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主流报刊北京冬奥会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1
作者 邓旭明 郑心玥 张秀娟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6期61-64,120,共5页
以《朝日新闻》等4家日本主流报刊关于北京冬奥会的涉华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建语料库,结合批评话语分析探讨日媒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结果显示,受日本政治意识形态左右,日媒对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以负面为主,企图将中国的国际体育赛... 以《朝日新闻》等4家日本主流报刊关于北京冬奥会的涉华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建语料库,结合批评话语分析探讨日媒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结果显示,受日本政治意识形态左右,日媒对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以负面为主,企图将中国的国际体育赛事政治化,从各方面塑造了中国承办国际赛事水平差、不注重环保、侵犯人权、经济衰退、威胁和平和安全等负面形象。基于此,在对外传播时,既要有宏大叙事,亦要有个人叙事;尽可能多邀请对华态度较友好的媒体或记者参与传播;注重对外传播本地化;传播方式多样化等国际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日本主流报刊 国家形象 语料库 KH Coder
下载PDF
《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课程的学科育人和思政建设
2
作者 李赫 王建锋 +6 位作者 王琳 刘洪涛 周永林 邓彦宏 邓旭明 冯海华 邱家章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153,共3页
人才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点在高校。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以《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为例,以教师职责为切入点,从提升学科育人的意识,提高学科育人的能力,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 人才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点在高校。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以《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为例,以教师职责为切入点,从提升学科育人的意识,提高学科育人的能力,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教学中增强教师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于教学实践中,在育才的同时完善学科育人,以期培养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战略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建设 立德树人 学科育人 人才培养 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
下载PDF
茶多酚对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晶 林彩容 +3 位作者 黄艳 邓旭铭 王艺清 孙威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7-490,共14页
为研究在农杆菌介导的茶树遗传体系中,茶多酚对农杆菌侵染效率的影响,以LBA4404、EHA105、ATCC15834和K599 4个农杆菌菌株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不同浓度茶多酚处理下的耐酚能力、被膜完整率、吸附性、vir和chv基因表达,以及遗传转化差异... 为研究在农杆菌介导的茶树遗传体系中,茶多酚对农杆菌侵染效率的影响,以LBA4404、EHA105、ATCC15834和K599 4个农杆菌菌株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不同浓度茶多酚处理下的耐酚能力、被膜完整率、吸附性、vir和chv基因表达,以及遗传转化差异。结果显示,4个菌株的耐酚能力依次为LBA4404>K599>EHA105>ATCC15834,其中EHA105和ATCC15834菌株对茶多酚较为敏感;ATCC15834菌株被膜完整率与茶多酚的浓度、静置时间呈负相关,EHA105在600 mg·L^(-1)茶多酚处理48 h后,其被膜完整率最低;ATCC15834和EHA105对烟草叶肉细胞的吸附能力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经茶多酚处理24 h后,ATCC15834中chv B和EHA105中chv B2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vir A表达量与低浓度酚类的敏感性呈正相关性;烟草经农杆菌菌液(含茶多酚)侵染后,瞬时转化效率和稳定转化效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发状根诱导率大大降低。1 000 mg·L^(-1)茶多酚处理后,ATCC15834的发根诱导率最低,仅为13.85%,坏死率高达33.85%。综上所述,茶多酚会降低农杆菌活力和被膜完整率,chv基因通过降低表达量影响其吸附性,最终导致烟草转化体系中瞬时转化效率和稳定转化效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农杆菌介导 吸附性 chv和vir基因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基于协同过滤的计算机课程线上教学资源推荐系统 被引量:2
4
作者 谭秦红 邓旭明 田应信 《信息与电脑》 2023年第3期240-242,共3页
传统线上教学资源推荐系统推荐的内容较为单一,无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推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设计基于协同过滤的计算机课程线上教学资源推荐系统。硬件方面,设计了训练加速器与直接存储器访问(DirectMemoryAccess,DMA)存储器。... 传统线上教学资源推荐系统推荐的内容较为单一,无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推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设计基于协同过滤的计算机课程线上教学资源推荐系统。硬件方面,设计了训练加速器与直接存储器访问(DirectMemoryAccess,DMA)存储器。软件方面,建立线上教学资源推荐功能模块,分析系统个性化推荐的逻辑架构。利用协同过滤设计计算机课程线上资源推荐算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推荐,实现课程线上教学资源的个性化推荐。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推荐效果更佳,符合教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过滤 计算机课程 线上教学 教学资源 推荐算法
