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与夜——斯宾塞·芬奇与金允宁作品展
1
作者 宫林林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4年第1期180-181,16,共2页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在诗里说:去造一个草原,需要一株三叶草和一只蜜蜂,还有梦。对斯宾塞·芬奇来说,造一座冰川.需要几十支蜡烛,为它们上色,让它们燃尽(《上海冰川》)。艾米莉·迪金森是这位艺术家的常用参...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在诗里说:去造一个草原,需要一株三叶草和一只蜜蜂,还有梦。对斯宾塞·芬奇来说,造一座冰川.需要几十支蜡烛,为它们上色,让它们燃尽(《上海冰川》)。艾米莉·迪金森是这位艺术家的常用参照,色彩和光线成为他写诗的词句。名为《冬日之光。巴黎——黄昏》的作品只是一块布满蓝白条纹的灯箱,这些色彩是他用滤镜等工具对巴黎黄昏的光线进行分析提取后得出的近乎科学的事实,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种思索如何用非传统但绝对精确的方式表现风景的方法”。同样.由荧光灯和滤光器构成的《夜晚之星习作》和彩色线条“织就”的绘画《伊甸园习作I》都如同简洁的诗歌,只呈现化繁为简的意象,剩下的交由读者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展 斯宾塞 化繁为简 迪金森 艾米莉 女诗人 艺术家 非传统
原文传递
李姝睿:庇护所——所有的恐惧来自于世界边际未知的闪烁 被引量:1
2
作者 常旭阳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2年第3期198-199,8,共2页
李姝睿视觉化的艺术实践,所强调的观看与体验的现象学意义,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虽渐成一股潮流,但还有待观察。
关键词 世界 恐惧 庇护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实践 视觉化 现象学
原文传递
“当代艺术范式”
3
作者 余小蕙 刘一纬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4年第4期46-47,共2页
《当代艺术范式:一场艺术革命的结构》是法国社会学家娜塔莉·艾妮克近30年对当代艺术观察和研究的总结。与其导师布尔迪厄的方法论不同,着重揭露和分析游戏规则和策略的演变发展。作者从美国艺术家克里斯托包裹巴黎新桥开始.
关键词 艺术范式 当代 艺术观察 社会学家 艺术革命 布尔迪厄 演变发展 游戏规则
原文传递
“我们从未现代过”
4
作者 黄晓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4年第4期48-49,共2页
1991年布鲁诺·拉图尔的《我们从未现代过》出版。1988年,《实验室的生活》出版,记载拉图尔对实验室中科学知识诞生过程的人类学式考察。在考察着知识如何被生产出来的同时,他发现实验室的生活里充满着如部落社会中的约定俗成,例如... 1991年布鲁诺·拉图尔的《我们从未现代过》出版。1988年,《实验室的生活》出版,记载拉图尔对实验室中科学知识诞生过程的人类学式考察。在考察着知识如何被生产出来的同时,他发现实验室的生活里充满着如部落社会中的约定俗成,例如如何筛选"有用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科学知识 实验室 约定俗成 部落社会 拉图尔 布鲁诺 人类学
原文传递
电影人通信:王兵与杰米·罗塞尔斯
5
作者 赵玉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4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电影人通信”是蓬皮杜中心自2013年推出的电影展览活动系列,每次从不同视点探讨一位杰出电影人的创作,并且会邀请另一位电影导演的作品与之对话。王兵的个展就是在这个框架下举办的,他的展览搭档是与之有着十年友情的西班牙导演杰米&#... “电影人通信”是蓬皮杜中心自2013年推出的电影展览活动系列,每次从不同视点探讨一位杰出电影人的创作,并且会邀请另一位电影导演的作品与之对话。王兵的个展就是在这个框架下举办的,他的展览搭档是与之有着十年友情的西班牙导演杰米·罗塞尔斯。此次展览放映两位艺术家的全部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 莱斯 电影 工人阶级 唯物主义 西班牙 中国 会展
原文传递
CCAA15中国当代艺术十五年
6
