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食物观的内涵及发展要义
1
作者 杜志雄 龚俊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大食物观要求把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要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 大食物观要求把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要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面临资源约束加剧、供需数量与质量等结构性矛盾突出、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等一系列挑战,端稳端牢中国饭碗、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面临诸多考验,树立大食物观具有强大的时代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为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提供要素支撑。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优化农业支持政策,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粮食安全 食物需求 食物供给
下载PDF
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趋势研判和路径优化
2
作者 高鸣 杜志雄 《世界农业》 2024年第4期17-26,共10页
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世界各国乡村发展的主要方向.澳大利亚、美国、德国、韩国等典型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国际趋势与发展路径包括:依照数字乡村专项规划建立... 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世界各国乡村发展的主要方向.澳大利亚、美国、德国、韩国等典型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国际趋势与发展路径包括:依照数字乡村专项规划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依据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理念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数字素养技能培训打造乡村数字人才队伍,依据农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推动数字化转型,依靠协调政府市场关系取得数字乡村建设实效.针对当前中国在数字乡村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国外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趋势,本文提出重视基层建设规划、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注重培养数字人才、加速提高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构建多元投入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农村数字化 发展趋势 路径优化
下载PDF
农业农村创新与创业联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芦千文 杜志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2,共12页
破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瓶颈,关键是解决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导致的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问题。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特殊性使其创新体系分为创新生产、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 破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瓶颈,关键是解决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导致的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问题。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特殊性使其创新体系分为创新生产、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的根源是三个环节衔接不畅,不同主体逻辑分化导致的部分环节“自我循环”、创新链条短化,叠加小农户创新需求难以表达、创新服务供给成本高,使创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如果不建立创新供给与需求的内在联系,强调创新供给的资源投入,可能造成更多的资源沉淀和投入浪费。农业农村创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大量具有创新内生需求的主体和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有助于打开创新“自我循环”,畅通创新要素循环流动通道,促进农业农村创新均衡发展。从完善创新体系的需求出发,以联动创业与创新为探索方向,以高质量创业补齐创新体系短板,是增强农业农村创新动能的有效机制。要把创新导向和创新价值的创业纳入农业农村创新体系,统筹生计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建立创新型创业的孵化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营商和发展环境,推动农业农村创业与创新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创新 创业 农业强国 农村现代化
下载PDF
土地经营规模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农场监测数据的观察 被引量:30
4
作者 夏雯雯 杜志雄 郜亮亮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0-78,共9页
研究目的:在土地规模化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下,从全国和地区层面分析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总体影响,发现其应用概率显著提高了具体土地规模区间。研究方法:运用IV方法对LPM和Probit模型进行估计。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在土地规模化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下,从全国和地区层面分析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总体影响,发现其应用概率显著提高了具体土地规模区间。研究方法:运用IV方法对LPM和Probit模型进行估计。研究结果:(1)土地经营规模对农场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土地经营规模每增加100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概率平均提高2.10%。(2)政府倡导的适度规模经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并不存在矛盾。相对于土地经营规模75亩以下的农场,当土地经营规模达到110亩后,农场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概率会显著提高;110~225亩与225亩以上的农场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3)相比于东北地区的样本农场,土地经营规模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正向影响效应在西部地区的样本农场中更明显。研究结论:促进土地向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流转,注重不同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土地经营规模 工具变量法 家庭农场
下载PDF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其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795家种植业家庭农场面板数据 被引量:15
5
作者 杜志雄 谭洪业 郜亮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60-73,共14页
加入合作社作为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方式,不仅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应有之义。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而言,理论上看,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和概率会随其经营规模的扩大而逐渐提升。... 加入合作社作为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方式,不仅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应有之义。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而言,理论上看,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和概率会随其经营规模的扩大而逐渐提升。文章的研究目的就在于实证分析土地经营规模与家庭农场入社行为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土地经营规模与农场加入合作社之间的联立性关系会带来内生性问题,文章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基于全国家庭农场监测2014—2016年795家种植业家庭农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对于农场加入合作社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即那些经营规模大的农场加入合作社的概率更高;即使考虑到家庭农场所在地区合作社数量的外生影响,这个结论依然稳健。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 土地经营规模 加入合作社
下载PDF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对国内棉花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郜亮亮 杜志雄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7-147,共11页
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供给的重要内容。基于中美棉花现货价格、中国与国际棉花价格以及国内籽棉、皮棉和纱线市场价格等10个宏观价格数据,利用计量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 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供给的重要内容。基于中美棉花现货价格、中国与国际棉花价格以及国内籽棉、皮棉和纱线市场价格等10个宏观价格数据,利用计量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发现,目标价格改革后,国内棉花市场与国际棉花市场出现明显整合态势;同时,国内的籽棉与皮棉市场、皮棉与纱线市场呈现快速联动特征。因此,目标价格改革理顺了国内外棉花市场间和国内棉花产业不同环节市场间的关系,促进了国内棉花市场健康发展。下一步应继续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为其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三农”问题
下载PDF
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辨析、问题挑战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20
7
作者 杜志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对我国“三农”工作的统筹推进,更是确保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与保障。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认识,不同阶段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演进特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有机耦合,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基...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对我国“三农”工作的统筹推进,更是确保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与保障。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认识,不同阶段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演进特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有机耦合,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依托。目前,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与资源环境面临双重压力、生产成本攀升与供需结构失衡并存、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亟需增强、城乡居民收入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为破解以上现实制约因素,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应做到优先支农扶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县域载体,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注重生态保护,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强化人才支撑,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内涵辨析 问题挑战 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坚持城乡融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6
