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学参数的稻谷含水率和出糙率机器学习预测模型
1
作者 邓安 徐永阳 +2 位作者 邱伟强 李立 金银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45-252,共8页
收购现场稻谷出糙率和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有助于稻谷的快速收购和分级管理,从而减少稻谷在运输、储藏和加工过程中的损耗。该研究使用LCR测量仪测试1~8 MHz频率下含水率为9.94%~23.51%的稻谷的介电常数、电容、介电损耗、损耗系数、导电... 收购现场稻谷出糙率和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有助于稻谷的快速收购和分级管理,从而减少稻谷在运输、储藏和加工过程中的损耗。该研究使用LCR测量仪测试1~8 MHz频率下含水率为9.94%~23.51%的稻谷的介电常数、电容、介电损耗、损耗系数、导电率和电导。将获得的数据用于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分别为神经网络、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结果表明,频率为1 MHz时,导电率与稻谷的含水率和出糙率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均最高,分别为0.960和0.929。此外,使用神经网络在预测稻谷的含水率和出糙率时获得了更好的预测效果,决定系数分别为0.987和0.935,这说明了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更加灵活的获取和表达电学参数与稻谷含水率和出糙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这种便捷、高效的模型可以为稻谷品质无损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含水率 电学参数 回归模型 稻谷 出糙率
下载PDF
饱和-非饱和渗流作用下土质库岸路基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陈龙飞 林棋文 +2 位作者 邓安 何蕃民 王植 《路基工程》 2024年第6期191-197,共7页
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某典型土质库岸路基工程为例,分析库岸边坡的变形机制;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建立数值模型,研究天然、降雨和水位骤降工况下边坡渗流场、位移、等效塑性应变及稳定性,分析塌岸范围并提出工程治理建议措施。结果表... 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某典型土质库岸路基工程为例,分析库岸边坡的变形机制;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建立数值模型,研究天然、降雨和水位骤降工况下边坡渗流场、位移、等效塑性应变及稳定性,分析塌岸范围并提出工程治理建议措施。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边坡稳定系数为1.15,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工况下边坡稳定系数为1.05,处于欠稳定状态;水库水位骤降工况下边坡变形范围扩大,剪出口出现在坡脚,边坡稳定系数为0.92,处于不稳定状态。采用“两段法”和“卡丘金公式法”预测塌岸宽度为8.8~9.5 m,建议采用“桩基托梁挡墙+排水”工程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库岸 变形破坏 边坡稳定性 孔隙水压力 渗流场
下载PDF
非饱和土一维大变形固结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周亚东 邓安 鹿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75-1681,共7页
基于分段线性差分法,建立了一种非饱和土一维大变形固结模型。该模型可考虑土性参数非线性变化,可计算与分析大变形问题,并编制了Fortran计算程序。在现有解答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瞬时加载情况下模型数值解与现有解... 基于分段线性差分法,建立了一种非饱和土一维大变形固结模型。该模型可考虑土性参数非线性变化,可计算与分析大变形问题,并编制了Fortran计算程序。在现有解答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瞬时加载情况下模型数值解与现有解答基本吻合,考虑加载过程下的数值解与试验数据吻合。进行了大变形算例分析,对比了加荷压密与消散固结阶段土层变形,探讨了孔隙气、水渗透系数比对土层沉降量、饱和度和不同应变情况下固结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非饱和土大、小变形固结理论计算孔隙水(气)压和沉降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非线性 大变形 一维固结 沉降量
下载PDF
临河富水砂卵石层深基坑降水方案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何蕃民 彭涛 +3 位作者 邓安 李耀家 杨华斌 杨连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13386-13393,共8页
对于临河深基坑,临河侧地下水控制是基坑设计的关键问题。针对某临河富水砂卵石层深基坑工程,分别采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管井技术规范》(GB 50296—2014)和临河基坑涌水的理论公式进行降水方案设计,并采用地... 对于临河深基坑,临河侧地下水控制是基坑设计的关键问题。针对某临河富水砂卵石层深基坑工程,分别采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管井技术规范》(GB 50296—2014)和临河基坑涌水的理论公式进行降水方案设计,并采用地下水渗流数值方法辅助计算,优化了临河基坑降水的设计方案。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管井技术规范》降水计算结果,基坑管井间距为20 m,然而工程实践中发现基坑靠近河流侧出现了积水。结合临河基坑的理论公式和典型管井段的数值模拟结果,优化靠近河流侧的基坑降水方案,确定基坑靠河流侧的管井井距在9~10 m,并据此成果在沿河侧新增了13个降水管井,解决了临河侧基坑积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渗流 管井 降水
下载PDF
安顺市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物理量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曾妮 方鹏 +2 位作者 李启芬 邓安 胡秋红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年第6期66-70,共5页
