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固定生物膜载体耦合改良SBR工艺深度脱氮效能及机理研究
1
作者 刘嘉欣 董浩韬 +4 位作者 侯彬 张锐坚 杜至力 唐杰祥 林先环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8,44,共9页
传统SBR反应器TN去除效果较差,研究采用半固定生物膜载体模块、污泥回流系统和快速进出水系统优化传统SBR工艺,并开展中试试验探讨工艺深度脱氮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半固定生物膜载体耦合改良SBR工艺在低进水负荷情况下对COD、NH_(3)-... 传统SBR反应器TN去除效果较差,研究采用半固定生物膜载体模块、污泥回流系统和快速进出水系统优化传统SBR工艺,并开展中试试验探讨工艺深度脱氮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半固定生物膜载体耦合改良SBR工艺在低进水负荷情况下对COD、NH_(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7.19%、98.24%、63.42%和87.06%,高进水负荷情况下去除率分别为94.34%、98.47%、73.47%和73.73%。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和PICRUSt2技术分析,悬浮污泥和生物膜载体的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在低进水负荷情况下,悬浮污泥主要负责反硝化,生物膜载体主要负责氨氧化,TN主要通过硝化-反硝化去除。在高进水负荷情况下,悬浮污泥中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逐渐减弱,生物膜载体中厌氧氨氧化和氮的同化作用成为主导,TN主要通过同化作用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工艺 半固定生物膜载体 微生物群落 深度脱氮
下载PDF
The First Report of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Reaction in the Upper Paleozoic Carbonate Rocks of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被引量:1
2
作者 TANG Yue TANG Dazhen du zhil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2277-2278,共2页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TSR) is the reaction between anhydrite and petroleum fluid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o produce H2S and CO2. TSR has been studied in many sedimentary basins such as China's Sichuan...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TSR) is the reaction between anhydrite and petroleum fluid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o produce H2S and CO2. TSR has been studied in many sedimentary basins such as China's Sichuan and Tarim basins because i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mmercial viability of petroleum resources, with HzS typically being undesir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R The First Report of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Reaction in the Upper Paleozoic Carbonate Rocks of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下载PDF
不同生化工艺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碳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强强 罗凡 +2 位作者 杜至力 李浩 陈贻龙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3期160-163,144,共5页
我国众多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已成为碳排放重要来源。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下,明晰其碳排放特征是实现低碳运营的重要基础。本研究结合现有污水厂碳排放核算标准,对南方某市四座处理规模相近但生化处理工艺各异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年度... 我国众多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已成为碳排放重要来源。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下,明晰其碳排放特征是实现低碳运营的重要基础。本研究结合现有污水厂碳排放核算标准,对南方某市四座处理规模相近但生化处理工艺各异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年度碳排放进行核算、分析。结果表明,四座污水厂碳排放量差异较大,但排放类别组成相似,主要碳排放来源均为电耗。污水厂总碳排放强度介于0.292~0.670 kg/m^(3),按处理工艺顺序为:微孔曝气A^(2)/O氧化沟<CAST<A^(2)/O<改良氧化沟+MBR。接着分析了电耗、药耗、生化段特性、水质对四座污水厂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并针对其碳排放特征提出了碳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 生化处理工艺 碳排放 排放特征 低碳运营
下载PDF
矿井突(透)水灾害过程中涉险人员危险性评价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武强 姚义 +5 位作者 赵颖旺 张小燕 徐华 郝治朝 杜志立 杜沅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57-2366,共10页