8
作者 杜志雄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再次对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其中突出强调了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县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从而整体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再次对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其中突出强调了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县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从而整体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场域和载体。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在城乡融合的理念下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 新型城镇化战略 农业农村现代化 城乡融合 城乡要素流动 高质量发展 整体推进
下载PDF
农业规模化经营:现状、问题和政策选择 被引量:63
9
作者 杜志雄 肖卫东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9,28,共10页
文章以土地流转与集中作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现状,讨论相关重要问题,并提出加快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选择。研究发现,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改革以来,家庭经营型、股份合作型、工商租赁型土... 文章以土地流转与集中作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现状,讨论相关重要问题,并提出加快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选择。研究发现,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改革以来,家庭经营型、股份合作型、工商租赁型土地规模经营稳步发展,服务带动型农业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尤其是,家庭农场日益成为集生产与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当前,农业规模经营还存在土地经营规模偏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土地流转'被流转'、流向不合理、土地租金显著上涨等突出问题。因此,加快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优化农村信贷供给政策,有效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经营主体风险保障水平;着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模经营 服务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 政策选择
下载PDF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意义、内涵及重点任务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杜志雄 肖卫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2-39,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战略部署,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不仅是加快补齐国家粮食安全短板的重要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而且是加强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战略部署,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不仅是加快补齐国家粮食安全短板的重要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而且是加强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目标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全方位”高度概括和浓缩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全过程和系统性措施,同时全面而又明确地界定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任务。在新发展阶段,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新体系;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的物质根基;加快培育发展粮食全产业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的产业根基;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的“双循环”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全方位 根基 农业强国 大食物观
下载PDF
中国农业发展70年:成就、经验、未来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杜志雄 肖卫东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1期2-33,共32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突出表现为农业产量产值取得巨大进步,农林牧渔业全面繁荣、协调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巨大飞跃;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农业发展新动能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突出表现为农业产量产值取得巨大进步,农林牧渔业全面繁荣、协调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巨大飞跃;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农业发展新动能基本形成;农业对外开放成就跃居世界前列;农村居民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迈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支持保护政策、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等是中国农业发展70年的基本经验。进入新时代,未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质量兴农战略,大力拓展农业多功能;努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深入推进农业资本化运作;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成就 经验 未来思路
下载PDF
由竞争力看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志雄 吕风勇 《中国西部》 2018年第2期69-75,共7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显示,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整体严重不足,同时存在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在要素聚集、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等方面都亟待进一步调整或提升。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显示,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整体严重不足,同时存在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在要素聚集、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等方面都亟待进一步调整或提升。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缘于自然禀赋、交通网络、核心城市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约束,也有战略定位不清晰、政策体制不灵活和思想观念不开放等方面的原因。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核心城市培育、优先发展县域确立、特色产业异军突进、营商环境改善和人口对外转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县域开发 县域经济竞争力 政策调整
下载PDF
加入合作社对粮食类家庭农场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644家粮食类家庭农场面板数据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来晓东 杜志雄 郜亮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是顺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的重要表现,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更是稳定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研究粮食类农场入社行为对其收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利用2014—2015年64... 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是顺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的重要表现,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更是稳定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研究粮食类农场入社行为对其收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利用2014—2015年644家粮食类家庭农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加入合作社对粮食类家庭农场亩均纯收入的影响作用,为了避免作物类别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本文分作物种类对农场入社行为与亩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加入合作社对玉米类家庭农场亩均纯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小麦和水稻类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对其亩均纯收入同样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使考虑到种植作物类别差异的影响,结论依然稳健。最后,为切实提高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和生产效益,保障未来家庭农场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政府应进一步支持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优化完善农地流转平台建设,鼓励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倡导家庭农场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加入合作社 家庭农场收入
下载PDF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保费支出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谭洪业 杜志雄 郜亮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103,共10页