利用2009—2019年安顺市6个国家站和77个区域站的逐日和逐小时降水资料、Micaps资料,对安顺市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物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顺市年平均大暴雨日数为10.1 d,年平均影响范围为54.1站次,5—9月是大暴雨出现的集中期,6... 利用2009—2019年安顺市6个国家站和77个区域站的逐日和逐小时降水资料、Micaps资料,对安顺市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物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顺市年平均大暴雨日数为10.1 d,年平均影响范围为54.1站次,5—9月是大暴雨出现的集中期,6月大暴雨出现频次最高,影响范围最广,大暴雨的主要发生时段和最强影响时段出现在夜间到早晨;区域性大暴雨比局地性大暴雨出现时间晚,结束时间早,6月是区域性大暴雨和局地性大暴雨出现最多的月份,5—7月局地性大暴雨出现的频率最高;安顺主要出现单日大暴雨,持续2 d以上的大暴雨只出现过16次;大暴雨总日数的空间分布有两个高频区和两个低频区,总量的空间分布与总日数基本一致,强度的空间分布呈南强北弱,总站次的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在5月预报大暴雨天气时要更注重分析T 85和T 75,6—7月产生大暴雨时对能量和中低层的水汽含量的要求高于其它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时空分布 安顺
下载PDF
贵州冬季一次罕见风雹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曾妮 方鹏 +3 位作者 吴哲红 李启芬 邓安 王兴菊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3期15-21,共7页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1月4日贵州出现的一次风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风雹天气由高空槽、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热低压和地面辐合线共同作用产生;降雹前有能量锋的建立,...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1月4日贵州出现的一次风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风雹天气由高空槽、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热低压和地面辐合线共同作用产生;降雹前有能量锋的建立,降雹期间锋区呈增强趋势;湿层配置表现为500 hPa的空气偏湿,不是明显的上干下湿层结,0℃层高度和-20℃层高度比春季降雹时的高度偏低70~100 hPa;与贵州春、夏季的雷暴大风对流参数比较,此次过程的CAPE和PWAT小于春、夏季的阈值,而DCAPE、T 75和T d85明显高于春、夏季阈值;对流风暴的影响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的回波带强度更强,组织性更好,形成了弓形回波复合体(BEC),并伴有后侧入流缺口(RIN),是雷暴大风出现的主要原因,持续出现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高悬的强回波以及宽阔的弱回波区(WER),使得第1阶段的降雹密度较大,且局地产生大冰雹;第2阶段的回波强度较弱,且组织性较差,因此只产生小冰雹,降雹密度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回波复合体 三体散射长钉 冬季 风雹天气 贵州
下载PDF
2022年7月18—20日贵州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曾妮 方鹏 +3 位作者 王自流 邓安 胡秋红 王兴菊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5期17-23,共7页
利用FNL 1°×1°再分析资料、FY-2H卫星TBB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2年7月18—20日发生在贵州的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脊点在112°~116°E之间稳定维持,对850 hP... 利用FNL 1°×1°再分析资料、FY-2H卫星TBB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2年7月18—20日发生在贵州的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脊点在112°~116°E之间稳定维持,对850 hPa切变线的南压有阻碍作用,造成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在切变线附近发展增强,从而形成了此次持续性暴雨天气;强降水区上空700 hPa比湿≥11 g·kg^(-1),850 hPa比湿≥16 g·kg^(-1),且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达-7×10^(-5)g·hPa^(-1)·cm^(-2)·s^(-1)以上,从近地面到300 hPa为一致的上升运动,其中心值达-1 Pa·s^(-1),近地面有高能舌存在,其中心值达360 K,同时低层暖平流和中层冷平流的共同作用降低了层结稳定度,为能量和潜热的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增强了上升运动;在强降水发生的第Ⅰ阶段MCS呈团状结构,其大范围的云顶亮温TBB<-70℃,表明云体内上升运动发展强烈,是造成第Ⅰ阶段降水强度大的主要原因,当中α尺度对流云团分裂为多个中β尺度时,降水强度达到最强;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的MCS呈带状结构,其TBB<-70℃的范围较小,且产生暴雨的区域内TBB大多在-60℃左右,表明此阶段云体内的上升运动强度小于第Ⅰ阶段,降水强度远弱于第Ⅰ阶段,但由于云带在贵州中部一带稳定维持超过14 h,是造成第Ⅲ阶段暴雨影响区域最广,累积降水量最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持续性暴雨 TBB 假相当位温
下载PDF
1981-2020年安顺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曾妮 方鹏 +2 位作者 蒙军 邓安 吴哲红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
