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湖凹陷深层低渗-致密气藏“甜点”类型划分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仲祥 董春梅 +4 位作者 林承焰 张宪国 段冬平 黄鑫 曾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8-790,共13页
低渗-致密气藏开发的关键是"甜点"的识别和预测,为探索海上少井、深层低渗-致密气藏"甜点"类型及成因,指导油气田勘探开发,利用岩心观察,铸体、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核磁共振,高压压汞,恒速压汞... 低渗-致密气藏开发的关键是"甜点"的识别和预测,为探索海上少井、深层低渗-致密气藏"甜点"类型及成因,指导油气田勘探开发,利用岩心观察,铸体、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核磁共振,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孔渗测试和元素分析等多种手段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X气田"甜点"进行研究。首先对研究区"甜点"定义进行探讨,并根据理论产能、物性、孔隙结构和束缚水含量将"甜点"分为3类:Ⅰ类"甜点"为高产气藏,以Ⅰ类孔隙结构为主,束缚水饱和度大多处于22%~57%;Ⅱ类"甜点"为中产气藏,储层中主要发育Ⅱ类孔隙结构,其次为Ⅰ类孔隙结构,少见Ⅲ类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大多处于45%~55%;Ⅲ类"甜点"为低产气藏,主要以Ⅲ类孔隙结构为主,发育少量Ⅳ类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大多处于45%~55%。认为Ⅰ类和Ⅱ类"甜点"能够实现现阶段经济有效开发,Ⅲ类"甜点"为后期开发的"潜力层"。研究认为,埋深是控制"甜点"发育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区4000 m以深基本不发育Ⅰ类和Ⅱ类"甜点";沉积环境是控制"甜点"发育的内因;事件性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是Ⅰ类和Ⅱ类"甜点"的重要影响因素;溶蚀作用是Ⅲ类"甜点"的主控因素;构造运动是研究区气藏"甜点"形成和保存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分类 “甜点”成因 深层 低渗-致密气藏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物源及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董春梅 赵仲祥 +5 位作者 张宪国 于申 黄鑫 段冬平 林建力 孙小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4,72,126,127,共13页
西湖凹陷中北部地区面积广,井点和取心数量少,导致花港组物源和沉积相类型认识存在争议。根据砾石成分、岩屑类型、石英阴极发光特征和重矿物组合类型,判断研究区母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根据重矿物ZTR指数,判断沉积物搬运距离;根据倾角测... 西湖凹陷中北部地区面积广,井点和取心数量少,导致花港组物源和沉积相类型认识存在争议。根据砾石成分、岩屑类型、石英阴极发光特征和重矿物组合类型,判断研究区母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根据重矿物ZTR指数,判断沉积物搬运距离;根据倾角测井和地震前积反射结构特征,推断古水流方向;根据泥岩颜色、泥砾特征、层理类型、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和岩石类型等相标志,判断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花港组物源主要来自北部的虎皮礁凸起,局部有东部钓鱼岛隆褶带物源的混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水下分流间湾3种微相类型,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该结果可以为西湖凹陷中北部地区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结合 少井 物源 沉积相 花港组 西湖凹陷
下载PDF
砂岩压实作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承焰 王文广 +3 位作者 董春梅 张宪国 任丽华 林建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8-553,共16页
砂岩压实作用研究主要包括压实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响应特征三方面内容,重点阐述了砂岩压实作用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压实作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融合研究两方面的新进展,结果表明:1)压实作用模型包括机械压实作用和化学压实作用模型,... 砂岩压实作用研究主要包括压实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响应特征三方面内容,重点阐述了砂岩压实作用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压实作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融合研究两方面的新进展,结果表明:1)压实作用模型包括机械压实作用和化学压实作用模型,机械压实作用模型重点介绍了石英砂岩的粒间体积—深度曲线;而化学压实作用模型是与压溶作用相关的溶解作用和胶结作用,着重介绍了压溶成因的石英胶结作用。2)压实作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的融合研究,主要是在压实作用机理认识基础上,通过压实模拟实验,建立基于实验数据的压实作用模型,进而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最后指出压实作用研究趋势将朝着砂岩组分更加复杂的压实作用模型、压实作用与流体流动耦合、垂向—侧向多动力学机制、砂岩—泥岩协同机制、构造—沉积—成岩“三相”耦合的压实作用数值模拟等方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数值模拟 机械压实作用 化学压实作用 压实模拟实验
下载PDF
一种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级标定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董春梅 任顺清 +1 位作者 陈希军 李巍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18-1626,共9页