作者 卢婧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4年第3期176-177,共2页
“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十五年”是1998年自从乌里·希克建立奖项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展览从上海开始巡回展出,展出了CCAA15年中的获奖艺术家的作品与各种奖项相关的文献。民间当代艺术奖项的最大规模回顾展,
关键词 当代艺术 中国 艺术博物馆 收藏家 艺术家 纪录片 多媒体 展览
原文传递
简策:投射
7
作者 刘秀仪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4年第4期208-209,共2页
北京空白空间WHITE SPACE BEIJING2014.06.14~2014.07.30卡尔维诺笔下的李奥尼亚是一座不断自我更新的城市,市民日复一日以崭新的着装和音乐迎接新一天,城市的昔日蜕变成重峦叠嶂的垃圾山,它和当代艺术一样,新形式建立在被摈弃的旧形式... 北京空白空间WHITE SPACE BEIJING2014.06.14~2014.07.30卡尔维诺笔下的李奥尼亚是一座不断自我更新的城市,市民日复一日以崭新的着装和音乐迎接新一天,城市的昔日蜕变成重峦叠嶂的垃圾山,它和当代艺术一样,新形式建立在被摈弃的旧形式上。简策展览"投射"中的作品处处见山:《投影》在画布上排列着马克笔画的直线——它们组成规整的方格、以不同密度的直线填充格子里的三角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射 简策 WHITE 自我更新 卡尔维诺 当代艺术 旧形式 三角形
原文传递
盛天泓:数字时代的爱情
8
作者 孙冬冬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4年第1期188-189,共2页
对于画家而言,数字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一方面是一个唾手可得、可供描绘的图像世界,另一方面却也不得不面对图像世界的竞争——数字时代的每个个体都可以是图像的生产者与传播者,所谓的门槛可能就是一部兼有拍摄与上网功能的手机,... 对于画家而言,数字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一方面是一个唾手可得、可供描绘的图像世界,另一方面却也不得不面对图像世界的竞争——数字时代的每个个体都可以是图像的生产者与传播者,所谓的门槛可能就是一部兼有拍摄与上网功能的手机,而这类终端硬件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标配之一,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它轻松、便捷地完成对自我以及外部世界的表达,看似只是个体的表达,但因为基于互联网平台,个体的每一次表达都具有传播的可能——当对传播的渴望演变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时候。画家作为图像的传统生产者是否必须加入这种日趋白热化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爱情 外部世界 互联网平台 集体无意识 传播者 上网功能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Aaajiao:屏幕一代
9
作者 赵梦莎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4年第1期194-195,共2页
Aaajiao(徐文恺)个展“屏幕一代”中的6部影像作品已经在北京C—space以“前传”名义展出过。此次在Kll的展出是“Pro”版。是此前基础上体量和内容的进一步升级。新增的空间装置《TrfiniteII》是由若干三角形面板拼接组合而成的半封... Aaajiao(徐文恺)个展“屏幕一代”中的6部影像作品已经在北京C—space以“前传”名义展出过。此次在Kll的展出是“Pro”版。是此前基础上体量和内容的进一步升级。新增的空间装置《TrfiniteII》是由若干三角形面板拼接组合而成的半封闭通道,播放影像的屏幕在其一端。影像也新加入了声音部分,机器噪音的低吟配合半透明的外壳,使得整件装置看上去像一架发动着的飞行器,或者一座空间站。“Trfinite”是艺术家自造的词,意即无限的三角形,其结构是来自分形几何的理想化模型.以此提示作品正处于不断生长适应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幕 影像作品 理想化模型 分形几何 三角形 飞行器 空间站 艺术家
原文传递
林天苗:可以吗?(可能吗?)