利用1981—2020年安顺市6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能见度资料和同期地面逐小时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统计检验以及Pettitt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安顺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20年安顺市... 利用1981—2020年安顺市6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能见度资料和同期地面逐小时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统计检验以及Pettitt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安顺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20年安顺市共出现大雾1111 d,年平均大雾日数为27.8 d;大雾日数的季节变化呈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其中冬季大雾出现的频率占全年的44%;大雾主要出现在1月,其出现的频率占全年的18%,其次是2月和12月。近40 a安顺市出现大雾最多的站点是西秀区,其次是关岭县;夏季大雾的高发区是紫云县,西秀区是大雾的低发区,春、秋、冬3季,大雾的高发区是关岭县和西秀区。安顺市大雾日数存在明显的准5 a、准12 a和准20 a的周期振荡,其中准20 a为第1主周期,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和全域性。1981—1996年期间安顺市的大雾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且1986—1990年期间减少趋势显著;1996年以后安顺市大雾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且2004年以后增加趋势显著;安顺市大雾日数在2003年发生突变,且突变特征显著,突变后的大雾日数较突变前增加了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MORLET小波分析 Mann-Kendall统计检验 Pettitt突变检验
下载PDF
华南集中强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环流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安 曾妮 +3 位作者 刘思洋 蒙军 胡秋红 王冉熙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2年第6期34-40,共7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华南65个站点的逐日观测以及NCEP再分析数据,对华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集中强降水的环流特点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华南降水在1991/1992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相关的大气环流场也发生了显著的转变。东亚上...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华南65个站点的逐日观测以及NCEP再分析数据,对华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集中强降水的环流特点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华南降水在1991/1992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相关的大气环流场也发生了显著的转变。东亚上空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减弱偏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华南上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垂直运动以及水汽输送的辐合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年代际上降水偏多时,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输送比平均情况更强。当集中强降水事件发生时,增加的水汽输送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南海。进一步分析表明1991/1992年之后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增加,但是西北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减少。这一发现很好地说明了自1991/1992年以来华南集中强降水事件的重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年代际变化 集中强降水
下载PDF
Shear behavior of coarse aggregates for dam construction under varied stress paths 被引量:9
10
作者 Liu Hanlong deng an Shen Ya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08年第1期63-77,共15页
Coarse aggregates are the major infrastructure materials of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and are consolidated to bear upper and lateral loads. With the increase of dam height,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and complex stre... Coarse aggregates are the major infrastructure materials of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and are consolidated to bear upper and lateral loads. With the increase of dam height,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and complex stress states complicate the shear behavfor of coarse aggregates, and thus impede the high dam's proper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n experimental program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shear behavior of dam coarse aggregates using a large-scale triaxial shear apparatus. Through triaxial shear tests, the strain-stress behaviors of aggregates were observed under constant confining pressures: 300 kPa, 600 kPa 900 kPa and 1200 kPa. Shear strengths and aggregate breakage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high pressure shear processes are discussed. Stress path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observe and analyze coarse aggregate response under complex stress states. In triaxial shear tests, it was found that peak deviator stresses increase along with confining pressures, whereas the peak principal stress ratios decrease as confining pressures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confining pressures, the dilation decreases and the contraction eventually prevails. Initial strength parameters (Poisson's ratio and tangent modulus) show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confining pressures when the pressures are relatively low.