下载PDF
高通量药敏试验接种仪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骆延波 胡明 +6 位作者 张庆 李璐璐 齐静 张印 赵效南 邓旭明 刘玉庆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57,共6页
为验证研发出的高通量药敏试验接种仪的细菌药敏检测性能。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药敏试验琼脂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标准,对药敏试验接种仪的结构和操作稳定性、重复性等性能进行研究,以头孢噻呋抑制大肠杆菌ATCC25922... 为验证研发出的高通量药敏试验接种仪的细菌药敏检测性能。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药敏试验琼脂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标准,对药敏试验接种仪的结构和操作稳定性、重复性等性能进行研究,以头孢噻呋抑制大肠杆菌ATCC25922为例与CLSI药敏试验标准方法进行比对;同时,使用该药敏试验接种仪与CLSI药敏试验标准中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了8种抗生素对48株禽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该药敏试验接种仪在琼脂平板上接种细菌量稳定性好,与CLSI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结果符合率达95%,批量检测结果符合率88.54%以上,且使用该药敏试验接种仪比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效率高5倍以上。研究表明药敏试验接种仪适用于实验室药物敏感性研究以及实验室的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 药敏试验 接种仪 重复性 稳定性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基于Web的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系统设计
6
作者 谭秦红 邓旭明 田应信 《信息与电脑》 2023年第4期248-250,共3页
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教学系统在实际应用阶段能够稳定运行,提出基于Web的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系统设计研究。首先,将MYC-JX8MPQ核心板和Intellinet的8端口千兆网络管理交换机作为系统的硬件;其次,分别从教学资源和用户两个角度构建数据库,... 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教学系统在实际应用阶段能够稳定运行,提出基于Web的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系统设计研究。首先,将MYC-JX8MPQ核心板和Intellinet的8端口千兆网络管理交换机作为系统的硬件;其次,分别从教学资源和用户两个角度构建数据库,并根据待传输资源的规模,对Web端口的流量参数进行自适应设置,以此建立系统的信息交互模式;最后,进行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在线用户规模的增加,系统的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占用率和内存占用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其可以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实现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计算机专业 实训教学 系统设计
下载PDF
胡椒碱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宗争 邓旭明 王建锋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29-132,共4页
为了测定胡椒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α溶血素(α-Hemolysin, Hla)溶血活性的抑制作用并初步阐明其机制,为胡椒碱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依据,试验选择Hla为靶标,通过溶血活性试验测定不同浓度胡椒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共培... 为了测定胡椒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α溶血素(α-Hemolysin, Hla)溶血活性的抑制作用并初步阐明其机制,为胡椒碱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依据,试验选择Hla为靶标,通过溶血活性试验测定不同浓度胡椒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共培养物上清液溶血活性的影响,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及生长曲线试验考察胡椒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分析试验初步阐明胡椒碱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溶血活性的机制,通过乳酸脱氢酶(LDH)试验考察胡椒碱对共培养物上清液介导的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胡椒碱可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Hla的表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培养物上清液的溶血活性,不同浓度胡椒碱均不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生长,且可保护A549细胞免于培养物上清液介导的细胞损伤。说明胡椒碱能够通过抑制Hla的表达而缓解培养物上清液介导的A549细胞损伤,可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胡椒碱 α溶血素 溶血活性 细胞损伤
下载PDF
黄芩提取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魏滋鸿 李文华 +1 位作者 邓旭明 王建锋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69-172,248,共5页
