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猪养殖系统碳足迹评估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元清 董红敏 +2 位作者 朱志平 王悦 李南西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9-389,共11页
【目的】畜禽养殖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科学评估生猪养殖系统碳足迹,能够为畜牧业深入推进减排降碳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本文中从碳足迹评估模型、评估方法和主要排放源三方面对国内外生猪养殖系统碳足迹评... 【目的】畜禽养殖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科学评估生猪养殖系统碳足迹,能够为畜牧业深入推进减排降碳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本文中从碳足迹评估模型、评估方法和主要排放源三方面对国内外生猪养殖系统碳足迹评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围绕系统边界、排放源、核算方法以及单位选择等因素深入分析了评估结果差异性的成因,解析了饲料生产、粪污处理等环节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目前国外对生猪养殖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估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评估模型。每生产1 kg功能单位的猪肉碳足迹为2.2—10.3 kg CO_(2)-eq。各研究中,不同评估方法会对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划定不同的系统边界、采用不同的功能单位,均会导致碳足迹评估结果出现差异。同时,在相同系统边界内,核算的排放源不同、同一排放源选取的参数不同,或者选择不同的分配方法也会影响评估结果。在生猪养殖生产系统中,饲料生产是对生猪生产系统碳足迹贡献最大的环节,占比为49%—83%。粪便管理环节的排放仅次于饲料生产环节,占比为12%—41%。【结论】为了使我国生猪养殖系统的碳足迹评估更加精准和广泛,应开展针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养殖模式下温室气体排放关键参数的监测,根据我国生猪养殖系统发展现状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碳足迹评估数据库,统一评估方法,规范评估要求,创建符合地区实践的评估模型,为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生猪 评估方法 系统 低碳 温室气体 全生命周期
下载PDF
基于农作物秸秆的絮凝剂制备及其效果研究
2
作者 蔡阳扬 陶秀萍 +5 位作者 董红敏 李同 尚斌 宋建超 刘崇涛 刘壮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173,共7页
为研发基于农作物秸秆的新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通过硝酸-乙醇法提取玉米、水稻和小麦3种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并在均相水溶液中(反应温度为30、40、50和60℃)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ethacryloxyeth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 为研发基于农作物秸秆的新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通过硝酸-乙醇法提取玉米、水稻和小麦3种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并在均相水溶液中(反应温度为30、40、50和60℃)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ethacryloxyeth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DMC)接枝共聚生成秸秆纤维素接枝DMC絮凝剂(straw cellulose grafted methacryloxyeth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flocculant,SC-g-DMC)。结果显示,3种作物秸秆提取后纤维素含量最佳为(69.8%±1.7%),样品的接枝率最佳为(36.9%±3.1%)。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间接证实了单体成功接枝到秸秆纤维素表面。SC-g-DMC对奶牛场污水的絮凝效果表明,在不同反应温度下污染物去除效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反应温度为40℃时制备的SC-g-DMC的絮凝效果最佳,100 mg·L^(-1) SC-g-DMC对奶牛场污水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13.9%±2.3%),浊度去除率为(30.6%±5.6%),总悬浮固体去除率为(33.8%±0.9%)。以上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为新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秸秆纤维素 接枝 奶牛厂污水
下载PDF
新辅助治疗强化模式改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
3
作者 武月 王文玲 +4 位作者 王刚 陈唯唯 董洪敏 李国栋 李小凯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61-568,共8页
