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空间溢出与农民收入增长 被引量:15
1
作者 邓晓军 吴淑嘉 邹静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共11页
基于2013—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系统剖析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不仅直接促进农民增收,还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间接对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 基于2013—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系统剖析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不仅直接促进农民增收,还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间接对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和时间异质性;数字经济与农民增收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显著促进本地区农民增收,同时正向影响周边地区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为探讨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提供中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和分析视角,也为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给予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民增收 影响机制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军蓓 邓晓军 +4 位作者 赵静静 钮冰 伊雄海 古淑青 陈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9-856,共8页
为满足消费者对食用植物油高品质需求,做好食用植物油产业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开发高效、准确、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方法是主要研究方向。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结合让快速光谱技术在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更广阔。简单介... 为满足消费者对食用植物油高品质需求,做好食用植物油产业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开发高效、准确、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方法是主要研究方向。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结合让快速光谱技术在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更广阔。简单介绍了光谱技术(单光谱、融合光谱技术)的特点和光谱数据处理方法(预处理方法、特征波长提取、建模方法、数据融合方法),并综述了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在常规品质、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与农药残留、掺杂掺假、溯源及分类等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相关领域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引用文献6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质量安全 光谱技术 化学计量学 数据融合 快速检测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影响的时空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晓军 邹静 虞孟滔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6,共14页
从地理学的时空角度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不仅可为科学认识两者的关系提供一个新视角,还可为制定地区差异性的共同富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全国260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在有效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水... 从地理学的时空角度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不仅可为科学认识两者的关系提供一个新视角,还可为制定地区差异性的共同富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全国260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在有效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Dagum基尼系数、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对其时空格局、时空差异与时空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时空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空间聚集特征显著,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各自的总体差异均较小,东部地区内部的共同富裕差异最大,且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之间的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效应,呈现出带状分布且自西向东逐渐增加,最强的影响一直位于长三角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普惠金融 时空格局 时空差异 时空影响
下载PDF
“活态”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策略探究——以晋江赤店村制陶龙窑作坊为例
4
作者 邓小俊 陈晓向 《中外建筑》 2024年第7期95-101,共7页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分析晋江赤店村的传统制陶烧窑技艺,研究制陶龙窑作坊的空间特点、布局原则、遗产价值及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活化赋能策略及改造更新手法——融入新功能,改进生产模式,以综合体复合运营的方式,探究陶器生产与多种...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分析晋江赤店村的传统制陶烧窑技艺,研究制陶龙窑作坊的空间特点、布局原则、遗产价值及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活化赋能策略及改造更新手法——融入新功能,改进生产模式,以综合体复合运营的方式,探究陶器生产与多种公共功能结合的可能,以期延续龙窑的历史记忆与传统制陶工艺这一非遗文化,探索出一条活态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工业遗产 龙窑作坊 制陶技艺 活化赋能 改造更新
下载PDF
空天地数据协同下的实景三维宁波建设与应用
5
作者 郑小梅 邓小军 吴玮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0-163,共4页
