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浅水湖泊高时空分辨率风场特征数值模拟研究:以巢湖为例
1
作者 杜飞 陈凯麒 +7 位作者 刘晓波 王世岩 黄爱平 董飞 刘畅 杜彦良 阳星 孙龙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9,共11页
【目的】大型浅水湖泊的风场是影响湖泊流场、水体富营养化和藻华运移聚集规律的关键因素之一,仅依托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难以有效捕捉湖面风场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快速变化。为精细刻画湖泊高频变化风场,辨识其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巢... 【目的】大型浅水湖泊的风场是影响湖泊流场、水体富营养化和藻华运移聚集规律的关键因素之一,仅依托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难以有效捕捉湖面风场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快速变化。为精细刻画湖泊高频变化风场,辨识其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巢湖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全球再分析数据集和地理静态数据,通过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模拟分析巢湖地区2019年高时空分辨率的风场变化过程。【结果】结果显示:巢湖区域风速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由湖面向陆面逐渐减弱;湖面主导风向为东风和偏东风,主导风速为二级至四级,湖面平均风速在11月最大,12月次之,5月最小,不同季节湖面平均风速由大到小依次为冬季、秋季、夏季和春季。【结论】结果表明:巢湖在白天(夜晚)出现冷(暖)湖效应,其风场在早上6时和夜晚23时出现陆风和湖风转换;西半湖受湖陆风和城市热岛影响显著,在夏季会出现明显的环湖湖风锋,其湖风锋穿透内陆距离约4.7~9 km;东半湖受山谷风影响显著,在东南部山脉以东湖区易形成低风速区,在湖口附近受狭管效应易形成高风速区。通过研究成果可进一步认知巢湖区域风场特征,为巢湖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风场 湖陆风 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温度速率下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热力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周锐 陈登高 +3 位作者 朱烜 刘伟斌 杜彦良 李世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针对我国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复杂温度荷载效应,重点研究不同温度速率变化对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大型环境模拟试验箱,开展简支箱梁上5块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1∶4几何缩尺模型的温度试验,对比分析... 针对我国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复杂温度荷载效应,重点研究不同温度速率变化对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大型环境模拟试验箱,开展简支箱梁上5块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1∶4几何缩尺模型的温度试验,对比分析3种环境温度变化速率下无砟轨道内的温度和应力分布特征;建立两端自由和两端约束条件下缩尺模型的热传导数值模型,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两种约束条件下无砟轨道-箱梁结构的三维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变化速率下降,无砟轨道-箱梁结构的竖向位移和温度变化幅值在增大,但竖向多层的温度和位移数值在下降;结构的应力、轨道板轴力也不断增大,特别是温度变化速率从0.67℃/min下降到0.44℃/min时。此外,两端自由的纵向应力和竖向位移均比两端约束的小,但其温度要大于两端约束的,约束边界条件会加速轨道内热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温度模拟试验 温度变化速率 热力学性能 热传导模型 不同约束条件
下载PDF
大型铁路客站结构健康监测现状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杜彦良 张浩 刘伯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6,共10页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型复杂现代化铁路客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呈现出体型新颖、结构庞大、受力状态复杂、运营维护要求高、人员高度聚集等特点,如何保障其运营安全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备受关注。系统...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型复杂现代化铁路客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呈现出体型新颖、结构庞大、受力状态复杂、运营维护要求高、人员高度聚集等特点,如何保障其运营安全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备受关注。系统梳理大型铁路站房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典型病害,明确大型铁路站房主要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总结铁路客站结构健康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现状,并结合《铁路客站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标准》编制过程中的调研、讨论和争议,分析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大型铁路客站健康监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复杂铁路客站 运营安全 结构健康监测 技术标准 工程应用
下载PDF
变幅荷载下钢桥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及长度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周致远 吉伯海 +1 位作者 杜彦良 徐赵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3-51,共9页