目的观察新辅助治疗强化模式改善伴高危因素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疗效。方法选取伴高危因素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123例,分为新辅助奥沙利铂(mFOLFOX6)同步放化疗(CRT)组(mFOLFOX6+CRT组,n=60)和单药氟尿嘧啶(5-FU)同步CRT组(5-FU+CRT组,n=... 目的观察新辅助治疗强化模式改善伴高危因素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疗效。方法选取伴高危因素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123例,分为新辅助奥沙利铂(mFOLFOX6)同步放化疗(CRT)组(mFOLFOX6+CRT组,n=60)和单药氟尿嘧啶(5-FU)同步CRT组(5-FU+CRT组,n=63),mFOLFOX6+CRT组患者行盆腔常规分割放疗期间给予2周期mFOLFOX6方案同步化疗,5-FU+CRT组患者盆腔行常规分割放疗期间给予5-FU225 mg/(m^(2)·d)、持续静脉泵入第1~5天/周、连用5周,2组患者均完成术前新辅助同步CRT后5~12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术后4周2组患者行术后辅助化疗;比较2组患者TME术后肿瘤完全缓解(pCR)率、肿瘤降期率、R0切除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与5-FU+CRT组比较,mFOLFOX6+CRT组患者的p CR率升高(20.8%vs 5.9%,P=0.026)、肿瘤降期率升高(77.4%vs60.8%,P=0.067)、R0切除率降低(88.7%vs 92.2%,P=0.742),3年局部复发率降低(3.8%vs 9.8%,P=0.265)、远处转移率降低(17.0%vs 33.5%,P=0.044),及OS升高(71.7%vs 67.4%,P=0.557);调整2组患者p CR率与肿瘤的临床T、N分期及新辅助CRT与手术间隔时间的差异后,mFOLFOX6+CRT组患者更有可能达到p CR[P=0.007,OR值为7.38,95%CI(1.72~31.72)];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 FOLFOX6同步CRT与标准的5-FU同步CRT相比,可显著提高伴高危因素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pCR率),对远期疗效也有一定改善、能降低远处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高危因素 新辅助m FOLFOX6 同步放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率 总生存率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微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代莹 董宏民 许锦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8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用于甲状腺微小病变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中心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疑似甲状腺微小病变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进行...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用于甲状腺微小病变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中心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疑似甲状腺微小病变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并将15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诊断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15例患者中13例为恶性,2例为良性;经超声检查,12例确诊为恶性,2例诊断为良性,误诊1例。超声与手术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误诊率为6.67%。(2)显像分级:良性病变的Ⅰ级显像占比高于恶性病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显像的良性和恶性病变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的Ⅲ级显像显著低于恶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用于甲状腺微小病变的临床诊断上优势显著,可对病变的性质进行明确诊断,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故有借鉴意义和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腺微小病变 病变性质 显像分级 影像学表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我国大气氨的排放特征、减排技术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38
5
作者 刘学军 沙志鹏 +12 位作者 宋宇 董红敏 潘月鹏 高志岭 李玉娥 马林 董文旭 胡春胜 王文林 王悦 耿红 郑云昊 顾梦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9-157,共9页
氨是大气中的碱性活性氮气体,其与酸性前体物反应形成的二次无机气溶胶是PM2.5的重要成分,影响着PM2.5重污染事件的发生.为响应我国在2017年开始实施的总理基金“农业排放状况及强化治理方案”研究目标和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 氨是大气中的碱性活性氮气体,其与酸性前体物反应形成的二次无机气溶胶是PM2.5的重要成分,影响着PM2.5重污染事件的发生.为响应我国在2017年开始实施的总理基金“农业排放状况及强化治理方案”研究目标和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氨减排行动计划,开展了全国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农业氨减排工作,助力区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及大气污染治理.我国2018年氨排放为9.90×10^6 t,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是我国氨排放强度较大的区域(2018年其氨排放量为1.41×10^6 t),这与观测到的大气氨浓度结果相吻合.