10
作者 鲍栋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4年第1期168-171,共4页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习惯中,“女性艺术家”与“女性主义艺术家”经常不做区分,因此,对于林天苗来说.似乎总逃脱不掉女性身份与女性主义这两种互相纠缠的话语对她的双重定义。前者侧重于本质主义的女性身份。因此侧重于对她作品中...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习惯中,“女性艺术家”与“女性主义艺术家”经常不做区分,因此,对于林天苗来说.似乎总逃脱不掉女性身份与女性主义这两种互相纠缠的话语对她的双重定义。前者侧重于本质主义的女性身份。因此侧重于对她作品中的女性符号及女性特征的阐释,如她作品中的针、线、丝、布、绸,及编织、缝纫、刺绣、缠绕等女红因素就被认为是女性身份的自觉彰显,而她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毛发、皮肤、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 女性身份 女性主义 语言习惯 本质主义 女性特征 女性符号
原文传递
吴山专&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关于某物的报告
11
作者 鲁明军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3年第4期168-171,共4页
尽管“‘ (小肥姘):关于某物的报告”试图挑战既有的话语机制,但基本的语言逻辑还是延续了1992年以来的“完美括号”、“分解完美括号”及2011年的“括旋”。不过,“小肥姘”对于吴山专&英格·托斯朵蒂尔(以下简称英格)的... 尽管“‘ (小肥姘):关于某物的报告”试图挑战既有的话语机制,但基本的语言逻辑还是延续了1992年以来的“完美括号”、“分解完美括号”及2011年的“括旋”。不过,“小肥姘”对于吴山专&英格·托斯朵蒂尔(以下简称英格)的这一言语方式还是有所拓展。准确说,它是艺术家“标志性”的语素——“完美括号”(即两个十字相交的括号)的“代谢”与构成。表面看似与日常经验、现实生活及历史记忆无直接的关联,更像是一种纯粹的形式逻辑推演,但实则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机制 语言逻辑 言语方式 日常经验 历史记忆 现实生活 逻辑推演 括号
原文传递
王郁洋:划线者
12
作者 杨紫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3年第3期198-199,共2页
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TANG CONTEMPORARY,BEIJING 2013.03.23~2013.04.30人类在19世纪30年代发明电报。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和标点符号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设置一套规则,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符,使频度最高的字符具... 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TANG CONTEMPORARY,BEIJING 2013.03.23~2013.04.30人类在19世纪30年代发明电报。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和标点符号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设置一套规则,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符,使频度最高的字符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在传输时,点对应着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长的电脉冲信号。因此,电报能够"有效而精确"地传达语言所包含的信息——相似的是,百年之后被发明出的计算机在运算时,也采取二进制代码表示数据。与以上过程相似,在最新个展"划线者"上,王郁洋通过三维图像制作软件,将计算机的二进制代码生成为视觉图像,这一过程却与传递信息的"有效"和"精确"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信号 传递信息 艺术中心 30年代 19世纪 标点符号 英文字母 制作软件
原文传递
石青:控制气候的剧场
13
作者 宋轶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3年第4期192-193,共2页
