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析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诊疗思路
1
作者 董泰然 邸莎 陈亚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768-771,共4页
伏气温病是一类特殊的温病,与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关系密切。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具有邪气伏藏,因时而发的特点,与中医学伏气温病发病特点相似。从伏气温病理论探析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饮酒、暴饮暴食、胆胰自身病变是其主要病因... 伏气温病是一类特殊的温病,与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关系密切。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具有邪气伏藏,因时而发的特点,与中医学伏气温病发病特点相似。从伏气温病理论探析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饮酒、暴饮暴食、胆胰自身病变是其主要病因,饮食不节引动伏火,伏火内发,湿热瘀阻,腑气不通,并随发病部位不一、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发为本病。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以定震源、清里热、辨虚实、透伏邪、护津液为主要辨治原则。从伏气温病角度探析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的病因、病机、辨证与治疗,以期为中医治疗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 伏气温病 病因病机 辨治规律
下载PDF
附子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霞 吉红玉 +2 位作者 邸莎 赵林华 朱向东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9期1154-1157,共4页
根据经典名方、名老中医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附子具有以下特点。1)附子临床常用量范围为3~30 g,最大用量可至400 g(大剂量使用时配伍干姜、肉桂,且开水久煎3 h以上,不麻口为止)。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温阳补肾,治... 根据经典名方、名老中医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附子具有以下特点。1)附子临床常用量范围为3~30 g,最大用量可至400 g(大剂量使用时配伍干姜、肉桂,且开水久煎3 h以上,不麻口为止)。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温阳补肾,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为6~60 g;回阳救逆,治疗危重疾病所导致的心肾阳衰欲脱之四肢厥逆、汗出湿冷、脉微欲绝者及阴盛格阳、元阳将脱危证者,为11.1~40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温阳补肾常配伍干姜、茯苓、白术,扶阳固表常配伍麻黄、桂枝、细辛等,回阳救逆常配伍干姜、人参、炙甘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临床应用 量效研究 配伍
下载PDF
莪术、三七、浙贝母治疗大血管不通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被引量:22
3
作者 于晓彤 邸莎 +2 位作者 张培 徐坤元 田佳星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3期289-291,共3页
大血管不通主要是指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为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及外周动脉闭塞症,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危害严重。此病属于中医脉络损伤的范畴,主要病理基础为体内膏、脂、痰、浊堆积,致使瘀血阻滞脉中,导致痰瘀互结,需治以... 大血管不通主要是指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为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及外周动脉闭塞症,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危害严重。此病属于中医脉络损伤的范畴,主要病理基础为体内膏、脂、痰、浊堆积,致使瘀血阻滞脉中,导致痰瘀互结,需治以化瘀消癥,祛痰散结之法。莪术是活血破瘀的要药,用量多为9~30 g;三七为预防血管老化的要药,三七粉冲服一般1~3 g,三七块煎汤,用量最多可至30 g;浙贝母是消坚散结的要药,用量多为9~3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莪术 三七 浙贝母 仝小林
下载PDF
牡蛎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宋斌 赵林华 +1 位作者 邸莎 韦宇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12期1590-1593,共4页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牡蛎具有以下特点:1)用量多为9〜120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平肝潜阳治疗头风、眩晕等,为15〜75 g;镇惊安神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为10〜30g;软坚散结治疗良、恶性占位病变、肝...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牡蛎具有以下特点:1)用量多为9〜120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平肝潜阳治疗头风、眩晕等,为15〜75 g;镇惊安神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为10〜30g;软坚散结治疗良、恶性占位病变、肝胆系疾病等,为12〜120g;收敛固涩治疗汗证、妇人赤白带下等,为9〜120g;制酸止痛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为10〜30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平肝潜阳配伍鳖甲、龟板、珍珠母等;镇惊安神配伍龙骨、磁石;软坚散结配伍浙贝母、白芥子、莪术等;收敛固涩配伍鸡冠花、龙骨、灶心土等;制酸止痛配伍锻瓦楞、乌贼骨、龙胆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量效 临床经验 配伍
下载PDF