农业排放是主要的大气氨来源,农业源中畜禽养殖业约占50%,种植业约占30%,但在对城市大气氨来源的解析中发现,贡献较大的是非农业源氨.通过模型模拟氨减排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发现,在减排40%的情景下,可削减华北地区大气中50%的硝酸根离子和15%~20%的PM2.5峰值浓度.在整合分析的农业氨减排技术清单中,优化氮肥投入总量是种植业控制氨排放的基础,结合氮肥深施,或通过有机肥、低挥发性氮肥和添加脲酶抑制剂的稳定性氮肥来替换普通氮肥可获得较好的控氨效果;养殖业方面,对猪、鸡、牛等主要畜禽养殖场以低蛋白日粮为基础,通过改善圈舍管理、优化粪尿处理处置、提升有机肥农田施入技术等可实现畜牧养殖的全链条氨减排.结合我国氨排放现状和减排潜力,提出了针对我国的氨减排目标,建议强化大气氨监测并结合溯源技术定量化氨来源,加强重点区域氨减排技术的推广和示范,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排放 减排技术 种植业 养殖业 政策建议
下载PDF
堆体规模对牛粪堆肥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海生 左福元 +3 位作者 董红敏 栾冬梅 袁丰 饶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4,共8页
【目的】分析堆体规模对牛粪堆肥过程中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牛粪与锯末混合物进行堆肥,调节含水率约为66%,牛粪、锯末混合物的质量分别为109.24,217.52和429.53kg,每周翻堆2次。通过发酵... 【目的】分析堆体规模对牛粪堆肥过程中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牛粪与锯末混合物进行堆肥,调节含水率约为66%,牛粪、锯末混合物的质量分别为109.24,217.52和429.53kg,每周翻堆2次。通过发酵棚+INNOVA 1412i多种气体分析仪+INNOVA 1409-24多点采样器测量系统,对3种规模堆肥过程中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不间断测试,每小时测量1次进气口和排气口氨气、氧化亚氮、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浓度,进而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单位质量堆肥的氨气、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率随着堆体规模的增加而增大,CO_2排放率则随堆体规模增加而减小。NH_3-N和N_2O-N分别占堆体初始总氮的12.59%~17.44%和3.29%~4.62%,CH_4-C和CO_2-C分别占堆体初始总有机碳的0.31%~0.41%和20.70%~30.98%。各处理单位质量堆肥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CO_2基础)为241.20~257.36g/kg。【结论】牛粪堆肥过程中,增加堆体规模能降低总温室气体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堆肥 堆体规模 氨气 温室气体
下载PDF
典型畜禽粪便厌氧发酵产甲烷潜力试验与计算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文倩 董红敏 +2 位作者 尚斌 陈永杏 陶秀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28-234,共7页
为获得符合中国现阶段畜牧业生产实际的畜禽粪便产甲烷潜力(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BMP),为不同养殖场粪便管理甲烷评价提供参考,该研究选取蛋鸡粪、奶牛粪、猪粪三种主要畜禽粪便,在(37±0.5)℃条件下进行中温批式厌氧发... 为获得符合中国现阶段畜牧业生产实际的畜禽粪便产甲烷潜力(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BMP),为不同养殖场粪便管理甲烷评价提供参考,该研究选取蛋鸡粪、奶牛粪、猪粪三种主要畜禽粪便,在(37±0.5)℃条件下进行中温批式厌氧发酵试验,并利用First-order模型和修正后的Gompertz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蛋鸡粪、奶牛粪和猪粪三种畜禽粪便的单位底物最大累积甲烷产量(Bo)分别为0.33、0.17和0.38 m^(3)/kg,与对应IPCC给出的亚洲地区缺省值0.24、0.13和0.29 m^(3)/kg不一致。First-order模型和修正后的Gompertz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三种畜禽粪便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BMP1%(当日产甲烷量为累积甲烷产量的1%时的累积甲烷产量)均达到了试验结束时累积甲烷产量的90%以上,并且试验时间缩短了45.3%~76.6%。根据试验获得的三种典型畜禽粪便的产甲烷潜力值计算其年甲烷产生潜力,为中国畜牧业温室气体减排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厌氧发酵 动力学 甲烷潜力
下载PDF
死畜禽碱解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8
作者 尚斌 陶秀萍 +3 位作者 董红敏 陈永杏 张万钦 尹福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6-141,共6页