艺术家在展览前言中提到,一位英国科学家意图通过六万余人提供的信息来即时预测全球天气。在当代,人们不但能够轻而易举地依靠数据建立预测模型,甚至可以模仿布朗运动的无规则特点,设计随机游走模型,这些模型已广泛应用于股票交易... 艺术家在展览前言中提到,一位英国科学家意图通过六万余人提供的信息来即时预测全球天气。在当代,人们不但能够轻而易举地依靠数据建立预测模型,甚至可以模仿布朗运动的无规则特点,设计随机游走模型,这些模型已广泛应用于股票交易。然而,人们并不信任它们——看似能将各种不确定因素纳入计算范围,但不被公开的外在因素可以轻而易举地干扰甚至摧毁模型的可信度。所以,多大程度上能够跳出已知信息的局限,就决定了这个模型在多大程度上拥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剧场 气候 随机游走模型 已知信息 布朗运动 股票交易 外在因素
原文传递
鄢醒:近作
14
作者 张夕远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3年第6期198-199,共2页
“近作”是鄢醒迄今为止最大体量的个展,呈现了四个综合媒介的项目作品。《脏的艺术》、《列宁在1918》、《两部录像、三张照片、几件与之相关的杰作和美国艺术》和《女收藏家》,互为参照并成功制造了某种坚硬的品质感。不断地向进入... “近作”是鄢醒迄今为止最大体量的个展,呈现了四个综合媒介的项目作品。《脏的艺术》、《列宁在1918》、《两部录像、三张照片、几件与之相关的杰作和美国艺术》和《女收藏家》,互为参照并成功制造了某种坚硬的品质感。不断地向进入展览的观众暗示着艺术家对空间的精确分割或设计,为矫饰的文学线索提供了有力的视觉结构。这一次。鄢醒从作品中消减“自己”的直接出演,退到舞台背后成为一个图像作家和资源支配者。与外界交谈的唯一途径只有作品的形式语言。当性隐喻、伪造事实和身份政治等敏感话题.被一丝不苟地装裱在优雅甚至刻板的艺术秩序内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线索提供 “自己” 形式语言 敏感话题 身份政治 作品 收藏家
原文传递
会田诚:“我是天才,真抱歉”
15
作者 杜可柯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3年第1期178-179,共2页
会田诚的名声始终只停留在日本国内,从未被“国际策展人”飞行团相中过反而确保了他作为“被低估艺术家”的地位。此次森美术馆的回顾展等于名正言顺地还了艺术家一个公道。“我是天才.真抱歉”集齐了会田诚从90年代初至今的大部分作... 会田诚的名声始终只停留在日本国内,从未被“国际策展人”飞行团相中过反而确保了他作为“被低估艺术家”的地位。此次森美术馆的回顾展等于名正言顺地还了艺术家一个公道。“我是天才.真抱歉”集齐了会田诚从90年代初至今的大部分作品。在早期代表作《田间小道》中,东山魁夷的名作《小道》跟女高中生的发际线在同一画面里不可思议地相遇。这是会田诚最擅长的手法:分解采样。编辑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才 90年代 女高中生 东山魁夷 艺术家 策展人 美术馆 代表作
原文传递
郭鸿蔚:编辑
16
作者 孙冬冬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3年第3期194-195,共2页
LEO XU PROJECTS,SHANGHAI 2013.04.25~2013.06.02郭鸿蔚在2011年曾做过三件纸上拼贴作品《阴影里的阴影》、《阳光后的阳光》与《高光中的高光》,之后又有过零星的几次实践——在与某艺术时尚杂志的一次合作中,郭鸿蔚采用手工切割与... LEO XU PROJECTS,SHANGHAI 2013.04.25~2013.06.02郭鸿蔚在2011年曾做过三件纸上拼贴作品《阴影里的阴影》、《阳光后的阳光》与《高光中的高光》,之后又有过零星的几次实践——在与某艺术时尚杂志的一次合作中,郭鸿蔚采用手工切割与位移局部的方式,将杂志提供的平面广告印刷品,重新粘贴成了一个内部充盈着视幻感的结构形式。如果从物理角度来看,郭鸿蔚的行动既来增加也未减少印刷品平面内信息的物质总量,他所做的只是对其进行了一次重新的编码。相比郭鸿蔚之前的纸上拼贴——比如文章开头提及的那三件作品,强调的是相似形(相似性)聚合下产生的差异与普遍性之间的思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 时尚杂志 平面广告 文章开头 印刷品 普遍性 相似性 相似形
原文传递
中国画大师之作:700-1900年
17
作者 湛旭华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3年第6期204-205,共2页