矿井突(透)水灾害灾害应急抢险救援的“自救互救”和“他救”效果与成功率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在灾害整个演变过程中对井下涉险人员所处危险性的科学评价与合理预测。针对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缺乏系统定量评价的难题,构建了涉险人员危险性... 矿井突(透)水灾害灾害应急抢险救援的“自救互救”和“他救”效果与成功率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在灾害整个演变过程中对井下涉险人员所处危险性的科学评价与合理预测。针对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缺乏系统定量评价的难题,构建了涉险人员危险性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即个体特征、矿井巷道、水流特征、气体情况和其他物理因素;通过分析矿井水灾演变过程中灾情对涉险人员的危险作用形式,结合矿井水灾影响因素特点,定义了人员的水流危险性、气体危险性和其他危险性,提出了涉险人员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与模型,构建了适用于水灾演变过程中涉险人员多种危险性的综合评价计算规则。以典型矿井为例,实现了矿井水灾过程中涉险人员危险性的动态评价,分析了不同特征涉险人员在灾情中危险性的差异,讨论了坡度、地面摩擦因数、水流密度对危险性的敏感性,并给出了降低危险性的相应减灾建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科学地解释、评价、量化涉险人员在水灾环境多因素影响下的危险性,提高了涉险人员在矿井水灾演变过程中“知险”的能力,同时为应急抢险救援方案合理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对保障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的“自救互救”效果和“他救”成功率均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透)水灾害 涉险人员 危险性评价方法 “自救互救”和“他救” 指标体系
下载PDF
甘肃武威盆地儿马湖凹陷探获油气 被引量:8
5
作者 杜治利 田亚 陈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0-191,共2页
武威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段,是以石炭系为目的层的重要盆地。露头资料揭示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然而盆地覆盖区尤其是北部坳陷烃源岩分布不清,油气资源前景不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初步评价武威盆地北部坳陷烃源岩情况和油气资... 武威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段,是以石炭系为目的层的重要盆地。露头资料揭示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然而盆地覆盖区尤其是北部坳陷烃源岩分布不清,油气资源前景不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初步评价武威盆地北部坳陷烃源岩情况和油气资源前景。经过对武威盆地北部坳陷石油地质条件论证,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北部坳陷优选儿马湖凹陷部署了武地1 井。该凹陷面积大,属于油气勘查新区,实施钻探具有探索石炭系资源潜力,填补油气勘探空白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盆地 凹陷 油气
下载PDF
矿井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零模特征仿真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罗超 耿蒲龙 +4 位作者 曲兵妮 宋建成 刘聚财 都志立 原磊明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64,共7页
针对现有基于单相接地故障特征量的选线方法实际保护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以某煤矿实际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RTDS/RSCAD实时数字仿真系统搭建了矿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2种运行方式下线路零模电流、零... 针对现有基于单相接地故障特征量的选线方法实际保护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以某煤矿实际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RTDS/RSCAD实时数字仿真系统搭建了矿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2种运行方式下线路零模电流、零模电压的故障特征规律,以及不同故障位置、故障初相角、接地电阻对矿井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下线路零模电流时域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性点运行方式对非故障线路零模电流和母线零模电压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故障线路零模电流的影响较大;2种运行方式下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零模电流首半波极性相反。(2)故障位置距离母线越远,线路暂态零模电流冲击值越小;线路稳态零模电流受故障位置影响较小。(3)故障初相角越大,线路暂态零模电流冲击值越大,冲击值增长速度越小,故障线路暂态零模电流达到稳态的时间越短;故障初相角不影响线路稳态零模电流幅值,只影响其初相角。(4)接地电阻越大,线路暂态零模电流冲击值及其衰减速度、稳态零模电流幅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供电系统 单相接地故障 故障选线 中性点不接地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相模变换 零模特征 时域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马六段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丽红 王春连 +3 位作者 李丽霞 杜治利 唐跃 韩淼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0-820,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马六段在盆地大部分地区被剥蚀,仅在盆地周缘地区分布,因此,有关该盆地马六段白云岩成因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马六段白云岩岩石学特征、阴极发光特征、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鄂尔多斯盆地马六段在盆地大部分地区被剥蚀,仅在盆地周缘地区分布,因此,有关该盆地马六段白云岩成因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马六段白云岩岩石学特征、阴极发光特征、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马六段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南部马六段白云岩主要由细-中晶白云岩组成,白云石具"雾心亮边"结构,阴极发光呈暗红色光。微量元素总体上具有较低的Fe、Mn值,平均值分别为447×10-6和62×10-6,较高的K、Na值,平均值分别为517×10-6和252×10-6,以及中等含量的Sr元素值,平均值为155×10-6。δ13C值平均为-0.617‰,δ18O值平均为-7.6‰,以上特征均反映出海源流体特征。白云石的"雾心"和"亮边"结构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差不大,认为是在相同成岩环境的不同成岩阶段形成,其中"雾心"形成于浅埋藏环境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而"亮边"是在深埋藏环境下对早期白云石的调整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六段 白云岩特征 白云岩化机制 油气勘查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主力烃源岩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运波 王明健 +1 位作者 杜治利 袁庆东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2期39-48,共10页