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养殖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目前的主要处理技术存在某些潜在的生物风险。碱解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该技术工艺操作简单、生物安全性高,为染疫动物或者死因不明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 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养殖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目前的主要处理技术存在某些潜在的生物风险。碱解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该技术工艺操作简单、生物安全性高,为染疫动物或者死因不明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但碱解技术在我国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及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死畜禽碱解处理技术的工艺参数、病原微生物杀灭效果、碱解产物处理利用等研究现状,指出了碱解技术目前存在运行费用高、碱解产物处理利用技术不配套等问题,并提出今后应加强技术工艺参数研究,并从自动化控制、碱解液肥料化利用等环节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碱解技术工艺,旨在为我国死畜禽碱解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畜禽 碱化水解 无害化 增值产品
下载PDF
畜禽场沼液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2
9
作者 邹梦圆 董红敏 +3 位作者 朱志平 占源航 张羽 岳彩德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3-109,共7页
畜牧生产产生的大量粪污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沼气工程利用厌氧发酵处理畜禽粪污,同时产生大量集中的沼液。沼液成分复杂,如果得不到合理利用和有效处理,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沼液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为目前解决沼液二次污... 畜牧生产产生的大量粪污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沼气工程利用厌氧发酵处理畜禽粪污,同时产生大量集中的沼液。沼液成分复杂,如果得不到合理利用和有效处理,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沼液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为目前解决沼液二次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不仅可以减轻沼液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其中富含的多种有机质和营养元素还可以作为肥料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文章总结自然生态处理、生化处理和膜浓缩处理三类沼液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和特点,并对今后沼液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自然生态处理 生化处理 膜浓缩处理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惰性填料种类对猪场沼液氨吹脱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梦圆 董红敏 +4 位作者 朱志平 占源航 尹福斌 张万钦 曹起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86-192,共7页
氨吹脱作为猪场沼液的预处理方法,其处理效果受填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分别采用空心多面球、鲍尔环和流化床填料在pH值10.5,气液比2000,温度30℃的条件下吹脱猪场沼液,结果表明:空心多面球和流化床对沼液氨氮(ammonia nitrogen,NH4+-N)... 氨吹脱作为猪场沼液的预处理方法,其处理效果受填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分别采用空心多面球、鲍尔环和流化床填料在pH值10.5,气液比2000,温度30℃的条件下吹脱猪场沼液,结果表明:空心多面球和流化床对沼液氨氮(ammonia nitrogen,NH4+-N)的平均去除率显著高于鲍尔环填料(P<0.05),吹脱2 h,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7%、59.0%和77.4%。投加NaOH使沼液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COD)因压缩双电层和混凝而降低,总固体(totalsolid,TS)和挥发性固体(volatilesolid,VS)因OH-对微生物结构的破坏和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而增加。吹脱过程使COD部分提高,而TS和VS有所降低。3种填料的性能参数差异导致吹脱后沼液COD平均去除率的变化和VS的平均去除率不同,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流化床填料对TS的平均去除率显著高于空心多面球(P<0.05)。选定空心多面球吹脱20 L沼液2 h,1 L的1 mol/L硫酸吸收液对吹脱尾气中氨气的平均吸收率为35.8%,兼顾吸收效果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效果 沼液 流化床填料 空心多面球填料 鲍尔环填料
下载PDF
中国农畜牧业高分辨率氨排放清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琛 张秀明 +9 位作者 段佳堃 赵占轻 遆超普 王贵师 周丰 张霖 刘宏斌 董红敏 朱志平 谷保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73-1980,共8页