本文阐述了地形级实景三维模型快速构建的技术路线,研发了多源特征融合的城市级实景三维的重建技术,改进了点云特征提取与拓扑构建建筑物顶面与立体模型的方法,利用倾斜影像与顶面模型的自动匹配,实现了复杂屋顶的三维重建,提升了模型... 本文阐述了地形级实景三维模型快速构建的技术路线,研发了多源特征融合的城市级实景三维的重建技术,改进了点云特征提取与拓扑构建建筑物顶面与立体模型的方法,利用倾斜影像与顶面模型的自动匹配,实现了复杂屋顶的三维重建,提升了模型纹理的精细度和几何精度,描述了部件级实景三维自动化建模的流程,指明了实景三维模型在宁波市公安应急管理、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等服务场景下的应用,以及下一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 实景三维 多源异构 三维地籍
下载PDF
2种目标体温对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脑代谢、转归及并发症的影响
6
作者 邓小军 祝勇军 胡成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88-92,98,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肺复苏后2种目标体温对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脑代谢、转归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目标体温控制在32.0~34.0℃的53例患者纳入中低温组,将目标体温控制在34.1~36.0℃的54例... 目的探讨体外心肺复苏后2种目标体温对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脑代谢、转归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目标体温控制在32.0~34.0℃的53例患者纳入中低温组,将目标体温控制在34.1~36.0℃的54例患者纳入轻低温组。比较2组目标体温管理前和达到目标体温时的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转录因子κB亚基p65(NF-κB p65)]、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总氧化态(TOS)、丙二醛(MDA)]、脑代谢指标[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值(Da-jvO_(2))、脑氧摄取率(CERO_(2))]水平,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转归情况[预后结局、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评分(CPC)分级]。结果达到目标体温时,2组患者CRP、IL-6、IL-1β、NF-κB p65水平均低于目标体温管理前,且中低温组低于轻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目标体温时,2组SOD、TAC水平均高于目标体温管理前,且中低温组均高于轻低温组,2组TOS、MDA水平均低于目标体温管理前,且中低温组均低于轻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目标体温时,2组Da-jvO_(2)、CERO_(2)均低于目标体温管理前,且中低温组低于轻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温组的CPC分级、预后结局情况略优于轻低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目标体温管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其中32.0~34.0℃目标体温更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程度和改善脑代谢,从而改善转归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目标体温管理 炎症 氧化应激 脑代谢 转归结局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PI-RADS v2.1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邓晓俊 张炯 +6 位作者 孙彬 刘鹏 张皓诚 马珂 钱宇航 陶玫玫 郎根强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2061-2065,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2.1(PI-RADS v2.1)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上海四一一医院行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30例患者...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2.1(PI-RADS v2.1)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上海四一一医院行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采用ROC曲线评估NLR联合PI-RADS v2.1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csPCa的诊断效能。结果 130例患者中,csPCa患者82例(csPCa组)。相比对照组,csPCa组患者年龄较大,PI-RADS v2.1 ADC值显著降低,NLR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RADS v2.1 ADC值、NLR及NLR+PI-RADS v2.1 ADC值诊断csPCa的AUC分别为0.822、0.647和0.871;NLR+PI-RADS v2.1 ADC值诊断csPCa的灵敏度为0.768,特异度为0.813。结论 NLR、PI-RADS v2.1 ADC值是csPCa的独立预测指标,NLR联合PI-RADS v2.1 ADC值诊断csPCa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2.1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
下载PDF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筛查禽蛋及蛋制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29
8
作者 郭德华 时逸吟 +7 位作者 李优 伊雄海 邓晓军 肖文清 王键 李霄 柳菡 沈伟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6-1223,共8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测定禽蛋及蛋制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快速筛查方法。样品经酸性乙腈提取,PRiME HLB SPE柱净化,Poroshell 120 EC C18色谱柱(150 mm×3 mm,2.7μm)分离,以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建立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测定禽蛋及蛋制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快速筛查方法。样品经酸性乙腈提取,PRiME HLB SPE柱净化,Poroshell 120 EC C18色谱柱(150 mm×3 mm,2.7μm)分离,以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负离子模式下测定,以乙虫腈为内标定量。实验中建立了一级精确质量和二级碎片离子质谱数据库,并且对4种禽蛋及蛋制品的基质效应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0.1~5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2μg/kg和1μg/kg。在不同基质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1、2和5μg/kg的添加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6%~98.1%,相对标准偏差为3.8%~9.9%(n=6)。该方法有效消除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过程中的离子化抑制效应,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鸡蛋、鸡蛋面、蛋糕和蛋黄酱中氟虫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和氟甲腈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氟虫腈及其代谢物 禽蛋及蛋制品 筛查