为探明变幅荷载对钢桥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该文以钢桥面板顶板-竖向加劲肋为构造细节,开展了9组常/变幅疲劳试验,对比分析常/变幅荷载下疲劳裂纹扩展行为,探讨载荷次序、过载比、高/低载循环次数对疲劳扩展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K... 为探明变幅荷载对钢桥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该文以钢桥面板顶板-竖向加劲肋为构造细节,开展了9组常/变幅疲劳试验,对比分析常/变幅荷载下疲劳裂纹扩展行为,探讨载荷次序、过载比、高/低载循环次数对疲劳扩展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Kujawski扩展模型对常/变幅疲劳扩展规律进行预测分析,并建议复杂变幅荷载下疲劳裂纹扩展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变幅荷载下的裂纹扩展存在迟滞和加速行为,其中由高应力幅变为低应力幅时会产生明显的扩展迟滞现象,并且过载比越大、高载循环次数越多,所产生的迟滞现象越明显。变幅荷载下各应力幅加载阶段的扩展速率与对应常幅扩展速率较为接近,可以将复杂变幅荷载下的疲劳裂纹扩展近似等效为多段常幅裂纹扩展,并利用Kujawski扩展模型实现对实际疲劳裂纹扩展长度的初步预测。现场测试及跟踪结果也验证了该文所提出裂纹长度预测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幅疲劳 裂纹 过载迟滞 扩展模型 预测
下载PDF
大型分层水库翻库特性及溶解氧响应研究
5
作者 杜彦良 刘小蔚 +3 位作者 刘晓波 刘畅 王世岩 赵仕霖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5-793,805,共10页
翻库对分层水库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大型深水水库潘家口水库的原位监测结合垂向二维水动力-水质-水生态模型对翻库特性及溶解氧(DO)响应进行研究,分别对2018和2020年的水环境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水温分层导致了DO垂向... 翻库对分层水库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大型深水水库潘家口水库的原位监测结合垂向二维水动力-水质-水生态模型对翻库特性及溶解氧(DO)响应进行研究,分别对2018和2020年的水环境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水温分层导致了DO垂向分层,表层DO与气温相关性强,底层DO在分层后持续下降至0,秋季翻转是底层复氧的主要途径。2018年平均运行水位较2020年高14.2 m,表层温水层最大厚度2018年比2020年增加了近10 m,水库翻库从库尾逐渐向坝前推进。在库尾到坝前的距离约30 km的水域,2018年翻库的历经时间比2020年缩短40 d,坝前DO的垂向均匀时间滞后于水温7~10 d。水库水位较低时,翻库产生的表层水体DO下降幅度更大,降幅为3~4 mg/L。分别对水库不同断面可用势能指数(APE)对分层稳定性的过程进行分析,水库在不同年份和不同位置断面的翻库日期与夏季混合循环期的平均APE指数大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研究为探求大型深水分层水库水环境演变规律,科学合理进行调度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湖库 水温及溶解氧翻转 翻转日期 可用势能指数 CE-QUAL-W2
下载PDF
考虑层间效应的钢纤维混凝土隧道单层衬砌受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周平 王志杰 +4 位作者 雷飞亚 杜彦良 侯伟名 徐海岩 王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128,共13页
为探究考虑层间接触效应的钢纤维混凝土隧道单层衬砌内力分布规律,自行设计考虑层间效应的单层衬砌模型并研制竖向油压5MPa和侧向压力1.5MPa作为逐级施加的卧式加载试验台架,开展不同荷载作用下的钢纤维混凝土隧道单层衬砌受力特征模型... 为探究考虑层间接触效应的钢纤维混凝土隧道单层衬砌内力分布规律,自行设计考虑层间效应的单层衬砌模型并研制竖向油压5MPa和侧向压力1.5MPa作为逐级施加的卧式加载试验台架,开展不同荷载作用下的钢纤维混凝土隧道单层衬砌受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层间接触特征的单层衬砌与考虑接触特征的单层衬砌在拱腰和墙角处的安全系数均为最低,最容易出现弯矩和轴力突变;考虑层间接触特征的单层衬砌最大弯矩与最大轴力均出现在拱脚处,层间接触面存在明显黏结力,结构的轴力增加和弯矩减小,内力变得均衡,结构的整体安全性高于不考虑层间接触面,相对不考虑层间效应,受力最不利的左右拱脚处的安全系数分别增加143.7%、149.4%;当竖向油压达到3MPa、侧向油压值达到0.9MPa时,仰拱周围层间接触面压力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仰拱处混凝土由线弹性转变为塑性,竖向油压达到4MPa,侧向油压值达到1.2MPa时,仰拱、拱角与拱顶层间接触面应力值有减小或反向增长的趋势,仰拱、墙角等界面发生破坏;钢纤维在单层衬砌裂缝扩展在30%~70%之间阻裂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钢纤维混凝土 单层衬砌 层间效应 受力特征
下载PDF
昔格达地层隧道变形特性曲线及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平 王志杰 +4 位作者 徐海岩 杜彦良 侯伟名 许瑞宁 赵启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121,共15页
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开挖后易风化,遇水即泥化等性质严重影响成昆线复线的快速安全施工,因此展开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变形特性曲线及其变形机理等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中通过现场调查,物理力学试验,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 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开挖后易风化,遇水即泥化等性质严重影响成昆线复线的快速安全施工,因此展开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变形特性曲线及其变形机理等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中通过现场调查,物理力学试验,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等手段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变形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昔格达地层隧道主要发生拱顶大变形、水平收敛大和仰拱突泥隆起等,围岩呈现中厚层状、互层状和薄层状等水平层理发育;含水率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的力学性质影响很大;黄色砂岩夹页岩围岩试样压缩模量最小;含水率对灰色页岩夹砂岩围岩试样的黏聚力影响最大,对浅灰色页岩夹砂岩围岩的内摩擦角影响最大;拟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下的变形特性曲线,得到昔格达地层隧道开挖围岩变形全过程曲线:开挖初期缓慢变形,开挖中期急剧变形,开挖中后期变形减缓和开挖末期变形稳定;同时推导出在弹性、塑性和松动区状态下的昔格达地层围岩变形公式,得到弹塑性昔格达地层围岩变形特性曲线以及四个阶段昔格达地层隧道各部位变形松动区轮廓。