茵陈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郑玉娇 王青 +3 位作者 邸莎 丁齐又 苟筱雯 韩林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2期169-173,共5页
本文通过整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茵陈的临床应用具有以下特点:1)茵陈临床常用剂量为6~60 g,最大可用至120 g。2)结合具体疾病、证型及相关症状确定茵陈的最佳剂量范围,如茵陈发挥利胆退黄功效时,可治疗急性肝炎、慢性... 本文通过整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茵陈的临床应用具有以下特点:1)茵陈临床常用剂量为6~60 g,最大可用至120 g。2)结合具体疾病、证型及相关症状确定茵陈的最佳剂量范围,如茵陈发挥利胆退黄功效时,可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病、慢性肝病、胆囊炎、胆石症及肝硬化等见黄疸症状者,常用剂量为6~45 g;发挥保肝的功效时,常用剂量为15~30 g;解热祛湿治疗外感时,常用剂量为6~9 g。3)应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的不同特点配伍相应的中药,如茵陈在清热利湿退黄时,若是黄疸初起,热重于湿,常配伍大黄、栀子等;湿重于热,常配伍泽泻;治疗阴黄,寒湿为主时,则配伍附子、干姜等;治疗外感暑湿、高热,常配伍藿香、青蒿、黄芩、白豆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用量 配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银菘香合剂的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鸿 杨鸿 +10 位作者 宁振兴 邸莎 孔冉 李贤煜 农李政 吴彦 黄东业 胡志忠 徐石磊 廖超执 杨龙彦 《中国药物警戒》 2016年第7期394-397,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合剂"银菘香"的抗多种病毒活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检测该复方在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株(HPR8株(H1N1亚型)、副流感病毒1型(PIV-1)、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B族4型(Cox B4)的... 目的研究中药合剂"银菘香"的抗多种病毒活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检测该复方在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株(HPR8株(H1N1亚型)、副流感病毒1型(PIV-1)、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B族4型(Cox B4)的抗病毒作用,并通过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银菘香"对流感病毒诱导的A549细胞的11种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结果研究显示"银菘香"对上述5种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银菘香"可显著降低流感病毒诱导的A549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L-4、IL-5、IL-6、IL-18、TNF-α、IFN-g和GM-CSF的释放(P<0.05,P<0.01)。结论"银菘香"具抗一定病毒活性,其潜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病毒诱导的多种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抗病毒作用 液相蛋白芯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石菖蒲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莉莉 韦宇 +1 位作者 邸莎 邵蒙苏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6期803-805,共3页
通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文献,总结出石菖蒲具有以下特点:临床应用范围为4~30 g。临床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剂量,如化痰开窍、行气化浊治疗抑郁、哮喘、认知功能障碍,其用量为4~6 g;祛风镇痉、开窍豁痰治... 通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文献,总结出石菖蒲具有以下特点:临床应用范围为4~30 g。临床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剂量,如化痰开窍、行气化浊治疗抑郁、哮喘、认知功能障碍,其用量为4~6 g;祛风镇痉、开窍豁痰治疗失眠、小儿抽动症、小儿多动症、头痛、咳嗽变异性哮喘、麻痹性肠梗阻、冠心病、高血压病,用量为6~10 g;理气活血、化瘀祛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癫痫共患抽动障碍、神志病、小便不利,用量为10~15 g;芳香化浊、宣痹开窍治疗痞满、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风昏迷、脑鸣,用量为15~3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气滞瘀阻常配伍胆南星、龙骨、牡蛎、远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临床经验 用量 配伍
下载PDF
防己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莉莉 徐坤元 +1 位作者 邸莎 赵林华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10期1360-1363,共4页
通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总结出防己具有以下特点:临床应用范围为9~41.4 g。临床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防己剂量,如利水消肿、祛风止痛浊治疗湿热痹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肾病等,用量为9~15 g;通经活... 通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总结出防己具有以下特点:临床应用范围为9~41.4 g。临床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防己剂量,如利水消肿、祛风止痛浊治疗湿热痹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肾病等,用量为9~15 g;通经活络、行水消肿治疗顽固性水肿、膜性肾病,用量为15~20 g;祛风透邪、利湿止痛治疗中风、急性期痛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用量为20~30 g;利水除湿、祛风止痛治疗肿满喘咳、皮水、支饮,用量为30~41.4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水湿内蕴,气血凝滞常配伍黄芪、土茯苓、白术、红花等;湿热痰浊互结常配伍生石膏、苦参、知母、黄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 临床经验 用量 配伍