下载PDF
协调发展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水平差异与分区调控
9
作者 邓晓军 徐诗莹 邹静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6-177,共12页
从6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各省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CRITIC权重法、Da-gum基尼系数、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其区域差异、协调分区进行探索,明晰不同区域主要短板因素及调控路径。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总体差... 从6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各省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CRITIC权重法、Da-gum基尼系数、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其区域差异、协调分区进行探索,明晰不同区域主要短板因素及调控路径。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总体差距趋于扩大,子维度中创新现代化发展不平衡程度最高。从区域内差异来看,西部地区现代化发展差距最大,东北地区差距最小;从区域间差异来看,与东部地区关联的地区间差距较大,子维度中创新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发展差异较大;从区域差异贡献率来看,现代化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来自地区间差异。通过耦合中国式现代化综合水平与协调度关系,将各省现代化发展划分为优先提升区、重点提升区、潜在提升区、协同优化区、适度优化区5个类型,以“找短板,齐发展”为调控路径,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分区差异化的提升路径,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双高”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水平 测度 区域差异 协调分区 短板
下载PDF
广西红壤区林木根际溶磷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邓小军 颜权 +6 位作者 李海星 韩华 李武应 唐健 王会利 宋贤冲 覃祚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32,47,共6页
南方速生丰产林多为人工纯林,生态系统薄弱,林地产出多,施用大量的化肥,造成林地生态环境恶化,速效磷已成为南方红壤区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了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南方林木对土壤磷素的利用率,开发林木微生物肥料,利用以磷... 南方速生丰产林多为人工纯林,生态系统薄弱,林地产出多,施用大量的化肥,造成林地生态环境恶化,速效磷已成为南方红壤区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了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南方林木对土壤磷素的利用率,开发林木微生物肥料,利用以磷酸钙为磷源的难溶性无机盐培养基从南方不同红壤区林木根际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42株溶磷菌,获得其中6株高效菌株探讨其溶磷机理,并用测序技术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所筛选得到的6株D/d值大于1.2的菌株在液体发酵条件下均有明显的溶磷能力, L205菌株溶磷量最大达到203.04mg·L^-1。各菌株在发酵过程中pH值不断降低,从6.50~6.78降低到3.13~4.12,与其溶磷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16S rDNA序列测序确定L205的系统发育地位,发现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L205菌株具有很好的溶无机磷效果,在南方林业生产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同时也为南方速生丰产林的减肥增效扩宽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筛选 土壤养分 广西 菌种鉴定 巨大芽孢杆菌
下载PDF
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麦卢卡蜂蜜中的特征标志物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崇钰 郭思言 +13 位作者 丁涛 刘芸 陈磊 费晓庆 张睿 吴斌 沈伟健 陈雷 张峰 冯峰 邓晓军 伊雄海 杨功俊 陈国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68-1072,共5页
建立了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SPE-LC-HRMS)测定麦卢卡蜂蜜中特征标志物3,5-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双葡萄糖糖苷(leptosperin)的方法。以Dikma Diamonsil Plus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0.1%(v... 建立了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SPE-LC-HRMS)测定麦卢卡蜂蜜中特征标志物3,5-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双葡萄糖糖苷(leptosperin)的方法。以Dikma Diamonsil Plus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0.1%(v/v)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目标二级离子扫描模式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5~100.0 mg/L范围内该分析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方法的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3 mg/kg和10 mg/kg。在不同蜂蜜样品中分别添加50.0、100.0、200.0 mg/kg(洋槐蜜中添加10.0、20.0、50.0 mg/kg)特征化合物标准品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平均回收率为82.0%~95.2%,相对标准偏差为2.7%~9.7%(n=6)。利用该方法对来自新西兰12种不同品种的95个蜂巢成熟原蜜和来自4个国家50个商品化蜂蜜进行了验证。该法快速、灵敏、准确,可为解决进口新西兰麦卢卡蜂蜜的判别难题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特征标志物 3 5-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双葡萄糖糖苷 麦卢卡蜂蜜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广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杰 邓晓军 +1 位作者 翟禄新 侯满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5-389,396,共6页