氨(NH_(3))挥发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都带来负面影响,其中农畜牧业占NH_(3)挥发总量的90%左右,农牧业NH3挥发也意味着氮肥流失,给农民带来经济负担。本文梳理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农畜牧业氨排放污染高效控制技术”项目中课题4“农牧业... 氨(NH_(3))挥发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都带来负面影响,其中农畜牧业占NH_(3)挥发总量的90%左右,农牧业NH3挥发也意味着氮肥流失,给农民带来经济负担。本文梳理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农畜牧业氨排放污染高效控制技术”项目中课题4“农牧业氨排放清单编制及减排评估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农畜牧业动态高精度氨排放清单编制的主要研究进展。本课题构建了农田NH_(3)挥发基础参数集和农事活动数据集,以及畜禽养殖全链条NH_(3)挥发的特征参数集和养殖活动数据集,完成了2017年全国2853个县(市)1 km空间分辨率农田氮肥和畜禽养殖氨排放清单。中国2017年农田氮肥NH3排放量为3.6 Tg,南方排放强度高于北方;畜牧业NH3排放量为5.0 Tg,其中室内圈舍和粪肥农田施用阶段NH_(3)排放较高。华北和华南地区为主要的排放热点区,排放季节集中在春季和初夏。通过基于高分辨率农事活动数据的排放清单,进而应用GEOS-Chem大气化学模型评估各种减排情景带来的空气质量改变,指导精准减排和示范,同时对全国不同区域农业NH3排放特征识别和本地化、精细化农牧业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畜牧业 氮肥 排放清单 减排情景
下载PDF
UGT1A1基因不同表型与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毒副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宇轩 王文玲 +5 位作者 杨远 王刚 董洪敏 陈唯唯 李国栋 李小凯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3920-3925,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UGT1A1基因不同表型与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毒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肿瘤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临床分期为Ⅳ期结直肠癌或根治性手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 目的:回顾性分析UGT1A1基因不同表型与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毒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肿瘤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临床分期为Ⅳ期结直肠癌或根治性手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24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初次行FOLFIRI方案化疗前抽血,提取全血中的DNA,采用PCR技术行UGT1A1基因型检测;接受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者发生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分别采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分析UGT1A1基因不同表型与FOLFIRI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分解模型及广义估计方程多应变量回归分析UGT1A1基因不同表型与FOLFIRI化疗毒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共发现3种UGT1A1基因表型,分别为UGT1A1*1/*1(纯合野生型TA6/6型188/24078.3%)、UGT1A1*28/*1(杂合突变型TA6/7型47/24019.6%)和UGT1A1*28/*28(纯合突变型TA7/7型5/2402.1%)。UGT1A1基因型中TA6/7型TA6/6型相比,FOLFIRI化疗无应答风险增加16%,但无统计学差异;本组转移器官>2个的患者中TA6/7型和TA6/6型相比,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的风险均增加了9.3773倍(P=0.0079),其中消化道毒副反应发生风险增加了42.8066倍(P=0.0259);本组行FOLFIRI化疗≥4周期的患者中,TA6/7型比TA6/6型的患者发生血液学毒性的风险增加了22.3246倍(P=0.0035)。结论:TA6/6型为我省结直肠癌患者最为常见的UGT1A1基因表型,而TA7/7型罕见;晚期结直肠癌转移器官数超过2个行FOLFIRI化疗的患者中UGT1A1基因TA6/7型较TA6/6型患者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的风险均明显增加,其中消化道毒副反应发生的风险更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UGT1A1 FOLFIRI 毒副反应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评估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红杞 王文玲 +4 位作者 张汝一 董洪敏 王刚 陈唯唯 李国栋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00例2013年1月~2018年4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为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从手术结束随访至失访、或死亡;计算PNI指数,使用分...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00例2013年1月~2018年4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为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从手术结束随访至失访、或死亡;计算PNI指数,使用分类变量(χ~2),单向ANOVA(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 H(偏斜分布)分析不同PNI组(低值、中值、高值组)之间基线特征的分布差异;使用单变量和广义Cox回归模型评估暴露因素与结果的相关性,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NI对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预后价值。