为优化激光捷联惯性导航在卧式三轴转台上的系统级标定方案,设计了卧式三轴转台外环轴整周旋转对惯性测量单元(IMU)误差参数的激励方法。基于捷联惯性导航的误差方程,阐述了速度误差与IMU误差参数间的关系,从而建立IMU系统级标定模型。... 为优化激光捷联惯性导航在卧式三轴转台上的系统级标定方案,设计了卧式三轴转台外环轴整周旋转对惯性测量单元(IMU)误差参数的激励方法。基于捷联惯性导航的误差方程,阐述了速度误差与IMU误差参数间的关系,从而建立IMU系统级标定模型。该模型具有加速度计误差参数仅反应在观测量北向分量、陀螺误差参数仅反应在观测量东向分量的特点,消除了加速度计和陀螺误差参数标定误差的相互影响。根据准D最优准则,设计了正二十面体12点计划的双轴位置单轴速率翻滚法,利用最小二乘法辨识出IMU的24项误差参数。通过给加速度计和陀螺加入不同测量噪声,对IMU标定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抑制加速度计和陀螺的测量噪声对标定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 加速度计 陀螺仪 系统级标定 惯性测量单元 误差参数
下载PDF
济阳坳陷邵家地区沙四段油气成藏差异性及其定量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承焰 朱兆群 +3 位作者 刘魁元 董春梅 任丽华 李志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5-167,共13页
济阳坳陷邵家地区沙四段勘探目标多、油气分布不均一且对油气成藏规律认识程度较低,给油气勘探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了能够直观地认识油气成藏差异特征,并可以快速方便地为油气勘探决策部署提供有效指导意见,对研究区沙四段开展成藏差... 济阳坳陷邵家地区沙四段勘探目标多、油气分布不均一且对油气成藏规律认识程度较低,给油气勘探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了能够直观地认识油气成藏差异特征,并可以快速方便地为油气勘探决策部署提供有效指导意见,对研究区沙四段开展成藏差异性定量评价研究。在立足于已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含油气系统-区带-圈闭分层次对其油气成藏差异性特征进行系统剖析,并充分利用改进的区带与圈闭评价方法以及借助于统计挖掘等数学手段进行定量表征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研究区沙四段油气成藏差异明显,油源、储层及运聚条件是影响油气成藏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北部断阶带成藏条件优越,仍是主要的滚动勘探区,评价出的1类圈闭可作为优选的钻探目标;南部缓坡带成藏条件变化较大,通过加大勘探则有望成为油气资源接替区;西部断裂带成藏条件总体较差,勘探风险较高,局部可作为油气潜力区。开展的成藏差异性定量评价可以有效降低油气勘探成本,深化油气成藏认识,对类似地区的油气效益勘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差异性 定量评价 邵家地区 沙四段
下载PDF
沉积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艳忠 操应长 +4 位作者 葸克来 远光辉 王健 董春梅 邱隆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3-176,共4页
科研实验室一直以来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研发和生产实践的主要平台,其在本科实验教学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为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定位于产学研综合... 科研实验室一直以来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研发和生产实践的主要平台,其在本科实验教学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为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定位于产学研综合发展的要求,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岩模拟科研实验室引入地质学专业本科沉积学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科研实验室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推进了地质学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锻炼了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模拟实验室 沉积学实验 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模观测标定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董春梅 任顺清 +1 位作者 陈希军 王常虹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6-274,共9页
为了减小转台误差对激光陀螺捷联惯组(SIMU)标定精度的影响,采用模观测法设计了正二十面体-12点的位置和速率试验计划。首先,利用在重力场下的12个静态位置标定加速度计的零偏、标度因子和安装误差矩阵;然后,采用外环角速率、中内环双... 为了减小转台误差对激光陀螺捷联惯组(SIMU)标定精度的影响,采用模观测法设计了正二十面体-12点的位置和速率试验计划。首先,利用在重力场下的12个静态位置标定加速度计的零偏、标度因子和安装误差矩阵;然后,采用外环角速率、中内环双轴翻滚至12点位置来标定陀螺的零偏、标度因子和安装误差矩阵;最后,利用SIMU框架坐标系为桥梁,实现了加速度计和陀螺参数坐标系的统一。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转台误差对SIMU标定结果的影响,当转台各轴系垂直度误差为角秒级且角位置误差小于1′时,加速度计和陀螺的标度因子相对误差和安装误差矩阵的标定误差均小于10^(-5),加速度计零偏的标定误差小于10μg,陀螺零偏的标定误差小于0.01(°)/h与测量噪声处于同一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观测 激光陀螺 加速度计 标定 三轴转台
下载PDF
沉积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实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承焰 陈柄屹 +2 位作者 任丽华 董春梅 张宪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56-2773,共18页