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confining pressures. The failure envelope lines are convex curves, with clear curvature under low confining pressures. Under moderate confining pressures, dilation is offset by particle breakage. Under high confining pressures, dilation disapp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rse aggregate large-scale triaxial shear test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stress path stress-strain behavior BREAKAGE
下载PDF
一次局地性强冰雹天气的环境背景及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曾妮 邓安 +3 位作者 方鹏 王兴菊 何莉阳 范茂林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年第2期23-27,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等,对2020年4月17日发生在贵州省安顺市的一次局地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短波槽、中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和地面辐合线是导致此次局地性强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等,对2020年4月17日发生在贵州省安顺市的一次局地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短波槽、中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和地面辐合线是导致此次局地性强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冰雹出现在850hPa湿舌的顶端和地面高温中心附近;C波段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图上TBSS和前侧入流缺口共同出现,表征了大冰雹的产生,风暴单体具有明显的强回波悬垂和低层弱回波区,且大于50dBz的强回波伸展高度明显超过-20℃层高度,表明了风暴在垂直方向强烈发展;VIL值在降雹前后有明显的变化,降雹前一至两个体扫VIL有跃增现象,降雹期间VIL≥30kg·m-2,且在出现大冰雹时VIL≥50kg·m-2,而在降雹结束后,VIL值迅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反射率因子 安顺
下载PDF
结合伪标签生成与噪声标签学习的弱监督点云分割
12
作者 邓安 张鹏 +2 位作者 陆竹恒 李蔚清 苏智勇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83,共11页
针对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分割技术对点级别标注训练数据的依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伪标签生成与噪声标签学习的弱监督点云分割框架.首先,利用点云具有非局部相似性的特点,基于局部-非局部图对点云数据进行建模;其次,基于关系图卷积网络... 针对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分割技术对点级别标注训练数据的依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伪标签生成与噪声标签学习的弱监督点云分割框架.首先,利用点云具有非局部相似性的特点,基于局部-非局部图对点云数据进行建模;其次,基于关系图卷积网络,以半监督的方式为稀疏标注的点云训练集数据生成高质量的伪标签;最后,针对生成的伪标签中存在噪声标签的问题,设计一种利用含噪声标签数据准确训练现有点云分割网络的渐进式噪声鲁棒损失函数.在ShapeNet Part与S3DIS等公开点云分割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在推理阶段不增加模型额外运算量的情况下,当使用10%的标签时,在ShapeNet Part数据集上的分割精度与全监督方法相差0.1%;当使用1%的标签时,在S3DIS数据集上的分割精度与全监督方法相差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分割 弱监督学习 噪声标签学习 图卷积网络
下载PDF
基于多重技术融合的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晓峰 杨宗耀 +3 位作者 任东兴 邓安 何蕃民 徐建骁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3期549-552,557,共5页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大量新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但在岩土工程勘察领域却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数字化水平极其落后。为了响应我国数字化发展战略,实现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本文研详细介绍了基于Android+HarmonyOS+iOS的手机端...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大量新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但在岩土工程勘察领域却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数字化水平极其落后。为了响应我国数字化发展战略,实现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本文研详细介绍了基于Android+HarmonyOS+iOS的手机端App和基于Web的勘察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数字化采集、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监督,最终形成数字化成果,并可用于更深层次的利用。该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勘察效率,保障勘察资料的质量,以成功应用到多个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项目管理 质量管理 勘察信息化 工地监管 互联网+
