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拉萨地块西部扎布耶茶卡火山岩的成因与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志丹 莫宣学 +5 位作者 朱弟成 Yaoling Niu 董国臣 周肃 廖忠礼 don j.depaolo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30-1740,共11页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不断发现的碰撞后钾质和超钾质岩石,对于揭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以来高原岩石圈的深部作用与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布在拉萨地块西部扎布耶茶卡东岸的钾质和超钾质火山岩主体喷发时代为中新世(约16Ma),...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不断发现的碰撞后钾质和超钾质岩石,对于揭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以来高原岩石圈的深部作用与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布在拉萨地块西部扎布耶茶卡东岸的钾质和超钾质火山岩主体喷发时代为中新世(约16Ma),出露面积约为400km2,火山岩持续喷发0.45Ma,估算的喷发速率约为0.26×10-3km3/a。岩石包括3种类型,第一类(约16Ma)为超钾质的粗面安山岩,SiO2低(55%-58%),高Fe2O3、MgO、TiO2 第二类(约27Ma)为钾玄质的响岩和粗面岩 第三类是高SiO2的钾玄质—超钾质粗面岩(SiO2=59%-64%)和流纹岩(SiO2=69%)。岩石显示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度富集和部分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部分中酸性岩石显示高Sr低Y的埃达克岩的属性。岩石的Sr-Nd-Pb-O同位素组成与拉萨地块典型的超钾质岩石明显不同,显示亲青藏高原北部地球化学省的地球化学特征。扎布耶茶卡不同类型的岩浆代表了碰撞后高原南部岩石圈减薄作用导致的岩石圈不同层次的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后 超钾质岩石 地球化学 扎布耶茶卡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