沉积数值模拟是开展沉积学定量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油气地质学、水利工程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大量国内外文献调研,结合实际研究工作,系统概述了沉积数值模拟的发展历程及模型分类;归纳了几何规则、水动力方程、扩散方程、元... 沉积数值模拟是开展沉积学定量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油气地质学、水利工程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大量国内外文献调研,结合实际研究工作,系统概述了沉积数值模拟的发展历程及模型分类;归纳了几何规则、水动力方程、扩散方程、元胞自动机和模糊逻辑5种沉积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了不同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与其相对应的代表性模拟软件的特点;总结了沉积数值模拟在层序地层学,沉积过程及沉积机理,“源-汇”系统和油气地质学4个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独特优势;并结合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断层控制背景下两种湖相重力流沉积数值模拟研究实例,进一步说明了沉积数值模拟在沉积学研究中的有效性与重要性,探索不同沉积机制数值模拟新方法。多地质过程耦合数值模拟与地质建模一体化、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沉积过程反演数值模拟以及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深入应用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油气地质学 沉积数值模拟 地质建模 模拟模型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结晶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邱隆伟 杨勇强 +4 位作者 马存飞 赵勇生 董春梅 曲希玉 苏妮娜 《中国地质教育》 2021年第3期34-37,共4页
针对"结晶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高、学习难度大等难点与痛点问题,本文基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以及先进的实验室开放平台,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主要构建了虚拟仿真模型库与过关检验系统、教师自主实验管理系统及实... 针对"结晶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高、学习难度大等难点与痛点问题,本文基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以及先进的实验室开放平台,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主要构建了虚拟仿真模型库与过关检验系统、教师自主实验管理系统及实验报告自动批改系统、挑战性互动系统、全时互动型实验室开放系统,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实物模型与虚拟仿真模型的结合、课堂教学与雨课堂的结合、挑战性研讨与实验室全时开放的结合,强化课程思政,营造了良好教学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学 虚拟仿真平台 实验室 挑战性研讨
下载PDF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执行力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春美 吴安琪 龚敏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6期82-87,共6页
为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和人才强国战略,党中央和中共教育部党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和相关文件,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执行力的重要性凸显。针对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中支部书记综合素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关系... 为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和人才强国战略,党中央和中共教育部党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和相关文件,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执行力的重要性凸显。针对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中支部书记综合素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关系、组织生活形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执行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教师党支部 执行力 人才强国
下载PDF
异重流发育条件、演化过程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栾国强 董春梅 +4 位作者 林承焰 任丽华 焦红岩 赵海燕 彭先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8-453,共16页
异重流是指河流携带沉积物直接潜入蓄水体底部并沿盆地底部继续前进的高密度流体。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归纳总结了异重流的发育条件、沉积过程及相应沉积特征。异重流的形成受构造和气候条件控制,与所处的源汇系统密切相关。母岩固结程度... 异重流是指河流携带沉积物直接潜入蓄水体底部并沿盆地底部继续前进的高密度流体。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归纳总结了异重流的发育条件、沉积过程及相应沉积特征。异重流的形成受构造和气候条件控制,与所处的源汇系统密切相关。母岩固结程度低、半干旱气候、地形高差大、河流流域蒸发量低、一定的河口坡降和低密度的蓄水体等条件有利于异重流发生。异重岩沉积序列与异重流能量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反序(Ha)和正序(Hb)二元结构、内部突变/侵蚀界面、典型流动沉积构造和富含陆源植物碎屑等是识别异重岩的重要标志。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由沟道充填沉积-沟道侧缘沉积-天然堤-前缘朵叶体4部分组成的异重流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条件 演化过程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异重流
下载PDF
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复杂曲流带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海 林承焰 +2 位作者 董春梅 栗宝鹃 李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39,共10页