最后从力学变形本构模型、物理和化学等角度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变形的力学机理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地层 围岩变形 变形特性曲线 变形机理
下载PDF
梧桐河生态流量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建新 赵尚飞 +2 位作者 杜彦良 殷淑华 王世岩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78-83,共6页
为定量确定大坝修成后坝址下游所需生态流量,通过Tennant法、湿周法和R2-Cross法对坝址至河口断面不同时间段维持水生态系统稳定所需的水量进行计算,并结合维持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和河滩湿地生态补水量的估算结果分析坝... 为定量确定大坝修成后坝址下游所需生态流量,通过Tennant法、湿周法和R2-Cross法对坝址至河口断面不同时间段维持水生态系统稳定所需的水量进行计算,并结合维持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和河滩湿地生态补水量的估算结果分析坝址断面下泄流量。计算结果为:鱼类产卵期(4—8月)的下泄生态流量为5. 74 m3/s,一般用水期(9月至次年3月)的下泄生态流量为1. 76 m3/s;除6月份外,其他月份用于维持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河滩湿地生态补水量可由天然降水补给,6月份时对小山亮子断面的生态基流增加0. 01 m3/s后方可满足这两项水量的补给。通过对坝址断面下泄流量的分析,可为水资源配置及大坝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TENNANT法 湿周法 R2-Cross法 梧桐河 最小下泄流量 河滩湿地河流补水量
下载PDF
妫水河入官厅水库水污染成因及减排措施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亚娟 杜彦良 +4 位作者 刘培斌 王世岩 毕二平 高晓薇 殷淑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5-333,共9页
为保障妫水河入官厅水库入流水质达标,分析水质成因,分步制订水质改善措施。采用MIKE21耦合植物作用的Ecolab生态水质模型,对妫水河下游入官厅水库断面至东大桥断面、支流三里河水域进行模拟。通过对丰水期和枯水期监测数据及模拟结果... 为保障妫水河入官厅水库入流水质达标,分析水质成因,分步制订水质改善措施。采用MIKE21耦合植物作用的Ecolab生态水质模型,对妫水河下游入官厅水库断面至东大桥断面、支流三里河水域进行模拟。通过对丰水期和枯水期监测数据及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流域上游来流水量及水质、区间污染源及河流湿地等自净作用是影响官厅水库入流水质的主要原因,其中:妫水河入流污染负荷对水库入流水质贡献率最大,丰枯水期氨氮、总磷和总氮的贡献率分别为18.32%~45.76%、9.31%~31.17%和29.34%~67.56%;区间入河污染源氨氮、总磷和总氮削减率分别为19.41%、31.31%和24.94%;丰枯水期河道自净对氨氮、总磷和总氮削减率分别为44.85%~61.29%、51.40%~77.92%和8.40%~23.06%。为改善官厅水库入流水质,在流经城市区的妫水河下游及三里河修建了河流湿地公园,对区域污染源进行截污,使得入库水质可达到Ⅲ类水。为长远确保官厅水库的水质,控制来流水质和加强流域治理是关键,同时营造岸带湿地,对水质改善有积极的作用。研究结果及方法可为水库污染防治及负荷量削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污染 源解析 水质水动力模型 措施评估 北方河流
下载PDF
分层湖库溶解氧时空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杜彦良 彭文启 刘畅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90-998,共9页
溶解氧(DO)是湖库水质管理的关键变量之一,对维持湖库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受控于湖库生态、生物地球化学和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湖库DO对气候、地理、富营养化、有机污染、水文及负荷的输入等环境压力反应敏感。随着监测技术的提高、... 溶解氧(DO)是湖库水质管理的关键变量之一,对维持湖库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受控于湖库生态、生物地球化学和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湖库DO对气候、地理、富营养化、有机污染、水文及负荷的输入等环境压力反应敏感。随着监测技术的提高、实验分析的多样、模型工具的完善,溶解氧垂向分层机理研究也更加深入。分层湖库的表面温水层因大气复氧、光合作用等的影响DO饱和程度高,变温层DO与受透明度影响的浮游生物呼吸与光合作用、水平和表层等外部物质输入、有机物沉积过程分解等机制有关,DO垂向形态多样,其中变温层DO极小值广泛存在且成因复杂。滞温层缺氧与沉积物、初级生产力、外部输入湖库大小等有关,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手段,滞温层DO演变过程得到较好的解释。由于分层湖库影响DO时空分布的因素众多,个别因子或经验公式分析,很难对湖库DO现象做出全面精确的描述,基于机理及过程的数值模型是DO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针对分层湖库越来越普遍的缺氧现象,为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合理的科学措施,提高水库管理,采用原位监测、经验参数、公式和数值模型等手段,揭示湖库溶解氧的演变机理,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湖库 溶解氧时空变化 变温层溶解氧极小(MOM) 滞温层缺氧 湖库缺氧
下载PDF