下载PDF
西藏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宗耀 唐菊兴 +3 位作者 任东兴 邓安 王鹰 吴鑫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103,共23页
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林子宗群火山岩分布区发现一系列中-大型铅锌银矿床,该区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由于林子宗群火山岩分布范围广,如何有效地圈定成矿远景区,缩小找矿靶区是取得找矿突破的关键.选取产于谢通门县娘热... 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林子宗群火山岩分布区发现一系列中-大型铅锌银矿床,该区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由于林子宗群火山岩分布范围广,如何有效地圈定成矿远景区,缩小找矿靶区是取得找矿突破的关键.选取产于谢通门县娘热地区典中组火山岩中的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勘查地球化学测量和激电中梯测量.结果显示典中组火山岩中铅锌银成矿作用具有Au、Mo、Pb、Zn、Ag异常,金银成矿作用具有强Au、Ag、Mo、As、Sb异常,主成矿元素变异系数大于3.以极化率大于2.5%和电阻率小于800Ω·m圈定隐伏铅锌银矿体的找矿靶区,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上述结果表明激电中梯方法在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体效果良好,能够为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林子宗群火山岩中的找矿工作提供十分重要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岩石化探 激电中梯 找矿标志 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地球化学 矿床学
原文传递
不同含水率稻谷电学物理量变化规律
15
作者 徐永阳 邓安 +2 位作者 邱伟强 李立 金银哲 《食品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为探究高水分稻谷含水率与其电学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探索电学物理量在高水分稻谷含水率快速检测方面的可行性,以高水分稻谷(含水率23.14%)为研究对象,利用LCR阻抗测试仪测定信号频率1~8 MHz下不同含水率稻谷的13个电学物理量。结果表明,... 为探究高水分稻谷含水率与其电学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探索电学物理量在高水分稻谷含水率快速检测方面的可行性,以高水分稻谷(含水率23.14%)为研究对象,利用LCR阻抗测试仪测定信号频率1~8 MHz下不同含水率稻谷的13个电学物理量。结果表明,阻抗的相位角、损耗系数、介电常数和等效并联电容与稻谷含水率具有良好相关性。在1~8 MHz频率范围内,稻谷的阻抗的相位角和损耗系数均随着频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介电常数和等效并联电容均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1 MHz频率下稻谷的等效并联电容与其含水率具有更好的相关性(R2=0.998)。通过对不同含水率稻谷的电学物理量进行研究,为开发一种利用电学物理量预测稻谷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分稻谷 含水率 频率 电学物理量 回归模型分析
原文传递
真空预压–电渗联合作用下软黏土非线性大变形固结模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亚东 付继宇 +1 位作者 邓安 柴寿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77-1685,共9页
基于分段线性差分法,建立轴对称真空预压–电渗耦合非线性大变形固结模型,可用于分析真空预压、电渗任意组合形式下的软黏土大变形固结问题。模型充分考虑固结过程中土性参数的非线性变化并采用FORTRAN编写计算程序,分别采用小变形解析... 基于分段线性差分法,建立轴对称真空预压–电渗耦合非线性大变形固结模型,可用于分析真空预压、电渗任意组合形式下的软黏土大变形固结问题。模型充分考虑固结过程中土性参数的非线性变化并采用FORTRAN编写计算程序,分别采用小变形解析解和大变形固结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模型在小变形情况下与现有解析解吻合,大变形情况下与室内试验实测值接近。开展真空预压与电渗不同组合形式下的工况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预压–电渗联合作用的固结效果优于单一工法;不同真空预压与电渗组合形式下,土体最终平均沉降量接近,电渗滞后工况对降低能耗效果最好;为进一步降低能耗,工程中应将真空预压–电渗组合工况的固结度控制在8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真空预压 电渗 大变形固结 非线性 能耗
原文传递
玉米花丝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宋有洪 吴菲 +6 位作者 吴玉银 邓安 冯金枝 吴仁良 王志伟 陈翔 张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3,共12页
为高效利用玉米花丝(须)资源,探索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开发途径和利用手段,本研究主要分析2001—2018年有关玉米花丝化学成分、药理及保健和美容等功能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玉米花丝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多酚类、植物甾醇类、矿质... 为高效利用玉米花丝(须)资源,探索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开发途径和利用手段,本研究主要分析2001—2018年有关玉米花丝化学成分、药理及保健和美容等功能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玉米花丝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多酚类、植物甾醇类、矿质元素和有机酸等。花丝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等重要的药理价值,应用前景广泛。但目前其药理机制尚不清晰,产品开发利用缺乏深度。因此,现阶段的任务在于利用现代作物学与药理学研究手段,探明玉米花丝新型药用价值机理,加大玉米花丝的高附加值研发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化学成分 药用价值 美容保健 花丝产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