为了揭示孔店油田河流相砂体展布特征及复杂连通关系,运用地震沉积学方法综合井资料和90°相位地层切片对孔店油田Ng23砂层的河流沉积砂体平面展布进行精细刻画,并且结合动态资料分析油气开采中储层内部结构对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 为了揭示孔店油田河流相砂体展布特征及复杂连通关系,运用地震沉积学方法综合井资料和90°相位地层切片对孔店油田Ng23砂层的河流沉积砂体平面展布进行精细刻画,并且结合动态资料分析油气开采中储层内部结构对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将孔店油田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90°相位转化可以获得更好的测井岩性标定,地层切片分析结果表明孔店油田Ng23砂层为复杂曲流带沉积,内部发育点坝、河道、泥质河道和泛滥平原,复杂曲流带是由多期河道沉积拼接、叠置组合形成,其内部结构对储层内部流体的运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是调整开发措施、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标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相位 地层切片 复杂曲流带 沉积特征
下载PDF
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在纤维状方解石脉体现今应力状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存飞 董春梅 +7 位作者 王倩 孙钰 封猛 刘振阳 杨国杰 于大川 郭瑷铭 袁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0,共8页
以济阳坳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体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定量获得方解石脉体受到的现今应力类型及大小,建立方解石脉体剪切破裂的应力模型和判别式,明确方解石脉体中破裂线的力学... 以济阳坳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体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定量获得方解石脉体受到的现今应力类型及大小,建立方解石脉体剪切破裂的应力模型和判别式,明确方解石脉体中破裂线的力学成因,并分析孔隙流体压力对方解石脉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状方解石脉体的垂向有效应力为59 MPa,水平有效应力为16 MPa,处于三向挤压的空间应力状态中;任意剖面上的有效应力模型和剪切破裂判别式决定了方解石脉体表现为共轭剪切破裂,破裂线呈折线状或曲线状,理论破裂角为45°或28°,与薄片实际测量结果一致但也受薄片磨制方向影响;孔隙流体压力导致正应力减小而剪应力不变,影响页岩岩石骨架或方解石脉体的破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状方解石脉体 残余应力 应力模型 破裂线 孔隙流体压力
下载PDF
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CBCT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董春梅 俞律峰 邹德荣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560-564,共5页
锥形束CT在颞下颌关节形态学研究方面应用愈加广泛。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位置受咬合影响而发生改建。错[牙合]畸形矫治的要求之一是维持或改善颞下颌关节髁突-关节窝关系。本文主要总结锥形束CT应用于健康人及不同种类错[... 锥形束CT在颞下颌关节形态学研究方面应用愈加广泛。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位置受咬合影响而发生改建。错[牙合]畸形矫治的要求之一是维持或改善颞下颌关节髁突-关节窝关系。本文主要总结锥形束CT应用于健康人及不同种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关系等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错[牙合]畸形 颞下颌关节 髁突
下载PDF
车西洼陷浊积扇沉积体系对储层成岩作用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永朋 董春梅 +1 位作者 任丽华 田淼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3-60,共8页
针对目前车西洼陷东风港油田沙三上亚段浊积扇沉积体系对储层物性影响认识较匮乏,特别是不同沉积微相通过控制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间接影响缺乏规律性系统性认识的现状,在对整体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储层物性、铸体薄片鉴定、X-... 针对目前车西洼陷东风港油田沙三上亚段浊积扇沉积体系对储层物性影响认识较匮乏,特别是不同沉积微相通过控制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间接影响缺乏规律性系统性认识的现状,在对整体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储层物性、铸体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及岩心常规分析等资料,对车西洼陷浊积扇体系主要发育的三种沉积微相类型对储层物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3种沉积微相和4种成岩作用类型,沉积微相除了因沉积条件差异对储层物性产生影响,还控制着成岩作用的发生、强弱以及分布等。最终综合考虑沉积相砂体展布和成岩作用分布,预测了研究区沙三上亚段三个有利储层分布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成岩作用 储层分布 车西洼陷 浊积扇
下载PDF
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刻画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相对高渗透条带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淼 董春梅 +1 位作者 于永朋 宋雪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1,共6页