2019年部署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四棵树凹陷高泉东背斜的风险探井高探1井白垩系清水河组测试获日产千方高产油气流,证实了四棵树凹陷具备成为大型油气富集区的潜力。为了查明四棵树凹陷油气富集规律、明确未来勘探方向,通过收集整理重... 2019年部署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四棵树凹陷高泉东背斜的风险探井高探1井白垩系清水河组测试获日产千方高产油气流,证实了四棵树凹陷具备成为大型油气富集区的潜力。为了查明四棵树凹陷油气富集规律、明确未来勘探方向,通过收集整理重点探井油气地化数据,对研究区进行了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及油气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卡因迪克地区主要发育八道湾组和安集海河组2套3类有效烃源岩,其中八道湾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和Ⅲ型,处于低成熟阶段。安集海河组烃源岩埋深>4 000 m才能成为有效烃源岩;②西湖背斜原油可以分为A类和B类,分别对应于卡因迪克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泥质烃源岩和煤系烃源岩,且A类原油原始生油母质总体优于B类原油;③高泉背斜区原油与卡因迪克地区烃源岩不具备亲缘关系,推测高探1井油气来自于其南部的山前生烃中心,其南部是下一步油气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 油源对比 准噶尔盆地南缘 四棵树凹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上新世晚期一更新世早期伸展构造: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远程效应的一个构造间歇期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洪辉 周新桂 +9 位作者 文磊 李曰俊 白忠凯 杜治利 赵岩 李程 黄彤飞 赵甜玉 高艳艳 师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共16页
受控于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中亚地区的晚新生代挤压冲断构造异常发育,同时发育少量区域挤压构造背景下派生的局部伸展构造.以往的研究没有发现晚新生代区域性伸展构造.我们通过认真、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一系列... 受控于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中亚地区的晚新生代挤压冲断构造异常发育,同时发育少量区域挤压构造背景下派生的局部伸展构造.以往的研究没有发现晚新生代区域性伸展构造.我们通过认真、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一系列上新世晚期—更新世早期的正断层.这些正断层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西部的阿瓦提坳陷、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以及塘古孜巴斯坳陷.正断层走向NW-SE和NE-SW,剖面上组合成堑-垒构造,仅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沿沙井子断裂带分布的上新世晚期—更新世早期正断层带组合成负花状构造,显示出张扭性断层带的特征.根据生长指数计算,正断层活动的起始时间是上新世晚期(ca.3 Ma),持续演化至更新世早期(ca.2 Ma),然后停止活动.这些正断层形成于一个弱的区域性伸展构造背景;这期正断层活动代表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下,中亚地区脉动挤压冲断过程中的一个构造间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晚期一更新世早期(ca.3~2 Ma) 正断层 印度一亚洲碰撞远程效应 区域性伸展构造 构造间歇期 塔里木盆地 地震解释
下载PDF
AAO工艺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脱氮增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广华 李文涛 +3 位作者 杜至力 周建华 荣懿 金鹏康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1-68,共8页
采用AAO中试反应器处理低C/N(<5)城市污水,在已成功启动短程硝化反硝化(PND)的工况下,向好氧区投加鲍尔环改性生物填料,以研究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在AAO工艺中的脱氮增效机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可在40d左右稳定... 采用AAO中试反应器处理低C/N(<5)城市污水,在已成功启动短程硝化反硝化(PND)的工况下,向好氧区投加鲍尔环改性生物填料,以研究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在AAO工艺中的脱氮增效机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可在40d左右稳定成型,膜上负载生物量最终稳定在39.51mg/g(以VSS/填料计);系统好氧区亚硝氮积累率(NAR)和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SND)由挂膜初期的61.57%和21.57%增至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稳定成型期的67.48%和46.28%,生物膜通过促进PND和SND这两种脱氮途径,使系统出水NH3-N和TN浓度分别降至0.67和6.48mg/L,对系统脱氮增效作用显著;通过16SrRNA扩增测序分析发现第60d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为75.28%,主要的氨氧化菌(AOB)菌属为Nitrosomanas(1.28%)和Nitrosococcus(1.54%),同时典型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菌属占比显著(33.71%),并且在生物膜中存在少量Anammox菌群(Anammoxoglobus,0.57%),测序结果与反应器宏观表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O工艺 活性污泥-生物膜 低C/N生活污水 脱氮增效 微生物种群结构