下载PDF
过硫酸钠对我国典型土壤中多环芳烃氧化降解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4
9
作者 邸莎 张超艳 +4 位作者 颜增光 白利平 周友亚 王学东 李发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1,共7页
过硫酸钠是污染土壤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氧化剂.为研究过硫酸钠对不同土壤中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以我国多种典型土壤(黑土、潮土、黄土、紫色土、褐土、砖红壤)为试验样本,以萘、... 过硫酸钠是污染土壤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氧化剂.为研究过硫酸钠对不同土壤中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以我国多种典型土壤(黑土、潮土、黄土、紫色土、褐土、砖红壤)为试验样本,以萘、菲、蒽、芘、苯并[a]芘5种PAHs为目标污染物,分析活化过硫酸钠对人为老化的降解率;此外,通过对氧化前后土壤pH、w(有机碳)等土壤性质变化的比较和分析,探讨氧化修复过程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化过硫酸钠用量为0.8 mmol/g、温度为25℃时,PAHs污染土壤中萘、菲、蒽、芘、苯并[a]芘的降解率最高,分别为87.82%、79.68%、87.93%、83.40%、94.31%.随着温度的升高,PAHs降解率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25℃时,PAHs的降解率(85.69%)达到最高,随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总PAHs的降解率没有明显增加;随着pH的升高,PAHs的降解率逐渐升高,当pH达到6~7时,PAHs降解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随后随着pH的继续升高,总PAHs的降解率逐渐降低.随着温度以及pH的变化,5种PAHs的降解率与总PAHs的降解率变化趋势一致.w(有机碳)越低,PAHs环数越高,PAHs降解率越高;高环(5~6环)、中环(4环)、低环(2~3环)PAHs降解率与总PAHs降解率变化趋势一致.此外,过硫酸钠氧化修复后土壤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土壤的pH、w(有机碳)和土壤肥力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土壤的再次利用有较大影响.研究显示,过硫酸钠可有效氧化降解不同性质土壤中PAHs,在氧化修复PAHs污染土壤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过硫酸钠 有机碳 修复
下载PDF
基于“脏腑风湿”论治消化性溃疡——仝小林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新视角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映映 邸莎 +3 位作者 顾勤 黄飞剑 李青伟 仝小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3-346,共4页
消化性溃疡这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人群患病率高达5%~10%^([1])。西医在治疗方面主要是运用抑酸药和黏膜保护剂,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这一经典的治疗方案,虽然大大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但是复发率仍居高... 消化性溃疡这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人群患病率高达5%~10%^([1])。西医在治疗方面主要是运用抑酸药和黏膜保护剂,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这一经典的治疗方案,虽然大大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但是复发率仍居高不下。脏腑风湿是仝小林教授提出的一个新学说,即风寒湿邪既可从体表传入脏腑,亦可直中脏腑,久而风寒湿邪伏于脏腑,盘踞痼结,发为脏腑风湿病。仝小林教授基于"胃肠黏膜是风寒湿邪易伏之地"的认识,同时结合伏邪与消化性溃疡均具有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脏腑风湿密切相关。治疗时则在脾胃病常规辨治心法的基础上,流转中气,适时透邪,同时结合益气健脾、活血化痰、发散火郁等法。通过临床验证,此法可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降低了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风湿 伏邪 消化性溃疡 仝小林 临床经验
下载PDF
桑叶的配伍经验及用量探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映映 邸莎 +3 位作者 李青伟 张海宇 赵林华 仝小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1051-1055,共5页
通过对近现代名老中医及临床专家临床应用桑叶经验的总结,发现桑叶的临床常用剂量为3~60 g,总体来看,小剂量(3~15 g)多用于疏风散热以治疗发热、咳嗽、咽痛等肺系、官窍疾病(上焦病),大剂量(15~60 g)多用于平肝、止汗、降血糖等中下... 通过对近现代名老中医及临床专家临床应用桑叶经验的总结,发现桑叶的临床常用剂量为3~60 g,总体来看,小剂量(3~15 g)多用于疏风散热以治疗发热、咳嗽、咽痛等肺系、官窍疾病(上焦病),大剂量(15~60 g)多用于平肝、止汗、降血糖等中下焦杂病的治疗。个别案例因医家经验的差异而有所出入;桑叶除具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外,尚可凉血、止汗、止崩。可用于咳嗽、发热、咽痛、自汗、盗汗、崩漏、糖尿病、肥胖、结膜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且在治疗不同的疾病时,其所配药物及所用剂量均有所不同。桑叶在用于治疗肺系、官窍疾病时,多同连翘、薄荷、菊花、桔梗等辛凉轻清之品相配;用于治疗肝系疾病时,多同菊花、天麻、女贞子、墨旱莲等滋阴熄风之品相配;用于降糖时,多同黄连、知母、赤芍等苦寒之品相配;用于止汗时,多同五味子、黄芪、麦冬等固表敛汗之品相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止汗 止崩 降糖 量效 配伍 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
下载PDF