随着低渗透砂岩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长期注水开发使井间易形成相对高渗透条带,增强了储层非均质性,导致生产井水窜,开发效果差。相对高渗透条带内部经过水洗,储层物性得以改善,而其外部储层动用程度低,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因此准确刻画... 随着低渗透砂岩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长期注水开发使井间易形成相对高渗透条带,增强了储层非均质性,导致生产井水窜,开发效果差。相对高渗透条带内部经过水洗,储层物性得以改善,而其外部储层动用程度低,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因此准确刻画相对高渗透条带形态与展布是低渗透砂岩储层剩余油分布预测与挖潜的关键。为此,利用开发井的动、静态资料,结合随机模拟得到的储层参数模型,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针对地质属性模型与油藏数值模拟的迭代与更新,使储层参数模型不断吸收并融合油藏内开发井动态生产数据,最终得到能够反映不同开发阶段储层真实地下地质情况的属性模型。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计算得到的储层渗透率模型可指示储层物性在平面上的差异,从而刻画低渗透砂岩储层相对高渗透条带的发育位置及展布形态,为剩余油分布预测与挖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储层 油藏数值模拟 模型更新 集合卡尔曼滤波高渗透条带刻画方法
下载PDF
某医院医联体合作单位间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春梅 党娜 刘新亮 《中国医院统计》 2020年第5期442-445,共4页
目的深入了解某医院医联体合作单位间远程医疗服务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可行建议。方法按照自行设计的“某医院医联体单位远程医疗实施情况调查表”,对医院现有医联体合作单位的远程投入及开展情况... 目的深入了解某医院医联体合作单位间远程医疗服务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可行建议。方法按照自行设计的“某医院医联体单位远程医疗实施情况调查表”,对医院现有医联体合作单位的远程投入及开展情况、现面临困境和迫切需求等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69家医疗机构中,有5家医院、2家卫生院已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3家医院正在建设远程服务中心,5家医院已将远程服务建设列入医院发展规划中。县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从经济投入、地区发展等方面,不具备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条件。结论各机构的规模、资金投入力度、领导重视程度、各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等是影响医疗机构远程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以三级医院为核心,率先与已具备远程服务能力的机构建立连接,以点带面,可架设起医联体单位间的有效远程医疗服务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远程医疗 服务模式
下载PDF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在方解石脉体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月明 董春梅 马存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87-188,共2页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显微结构、构造领域一项崭新的技术,它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设备和分析系统相结合,可以对固体样品中微米或纳米级尺度的颗粒进行晶体结构分析。该技术在目前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在材料学、金相领域中广泛应用。...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显微结构、构造领域一项崭新的技术,它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设备和分析系统相结合,可以对固体样品中微米或纳米级尺度的颗粒进行晶体结构分析。该技术在目前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在材料学、金相领域中广泛应用。但是在对于透明矿物的分析,目前处于发展初期,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岩石显微构造分析也因此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晶体取向 纤维状方解石脉 生长机制
下载PDF
一种头部姿态控制型智能机械臂装置 被引量:1
19
作者 符栋伟 王继恒 +3 位作者 林敏 陈倩倩 董春梅 许鹏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17-21,共5页
为了帮助部分残障人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设计了一种姿态控制型智能机械臂装置.该装置的前端监测模块以STM32F103微处理器为核心,使用MPU6050传感器采集头部姿态数据,处理后经WiFi送出;装置的执行控制模块则以STM32F407微处理器为核心,以... 为了帮助部分残障人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设计了一种姿态控制型智能机械臂装置.该装置的前端监测模块以STM32F103微处理器为核心,使用MPU6050传感器采集头部姿态数据,处理后经WiFi送出;装置的执行控制模块则以STM32F407微处理器为核心,以WiFi模块接收采集数据,控制机械臂做出相应动作;装置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由语音识别控制整个装置的启停,以及机械爪的开合等功能.装置的各模块都通过无线局域网互联互通,安装灵活方便.经实际测试可见,通过头部运动及语音指令,该装置能够控制机械臂准确完成对物体的抓取、移动及释放等动作,达到了模拟手臂基本功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姿态 智能控制 机械臂 WIFI 语音识别
下载PDF
3D geocellular modeling for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lacustrine turbidite reservoirs:Submember 3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Eocene Shahejie Formation,Dongying depression,Eastern China
20
作者 Marco Shaban Lutome Chengyan Lin +2 位作者 dong chunmei Xianguo Zhang Januarius Matata Bishanga 《Petroleum Research》 2022年第1期47-61,共15页