下载PDF
基于岩石破裂特征及能量演化的致密砂岩脆性指数优选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学慧 杜治利 +3 位作者 丁文龙 刘敬寿 肖子亢 卢霖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71-377,共7页
脆性参数是致密油"三品质"评价中完井品质评价的重要敏感参数之一。采用岩芯三轴岩石力学参数测试方法,基于岩石破裂特征及岩石破裂过程中的能量演化优选出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的脆性指数计算方法。... 脆性参数是致密油"三品质"评价中完井品质评价的重要敏感参数之一。采用岩芯三轴岩石力学参数测试方法,基于岩石破裂特征及岩石破裂过程中的能量演化优选出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的脆性指数计算方法。首次应用裂缝体积密度计算方法对岩石破裂复杂程度进行了定量表征,表征结果与岩石的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呈正相关;与泊松比、峰值应变呈负相关。通过对岩石力学参数各向异性系数C_1和C_2的分析,认为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各向异性更为敏感,两者构建的脆性参数更能体现岩石的脆性特征。基于岩石破裂的能量演化过程,将峰值强度前后能量变化大小与变化速率相结合,构建脆性评价新指标B_(EC),其与裂缝体积密度及前人提出的脆性评价指标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以B_(EC)为衡量标准优选出适合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的脆性指数E/μ,该指数与研究区直井试油试采的初周日产液呈正比关系。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水平井水力压裂施工时指示有利压裂层段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各向异性 裂缝体积密度 能量演化 脆性指数
下载PDF
大同盆地怀仁凹陷古近系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夷 杜治利 +2 位作者 孙相灿 文磊 刘玉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4-56,共3页
大同盆地是中低山环绕的断陷盆地,其内部可分为怀仁凹陷、黄花梁凸起、后所凹陷、朔州断阶、浑源断阶等五个次级构造单元。怀仁凹陷位于盆地北部的凹陷区,整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具有西断东超的半地堑结构特点,其西北部以口泉断裂为界,... 大同盆地是中低山环绕的断陷盆地,其内部可分为怀仁凹陷、黄花梁凸起、后所凹陷、朔州断阶、浑源断阶等五个次级构造单元。怀仁凹陷位于盆地北部的凹陷区,整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具有西断东超的半地堑结构特点,其西北部以口泉断裂为界,东南部为黄花梁凸起。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为了探索大同盆地的含油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地质年代 怀仁凹陷 古气候
下载PDF
供氧分区对氧化沟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广华 李文涛 +3 位作者 杜至力 李昀涛 池玉蕾 金鹏康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1,共6页
针对传统氧化沟供氧分区调控困难,能耗高等问题,建立模拟氧化沟装置,研究好氧分段个数分别为1、2、4、7四种工况条件下氧化沟系统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好氧区与缺氧区比例为1∶1的条件下,各分区供氧工况均具有较好的硝化效果,氨氮去... 针对传统氧化沟供氧分区调控困难,能耗高等问题,建立模拟氧化沟装置,研究好氧分段个数分别为1、2、4、7四种工况条件下氧化沟系统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好氧区与缺氧区比例为1∶1的条件下,各分区供氧工况均具有较好的硝化效果,氨氮去除率均平均达到97%以上。供氧分区数量越少,好氧和缺氧区域越集中,反硝化作用的效果越好,TN去除效率越高,TN浓度由供氧分区数量最多的(13.25±1)mg/L降低至(3.15±1)mg/L。基于物料衡算,分析计算不同供氧分区条件下碳源的利用途径,结果表明功能区分布集中的供氧模式条件下碳源的脱氮利用率更高。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不同供氧分区条件下的微生物活性与种群差异,结果表明好氧区和缺氧区分区数量越少,反硝化细菌的活性与丰度越高。集中设置氧化沟内部的供氧区可促进系统内反硝化细菌的富集,进而提升氧化沟系统的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沟 供氧分区 碳源利用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Tectonic Framework and Deep Structure of South China and Their Constraint to Oil-Gas Field Distribution 被引量:16
14
作者 WANG Qingchen LIU Jinsong +1 位作者 du zhili CAI Ligu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70-178,共9页
South China could be divided into one stable craton, the Yangtze Craton (YzC), and several orogenic belts in the surrounding region, that is the Triassic Qinling-Dabie Orogenic Belt (QDOB) in the north, the Songpa... South China could be divided into one stable craton, the Yangtze Craton (YzC), and several orogenic belts in the surrounding region, that is the Triassic Qinling-Dabie Orogenic Belt (QDOB) in the north, the Songpan-Garze Orogenic Belt (SGOB) in the northwest, the Mesozoic-Cenozoic Threeriver Orogenic Belt (TOB) in the west, the Youjiang Orogenic Belt (YOB) in the southwest, the Middle Paleozoic Huanan Orogenic Belt (HOB) in the southeast, and the Mesozoic-Cenozoic Maritime Orogenic Belt (MOB) along the coast. Seismic tomographic images reveal that the Moho depth is deeper than 40 km and the lithosphere is about 