态靶辨证在肾虚络瘀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的运用——抵挡汤加黄芪、丹参、泽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邸莎 于晓彤 +3 位作者 苟筱雯 韩林 韦宇 赵林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5-7,共3页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严重的肾系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往往以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但因药物使用不合理、不良反应较大,且易反复,中医药对此有其独特优势。导师仝小林院士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学,创新性提出"态靶结合"辨证组...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严重的肾系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往往以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但因药物使用不合理、不良反应较大,且易反复,中医药对此有其独特优势。导师仝小林院士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学,创新性提出"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对于肾虚络瘀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仝师以肾虚络瘀为态,尿蛋白、水肿等为靶,通过补肾虚之药物黄芪调"肾虚态",抵挡汤合丹参通肾络调"络瘀态";同时,黄芪、大黄、水蛭粉降尿蛋白,泽泻消水肿,共同打靶,态靶辨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态靶辨证 仝小林 抵挡汤
下载PDF
知母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丁齐又 赵林华 +2 位作者 邸莎 郑玉娇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1期32-35,共4页
整理历代医家文献,总结知母临床用量及配伍特点如下。1)临床用量范围为6~90 g。2)结合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知母的最佳剂量。如用于治疗以阳明热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为30~90 g,若要发挥较好的降糖功效,须达30~60... 整理历代医家文献,总结知母临床用量及配伍特点如下。1)临床用量范围为6~90 g。2)结合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知母的最佳剂量。如用于治疗以阳明热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为30~90 g,若要发挥较好的降糖功效,须达30~60 g;而若用于清虚热、养阴、生津以治疗内科杂病时,知母用量可在6~30 g。3)所治疗疾病不同,知母的配伍不同。如清解阳明热毒时常配伍石膏,降糖时常配伍赤芍、桑叶、黄连等;若用于滋阴清虚热则配伍黄柏、青蒿、鳖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 用量 配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从“火”论治糖尿病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邸莎 杨映映 +1 位作者 赵林华 仝小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65-1768,共4页
消渴、脾瘅、消瘅是不同类型或不同阶段糖尿病的中医代名词。故通过分析古文献及当代名家医话,发现不论从何种理论入手,“火”均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如脾瘅可由过食肥甘厚味所蕴积的内热所诱发,消渴可由久病阴伤、虚火内灼... 消渴、脾瘅、消瘅是不同类型或不同阶段糖尿病的中医代名词。故通过分析古文献及当代名家医话,发现不论从何种理论入手,“火”均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如脾瘅可由过食肥甘厚味所蕴积的内热所诱发,消渴可由久病阴伤、虚火内灼所致。另外,历代医家治疗消渴病、脾瘅、消瘅其方药亦以养阴、生津、清热为法,或辛凉或苦寒或甘寒或酸寒或咸寒,因此笔者基于“三消当从火断”的理论,结合“脾瘅”“消瘅”学说,提出“糖尿病当从火断”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消渴 脾瘅 消瘅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5
作者 邸莎 王天铬 +1 位作者 逄冰 李敏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21期4285-4291,共7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指由长期高糖引起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局部微血管病理改变。DR的发生发展与遗传、代谢(血糖、血脂、血压)、糖尿病病程等因素密切相关。DR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炎症、氧化应激、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指由长期高糖引起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局部微血管病理改变。DR的发生发展与遗传、代谢(血糖、血脂、血压)、糖尿病病程等因素密切相关。DR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炎症、氧化应激、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细胞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DR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控制代谢紊乱、激光、手术治疗等),但疗效各异。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研究手段均已应用于DR的诊疗,如人工智能应用于DR的筛查、预测和管理,全基因组学研究应用于DR的遗传性等方面。未来多组学联合探究DR的发病机制、构建防控体系以延缓DR发生发展,可为DR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桃仁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杨映映 邸莎 +2 位作者 张海宇 赵林华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12期1441-1446,共6页