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举措,以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制度为先导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一定会引起粮食生产者的响应和行为调整,规模化的家庭农场更是如此。依据这样的假设,基于家庭农场购买保险的事实,利用实证检验方法对粮食收储制... 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举措,以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制度为先导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一定会引起粮食生产者的响应和行为调整,规模化的家庭农场更是如此。依据这样的假设,基于家庭农场购买保险的事实,利用实证检验方法对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价。通过全国家庭农场监测2016年和2017年粮食类家庭农场两期面板数据,建立DID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估计,计量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6年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开展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确实导致了这些地区粮食类家庭农场2017年保费支出的显著增加。这一研究发现再次印证了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特征,据此提出应在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升级创新,以更好适应粮食生产主体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家庭农场 农业保险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30
15
作者 郭燕 李家家 杜志雄 《世界农业》 CSSCI 2022年第6期5-17,共13页
城乡收入不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共同富裕实现的短板,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和特点,有利于总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国际经验与教训。本文以近年来25个OECD成员国与2个发展中国家城乡居民收入的数据为例,回顾了... 城乡收入不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共同富裕实现的短板,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和特点,有利于总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国际经验与教训。本文以近年来25个OECD成员国与2个发展中国家城乡居民收入的数据为例,回顾了典型国家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OECD成员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部分OECD成员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较大的状态。通过分析典型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原因,本文认为应重点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丰富多样的乡村产业、建立高效的农业补贴体系以及提供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4个方面着手,优化中国城乡收入分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收入不平等 共同富裕 国际经验
下载PDF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9
16
作者 肖卫东 杜志雄 《全球化》 2019年第5期105-118,136,共15页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而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大豆及加工制品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本...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而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大豆及加工制品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本文着眼于新时代中国大豆产业振兴,翔实分析大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挖原因,提出大豆产业振兴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业 进口依存度 精深加工 科技创新 产业政策
下载PDF
战后日本农业政策金融的发展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沁岚 杜志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4,共10页
二战之后日本建立了由农协(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为主导的农业金融体系,有力推动了农业经济复苏和发展。其中农业政策金融体系之完善、规模之庞大、覆盖面之广,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文章考察了日本最重要的两项农业政策... 二战之后日本建立了由农协(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为主导的农业金融体系,有力推动了农业经济复苏和发展。其中农业政策金融体系之完善、规模之庞大、覆盖面之广,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文章考察了日本最重要的两项农业政策金融资金——农林公库资金和农业近代化资金1963—2013年的利用情况、利用效果与发展动向,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经验对我国农业政策金融体系改革的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农业政策金融 农林公库资金 农业近代化资金
下载PDF
以提升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卫东 杜志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8,共9页
进入新时代,接续转换农业新旧动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旋律。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有赖于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强化及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重要的微观基础。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作用于提高农业供给... 进入新时代,接续转换农业新旧动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旋律。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有赖于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强化及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重要的微观基础。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作用于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发展的"无中生有"和"有中出新",推进农业生产函数、农业效用函数和农业福利函数的改善及其动态变化,从而促进农业"物的增长"和"以人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基本逻辑框架是: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满足农业中高端需求;企业家人力资本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稀缺要素供给新动能;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新业态新产业和绿色农业;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攀升农业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Effects of China's Corn Stockpiling System Reform on Family Farms' Decision to Join Cooperatives
19
作者 刘文霞 杜志雄 郜亮亮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3期114-127,共14页
Reform of the corn stockpiling policy is a key initiative for advancing China's market-based grain stockpiling reform. It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China's exploration of a price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agric... Reform of the corn stockpiling policy is a key initiative for advancing China's market-based grain stockpiling reform. It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China's exploration of a price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reform is therefore of great relevance. Based on nationwide farm monitoring data of 2014, 2015 and 20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the corn stockpiling reform on the decision of family farms to join cooperatives. Our finding suggests that after other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cision of family farms to join cooperatives are controlled for, the probability of corn farms to join cooperatives in the Northeast and Inner Mongolia, where the corn stockpiling reform was carried out in 2016,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corn farms in non-reform areas that did so. The reason is that after the reform, corn producers must sell their corn to the market instead of to the State, bringing them sales problems, which could be mitigated to some extent by joining cooperatives.Thus, the corn stockpiling reform incentivized the market-based behavior of agricultural producers, giving play to the role of market mechanisms in regulating production and dem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ORM of the CORN stockpiling system family farms cooperatives marketbased SALES
下载PDF
Chinese Agriculture Over 70 Years:Strong Growth through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20
作者 du zhixiong XIAO WEIDONG 《China Today》 2019年第7期60-63,共4页
THIS October marks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ike other aspects of the country,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despite some twists and turns ove... THIS October marks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ike other aspects of the country,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despite some twists and turns over the past years, supporting a huge population with limited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S October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LIMITED RESOURC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