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循环格局下方言多样性与专业分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丁从明 毛健 王聪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8,共15页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打通经济内循环的梗阻,形成有效的内部分工体系。本文基于中国264个地级市的方言多样性与城市分工数据,从文化视角研究了方言多样性对专业分工的影响。实证研究发...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打通经济内循环的梗阻,形成有效的内部分工体系。本文基于中国264个地级市的方言多样性与城市分工数据,从文化视角研究了方言多样性对专业分工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方言多样性是抑制城市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因素。平均而言,方言种类每增加1种,城市分工水平会降低3.11%,这意味着方言种类数量前5%的地区比方言种类数量后5%的地区专业化分工水平低21.77%左右。打通内循环的梗阻,需要鼓励要素流动,推进以城市圈建设为主体的城市化进程,进而打破方言背后的身份认同机制。本文同时从交通、人口流动、城市化等角度,为打破文化壁垒、打通国内循环提供了政策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 方言多样性 专业化分工 城市化 市场规模
下载PDF
转型背景下的收入差距与社会信任 被引量:5
2
作者 丁从明 张亮王聪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5,共11页
基于CFPS(2014)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收入差距与社会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地降低了居民社会信任水平,基尼系数每增加1单位,平均而言社会信任水平下降27.4%;另一方面,收入差距对社会信任水平的不利影响是... 基于CFPS(2014)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收入差距与社会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地降低了居民社会信任水平,基尼系数每增加1单位,平均而言社会信任水平下降27.4%;另一方面,收入差距对社会信任水平的不利影响是“关系依存”的。关系网络越是紧密的群体,收入差距对其信任水平的不利影响越小;关系网络越是松散的群体,收入差距对其信任水平的破坏效应越大。相对于农村而言,城镇收入差距扩大对社会信任水平的不利影响相对更大。为提高转型期社会信任水平,不仅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降低收入差距,更要重视“关系网络”的软环境建设,实现社会资本的可持续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关系网络 社会信任 社会资本
下载PDF
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促进南北经济均衡发展——限制经济秩序向开放经济秩序的演进 被引量:8
3
作者 丁从明 王聪 陈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9,共20页
南北地区因初始经济禀赋的微小差异,政商互动分别演化出“开放经济秩序”和“限制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不同类型营商环境培育出南方“小企业铺天盖地”和北方“大企业顶天立地”的经济景观。“开放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以低制度成本... 南北地区因初始经济禀赋的微小差异,政商互动分别演化出“开放经济秩序”和“限制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不同类型营商环境培育出南方“小企业铺天盖地”和北方“大企业顶天立地”的经济景观。“开放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以低制度成本优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经济高水平集聚;以技术创新优势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南方地区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而“限制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则带来北方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的失速。本文采用南北城市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指标“两两捉对”回归的实证策略,直接识别营商环境差异对南北均衡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营商环境差异对南北经济差距的解释能力在5.8%~14.2%,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估计均佐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强调,实现南北经济均衡发展和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优化地区营商环境,推进城市营商环境从“限制经济秩序”向“开放经济秩序”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南北经济均衡 企业集聚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传统宗族文化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效率:效应与机理
4
作者 丁从明 樊茜 刘自敏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106,共19页
农业强国的核心在于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既需要关注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也需要关注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优秀的传统宗族文化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的分工和协作,提升农业生产中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利... 农业强国的核心在于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既需要关注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也需要关注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优秀的传统宗族文化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的分工和协作,提升农业生产中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利用历史上的族谱数据,实证研究了传统宗族文化对现代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族谱密度越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越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进一步分解显示,传统宗族文化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方式,主要在于提升农业生产中的资源配置效率,而非促进农业的技术进步。以地级市与朱熹书院的最短距离为宗族文化的工具变量进行的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果表明,上述结论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启示是,传统宗族文化的凝聚力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宗族文化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效率 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Dialect Diversity,Factor Agglomeration and City Size:Empirical Test Based on Satellite Night-Time Light Data
5