人工湿地植物水质净化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杜彦良 张双虎 +2 位作者 王利军 毛战坡 马晓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5-684,共10页
研究区域永年洼湿地面临生态退化、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已通过人工种植湿地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及水质改善。永年洼连续2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随着湿地植物的种植和生长,洼内水体的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研究区域永年洼湿地面临生态退化、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已通过人工种植湿地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及水质改善。永年洼连续2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随着湿地植物的种植和生长,洼内水体的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根据湿地植物对水质的作用机理,通过MIKE模型的EcoLab中水质过程自定义及编辑功能,基于湿地植物的泌氧、细菌活性增加和植物吸收作用下水化学反应过程,构建"WQ+Veg"水质模块,耦合MIKE21水动力结果,模拟永年洼人工湿地种植前后湖区流速及NH3-N、 TN、 TP等水质指标的变化。在有加密监测的断面上,模拟有植物的2017年情景相比无植物的2016年情景,NH3-N、TN和TP平均下降了14.9%、7.33%和14.3%,与监测结果较为一致。在永年洼出水口处2017年相比2016年,NH3-N、TN和TP的去除率提高了7.2%、5.3%和9.1%。模型描述的反应过程清晰,可考虑湿地植物类型、分布、面积等条件下水质氮磷的响应,为大尺度湿地修复的布局及设计提供研究工具,同时为湿地水质净化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湿地 湿地植物水质净化 MIKE21-EcoLab模型 湿地氮磷去除率 永年洼
下载PDF
北运河流域近57 a降水量趋势变化及突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家祥 王世岩 +3 位作者 刘畅 韩祯 杜彦良 姜志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1-29,共9页
北运河流域属于北方典型缺水性流域,研究流域降水趋势变化及其突变特征对于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流量保障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北运河流域1960—2016年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法、滑动平均分析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了流域内降水量的... 北运河流域属于北方典型缺水性流域,研究流域降水趋势变化及其突变特征对于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流量保障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北运河流域1960—2016年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法、滑动平均分析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了流域内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利用滑动t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Pettitt法进行了降水序列突变分析,并采用小波分析法分析了降水量的周期性特征。分析表明:(1)北运河流域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年际降水上升下降交替出现,多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上出现微弱减少变化。(2)流域降水量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中游区域降水量相对较多,上游山区和下游平原地区次之。(3)流域降水量在1996年前后出现较明显的突变特征,突变时间节点与海河流域大区域格局变化具有一致性。(4)流域存在3个不同尺度的"丰-枯"变化周期,其中以8~17 a时间尺度的6次振荡表现最为稳定和显著,第一主周期为13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变化趋势 突变 周期性 北运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发展历程、成就及展望 被引量:36
13
作者 洪开荣 杜彦良 +3 位作者 陈馈 冯欢欢 贾连辉 徐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9-756,I0003-I0020,共36页
系统分析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特指盾构和TBM)装备技术在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并将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划分为艰辛探索自主研发、国外制造国外施工、国外制造自主施工、联合制造自主施工、自主制造自主施工、中国技术走出国门6个阶段。... 系统分析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特指盾构和TBM)装备技术在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并将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划分为艰辛探索自主研发、国外制造国外施工、国外制造自主施工、联合制造自主施工、自主制造自主施工、中国技术走出国门6个阶段。从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技术、技术发展特点3方面对中国盾构/TBM技术的发展成就进行系统性总结,并提出:1)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为代表的超长山岭隧道、深圳春风隧道为代表的城市地下隧道、汕头海湾隧道为代表的穿江越海隧道等重大工程的修建,促进了盾构/TBM装备技术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2)以大直径泥水盾构、异形掘进机及复杂环境下TBM装备等为典型代表的重大装备技术,在自主设计制造能力方面取得较大突破;3)盾构/TBM技术呈现出由常规断面向超大/微小断面、单一模式向多模式、圆形断面向异形断面、传统水平方向向多维度发展的特点。从多元化、智能化的角度,展望了未来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发展趋势,并从“地质可感”“装备可掘”“施工可控”3个方面,对隧道智能化装备与施工技术体系进行了论述,为工程勘察设计、装备选型设计及施工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盾构 TBM 重大装备 重大工程 智能化
