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功能研究进展与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26
1
作者 段建南 刘思涵 +1 位作者 李萍 杨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6,共9页
研究目的:对国内外土地功能研究主要成果进行总结与评述,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及思路,供深入开展土地功能研究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功能概念与内涵尚待形成共识,土地功能分类正在积极探索,土地功能评价有... 研究目的:对国内外土地功能研究主要成果进行总结与评述,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及思路,供深入开展土地功能研究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功能概念与内涵尚待形成共识,土地功能分类正在积极探索,土地功能评价有了初步分析框架并在尝试应用。研究结论:土地功能研究已有良好基础,发展趋势和前景看好,应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深化实践应用,不断创新,支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土地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建议研究方向包括:完善土地功能概念与内涵知识体系,创建土地功能研究框架;完善土地功能系统分类;深化土地功能形成要素的特征尺度研究;加强土地功能研究成果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土地功能 土地分类 土地评价
下载PDF
基于路网密度的城市功能用地空间分布相关性研究——以益阳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君 何欢 +2 位作者 胡巧莲 段建南 贺际康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7-103,共7页
根据对益阳市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核密度及相关性分析发现:(1)益阳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密度最高,工业用地比重略高于商业用地且分布呈现边缘化,商业、教育用地比重较小;(2)主干路与商业用地显著相关,主干路、快速路及支路对商业用地的集聚... 根据对益阳市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核密度及相关性分析发现:(1)益阳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密度最高,工业用地比重略高于商业用地且分布呈现边缘化,商业、教育用地比重较小;(2)主干路与商业用地显著相关,主干路、快速路及支路对商业用地的集聚效应依次递减;(3)受出行、通勤等因素,次干路、支路对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分布影响较主干路强烈;(4)工业用地、教育用地与城市道路网络密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教育用地对次干路、主干路及支路的排斥效应依次递增;(5)在城区中心,各功能用地与城市道路呈现空间协同性,在中心城区边缘,呈现空间非协同性。研究认为,应根据路网特征进一步优化各类功能用地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中心城区 土地利用 功能用地 交通路网 空间分异
原文传递
中国旅游用地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唐月亮 段建南 +2 位作者 魏晓 苏昌贵 殷章馨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3-222,共10页
旅游用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热点课题。客观揭示旅游用地发展进程,有利于厘清旅游用地发展特征、明确旅游用地演化机制、丰富土地利用的内涵。文章通过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归纳法,系统梳理国内旅游用... 旅游用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热点课题。客观揭示旅游用地发展进程,有利于厘清旅游用地发展特征、明确旅游用地演化机制、丰富土地利用的内涵。文章通过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归纳法,系统梳理国内旅游用地相关概念、内涵以及特征,进一步把握我国旅游用地进展。据研究可知:(1)旅游用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旅游用地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旅游用地与生态系统、旅游用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旅游用地法律问题等方面。(2)当前,国内学者对旅游用地概念和内涵界定尚未达成共识;较少从"点""线""面"综合角度来探讨空间表征及其演化;旅游用地与其他土地利用交互作用、旅游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及效益等相关研究不足;忽略旅游用地季节性闲置、开发—保护等常规性问题,以及区域突发性灾难事件后,旅游用地管理、利用和转产等问题。(3)未来研究应充分借鉴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以"人—地"关系理论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为核心,探讨基于旅游视角土地功能分类体系和研究框架的构建、大数据和3S技术背景下旅游用地研究方法的革新、探索旅游用地高质量发展,以期形成客观、系统、高效的旅游用地理论与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用地 土地利用 CITESPACE 土地功能分类体系 集约节约利用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dynamic carbonate deposition in a loess-paleosol sequence 被引量:1
4
作者 LI Xuyong LI Baoguo +4 位作者 LU Huayi duan jiannan SHI Yuanchun Commission for Integrated Survey of Natural Resources,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Department of Soil and Water,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China Xian Laboratory for Loess and Quaternary Research, CAS, Xian 710054, China, Institude of the Loess Plateau.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0,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S1期211-217,共7页
A compartment model of dynamic deposition processe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testedin the Potou loess section of China. There are four components in the model : carbonate input ofeolian dust, carbonate output of erosion... A compartment model of dynamic deposition processe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testedin the Potou loess section of China. There are four components in the model : carbonate input ofeolian dust, carbonate output of erosion, carbonate chemical equilibrium and soil water balance. Aclimate stochastic model software (CLIMAK) generates the daily weather data. The processes ofeolian dust deposition, erosion, and pedogenesis simulate the complex process of carbonatedeposition in a loess-paleosol sequence. We consider both climatic change and soil-forming factor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in Potou section, the mean carbonate fluxesfrom precipitation, eolian dust and erosion are 0.14g/cm^2/kg, 1.45g/cm^2/ka and 0.23g/cm^2/karespectively. Of this, 91.2% of the carbonate input is from eolian d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COMPARTMENT model LOESS-PALEOSOL EOLIAN DUST ERO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