作者 ding congming Huang Xueyang Zhou Min 《China Economist》 2021年第4期115-130,共16页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gram was initiated in 1978,China’s urbanization has made rapid progress,but urban development remains un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diversi...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gram was initiated in 1978,China’s urbanization has made rapid progress,but urban development remains un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dialect diversity on city size.Dialect diversity impedes the expansion of cities by causing a trust segmentation and impeding cross-regional factor flow and the factor agglomeration effect.Based on the regional dialect diversity indicator and the NPP-VIIRS city night-time light index of 2016,this paper offer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dialect diversity on city size.Econometric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alect diversity ha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mpact on city size.On average,an increase of each dialect sub-category leads to a decrease in city size estimated by the night-time light index by 4.55%.Robustness test and causality identification reveal that the estimated results of this paper have a robust causal relationship.Further empirical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dialect diversity affects the expansion of city size by inhibiting the flow and agglomeration of labor,capital and technology factors.Ou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verse and inclusive modern cities needs to balance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cultural diversity and uniformity,break through cultural barriers,remove cultural prejudices,raise the level of social trust,and give play to the complementary effect of cultural 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lect diversity city size night-time light index
下载PDF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南北经济平衡发展
6
作者 丁从明 陈致远 +1 位作者 李阳阳 梁甄桥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15,共18页
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南北经济失衡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总体上南方地区更为成功地承接了数字经济的红利,而北方部分地区错失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导致新旧动能转换动力不足、经济失速。本文采用南... 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南北经济失衡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总体上南方地区更为成功地承接了数字经济的红利,而北方部分地区错失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导致新旧动能转换动力不足、经济失速。本文采用南方和北方地级市两两配对做比的方法构造样本,实证检验南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对南北经济平衡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平衡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南北经济的分化。机制分析认为,这一影响是通过数字产业直接创造CDP以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影响具有南北非对称性,其对北方地区有着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视角对南北经济分化进行重新解读,本文的政策含义强调,缓解南北经济分化的关键在于如何给北方经济提速,一方面,需要北方部分经济失速地区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合理的数字设施空间布局缩小数字鸿沟,这是新时代促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南北经济分化 新旧动能转换
原文传递
城市规模分布与南北经济分化 被引量:4
7
作者 丁从明 黄文静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125,共18页
伴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收敛,以“南快北慢”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南北经济分化现象正逐步凸显。基于南方城市更多表现为“百花齐放”,北方地区表现为“一枝独秀”的特征事实,本文尝试从南北城市规模分布差异这一视角探讨南北... 伴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收敛,以“南快北慢”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南北经济分化现象正逐步凸显。基于南方城市更多表现为“百花齐放”,北方地区表现为“一枝独秀”的特征事实,本文尝试从南北城市规模分布差异这一视角探讨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背后的成因。本文利用南北城市配对思想构造南北比值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南北不同的城市发展逻辑,导致南北城市规模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百花齐放”的南方城市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一枝独秀”的北方城市发展战略带来的虹吸效应降低了北方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由此造成南北经济的分化。地区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影响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理解南北经济分化这一“新情况”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区域内部发展的平衡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地区内部形成基于市场的资源集聚,才能带来大市场的规模效应,实现高质量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南北经济分化 区域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方言多样性与市场一体化:基于城市圈的视角 被引量:107
8
作者 丁从明 吉振霖 +1 位作者 雷雨 梁甄桥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8-164,共17页
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构建要素充分自由流动的一体化市场,而文化和方言多样性对市场分割具有潜在影响。历史上方言分布与行政区划的高度重叠使得方言多样性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效应被低估。为打破行政区划带来的因果识别困难,本文利用中... 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构建要素充分自由流动的一体化市场,而文化和方言多样性对市场分割具有潜在影响。历史上方言分布与行政区划的高度重叠使得方言多样性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效应被低估。为打破行政区划带来的因果识别困难,本文利用中心城市及与其接壤的地级市人工合成"城市圈",实证分析了方言种类对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方言多样性是阻碍国内市场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考虑了测量误差和遗漏变量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此外,由于地方戏曲主要使用当地方言演唱、面对当地居民的特征,本文进一步采用地方戏曲种类作为方言多样性的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圈内每增加1种方言,平均而言市场分割程度提高2.42%;相较于单一方言的城市圈,方言数量处于平均水平的城市圈市场分割程度高了近8.23%。本文为理解文化与语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多样性 市场一体化 城市圈