下载PDF
高速铁路连续梁桥近断层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伟 王冠 +3 位作者 杜彦良 曹昱洲 徐瑞祥 郭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218,共7页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下高速铁路普通桥梁以及减隔震桥梁的抗震性能,本文应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选取墩顶位移作为连续梁桥的损伤量化指标对高速铁路普通连续梁桥和减隔震连续梁桥进行了近断层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震强度下...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下高速铁路普通桥梁以及减隔震桥梁的抗震性能,本文应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选取墩顶位移作为连续梁桥的损伤量化指标对高速铁路普通连续梁桥和减隔震连续梁桥进行了近断层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震强度下,近断层地震比远场地震更具破坏性,特别是滑冲效应的近断层地震危害性更强,即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将近断层地震的特点纳入考虑;所提出的新型减隔震支座能够有效地减少高速铁路桥梁的地震响应,保障高速铁路桥梁的地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连续梁 近断层地震 减隔震 增量动力分析 限位支座 易损性分析 远场地震
下载PDF
基于瞬态冲击响应特性的无砟轨道砂浆层脱空的检测和识别 被引量:19
15
作者 田秀淑 杜彦良 赵维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48-153,共6页
基于瞬态冲击响应特性进行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砂浆层脱空的检测和识别方法研究。采用LS-DYNA软件建立了CRTSⅡ型无砟轨道多层结构截面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尺寸脱空的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模拟结果的速度时程曲线特性、频谱曲线特... 基于瞬态冲击响应特性进行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砂浆层脱空的检测和识别方法研究。采用LS-DYNA软件建立了CRTSⅡ型无砟轨道多层结构截面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尺寸脱空的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模拟结果的速度时程曲线特性、频谱曲线特性和导纳变化特性,提出了基于瞬态响应特性检测砂浆层缺陷的识别参数。对预设不同尺寸缺陷的高铁实体模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砂浆层存在脱空时,测点的速度时程曲线振幅增加、低频频谱峰高、导纳均值增加且导纳谱呈现多峰特征,基于瞬态冲击响应特性可准确识别砂浆层内大于0.4 m的脱空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砂浆层脱空 瞬态冲击响应 导纳
下载PDF
Electro-elastic Fields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with An Elliptic Hole under Uniform Internal Shearing Forces 被引量:6
16
作者 du yanliang LIU Shuhong +1 位作者 duAN Shijie LI Yanqia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54-461,共8页
The existing investigations on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containing an elliptic hole mainly focus on remote uniform tensile loads.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racture behavior of piezoelectric materi... The existing investigations on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containing an elliptic hole mainly focus on remote uniform tensile loads.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racture behavior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solutions are presented for an elliptic hole in transversely isotropic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subjected to uniform internal shearing forces based on the complex potential approach. By solving ten variable linear equations,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hole satisfying the permeable electric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Taking PZT-4 ceramic into consideration, numerical results of electro-elastic fields along the edge of the hole and axes, and the electric displacements in the hole are presented. Comparison with stresses in transverse isotropic elastic materials shows that the hoop stress at the ends of major axis in two kinds of material equals zero for the