通过汇总《伤寒论》《金匮要略》《医林改错》及现今多位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及专家教授的医话医案,发现:1)桃仁因其平和的属性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通过不同的配伍治疗上、中、下三焦各处的瘀血病证。2)桃仁的临床用量范围为3~30 g(... 通过汇总《伤寒论》《金匮要略》《医林改错》及现今多位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及专家教授的医话医案,发现:1)桃仁因其平和的属性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通过不同的配伍治疗上、中、下三焦各处的瘀血病证。2)桃仁的临床用量范围为3~30 g(个别医家因剂型的差异而有所出入),其中5~15 g为常用量。15 g以上的大剂量多用于肠痈、脑出血等急重症。3)桃仁常同红花、赤芍、生地、当归、川芎、牡丹皮、鳖甲、土鳖虫、水蛭、三棱、莪术、三七等活血药相须为用,或补血活血,或活血破瘀,或温经活血,或凉血活血。4)桃仁常同桂枝、乌药等药相配以温经活血;同柴胡、枳壳、桔梗等药相配以行气活血;同连翘、金银花、柴胡等药相配以解毒活血;同茯苓、薏苡仁、泽泻等药相配以祛湿活血;同秦艽、羌活等药相配以祛风活血;同黄芪、炒白术、党参等药相配以益气活血;同大黄、芒硝等药相配以泻下逐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用量 配伍 经验
下载PDF
赤芍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新苗 邸莎 +2 位作者 王青 吴浩然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8期1017-1020,共4页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赤芍具有以下特点:1)用量范围为0.925~300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赤芍最佳用量,如赤芍凉血活血、利胆退黄时治疗重度黄疸肝病、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为60~300 g;清肝泻火治疗眩...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赤芍具有以下特点:1)用量范围为0.925~300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赤芍最佳用量,如赤芍凉血活血、利胆退黄时治疗重度黄疸肝病、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为60~300 g;清肝泻火治疗眩晕、胃痛、小儿咳嗽、月经不调,为0.925~30 g。3)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配伍,如凉血活血、利胆退黄常配伍三棱、莪术、桃仁、红花;清肝泻火常配伍龙骨、陈皮、白芍、黄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临床经验 用量 配伍
下载PDF
仝小林“态靶结合”辨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烁 李敏 +2 位作者 安心怡 邸莎 仝小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24-26,共3页
"态靶结合"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辨治策略,即借鉴现代医学中疾病生理、病理的变化,按中医思维厘清疾病的演变态势,全方位掌握疾病归纳核心病机,以确定"调态"之方药,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应用"靶药"针对疾病... "态靶结合"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辨治策略,即借鉴现代医学中疾病生理、病理的变化,按中医思维厘清疾病的演变态势,全方位掌握疾病归纳核心病机,以确定"调态"之方药,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应用"靶药"针对疾病加强靶向性治疗,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仝小林院士总结了各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虚络脉瘀滞的共态,运用"态靶结合"辨治策略创制益气温阳通络方的调态方,并在调态基础上根据该病的理化指标、眼底特征选取靶药,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靶辨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益气温阳通络方 消渴目病
下载PDF
山药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邸莎 赵林华 +2 位作者 谭蓉 韦宇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7期865-869,共5页
整理现代医家临床运用山药相关文献,总结山药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9~50 g,急证、重证、救脱可用至100~200 g及以上。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山药最佳剂量与配伍。如山药发挥补脾(气、阴)养胃功效,配伍人参、太子参、黄芪、白术... 整理现代医家临床运用山药相关文献,总结山药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9~50 g,急证、重证、救脱可用至100~200 g及以上。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山药最佳剂量与配伍。如山药发挥补脾(气、阴)养胃功效,配伍人参、太子参、黄芪、白术等;治疗脾虚发热、带下病(黄带、白带量多)、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厌食症、慢性泄泻等)、顽痹、消渴,为9~30 g;滋阴清热、生津益肺,配伍麦冬、天花粉、地黄、杏仁等,治疗内伤咳嗽、感冒、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便秘,为12~5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量效研究 配伍 补脾养胃 生津益肺 滋阴补肾
下载PDF
从武汉2019-2020年之交的气候变化论“寒湿疫”的成因 被引量:4
20
作者 邸莎 沙洪 +5 位作者 樊瑷晗 李修洋 李敏 周毅德 林家冉 黄飞剑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综合2019年12月-2020年1月31日武汉市的气象资料,此时期武汉市气温范围为-1~18℃,正值暖冬,雪天天数较少,但阴雨天气较多,相对湿度大,气候阴冷潮湿,环境呈现出寒湿的特点,利于病毒的滋生和传播。根据武汉异常气候特点、患者临床表现及... 综合2019年12月-2020年1月31日武汉市的气象资料,此时期武汉市气温范围为-1~18℃,正值暖冬,雪天天数较少,但阴雨天气较多,相对湿度大,气候阴冷潮湿,环境呈现出寒湿的特点,利于病毒的滋生和传播。根据武汉异常气候特点、患者临床表现及病情传播情况,COVID-19归属于“疫病”范畴,属于“寒湿疫”。鉴于“寒湿疫”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气候的紧密联系,有必要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医师明确疾病性质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寒湿疫 寒湿气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