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颠覆性技术培育机制研究:基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分析
1
作者 戴海闻 林晓霞 +1 位作者 许泽浩 张光宇 《岳麓公共治理》 2023年第2期1-18,共18页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所遴选的科研成果具备原创性、前瞻性和引领性,是颠覆性技术的重要代表。本文基于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分析,指出了培育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颠覆性技术的培育机制及我国颠覆性技术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所遴选的科研成果具备原创性、前瞻性和引领性,是颠覆性技术的重要代表。本文基于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分析,指出了培育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颠覆性技术的培育机制及我国颠覆性技术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支撑颠覆性技术培育的四项管理建议,包括优化从“质”到“量”的颠覆性技术评价机制、建立“从右至左”、“从上到下”的颠覆性技术研发驱动机制、打造“小核心,大外围”的颠覆性技术培育机构布局、构建政府主导的颠覆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颠覆性技术 基础研究 人才培育
下载PDF
颠覆性技术遴选的基本原则与运行流程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玉磊 戴海闻 +2 位作者 许泽浩 欧春尧 张光宇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09-216,共8页
颠覆性技术遴选是在一定范围内对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预测识别和评价判断的行为,其目的是确定未来国家军事、产业和经济发展重点并科学有效进行规划和部署。在深入研究国内外颠覆性技术遴选现状和预测评估理论基础上,结... 颠覆性技术遴选是在一定范围内对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预测识别和评价判断的行为,其目的是确定未来国家军事、产业和经济发展重点并科学有效进行规划和部署。在深入研究国内外颠覆性技术遴选现状和预测评估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实际,从理论上研究了颠覆性技术遴选评价的体系框架,提出颠覆性技术遴选的基本思路和运行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技术遴选 运行流程
下载PDF
颠覆性创新国际研究25年回顾:基于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光宇 曹阳春 +1 位作者 戴海闻 许泽浩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10,共10页
基于定量文献计量与定性文献回顾方法,对颠覆性创新国际研究领域(1995—2019)的773篇文献进行梳理,从重点期刊、核心作者、国家机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等方面分析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颠覆性创新国际研究的核心知... 基于定量文献计量与定性文献回顾方法,对颠覆性创新国际研究领域(1995—2019)的773篇文献进行梳理,从重点期刊、核心作者、国家机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等方面分析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颠覆性创新国际研究的核心知识基础为战略联盟、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分段资源配置、技术创新、颠覆敏感性与颠覆性技术7大内容;研究热点围绕主体特征、衡量维度及发展路径3个方向;研究脉络经历了概念界定、视角扩充、机理研究与理论应用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文献计量 研究热点 演进特征
下载PDF
网络关系强度、技术多元化与企业产品创新战略 被引量:14
4
作者 曾德明 王馨翊 +1 位作者 戴海闻 赵胜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2-88,共7页
在模块化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通过界面规则重组知识模块,分别与模块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知识整合以实现技术创新。以2001-2014年中国汽车产业108家整车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模块化创新网络关系强度对企业渐进式产... 在模块化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通过界面规则重组知识模块,分别与模块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知识整合以实现技术创新。以2001-2014年中国汽车产业108家整车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模块化创新网络关系强度对企业渐进式产品创新和突破式产品创新的影响,并分析技术多元化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模块供应商关系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渐进式产品创新;系统集成商关系强度越大越有利于突破式产品创新;技术多元化减弱了模块供应商关系强度对渐进式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但增强了系统集成商关系强度对突破式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创新网络 关系强度 技术多元化 渐进式产品创新 突破式产品创新
下载PDF
颠覆性技术遴选的指标体系与流程设计——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冯倩倩 张光宇 +1 位作者 戴海闻 刘贻新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50-59,共10页
针对目前颠覆性技术评价标准和评审流程系统性研究不足,基于国内外颠覆性技术遴选研究,选取我国科技部主办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为主案例,辅以其他颠覆性创新相关赛事、新型人才评价、新型职称评定机制及诺贝尔奖评审机制等6个案例... 针对目前颠覆性技术评价标准和评审流程系统性研究不足,基于国内外颠覆性技术遴选研究,选取我国科技部主办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为主案例,辅以其他颠覆性创新相关赛事、新型人才评价、新型职称评定机制及诺贝尔奖评审机制等6个案例交叉验证,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得到111个概念、25个子范畴和8个主范畴,据此设计先质后量的评审原则,设置前期准备、初评、再评和现场评议的遴选流程。其中,在质的判断方面,运用德尔菲调查法,依靠专家直觉对项目是否具有颠覆性进行初步判断;在量的判断方面,邀请专家从技术颠覆、产业变革、经济价值、社会影响这4个维度进行打分,通过加权评分最终计算出各项目综合评分,层层递进以完成颠覆性技术的遴选。为增强颠覆性技术遴选方法的系统性以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技术遴选 扎根理论 多案例研究