为了研究黄芩提取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LLO)溶血活性及单增李斯特菌致病力的影响,试验采用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绘制生长曲线、分析溶血活性、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和细胞毒性试验的方法分析了黄芩提取物对单增李斯特菌增殖、单... 为了研究黄芩提取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LLO)溶血活性及单增李斯特菌致病力的影响,试验采用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绘制生长曲线、分析溶血活性、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和细胞毒性试验的方法分析了黄芩提取物对单增李斯特菌增殖、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溶血活性和单增李斯特菌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可通过直接中和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活性而降低溶血活性,且这一作用与黄芩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无关;在细菌与细胞共培养体系内加入黄芩提取物可有效抑制细菌对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说明黄芩提取物是一种潜在的抗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 黄芩提取物 毒力因子 抗感染
下载PDF
菊苣酸对蓖麻毒素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娄飞 张勇 +2 位作者 杨振国 邓旭明 王建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5-758,共4页
为了解菊苣酸对蓖麻毒素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和亲和层析技术,纯化得到活性良好、蛋白纯度较高的蓖麻毒素活性蛋白。将菊苣酸与蓖麻毒素共孵育,通过LDH检测发现,菊苣酸可以显著抑制蓖麻毒素活性,在药物质量浓度为64 mg·... 为了解菊苣酸对蓖麻毒素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和亲和层析技术,纯化得到活性良好、蛋白纯度较高的蓖麻毒素活性蛋白。将菊苣酸与蓖麻毒素共孵育,通过LDH检测发现,菊苣酸可以显著抑制蓖麻毒素活性,在药物质量浓度为64 mg·L^(-1)时,LDH释放率为38%。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菊苣酸能够降低蓖麻毒素中毒引起的小鼠死亡,死亡率为50%。研究结果表明,菊苣酸通过抑制蓖麻毒素活性,降低细胞LDH释放率,降低小鼠死亡率。表明菊苣酸是一种治疗蓖麻毒素中毒的潜在天然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蓖麻毒素A亚基 菊苣酸 中毒 天然化合物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Toltrazuril Nanoemulsion
10
作者 Zhang Zhimei deng xuming +2 位作者 Shen Zhiqiang Guo Shijin Fu Shijun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5年第5期314-316,共3页
To determine the prescrip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toltrazuril nanoemulsion, we selected liquid paraffin, ethyl acetate, soybean oil, IPM and oleic acid as the oil phases, while RH-40, EL-40, OP-10, Tween-80 and ... To determine the prescrip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toltrazuril nanoemulsion, we selected liquid paraffin, ethyl acetate, soybean oil, IPM and oleic acid as the oil phases, while RH-40, EL-40, OP-10, Tween-80 and Span-80 were the surfactants, and alcohol, 1,2-ropanediol, ispropanl, glycerol and PEG-400 were the co-surfactants. The best prescription was acquired through 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ethyl acetate, Tween-80 and 1,2-propanediol could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nanoemulsion. The optimum prescription was surfactant:co-surfactant:oil phase:water phase =2:1:2:5, with the solubilizer of 10%. This prescription can prepare stable toltrazuril nanoemul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trasuril NANOEMULSION PREPAR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下载PDF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斜疝修补手术关闭内环口对血清肿发生率的影响
11
作者 张庆峰 邓旭明 +2 位作者 段巧斌 姚干 张策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282-290,共9页
目的确认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斜疝修补手术(TEP)中进行横断疝囊后关闭内环口在降低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上是否优于横断疝囊后远端旷置以及完整剥离斜疝疝囊。方法于2021年8月15至2023年9月15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募集受试者,按1... 目的确认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斜疝修补手术(TEP)中进行横断疝囊后关闭内环口在降低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上是否优于横断疝囊后远端旷置以及完整剥离斜疝疝囊。方法于2021年8月15至2023年9月15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募集受试者,按1∶1∶2随机分派至关闭组、旷置组和剥离组,分别施行对应术式,收集住院和随访记录、手术视频、检查报告单等资料,分析比较3组之间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事件、术后疼痛评分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454例入组成功,排除术中组间转换及失访病例后共389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关闭组84例、旷置组82例、剥离组223例,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总体为22.62%(88/389),关闭组26.2%(22/84)、旷置组29.3%(24/82)、剥离组18.8%(42/22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将影响血清肿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疝囊最大径线、术中出血事件和术中出血量)拟合疝囊处理方式进行分层卡方分析显示,当疝囊最大径线≥10 cm时,剥离组的血清肿发生率高于关闭组(83.3%比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手术出血量>5 ml时,旷置组血清肿发生率高于关闭组(90.0%比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本研究中三种疝囊处理方式有各自的临床适用性,其术后血清肿发生率在总体受试者中无明显差异,完整剥离适用于疝囊最大径线<10 cm的病例且效果更优,而在疝囊最大径线≥10 cm、术中出血量>5 ml时选用关闭内环口方式处理疝囊,在降低血清肿发生率上优于其他两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 内环口关闭 血清肿