various ratios of major to minor axis lengths; If the ratio is greater than 1, the hoop stress in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elastic materials, and if the ratio is smaller than 1, the hoop stress in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elastic materials; When it is a circle hole, the shearing stress in two materials along axes is the same. The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displacement components shows that the vertical electric displacement in the hole and along axes in the material is always zero though under the permeable electric boundary conditio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electric displacement components along the edge of the hole are symmetrical and antisymmetrical about horizontal axis, respectively. The stress and electric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tends to zero at distances far from the elliptical hole, which conforms to the conclusion usually made on the basis of Saint-Venant’s principle. Unlike the existing work, uniform shearing forces acting on the edge of the hol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lectro-elastic field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elliptic hole ar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electric material elliptic hole permeable boundary condition electro-elastic fields internal shearing forces
下载PDF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安全服役智慧感知与性态演化预测
17
作者 杜彦良 杜博文 +3 位作者 徐飞 孙磊磊 叶俊辰 李林超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3-718,共6页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安全服役智慧感知与性态演化预测,是提升地下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是基础设施由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的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迅速,已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并逐步形成了网...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安全服役智慧感知与性态演化预测,是提升地下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是基础设施由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的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迅速,已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并逐步形成了网络化,未来将形成立体化的城市布局。但地下空间结构安全感知与演化预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地下空间结构建设与安全运营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立足于地下空间安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分析了现有地下空间结构安全感知与演化预测技术的优缺点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在深入分析现有地下空间结构安全感知与演化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了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并针对地下空间结构安全感知与演化预测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结构 时空大数据 状态感知 演化预测
原文传递
新形势下我国科技自主创新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8
作者 杜彦良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9-10,共2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命运,在世界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面对这场第二次世界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命运,在世界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面对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世界各国人民勇敢前行,风雨同舟。在我国,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采取最全面最严格防控举措,带领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抗击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竞争 科技自主创新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深度融合 生命至上 思考与建议 第一动力 以民为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