210 km thick beneath the YzC. The SGOB is characterized by thick crust (〉40 km) and thin lithosphere (〈150 km). The HOB, YOB and MOB have a thin crust (〈40 km) and thin lithosphere (〈150 km). Terrestrial heat flow survey revealed a distribution pattern with a low heat flow region in the eastern YzC and western HOB and two high heat flow regions in the TOB and MOB respectively. Such a "high-low-high" heat flow distribution pattern could have resulted from Cenozoic asthenosphere upwelling. All oil-gas field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YzC. Remnant oil pools have been discovered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YzC and its adjacent orogenic belts. From a viewpoint of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structure, regions in South China with thick lithosphere and low heat flow value, as well as weak deformation, might be the ideal region for further petroleum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structure heat flow PETROLEUM seismic tomography South China
下载PDF
阿尔金山前下—中侏罗统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夷 杜治利 +1 位作者 康志宏 田亚 《中国地质调查》 2019年第4期40-50,共11页
阿尔金山前侏罗系出露大套厚层的暗色泥页岩,生烃潜力优越,具备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是有利的勘探接替区。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测试分析,研究下-中侏罗统泥页岩的沉积展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储集性能,并探讨了该区页岩气的勘... 阿尔金山前侏罗系出露大套厚层的暗色泥页岩,生烃潜力优越,具备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是有利的勘探接替区。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测试分析,研究下-中侏罗统泥页岩的沉积展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储集性能,并探讨了该区页岩气的勘探潜力。研究表明: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处于滨浅湖-半深湖相、沼泽相沉积环境中,其在平面上呈NE向展布,单层厚度和累计厚度均较大;泥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Ⅱ2型干酪根;TOC含量为0.55%~10%,平均为2.28%;镜质体反射率(R o)为1.0%~1.6%,平均为1.269%,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为页岩气藏形成提供良好的生烃条件;其矿物特征表现为脆性矿物含量高,大于51%,有利于后期的水力压裂改造和页岩气开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泥页岩储层发育微孔隙及微裂缝,为页岩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初步预测,后期改造相对较弱的月牙山地区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下-中侏罗统 成藏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阿尔金山前
下载PDF
武威盆地北部儿马湖凹陷石炭系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洪军 杜治利 +3 位作者 陈夷 田娅 张蓬勃 王凤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共13页
以武威盆地北部儿马湖凹陷武地1井为基础,主要依据暗色泥页岩及细砂岩中主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结合暗色泥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及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研究区上石炭统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的古沉积环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上石炭... 以武威盆地北部儿马湖凹陷武地1井为基础,主要依据暗色泥页岩及细砂岩中主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结合暗色泥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及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研究区上石炭统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的古沉积环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上石炭统时期为典型的温暖湿润气候,水体性质以微咸水-半咸水为主,属弱氧化-弱还原过渡型沉积古环境,泥岩沉积时期古生产力条件良好且其沉积速率较快。在弱氧化-弱还原的水体条件中,较快的沉积速率使大量有机质未氧化而直接被保存在沉积物中,促进了有机质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地1井 儿马湖凹陷 武威盆地 上石炭统 古沉积环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参1井烃源岩评价及气源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丽红 周新桂 +3 位作者 赵省民 杜治利 田亚 韩淼 《中国地质调查》 2019年第4期95-10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参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但对其各层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并未开展研究。通过采集山西组和马家沟组烃源岩样品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4个泥岩样品的残余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54%~...