3D geocellular modeling is increasingly essential in the petroleum industry;it brings together all petroleum disciplines,and it is commonly used in simulation and production forecast.However,modeling slope and deep-wa... 3D geocellular modeling is increasingly essential in the petroleum industry;it brings together all petroleum disciplines,and it is commonly used in simulation and production forecast.However,modeling slope and deep-water turbidite reservoirs using conventional modeling methods pose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due to the structural complexity and thin-beds associated with these reservoirs.Through the innovative modeling technology of PaleoScan,the reservoirs in Sub member 3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are modeled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al framework.The resulting model is populated with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i.e.,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to predict their later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within these sandstone reservoirs.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reservoir in the highstand system tract(HST)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linoforms configuration framework.The reservoir is highly faulted mainly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astern parts of the depression.The sedimentary layers are deposited across the slope and downlapping,thinning,and terminating toward to the west.The two isochore surface maps reveal sediment thickness variation and depositional trends within each individual depositional layer.The zones or areas that corresponds to low values on the thickness maps suggest minor uplifts associated with intensive faulting in the Eocene period.These topographical highs played a fundamental role in distributing the sediments delivered to the basin from distant sources.The maps reveal that sediments that filled the basin appear to come from different source points,primarily delivered from the north,southeast,and northeast of the basin with varying depositional trends.The modeled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indicate that the delta fed turbidite reservo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medium to high porosity values of 10e20%and low to medium permeability values of 30-410mD,respectively.The porosity values increase to the southeast and toward the basinwards(west)while permeability varies within the individual sedimentary layers.The distribution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is not uniform vertically.This suggests the presence of mixed none-reservoir layers with locally and periodically deposited sandstone reservoirs within the stratigraphic during rapid delta progradation.The HST is characterized by six different delta progradation cycles;each phase produced locally deposited lacustrine turbidite sandstones in the basin,which are essential reservoirs in this Formation.The innovative PaleoScan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has successfully created a high-resolution 3D reservoir model of this complex geology-such innovative technology is vital to similar complex geology glob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odelling Geocellular modelling Dongying depression Property modelling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Lacustrine turbidit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