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洋陆过渡区深水沉积体系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慧 解习农 +1 位作者 david van rooij 苏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2-449,共8页
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显示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水深1 000 m及以下)发育如下深水沉积体系:珠江口盆地南部隆起区缓坡带(水深约1 000~1 500 m、坡度【1.2°)出露神狐南海山,该海山附近发育'海山相关等深流沉积体系',... 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显示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水深1 000 m及以下)发育如下深水沉积体系:珠江口盆地南部隆起区缓坡带(水深约1 000~1 500 m、坡度【1.2°)出露神狐南海山,该海山附近发育'海山相关等深流沉积体系',可能受南海中层水循环(自西向东)底流控制;神狐南海山以南水深约1 500~2 500 m的陆坡区(坡度】2°)普遍发生坡移,发育'重力流滑塌体系'和'峡谷体系',鲜见等深流沉积;下陆坡区(水深】2 500 m,坡度稍缓【2°)滑塌现象明显减少,主要发育'峡谷体系'以及'席状等深流沉积体系',席状等深流沉积体系可能受分散的、流速较低的南海深层水循环底流控制。地震沉积记录显示,神狐南海山附近等深流侵蚀特征最早出现于晚中新世早期,其后至现今该区较稳定发育等深流沉积/侵蚀的加积序列,说明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的稳定底流沉积/侵蚀可追溯至晚中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体系 底流 等深流沉积 中国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