原文传递
方言多样性、要素集聚与城市规模——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3
9
作者 丁从明 黄雪洋 周敏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0-94,共1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迅速城市化的背后,是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与非充分。本文从社会文化多样性的视角出发,探究方言种类的多样性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方言多样性带来信任分割,阻碍了要素跨地区流动,影响要素的集聚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迅速城市化的背后,是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与非充分。本文从社会文化多样性的视角出发,探究方言种类的多样性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方言多样性带来信任分割,阻碍了要素跨地区流动,影响要素的集聚效应,进而影响城市规模的扩张。利用地区方言种类的多样性指标和2016年NPP-VIIRS城市夜间灯光指数,本文实证研究了方言多样性对城市规模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方言多样性对城市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平均而言,方言小类增加一种,将导致以夜间灯光指数测算的城市规模下降4.55%。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因果识别显示本文估计结果是稳健性的因果关系。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方言多样性主要是通过阻碍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影响城市规模的扩张。本文研究启示:建设多元、包容性的现代化城市,需要权衡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的成本与收益,打破文化隔阂,消除文化偏见,提高社会信任水平,进而充分发挥多元文化带来的互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多样性 城市规模 夜间灯光指数
原文传递
社会信任与公共政策的实施效率——基于农村居民新农保参与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37
10
作者 丁从明 吴羽佳 +1 位作者 秦姝媛 梁甄桥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23,共15页
基于2009年试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本文借助CFPS2016年数据,研究了社会信任水平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任水平对农村居民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信任水平高的居民... 基于2009年试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本文借助CFPS2016年数据,研究了社会信任水平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任水平对农村居民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信任水平高的居民参与新农保的概率比社会信任水平低的居民高13.9个百分点。为避免遗漏变量导致的估计偏误,本文构建了夫妻双方“对照—处理”拟自然实验场景,研究社会信任水平对夫妻双方新农保参与行为的影响,结论再次支持是社会信任水平的差异、而不是其他可能的遗漏变量导致了农村居民新农保参与行为的差异。最后,本文将受访者的利他性评价作为社会信任水平的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社会信任水平是农村公共政策实施的重要软环境,良好的社会信任水平有利于促进公众参与公共事务,从而提高公共政策的实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新农保 公共政策
原文传递
南稻北麦、家庭分工与女性社会地位 被引量:28
11
作者 丁从明 董诗涵 杨悦瑶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5,共23页
“南稻北麦”的种植差异决定了传统中国南北方不同的家庭分工模式与女性社会地位。南方精耕细作的水稻种植发挥女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比较优势,促进水稻区女性的劳动参与,并进一步提高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与之相对应,北方小麦种植... “南稻北麦”的种植差异决定了传统中国南北方不同的家庭分工模式与女性社会地位。南方精耕细作的水稻种植发挥女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比较优势,促进水稻区女性的劳动参与,并进一步提高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与之相对应,北方小麦种植对体力的更高要求,提高了男性的比较优势。北方女性在农业种植中的较低参与和对家庭的更多投入,进而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本文利用CFPS等微观数据库的研究表明,相对小麦区,水稻区女性承担更少的家务,拥有更高的家庭决策地位和外部劳动参与率。本文的研究为理解女性社会地位的区域差异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稻北麦 女性地位 家庭分工
原文传递
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吗? 被引量:12
12
作者 丁从明 李汪南 黄雪洋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9-153,共15页
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有利于规范用人单位用工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而塑造和谐的劳动关系。文章利用CFPS 2016年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签订劳动合同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首先,文章实证结果表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可以显著地提高员... 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有利于规范用人单位用工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而塑造和谐的劳动关系。文章利用CFPS 2016年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签订劳动合同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首先,文章实证结果表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可以显著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平均的估计效应达5%左右。其次,异质性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提升效应主要集中在16−40岁的劳动者。稳健性测试显示,签订正式合同仅对工作满意度存在促进效应,而对生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影响。再次,为排除因为家庭压力、子女教育等遗漏变量造成的估计偏误,文章进一步借助夫妻双方劳动合同的差异构造“处理−对照”准自然实验,结果显示夫妻双方中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一方工作满意度相对更高。而若夫妻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状况一致,则双方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最后,使用“户籍”作为签订正式合同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再一次证实签订正式合同对工作满意度的因果效应。总之,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核心,文章的研究对评估《劳动合同法》的政策效应以及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 工作满意度 准自然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