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其基本前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为此,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6年广西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 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其基本前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为此,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6年广西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以前,级别特征值维持在3.6~3.9,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状态;2008—2011年,级别特征值在3.5上下波动,即波动于不可持续与基本可持续状态;2012年以来,级别特征值稳定在2.5~3.0,处于基本可持续水平状态。尽管如此,还需通过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污水处理能力和推行节水技术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广西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模糊综合评价 熵权 广西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对桉树人工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覃祚玉 邓小军 +5 位作者 宋贤冲 赵隽宇 唐健 石媛媛 曹继钊 王会利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为维持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长期生产力,设置林下间种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T1)、林下间种田菁(Sesbania cannabina)(T2)、有机肥全替代(T3)和单施化肥(CK)4个模式,综合评价不同模式对桉树人工林的营养物质积累、土壤保育... 为维持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长期生产力,设置林下间种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T1)、林下间种田菁(Sesbania cannabina)(T2)、有机肥全替代(T3)和单施化肥(CK)4个模式,综合评价不同模式对桉树人工林的营养物质积累、土壤保育功能和价值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T1和T2模式能提高人工林营养物质积累量和营养物质积累价值;T1、T2和T3模式土壤固土价值增量分别为18.31、21.80和14.08元/hm^(2),土壤保肥价值增量分别是CK的3.12、2.18和2.22倍,土壤保育功能价值增量分别比CK高出223.99%、130.23%和131.18%,均可有效提升土壤固土、保肥功能和价值。T3和T1模式的利润分别比CK高出2279.15和1425.06元,T3和T1模式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种绿肥 土壤保育功能价值 营养物质积累价值 经济效益 桉树人工林
下载PDF
基于森林气候与土壤类型的广西人工林土壤分区及其肥力演变 被引量:8
14
作者 石媛媛 赵隽宇 +4 位作者 宋贤冲 潘波 覃其云 邓小军 赵泽洪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5期563-569,共7页
为给广西人工林土壤管理和施肥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保证林业产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土壤类型、广西森林气候分区及土壤养分特征等林地土壤环境数据,对广西人工林土壤进行分区及区域化肥力评价。首次将广西人工林地分为7个区,分别... 为给广西人工林土壤管理和施肥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保证林业产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土壤类型、广西森林气候分区及土壤养分特征等林地土壤环境数据,对广西人工林土壤进行分区及区域化肥力评价。首次将广西人工林地分为7个区,分别为北热带季雨林赤红壤西区、北热带季雨林赤红壤东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赤红壤区、半湿润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西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东区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石灰(岩)土区。区域化肥力评价结果显示,各区域土壤pH均值比历史均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红壤东区下降幅度最大(17.14%);各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均比历史均值高,其中南亚热带赤红壤区上升幅度最大(59.63%);各分区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值均比历史均值高,其中南亚热带赤红壤区碱解氮含量上升幅度最大(103.89%),半湿润红壤区和赤红壤西区有效磷含量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160.29%和155.41%;大部分区域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值比历史均值高,高纬度两个分区(红壤东区和红壤西区)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106.89%和12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GIS 土壤养分 肥力评价
下载PDF
不同土壤培肥处理对桂南桉树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覃祚玉 石媛媛 +4 位作者 赵隽宇 唐健 邓小军 宋贤冲 黎巍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5期522-528,共7页
为解决桂南地区桉树高代次纯林投入产出比逐年提高及土壤酸化严重、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采用林下套种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和田菁(Sesbania cannabina)(T1和T2)、剩余物还林(T3)、施用有机肥(T4)、测土配方施肥(T5)和... 为解决桂南地区桉树高代次纯林投入产出比逐年提高及土壤酸化严重、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采用林下套种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和田菁(Sesbania cannabina)(T1和T2)、剩余物还林(T3)、施用有机肥(T4)、测土配方施肥(T5)和常规施肥(CK)6种不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桉树人工林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变化,综合评价各处理对桉树人工林的影响。结果表明,T1~T5处理下,除T5处理的平均树高增量外,桉树的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增量较CK处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T1处理的桉树平均蓄积增量最大,其次为T5处理。T1、T2、T3和T5处理均能提高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T4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的短期促进效应不显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林下套种绿肥和剩余物还林处理在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上欠佳,施用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是广西桉树人工林林地生产力提升和土壤提质增效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肥处理 蓄积量 土壤肥力 桉树人工林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隧道工程施工信息集成与管理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邓小军 刘肖群 董春晖 《浙江建筑》 2018年第8期60-66,共7页