结果:Cox回归单变量及多变量模型分析发现,PNI与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并行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术的死亡率无关(OR=0. 88,95%CI为0. 78~1. 00);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PNI与结直肠癌患者死亡为非线性相关,当PNI≤41. 35时,PNI每增加一个单位,患者死亡的风险降低68%;当PNI> 41. 35,即使PNI再增加,也无法进一步降低患者死亡率; PNI中值组累积总生存率显著高于PNI低值组(P=0. 028),在一定范围内(PNI为26~41),PNI是死亡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PNI值具有一定预测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价值,PNI在26~41范围是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死亡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进展期 预后营养指数 预后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华北典型农田和畜禽场环境大气中活性氮化学组成和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雪梅 曾阳 +12 位作者 田世丽 孙杰 张国忠 黄威 顾梦娜 许稳 刘学军 董红敏 马林 程一松 胡春胜 吴电明 潘月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43-1050,共8页
大气活性氮(Nr)是导致霾污染和过量氮沉降的主要前体物。随着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深入,消减农业源Nr排放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目前,针对农田和畜禽养殖场内外环境大气中Nr的实地测量资料较为缺乏,且以往研究多以氨气(NH3)为主,很... 大气活性氮(Nr)是导致霾污染和过量氮沉降的主要前体物。随着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深入,消减农业源Nr排放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目前,针对农田和畜禽养殖场内外环境大气中Nr的实地测量资料较为缺乏,且以往研究多以氨气(NH3)为主,很少关注其他Nr成分。为了阐明农业活动对大气Nr的潜在影响,本研究基于扩散管主动采样系统,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河北香河和栾城农田)、养猪场和蛋鸡养殖场环境大气中的4种Nr成分,即NH3、硝酸气体(HNO3)、颗粒态铵盐(p-NH4+)和颗粒态硝酸盐(p-NO3-)开展了现场同步观测。结果显示:观测期间猪舍内NH3和p-NH4+平均浓度(1250.9μg·m^-3和76.6μg·m^-3)显著高于舍外(378.5μg·m^-3和4.2μg·m^-3);而猪舍内HNO3和p-NO3-平均浓度(10.3μg·m^-3和20.8μg·m^-3)与舍外接近(9.8μg·m^-3和22.1μg·m^-3);鸡舍内仅NH3平均浓度(197.7μg·m^-3)显著高于舍外(77.3μg·m^-3),而p-NH4+、HNO3和p-NO3-平均浓度(7.3μg·m^-3、9.0μg·m^-3和6.2μg·m^-3)均与舍外接近(10.7μg·m^-3、9.9μg·m^-3和7.2μg·m^-3)。总体上看,养猪场环境大气中Nr浓度显著高于养鸡场(P<0.05)。香河和栾城农田大气NH3、p-NH4+、HNO3和p-NO3-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4μg·m^-3、1.9μg·m^-3、4.4μg·m^-3和5.5μg·m^-3,显著低于养殖场外Nr浓度(P<0.05)。从形态组成上看,养殖场和农田大气Nr主要以NH3-N(占比>80%)的形态存在,说明华北农业活动产生的Nr主要通过NH3的形式向外扩散传输,并没有在当地快速转化为颗粒物。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Nr在大气中的传输路径和转化机制,为制定有效的减排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农田 养殖场 养殖圈舍 活性氮 大气污染
下载PDF
直肠癌辅助放疗中患者腹围在不同体位下与肠道剂量体积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婷婷 王文玲 +9 位作者 董洪敏 胡银祥 陈唯唯 陈望花 李国栋 白赛曦 陈娟 金海洁 张毅 王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63-1467,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直肠癌辅助放疗患者的不同腹围在俯卧位联合Belly-board和仰卧位两种治疗体位下与肠道剂量体积的相关性,为不同腹围大小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通过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初步评估与各剂量水平的肠道...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直肠癌辅助放疗患者的不同腹围在俯卧位联合Belly-board和仰卧位两种治疗体位下与肠道剂量体积的相关性,为不同腹围大小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通过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初步评估与各剂量水平的肠道剂量体积(肠道V_(10)、V_(20)、V_(30)、V_(40)、V_(50))相关的临床因素和体型指标(身高、体重、脐部腹围、BMI);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各个体型指标对肠道剂量体积的独立作用,筛选可以预测肠道剂量体积的体型指标。应用配对t检验在中大和小腹围两组患者间进行仰卧位和俯卧位的肠道剂量体积均数比较。