi-source isomerous data of different scales to reduce uncertainties of fracture prediction.Based on conventional fracture indicating parameter method,a prediction method of single-well fractures has been worked out by using 3 kind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to improve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from 3 aspects,small sample classification,multi-scale nonlinear feature extraction,and decreasing variance of the prediction model.Fracture prediction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 provides many details of inter-well fractures.It is combined with fault-related fracture information predic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servoir geomechanics to improve inter-well fracture trend prediction.An interwell fracture density model for fracture network modeling is built by coupling single-well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well fracture trend through co-sequential simulation.By taking the tight carbonate reservoir of Oligocene-Miocene AS Formation of A Oilfield in Zagros Basin of the Middle East as an example,the proposed prediction method was applied and verified.The single-well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improves over 15%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fracture indication parameter method in accuracy rate,and the inter-well fracture prediction improves over 25%compared with the composite seismic attribute prediction.The established fracture network model is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fluid production in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by well logs interwell fracture trend prediction interwell fracture density model fracture network mode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ight carbonate reservoir Zagros Basin
下载PDF
含悬浮物低放有机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勤 杜香怡 +1 位作者 谢华 王烈林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2-880,共9页
针对核工业产生的含悬浮物低放有机废液,本文设计采用微波芬顿-真空抽滤-沸石吸附-离子交换四级组合工艺,实现对废液中的有机物、悬浮物以及核素的深度净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30 min、pH=6、n(H2O2)=0.03 mol/L以及n(H2O2)... 针对核工业产生的含悬浮物低放有机废液,本文设计采用微波芬顿-真空抽滤-沸石吸附-离子交换四级组合工艺,实现对废液中的有机物、悬浮物以及核素的深度净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30 min、pH=6、n(H2O2)=0.03 mol/L以及n(H2O2):n(Fe^2+)=3的最佳条件下,微波芬顿后废液的COD值仅为15.1 mg/L有机物去除率高达95.3%,明显优于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悬浮物在微波芬顿后效作用(絮凝反应)及真空抽滤联合工艺下,获得了优异的净化效果,其SS净化率高达99%以上;Co、Cs、Sr、Fe四种模拟核素经沸石柱吸附后均能在10 min较短时间内达到吸附平衡。其中,Co、Cs、Fe的去除率高达99%以上;离子交换柱对核素的去除效果并不显著,这主要归因于沸石柱对核素高吸附性的贡献。最终,废液经四级处理单元净化后,出水COD、悬浮物、模拟核素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6.3%、99.1%及95%以上,完全能够满足国标对此类废水的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悬浮物 放射性核素 微波芬顿 沸石吸附 离子交换
下载PDF
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经颅黑质超声强回声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婷 田金洲 +7 位作者 秦斌 周沪方 徐筱青 杜相宜 倪敬年 魏明清 张学凯 时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1-977,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的关键中医证候。方法招募的108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85例完成经颅黑质超声检查,测量黑质强回声区面积(SN)。应用帕金森病证候量表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将85例病例进行中医证候诊断,辨证为髓减证、阴虚证、肝风证... 目的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的关键中医证候。方法招募的108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85例完成经颅黑质超声检查,测量黑质强回声区面积(SN)。应用帕金森病证候量表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将85例病例进行中医证候诊断,辨证为髓减证、阴虚证、肝风证、气虚证、内热证、肾虚证、脾虚证、阳亢证、痰浊证、血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气滞证,并分为证候阳性组和证候阴性组。比较两组间黑质强回声区异常扩大(SN+)病例比例的差异,应用偏相关及Spearman相关分析中医证候与黑质强回声区面积的相关性。结果髓减证患者SN+占79.7%,高于非髓减证患者的36.4%(P=0.002);肾虚证患者SN+占84.6%,高于非肾虚证患者的65.2%(P=0.042)。髓减证(r=0.276,P=0.011)、肾虚证(r=0.279,P=0.011)、痰浊证(r=0.277,P=0.011)证候积分与最大侧黑质强回声区面积(SN_L)呈正相关;髓减证(r=0.297,P=0.006)、肾虚证(r=0.242,P=0.026)证候分布与SN_L呈正相关。结论髓减证、肾虚证、痰浊证是PD的关键证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发性帕金森病颅内黑质区的神经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经颅黑质超声 髓减证 肾虚证 痰浊证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致密储层裂缝测井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少群 曾联波 +5 位作者 车小花 杜相仪 徐辉 冀春秋 杨卫东 李志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43-2461,共19页
裂缝是致密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和重要渗流通道,裂缝对致密储层的勘探与开发至关重要.单井裂缝识别主要使用井壁成像测井、阵列声波测井和常规测井,如何准确识别裂缝是致密储层研究领域的关键性难题.人工智能是新时期油气智能勘探开发突... 裂缝是致密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和重要渗流通道,裂缝对致密储层的勘探与开发至关重要.单井裂缝识别主要使用井壁成像测井、阵列声波测井和常规测井,如何准确识别裂缝是致密储层研究领域的关键性难题.人工智能是新时期油气智能勘探开发突破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提高单井裂缝识别精度的利器.因此,结合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致密储层裂缝识别的案例及笔者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分别介绍了无监督学习、有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人工智能方法在三类测井数据裂缝识别中的应用现状.目前,人工智能在常规测井裂缝识别中应用最为广泛,在井壁成像测井裂缝识别次之,在阵列声波测井识别中应用相对较少.关于人工智能算法,无监督方法由于识别精度问题,应用相对较少;有监督学习方法是目前应用的主流方法,但其需要有充足的有标签数据才能建立有效的裂缝预测模型;半监督学习方法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其可以融合无监督和有监督学习的优点,充分利用有标签测井小样本数据和无标签测井大样本数据,但运行效率是该类方法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单井裂缝人工智能识别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往高非线性拟合能力发展、单方法预测往多方法集成发展.同时也系统讨论了各类人工智能方法的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裂缝 测井 识别方法 半监督学习 有监督学习 无监督学习 致密储层.
原文传递
扩散张量成像预测轻度认知损害向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转化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相宜 魏明清 +3 位作者 倪敬年 李婷 时晶 田金洲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41-144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预测价值。方法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Medline、Ovid Journa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 目的系统评价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预测价值。方法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Medline、Ovid Journa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查找关于DTI对MCI转归预测价值的队列研究及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和统计分析。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5.0进行数据合并。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共包括MCI患者266例,其中,最终转变成AD患者的有106例,仍稳定在MCI阶段的有160例。Meta结果分析显示,DTI对MCI患者向AD患者转化具有中等的敏感度为82.23%(95%CI 73.38%~88.54%,P=0.000),遗漏率仅为17.77%;预测特异度为60.72%(95%CI 40.35%~70.79%,P=0.447),显著性水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亚组分析所得结果中,其中左侧钩状束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预测敏感度最高,为86.72%(95%CI 74.74%~93.51%,P=0.000),遗漏率仅为13.28%,其预测特异度为26.99%(95%CI 19.19%~36.52%,P=0.000),误判断率高达73.01%。结论基线DTI参数的改变对于MCI患者1~4年内转归的预测敏感度较好,可用于指导临床早期干预,但因其特异度较低,因而需要更多较好的预测指标以降低误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损害 阿尔茨海默病 扩散张量成像 队列 转归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