徐徐展开的宋徽宗临张萱《捣练图》把观众带入一幅唐代宫女们杵捣、练线、熨烫丝织品——中国绢本画材料的画面,也带进v&A秋季大展“中国画大师之作:700-1900”,娓娓道来中国画从八世纪以来一千二百年的发展与面貌。展览以编年史为... 徐徐展开的宋徽宗临张萱《捣练图》把观众带入一幅唐代宫女们杵捣、练线、熨烫丝织品——中国绢本画材料的画面,也带进v&A秋季大展“中国画大师之作:700-1900”,娓娓道来中国画从八世纪以来一千二百年的发展与面貌。展览以编年史为线索,分为“虔诚之物”(700—950)、“对现实的探索”(950—1250)、“拥抱孤独”(1250-1400)、“知足常乐”(1400-1600)、“挑战过去”(1600-1900)等五个主题部分,以此解画历史上中国画的风格和题材的演变,材料和制作,卷轴和扇面等不同展示方式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画大师 中国画 知足常乐 展示方式 宋徽宗 丝织品 编年史 材料
原文传递
内观:个体的经济化
18
作者 杨紫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3年第4期196-197,共2页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展览“内观:个体的经济化”令人期待的一个萤要原因,是中德两国的经济模式迷人的相似之处——两国施行的均是在宏观控制下发展的市场经济,经济局势都相对稳定。于是。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共同知识背景下...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展览“内观:个体的经济化”令人期待的一个萤要原因,是中德两国的经济模式迷人的相似之处——两国施行的均是在宏观控制下发展的市场经济,经济局势都相对稳定。于是。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共同知识背景下,中德艺术家顺理成章地享有探讨“经济”的“基础”。其实,从题目开始,策展团队就低调地扩大了“经济”一词的定义范围:“个体”导向“个人经验”,而“内观”一词和佛教、道家的实践修行休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 经济化 内观 “经济” 市场经济 宏观控制 经济模式 相对稳定
原文传递
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
19
作者 苏伟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3年第2期206-207,共2页
安迪·沃霍尔能带给我们什么?维多利亚港岸边的香潜艺术馆里,“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展为这座城市里现了四百多件来自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藏品。比邻的街道上,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正陶醉在这个免税港制造... 安迪·沃霍尔能带给我们什么?维多利亚港岸边的香潜艺术馆里,“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展为这座城市里现了四百多件来自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藏品。比邻的街道上,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正陶醉在这个免税港制造的商品漩涡中,计算着各自信用卡的余额。这个教育性颇强的大型巡回展试图用沃霍尔的“未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十五分钟”的格言打动那些忙于用快感消费快感的人群。但不知有谁会在意某面展墙上那句“我是个深深地肤浅的人”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霍尔 维多利亚港 艺术馆 美术馆 匹兹堡 信用卡 教育性 快感
原文传递
消极或抵抗?
20
作者 李棋 dominik salter dvorak 《艺术界》 2013年第3期188-189,共2页
北京泰康空间TAIKANG SPACE,BEIJIING 2013.04.20~2013.06.08苏文祥在泰康空间策划的展览有着一个颇具当下在野议政氛围的题目,"消极或抵抗?"然而这一题目仅仅游离在展览的客体之外,徘徊在画廊门前的空地上和在社交的人群头顶缭绕... 北京泰康空间TAIKANG SPACE,BEIJIING 2013.04.20~2013.06.08苏文祥在泰康空间策划的展览有着一个颇具当下在野议政氛围的题目,"消极或抵抗?"然而这一题目仅仅游离在展览的客体之外,徘徊在画廊门前的空地上和在社交的人群头顶缭绕的烟雾中,并在口口相传间迅速瓦解为"一个有27位艺术家参与的和政治有关的群展"这样更有噱头的呼号。观者在踏人展厅的一刻便与策展人提出的问题擦肩而过,继而发现自己夹身于五个真正被苏文祥称为"主题"的群落之间。以"精神中轴"和"伟大的肖像"为开端,策展人承接了其上一辈话语建构者留下的惯性,选取了两个符号作为对政治母题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极 话语建构 策展人 艺术家 空间 展览 文祥 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