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无论何种体位,脐部腹围与各肠道剂量体积均有显著的负的线性关系;配对t检验显示,在中大腹围患者中,V_(30)、V_(40)、V_(50)在俯卧位时显著低于仰卧位,V_(10)在俯卧位时显著高于仰卧位,而在小腹围患者中,V_(20)、V_(30)、V_(40)、V_(50)在俯卧位和仰卧位间均无显著差异,V_(10)在俯卧位时仍显著高于仰卧位,而且均值差显著大于中大腹围患者。结论:对于中大腹围的患者,俯卧位垫Belly-board较仰卧位有中高剂量的肠道剂量学优势;在小腹围患者中,仰卧位在肠道低剂量体积(V;)更有优势,而其他肠道剂量体积与俯卧位并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Belly-board 放疗 肠道剂量体积 腹围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奶牛场污水运行效果与产电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璐 陶秀萍 +4 位作者 宋建超 尚斌 徐文倩 董红敏 蔡阳扬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为探讨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应用于奶牛场污水处理技术的可行性,通过构建双室型和单室型MFC反应装置,以奶牛场污水为阳极反应液,对MFC的产电性能以及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室型和双室型MF... 为探讨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应用于奶牛场污水处理技术的可行性,通过构建双室型和单室型MFC反应装置,以奶牛场污水为阳极反应液,对MFC的产电性能以及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室型和双室型MFC均可稳定地产电运行,平均日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563.8和390.8 mV,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48.5和21.7 mW·m^(−2),表观内阻分别为346.4和489.5Ω,且单室型MFC产电性能优于双室型;单室型和双室型MFC对奶牛场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3%和77.4%;单室型MFC对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氨氮(ammonia nitrogen,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9%、65.4%和78.9%,分别比双室型MFC相应去除率高101.4%、24.3%和21.0%,单室型MFC对污染物去除率优于双室型MFC。MFC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新方法,用于奶牛场污水处理具有技术可行性,其在降解奶牛场污水中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的同时能够产生电能,在实现节能减排、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 降解 奶牛场污水 有机物
下载PDF
絮凝预处理对奶牛场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影响的中试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建超 尚斌 +3 位作者 陶秀萍 董红敏 王俊 郭江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4-41,共8页
为探讨经济实用的高浓度奶牛场污水预处理方法,该研究开展了絮凝预处理对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膜污染的影响试验,试验采用高浓度奶牛场污水原水和絮凝出水作为MBR进水依次运行,对比分析了不同进水的膜污染规律及其原... 为探讨经济实用的高浓度奶牛场污水预处理方法,该研究开展了絮凝预处理对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膜污染的影响试验,试验采用高浓度奶牛场污水原水和絮凝出水作为MBR进水依次运行,对比分析了不同进水的膜污染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絮凝出水作为MBR进水时膜污染速率较污水原水降低47%且膜组件的维护性清洗时间间隔由10 d延长至16 d;MBR处理污水原水的膜池混合液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浓度分别为4.76和3.94 g/L,而处理絮凝出水时的EPS和SMP浓度值分别为3.97和2.23 g/L。两阶段MBR膜池混合液各粒径值总体上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第1和第2阶段的最大粒径体积百分比分别出现在第16天和第23天,第1阶段EPS浓度和SMP浓度均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第2阶段EPS浓度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但SMP浓度与颗粒物粒径之间无变化规律;MBR处理污水原水的膜池混合液颗粒粒径的峰值较分散,且16 d后峰值向小粒径方向移动,而处理絮凝出水的峰值粒径相对稳定,且峰值粒径对应的最大体积百分比从3.57%增加至5.95%。MBR对2种进水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均可达90%以上,氨氮(Ammonia Nitrogen,NH3-N)去除率均接近90%,对絮凝出水的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处理效果高于污水原水。絮凝预处理使膜池混合液的EPS和SMP浓度降低且SMP蛋白质浓度显著降低(P<0.05)、膜池混合液颗粒粒径显著增加(P<0.05),有效减缓了MBR的膜污染,絮凝预处理与MBR组合可望为高浓度奶牛场污水处理提供可靠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絮凝 膜生物反应器 奶牛场 污染
下载PDF