下载PDF
基于跨案例研究的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曹阳春 张光宇 +1 位作者 戴海闻 欧春尧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共10页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到颠覆性技术演进的14个特征范畴,从低端颠覆和高端颠覆视角选取电动自行车等4项不同类型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跨案例分析,遵循复制法对特征范畴进行反复修正、补充与融合,分别得到12个低端颠覆性技术...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到颠覆性技术演进的14个特征范畴,从低端颠覆和高端颠覆视角选取电动自行车等4项不同类型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跨案例分析,遵循复制法对特征范畴进行反复修正、补充与融合,分别得到12个低端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和13个高端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并据此构建全过程视角下颠覆性技术特征模型。通过对两种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在创造性、异轨性和迭代性上的特征共性,以及在价值主张、价值路线和价值检验上的特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案例研究 颠覆性技术 技术演进特征 创新过程
下载PDF
颠覆性技术早期识别方法框架研究――基于科学端的视角 被引量:15
7
作者 邓建军 刘安蓉 +6 位作者 曹晓阳 张科 白光祖 陈悦 高智杰 戴海闻 王伟楠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4-684,共11页
当前,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亟待颠覆性技术开新局、走新途。布局发展颠覆性技术是一项战略性的复杂系统工程,而颠覆性技术的识别是关键和前提。文章基于颠覆性技术变轨跃迁、由边缘力量到未来主流“10→3→1”收敛的底层逻辑,针对科... 当前,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亟待颠覆性技术开新局、走新途。布局发展颠覆性技术是一项战略性的复杂系统工程,而颠覆性技术的识别是关键和前提。文章基于颠覆性技术变轨跃迁、由边缘力量到未来主流“10→3→1”收敛的底层逻辑,针对科技驱动的来源方式提出“发现—遴选—评价”的识别思路,开发出一套从科学端出发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框架,以期为颠覆性技术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技术识别 方法框架 早期 科学端
原文传递
Association of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activity in circulating mononuclear cells with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8
作者 Li Li Hu Bangchuan +3 位作者 Gong Shijin Yu Yihua dai haiwen Yan J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5期2775-2778,共4页
Background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re the leading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1 (PARP-1) activi... Background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re the leading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1 (PARP-1) activity in circulating mononuclear cells with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were divided into the survival group (n=41) and the nonsurvival group (n=23) according to mortality at 28 days after enrollments.PARP-1 activity in circulating mononuclear cells,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score,the cardiac index (CI),the cardiac function index (CFI),global ejection fraction (GEF),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contractility index (dp/dt max) were measured after admission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Results PARP-1 activity in circulating mononuclear cells of nonsurvival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urvival patients.PARP-1 activity in circulating mononuclear cells was strongly,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I,the CFI,GEE and dp/dt max.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ARP-1 activity in circulating mononuclear cells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myocardial dysfunction.The optimal cutoff point of PARP-1 activity for predicting 28-day mortality was 942 nmol/L with a sensibility of 78.2% and specificity of 65.1%.Conclusion PARP-1 activity in circulating mononuclear cells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dysfunction and may have prognostic value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myocardial dysfunction septic shock PROGNO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