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参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但对其各层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并未开展研究。通过采集山西组和马家沟组烃源岩样品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4个泥岩样品的残余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54%~2.31%,均值为1.65%,总烃[(S 1+S 2)]含量分布范围为0.12~0.46mg/g,均值为0.34mg/g,泥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潜力较强;马家沟组泥岩残余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09%~0.33%,均值为0.17%,(S 1+S 2)含量分布范围为0.03~0.17mg/g,均值为0.12mg/g,评价为非-差烃源岩。对比宜参1井天然气中甲烷(CH 4)和乙烷(C2H6)碳同位素含量,δ^13C 1>δ^13C2倒转的天然气主要为煤成热解气,混入了少量δ^13C2轻的油型气,其中煤成气主要来自于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混入的少量油型气可能主要来自于上古生界太原组优质海相烃源岩。查明奥陶系马家沟组的生烃潜力及油气来源不仅可以认识奥陶系产层的油气生成和组成特征,同时对气田的形成模式、资源前景及勘探部署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宜参1井 烃源岩评价 气源分析
下载PDF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工程进展与成果 被引量:30
18
作者 包书景 李世臻 +7 位作者 徐兴友 张立勤 杜治利 林拓 唐跃 张保民 魏东涛 杨建国 《中国地质调查》 2019年第2期1-17,共17页
2016—2018年期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工程",以实现"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认识"四新领域油气调查战略发现和突破,推动创建油气勘查开发新格局为目标,按... 2016—2018年期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工程",以实现"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认识"四新领域油气调查战略发现和突破,推动创建油气勘查开发新格局为目标,按照总体部署、分步实施原则,组织开展了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调查、北方新区新层系和松辽盆地页岩油调查油气调查三大科技攻坚战。在基础地质调查基础上,评价优选了一批页岩油气有利目标区,部署实施了二维地震、参数井和压裂试气工程,实现了长江中游下古生界页岩气、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新近系油气、准噶尔盆地南缘二叠系芦草沟组油气和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气以及银额盆地居延海坳陷石炭系—二叠系油气调查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发现,初步摸清了新区新层系资源潜力。这些成果大大提振了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陆相页岩油和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勘查的信心,推动了油气地质调查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油气成藏理论机理新认识,发挥了公益性油气资源调查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页岩气 松辽盆地 页岩油 北方新区 新层系 油气战略选区 油气地质调查
下载PDF
mRNA的体外转录和加帽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志丽 徐宇虹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4期24-27,共4页
利用体外转录信使RNA(IVT mRNA)进行疫苗接种、基因治疗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在全球SARS-CoV-2大流行期间,信使RNA(mRNA)药物研发备受关注。成熟的mRNA需要5’帽来保证mRNA的稳定和基因表达。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研究了mRNA的体外转录... 利用体外转录信使RNA(IVT mRNA)进行疫苗接种、基因治疗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在全球SARS-CoV-2大流行期间,信使RNA(mRNA)药物研发备受关注。成熟的mRNA需要5’帽来保证mRNA的稳定和基因表达。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研究了mRNA的体外转录,探讨了不同mRNA加帽方法,包括酶法加帽、抗反向帽类似物(ARCA)加帽以及三核苷酸帽类似物Clean Cap加帽,并尝试了使用多个新型ARCA结构对m RNA进行加帽修饰,为mRNA药物制剂的研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转录m RNA 抗反向帽类似物(ARCA) 三核苷酸帽类似物 m RNA药物 mRNA纯度
下载PDF
木里盆地侏罗系煤层气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亚 杜治利 +1 位作者 张文龙 陈夷 《中国地质调查》 2019年第4期88-94,共7页
我国天然气需求逐年上升,寻找常规天然气的接替能源已迫在眉睫。木里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厚度大,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样品分析测试、煤炭钻井录井及含气量现场解吸,对木里盆地木里组煤层赋存特征... 我国天然气需求逐年上升,寻找常规天然气的接替能源已迫在眉睫。木里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厚度大,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样品分析测试、煤炭钻井录井及含气量现场解吸,对木里盆地木里组煤层赋存特征、成藏地质条件、主控因素及煤层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里盆地煤层厚度大,埋藏适中,以气煤和焦煤为主,整体处于中-高变质阶段,含气量较高,煤层气资源潜力良好;煤层的变质程度及顶、底板的封盖能力控制了煤层气的富集;木里盆地侏罗系煤层气主要有宽缓向斜富集和大型单斜构造富集2种成藏模式。煤层气主控因素分析及成藏模式研究为后续开展木里盆地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里盆地 侏罗系 煤层气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