离心微滤对猪场废水固液分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旭朝 董红敏 +1 位作者 尹福斌 陈永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7-1035,共9页
固液分离是畜禽废水处理的关键技术,不仅可以将固体物质分离出来进一步肥料化利用,还可减少废水中污染物浓度从而降低后续处理负荷。本文主要针对传统的固液分离设备效果差和效率低的问题,以离心微滤机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监测,科学评... 固液分离是畜禽废水处理的关键技术,不仅可以将固体物质分离出来进一步肥料化利用,还可减少废水中污染物浓度从而降低后续处理负荷。本文主要针对传统的固液分离设备效果差和效率低的问题,以离心微滤机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监测,科学评价猪场废水总固体浓度(1%、2%、3%、4%和5%)和离心微滤机筛网孔径(15μm、25μm和50μm)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总固体浓度的增高和筛网孔径的减小,水质指标的去除率有增加趋势。随筛网孔径的增大离心微滤机单位时间内的处理量也随之增加,50μm时处理量为14~19 m^(3)∙h^(−1),15μm与25μm时处理量为2~7 m^(3)∙h^(−1)。综合考虑,总固体浓度为5%和筛网孔径为50μm为最佳处理组,水质指标中总固体浓度、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7%、29%和43%。该离心微滤机与其他固液分离设备相比,具有分离效果好和能耗低的优点,因此在处理猪场废水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废水 总固体浓度 筛网孔径 水质指标 去除率
下载PDF
猪场沼液热处理对病原微生物杀灭的关键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腾 董红敏 +1 位作者 张万钦 尹福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99,共9页
农田利用和回冲圈舍是猪场沼液资源利用的主要途径,然而常温或中温厌氧发酵产生的猪场沼液有存在病原微生物的风险。借鉴欧盟厌氧发酵后巴氏消毒技术,采用热处理消毒法对猪场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沼液进行消毒试验研究,为优化沼液热处理消... 农田利用和回冲圈舍是猪场沼液资源利用的主要途径,然而常温或中温厌氧发酵产生的猪场沼液有存在病原微生物的风险。借鉴欧盟厌氧发酵后巴氏消毒技术,采用热处理消毒法对猪场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沼液进行消毒试验研究,为优化沼液热处理消毒的参数,以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的数量为指标,在进行50~80℃预备试验基础上,采用3种总固体含量(2%、4%、6%)的沼液、在4种加热温度(52.5、55、57.5、60℃)、3种加热时间(35℃升温至加热温度时间、15 min、30 min)的条件下,探讨猪场沼液热处理消毒的影响因素及其消毒效果。研究表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沼液热处理消毒效果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沼液总固体含量对沼液热处理消毒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但沼液总固体含量越大,沼液升温速率越慢。对于本研究所用厌氧发酵沼液,在加热温度60℃,持续加热15 min后,沼液中大肠菌群数平均小于1 CFU·mL-1、粪大肠菌群数平均小于0.03 MPN·mL-1,满足《再生水水质标准》(SL368-2006)再生水回用于农业病原微生物杀灭要求。研究可为猪场沼液消毒处理技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热处理 消毒 温度 时间
下载PDF
中试膜生物反应器中猪场沼液部分亚硝化快速启动试验
20
作者 卞含笑 隋倩雯 +5 位作者 郑蕊 董红敏 郝志鹏 薛鹏英 宋曼 朱志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3-230,共8页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具有出水水质好、污泥龄(Solid RetentionTime,SRT)长等优势,该研究在中试MBR中开展猪场沼液部分亚硝化工艺研究,为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实际工程上的示范应用提供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常...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具有出水水质好、污泥龄(Solid RetentionTime,SRT)长等优势,该研究在中试MBR中开展猪场沼液部分亚硝化工艺研究,为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实际工程上的示范应用提供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常温状态下控制反应器内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在0.2~0.5 mg/L,p H值8.0±2.0条件下,成功启动并稳定运行部分亚硝化工艺,亚硝酸盐氮积累率保持稳定,最高达到87.95%,出水的亚硝酸盐氮和氨氮浓度比值稳定在1.1∶1,达到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基质需求。部分亚硝化过程中,氨氧化细菌活性明显的提高且维持在(0.4±0.02)g/(g·d)。反应器内微生物多样性增加,菌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优势菌门由Chloroflexi(绿弯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变为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Nitrosomonas(亚硝化单胞菌)成为反应器内的优势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细菌 生物反应器 部分亚硝化 亚硝酸盐氮积累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