原文传递
Natural medicine can substitute antibiotics in animal husbandry:protectiv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rosewood essential oil against Salmonella infection
12
作者 WANG Lanqiao FANG Juan +10 位作者 WANG Heng ZHANG Baoyu WANG Nan YAO Xinyu LI He QIU Jiazhang deng xuming LENG Bingfeng WANG Jianfeng TAN Wenxi ZHANG Qiaoli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9期785-796,共12页
Aniba rosaeodora essential oil(RO) has been traditionally used in natural medicine as a substitute for antibiotics due to its notable antidepressant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Salmonella, a prevalent pathogen in fo... Aniba rosaeodora essential oil(RO) has been traditionally used in natural medicine as a substitute for antibiotics due to its notable antidepressant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Salmonella, a prevalent pathogen in foodborne illnesses, presents a major challenge to current antibiotic treatments. However, the antibacterial efficacy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RO against Salmonella spp. remain underexplored. This study aims to elucidat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O, evaluate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s against Salmonella in vitro, and further delineate its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s in vivo during Salmonella infe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was utilized to characteriz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O.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RO was assessed using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and time-kill assays. Various biochemical assays were employed to uncover the potential bactericidal mechanisms. Additionally, mouse and chick models of Salmonella infection were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phylactic effects of RO treatment. RO exhibited significa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both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with an MIC of 4 mg·mL^(-1) for Salmonella spp. RO treatment resulted in bacterial damage through the disruption of lipid and purine metabolism. Moreover, RO reduced injury and microbial colonization in infected mice and chicks. RO treatment also modulated the host inflammatory response by inhibiting proinflammatory pathways. In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RO is effective against Salmonella infection, highlighting its potential as an alternative to antibiotics for antibacterial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ewood essential oil SALMONELLA Aniba rosaeodora Antibacterial effect ANTI-INFLAMMATION ANTI-INFECTION
原文传递
去甲泽拉木醛与美罗培南对NDM-1阳性大肠杆菌的协同抗菌作用
13
作者 刘智营 郭岩 +3 位作者 徐蕾 刘洪涛 邓旭明 邱家章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5-1772,共8页
旨在探究去甲泽拉木醛与美罗培南对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1(NDM-1)阳性大肠杆菌的协同抗菌作用。首先通过酶活性抑制试验、分子对接试验确定去甲泽拉木醛对NDM-1蛋白水解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其次通过棋盘法-最小抑菌浓度试... 旨在探究去甲泽拉木醛与美罗培南对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1(NDM-1)阳性大肠杆菌的协同抗菌作用。首先通过酶活性抑制试验、分子对接试验确定去甲泽拉木醛对NDM-1蛋白水解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其次通过棋盘法-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生长曲线试验、药敏试验验证去甲泽拉木醛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的协同抑菌作用,进一步通过杀菌曲线试验、活死细菌染色试验、膜完整性试验确定两者的协同杀菌作用,最后通过大蜡螟感染模型验证去甲泽拉木醛与美罗培南的体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去甲泽拉木醛能够显著抑制NDM-1的水解活性(IC_(50)=0.32 mg/L),并对美罗培南与NDM-1蛋白的结合产生竞争作用。体外试验表明去甲泽拉木醛与美罗培南有良好的协同抗菌作用,并可通过增加美罗培南对细菌的膜损伤作用发挥协同杀菌作用;体内试验表明去甲泽拉木醛可将美罗培南的保护效果从67%提高至80%。本研究为治疗NDM-1阳性大肠杆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治疗策略和抗菌增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泽拉木醛 NDM-1 美罗培南 协同抗菌