针对公路隧道施工的特点及管理需求,研究隧道工程的BIM建模方法和应用,阐述了在高精度方法下建立BIM模型构件库以及隧道BIM模型的具体内容。综合应用BIM及三维数字技术,将工程资料包括设计图纸、规范文件、进度计划、工程量、质量、安... 针对公路隧道施工的特点及管理需求,研究隧道工程的BIM建模方法和应用,阐述了在高精度方法下建立BIM模型构件库以及隧道BIM模型的具体内容。综合应用BIM及三维数字技术,将工程资料包括设计图纸、规范文件、进度计划、工程量、质量、安全信息等与高精度BIM模型相关联,建立全面系统的施工信息集成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展进度管理、工程量统计、质量安全管理等一系列信息管理应用研究,实现隧道工程施工的数字化、可视化和集成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BIM技术 信息集成 信息管理
下载PDF
基于活力特征分析的城市广场公共空间研究——以杭州市民广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蕾 邓小军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4期173-174,共2页
城市广场是城市文化风貌的展廊,更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主要载体。为探究杭州市城市广场的使用现状以及优化策略,文章结合对杭州市市民广场的物质空间以及使用者行为的观察,使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影响城市广场公共空间活力的... 城市广场是城市文化风貌的展廊,更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主要载体。为探究杭州市城市广场的使用现状以及优化策略,文章结合对杭州市市民广场的物质空间以及使用者行为的观察,使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影响城市广场公共空间活力的主要因素。在活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析市民广场不同功能区块的主要使用人群、活动类型及活跃度、移动轨迹及驻留位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广场 公共空间 层次分析法 活力特征分析
下载PDF
基于DRIS法的大花序桉苗期“黄化症”苗圃营养状况诊断
18
作者 覃祚玉 唐健 +3 位作者 覃其云 石媛媛 邓小军 潘波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6期125-131,共7页
植物营养诊断是评估大花序桉营养状况的可靠、便捷方法。本研究采用诊断施肥法(DRIS),对广西崇左发生“黄化症”的大花序桉苗木营养状况进行调查、诊断。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苗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黄化症”之间密切相关。大花序桉叶片... 植物营养诊断是评估大花序桉营养状况的可靠、便捷方法。本研究采用诊断施肥法(DRIS),对广西崇左发生“黄化症”的大花序桉苗木营养状况进行调查、诊断。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苗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黄化症”之间密切相关。大花序桉叶片苗期养分供给状况以及需肥顺序为Fe>P>N>Mg>K>B>Cu>Zn>Mn>Ca。黄化症的叶片N、P、Fe和Ca诊断指数均小于0,属于缺乏水平,是影响苗木黄化的关键因子,而其他营养元素的DRIS诊断指数均为正值,供给较为充足。大花序桉苗期的各营养元素的适宜范围为N(7.50~10.80)g/kg、P(1.25~2.98)g/kg、K(10.37~30.64)g/kg、Ca(5.13~23.631)mg/kg、Mg(1.55~3.82)mg/kg、Cu(4.53~8.34)mg/kg、Zn(46.57~62.83)mg/kg、Fe(140.03~226.31)mg/kg、Mn(252.95~426.99)mg/kg、B(18.80~39.8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苗期叶片 营养诊断 黄化症 DRIS法 广西
下载PDF
煤调湿换热管破损原因分析及对策
19
作者 王成玉 邓晓骏 +1 位作者 蓝健 余国普 《冶金能源》 2018年第5期53-54,57,共3页
煤调湿干燥设备筒体一般采用蒸汽式多管回转结构,筒体内换热管受原料煤中异物砸击、原料煤磨损及腐蚀以及生产过程中频繁开停操作等影响,经常发生破损泄漏。对煤调湿换热管破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了异物分离方式优化、操作优化以及... 煤调湿干燥设备筒体一般采用蒸汽式多管回转结构,筒体内换热管受原料煤中异物砸击、原料煤磨损及腐蚀以及生产过程中频繁开停操作等影响,经常发生破损泄漏。对煤调湿换热管破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了异物分离方式优化、操作优化以及定期监测预防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换热管破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调湿 换热管 破损 措施
下载PDF
QuEChERS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保健食品中50种非食用添加物 被引量:15
20
作者 胡胜杰 李优 +5 位作者 周莹 伊雄海 邓晓军 陈沁 徐敦明 钮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01-711,共11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50种非食用添加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QuEChERS法净化,Agilent Phoroshell SB C 18 柱(150 mm×3.0 mm, 2.7 μm)分离,并以0.1%(v/v)甲酸水溶液与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50种非食用添加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QuEChERS法净化,Agilent Phoroshell SB C 18 柱(150 mm×3.0 mm, 2.7 μm)分离,并以0.1%(v/v)甲酸水溶液与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同时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结果表明,50种化合物均得到较好的分离,线性范围内基质匹配标准溶液的线性关系良好( r^2>0.99)。方法的检出限(LOD, S/N ≥3)与定量限(LOQ, S/N ≥10)分别为0.010~1 mg/kg 和0.02~2 mg/kg 。考察了50种非食用添加物在5种典型保健食品基质(口服液、片剂、膏剂、丸剂、胶囊)中的加标回收率,在1 LOQ、2 LOQ、10 LOQ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63.1%~115.7%,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8.9%( n =6)。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且实用性强,适用于保健食品中50种非食用添加物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非食用添加物 保健食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