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药品研发及临床试验成本的不断增加,如何充分利用各类数据指引临床试验高效地开展,以提高新药的研发效率,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模型的荟萃分析(model based meta-analysis,MBMA)是将数学建模与荟萃分析(meta...随着药品研发及临床试验成本的不断增加,如何充分利用各类数据指引临床试验高效地开展,以提高新药的研发效率,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模型的荟萃分析(model based meta-analysis,MBMA)是将数学建模与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相结合,对多种来源(如临床前和临床各阶段研究数据等)和多个维度(靶标/机制、药代/药效动力学、疾病/适应症、人群特征、给药方案、生物标志物/药效指标/安全性指标等)的信息进行整合,不仅为药物研发各个关键环节的决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提供有效信息。传统的Meta分析对数据的同质性要求较高,而MBMA通过建模可将不同剂量、不同疗程和不同人群的异质性数据合并分析,从而对药物的剂量效应、时间效应和影响因素进行量化,预测以往研究中不曾涉及的剂量、时间和协变量水平下的药效或安全特征。尽管MBMA的建模和模拟技术与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op PK/PD)相似,但相比Pop PK/PD,MBMA最大的优势是可对文献数据进行充分利用,不仅提高了结论的证据强度,更可回答单个研究不能回答的问题。目前MBMA已成为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策略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将就MBMA的应用价值、分析计划、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方法以及报告要点进行说明,旨在为MBMA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植物生境由多个生态环境因子综合决定,传统由设计师经验主导的植物选择与植物群落构建方式,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与设计依据。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制约植物生长的光照、土壤、水分以及土...植物生境由多个生态环境因子综合决定,传统由设计师经验主导的植物选择与植物群落构建方式,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与设计依据。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制约植物生长的光照、土壤、水分以及土壤酸碱度等重要生态因子进行分析,对多个生态因子分析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叠加,生成现状场地的种植生境图谱。基于植物生境图谱开发了植物智能配置与检索平台,实现了植物配置由人工经验向智能精准配置的转变。展开更多
文摘随着药品研发及临床试验成本的不断增加,如何充分利用各类数据指引临床试验高效地开展,以提高新药的研发效率,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模型的荟萃分析(model based meta-analysis,MBMA)是将数学建模与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相结合,对多种来源(如临床前和临床各阶段研究数据等)和多个维度(靶标/机制、药代/药效动力学、疾病/适应症、人群特征、给药方案、生物标志物/药效指标/安全性指标等)的信息进行整合,不仅为药物研发各个关键环节的决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提供有效信息。传统的Meta分析对数据的同质性要求较高,而MBMA通过建模可将不同剂量、不同疗程和不同人群的异质性数据合并分析,从而对药物的剂量效应、时间效应和影响因素进行量化,预测以往研究中不曾涉及的剂量、时间和协变量水平下的药效或安全特征。尽管MBMA的建模和模拟技术与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op PK/PD)相似,但相比Pop PK/PD,MBMA最大的优势是可对文献数据进行充分利用,不仅提高了结论的证据强度,更可回答单个研究不能回答的问题。目前MBMA已成为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策略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将就MBMA的应用价值、分析计划、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方法以及报告要点进行说明,旨在为MBMA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文摘植物生境由多个生态环境因子综合决定,传统由设计师经验主导的植物选择与植物群落构建方式,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与设计依据。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制约植物生长的光照、土壤、水分以及土壤酸碱度等重要生态因子进行分析,对多个生态因子分析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叠加,生成现状场地的种植生境图谱。基于植物生境图谱开发了植物智能配置与检索平台,实现了植物配置由人工经验向智能精准配置的转变。
文摘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关节注射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急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trans scaphoid perilunate dislocation,TSPD)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我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腕关节注射PRP的TSPD患者18例为PRP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5~53岁,平均(34.8±11.3)岁;受伤原因:摔伤8例,机器挤压伤6例,车祸高能损伤4例。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科单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TSPD患者1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3~51岁,平均(32.5±9.2)岁;受伤原因:摔伤7例,机器挤压伤6例,车祸高能损伤5例。所有患者Herbert分型为B4型。对比两组患者Krimmer腕关节评分、影像学结果、并发症及上肢功能评分(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末次随访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2.5±7.8)个月。PRP组末次随访Krimmer腕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PRP组Krimmer腕关节功能优1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4%;对照组优10例,良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2.22%;PRP组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均未见骨不连,随访期间未见正中神经损伤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舟状骨缺血性坏死,3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患者术后出现术后伤口感染。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平均DASH评分:PRP组为(12.83±2.27)分,对照组为(49.20±5.4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ayo腕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末次随访时PRP组Mayo腕关节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治疗TSPD可促进骨折愈合,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