原文传递
貉源细小病毒(RDPV)HeB17株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振军 罗国良 +7 位作者 程悦宁 冯二凯 刘利芳 郭利 于清平 朱先鹏 邓旭明 王建锋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88-1993,共6页
为了解我国河北省貉细小病毒(RDPV)生物学特性,通过细胞培养从河北省某貉养殖场发病貉组织样品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病料样品的PCR鉴定、病毒分离培养及形态学观察、猪红细胞凝集试验、基于VP2基因建立的系统发生树分析、同源性分析、动... 为了解我国河北省貉细小病毒(RDPV)生物学特性,通过细胞培养从河北省某貉养殖场发病貉组织样品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病料样品的PCR鉴定、病毒分离培养及形态学观察、猪红细胞凝集试验、基于VP2基因建立的系统发生树分析、同源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用特异性引物对病料样品进行PCR鉴定,可扩增得到573 bp特异性条带;分离病毒可在F81细胞中进行培养并产生明显的CPE;电镜下可见25 nm左右细小病毒样病毒粒子;猪红细胞凝集试验(HA)结果显示,分离株对猪红细胞血凝效价可达到1∶1024;VP2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结果显示,RDPV-HeB16与RPDV-LN10-1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参考序列VP2基因相似性在98.4%~99.5%之间;将病毒培养物感染健康貉,结果显示感染组的貉均出现典型RDPV临床症状,正常对照组未发病。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从发病貉病料样品中分离到1株RDPV,命名为RPDV-HeB17。本研究所获数据将对我国RDPV的流行及该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疫苗和诊断制品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貉细小病毒 分离鉴定 基因组序列分析 VP2基因
原文传递
电位滴定法测定消毒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中氯化钠的含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元元 张志勇 +3 位作者 车传燕 王艳玲 邓旭明 王汝金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0-84,共5页
消毒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中氯化钠为氯离子的供体,其含量至关重要。为了测定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中的氯化钠含量,探索了电位滴定法测定氯化钠含量的方法。结果显示:电位滴定法在氯化钠含量为10~200 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 消毒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中氯化钠为氯离子的供体,其含量至关重要。为了测定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中的氯化钠含量,探索了电位滴定法测定氯化钠含量的方法。结果显示:电位滴定法在氯化钠含量为10~200 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1717x+0.0229,R^2=0.9995),精密度较好(RSD=0.39%),准确度高(回收率99.43%~100.34%,RSD=0.33%),耐用性好。3批样品氯化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符合含量限度的要求(组内RSD小于1.50%)。说明电位滴定法可用于消毒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消毒剂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 颗粒剂 氯化钠 电位滴定法
原文传递
不同施肥处理对盆栽不同品种茶树根系生理活性及CsAMT2s基因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宋博 张灵枝 +6 位作者 陈焯彤 刘梦月 张文婧 赵佳敏 邓旭铭 陈志丹 孙威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3-1260,共8页
NH_(4)^(+)作为植物吸收氮素的低耗能方式,其吸收利用效率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铵转运蛋白(ammonium transporter,AMT)具有介导植物NH_(4)^(+)跨膜转运的功能,在其吸收和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茶树具有偏好吸收NH_(4)^(+)-N特性... NH_(4)^(+)作为植物吸收氮素的低耗能方式,其吸收利用效率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铵转运蛋白(ammonium transporter,AMT)具有介导植物NH_(4)^(+)跨膜转运的功能,在其吸收和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茶树具有偏好吸收NH_(4)^(+)-N特性,合理施肥对于茶树铵转运蛋白发挥转运NH_(4)^(+)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等氮量“0.25 g/kg”土进行不同施肥处理,选择不同氮吸收型的福鼎大白茶(氮高效型)、黄棪(高氮高效型)及毛蟹(低氮高效型)盆栽苗为供试材料.将无施肥处理作为对照,进行纯化肥处理、纯有机肥处理以及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对茶树根系活力水平、根系总氮含量、根系NH_(4)^(+)-N含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CsAMT2s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并对具有高亲和性CsAMT2.2和CsAMT2.3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显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有利于茶树盆栽苗根系的生长发育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根系CsAMT2.2和CsAMT2.3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CsAMT2s基因,并且在纯有机肥处理与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下表现出较高表达水平;茶树根系活力、根系含氮量及根系NH_(4)^(+)-N含量与CsAMT2s基因存在不同程度正相关关系;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sAMT2.2和CsAMT2.3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膜上.本研究表明CsAMT2.2和CsAMT2.3具有转运NH_(4+)的能力,不同施肥处理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最利于茶树CsAMT2s基因的表达及铵态氮的吸收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施肥处理 根系 CsAMT2s
原文传递
丹参提取物体外协同庆大霉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玉梅 陈峙峰 +3 位作者 张思琪 邹宜诺 邓旭明 王建锋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1-747,共7页
旨在探究丹参提取物是否可以提高特定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通过棋盘法最小抑菌浓度检测、生长曲线和杀菌曲线等试验确定丹参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与不同抗生素的体外协同作用,进一步通过LDH... 旨在探究丹参提取物是否可以提高特定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通过棋盘法最小抑菌浓度检测、生长曲线和杀菌曲线等试验确定丹参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与不同抗生素的体外协同作用,进一步通过LDH试验和细胞保护试验验证丹参提取物的细胞毒性及其与庆大霉素在细胞水平上的协同效果,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提取物的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显著提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多黏菌素等抗生素的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丹参提取物同样可显著提高庆大霉素对不同细胞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介导损伤的保护作用。丹参提取物主要成分包括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等,其中隐丹参酮与庆大霉素协同效果最为显著,其可能是丹参提取物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但丹参提取物中其他成分是否发挥更佳的协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丹参提取物作为庆大霉素增效剂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提取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庆大霉素
原文传递
羌活油抑制沙门菌滑动运动及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鲲 刘爽 +4 位作者 李江波 朱先鹏 于清平 邓旭明 吕强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22-2528,共7页
通过滑动运动和细胞黏附试验,研究羌活油对沙门菌体外致病性的影响。随后,选择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灌胃攻菌建立沙门菌感染小鼠模型,并给予一定剂量的羌活油治疗。通过感染小鼠存活率、靶器官(肝脏和脾脏)菌落定植数、盲肠组织病理学... 通过滑动运动和细胞黏附试验,研究羌活油对沙门菌体外致病性的影响。随后,选择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灌胃攻菌建立沙门菌感染小鼠模型,并给予一定剂量的羌活油治疗。通过感染小鼠存活率、靶器官(肝脏和脾脏)菌落定植数、盲肠组织病理学和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等指标评价羌活油对沙门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体外试验显示,羌活油在质量浓度为0.032 g/L时,显著抑制沙门菌的滑动运动水平,显著降低沙门菌黏附至HeLa细胞,且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不影响细菌生长和无明显细胞毒性;100 mg/kg体质量的羌活油显著提高沙门菌感染小鼠的存活率,缓解感染小鼠盲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感染小鼠靶器官(肝脏和脾脏)菌落定植数和盲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表明,羌活油是一种治疗沙门菌感染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羌活油 滑动运动 致病性
原文传递
丁香油口服液对人工感染鸡沙门菌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鲲 尹义江 +2 位作者 陈峙峰 邓旭明 吕强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31-2237,共7页
为研究丁香油口服液对人工感染鸡沙门菌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首先在体外进行细胞免疫荧光试验、抗菌活性测定、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研究丁香油口服液抑制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T3SS)的功能及作用机制。随后,5日龄肉雏... 为研究丁香油口服液对人工感染鸡沙门菌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首先在体外进行细胞免疫荧光试验、抗菌活性测定、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研究丁香油口服液抑制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T3SS)的功能及作用机制。随后,5日龄肉雏鸡经口灌胃沙门菌建立人工感染鸡沙门菌病模型,并给予丁香油口服液治疗,通过感染雏鸡的临床症状、靶器官(肝脏、脾脏和盲肠)眼观病理观察和体质量变化评价丁香油口服液对人工感染鸡沙门菌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丁香油口服液在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显著抑制沙门菌毒力岛1(SPI-1)sipA、sipB和hilA基因的转录,降低效应蛋白(SipA和SipB)和调节蛋白(HilA)的表达,阻断沙门菌效应蛋白SipA的正常转运和抑制T3SS的功能。人工感染鸡沙门菌病治疗试验结果显示,丁香油口服液可有效缓解感染雏鸡的临床症状和体质量下降趋势,降低感染雏鸡的病理损伤。结果表明,丁香油口服液是一种治疗鸡沙门菌病的有效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丁香油口服液 Ⅲ型分泌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