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桥蛋白通过激活NF-κB通路促进根尖周炎的骨质破坏 被引量:14
1
作者 dong m Yu X +1 位作者 Chen W 赵泽亮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32-532,共1页
Dong M,Yu X,Chen W,et a1.Osteopontinpromotes bone destruction in periapieal periodontitisby activating the NF—κB pathway.Cell PhysiolBiochem,2018,49:3.目的:根尖周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导致牙槽骨破坏和牙脱落。骨桥蛋白(OPN... Dong M,Yu X,Chen W,et a1.Osteopontinpromotes bone destruction in periapieal periodontitisby activating the NF—κB pathway.Cell PhysiolBiochem,2018,49:3.目的:根尖周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导致牙槽骨破坏和牙脱落。骨桥蛋白(OPN)是一种磷酸化糖蛋白.参与骨代谢。方法:对33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和10例因正畸切除健康牙体组织(对照)的患者进行研究.建立小鼠根尖周炎动物模型进行体内实验.分析OPN与根尖周炎中骨质破坏的关系。在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并用脂多糖处理。NF—κB的抑制剂用于预处理转染的细胞。结果:OPN增加破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但减少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OPN在根尖周炎期间激活NF—KB通路.加速P65从细胞质向细胞核的转移和磷酸化。结论:OPN在根尖周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根尖周炎期间骨关节代谢中起双重作用.将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联系起来。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NF—κB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骨质破坏 骨桥蛋白 NF 通路 激活 成骨细胞增殖 破骨细胞
下载PDF
西太平洋新近纪的俯冲起始模型及俯冲带参数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泯 黄松 +5 位作者 郝天珧 董淼 徐亚 张健 何庆禹 方桂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1-480,共20页
新近纪是研究俯冲起始的重要时期,在西太平洋地区形成了众多的俯冲带,包括Ryukyu俯冲带、Manila俯冲带、Philippine俯冲带、北Sulawesi俯冲带、Halmahera俯冲带、New Britain俯冲带、Solomon俯冲带以及New Hebrides俯冲带等.但有关这些... 新近纪是研究俯冲起始的重要时期,在西太平洋地区形成了众多的俯冲带,包括Ryukyu俯冲带、Manila俯冲带、Philippine俯冲带、北Sulawesi俯冲带、Halmahera俯冲带、New Britain俯冲带、Solomon俯冲带以及New Hebrides俯冲带等.但有关这些俯冲带的研究是相对独立的,对其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回顾了关于西太平洋地区新近纪俯冲实例的起始模型研究,极性反转式的俯冲起始、诱发性的俯冲重起始以及形成新破裂的非继承性俯冲起始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三类起始模型.另外,对其俯冲带参数进行汇编,俯冲带参数包括基本特征、俯冲板片特征、上覆板块特征、运动学特征以及俯冲后续活动五类.初步对俯冲过程的规律性、不同俯冲案例所体现出的特殊性以及俯冲起始类型与俯冲带参数特征之间可能存在的约束关系等进行讨论与分析.所汇编的俯冲带参数数据集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起始 西太平洋 新近纪 俯冲带参数
原文传递
苏拉威西地热特征的重、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健 郝天珧 +4 位作者 董淼 徐亚 王蓓羽 艾依飞 方桂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1-275,共15页
苏拉威西海与苏拉威西岛地处西太平洋沟-弧-盆构造区,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与地震活动十分活跃.苏拉威西海于中始新世-晚始新世扩张形成,海盆向南倾斜,近一半始新世洋壳已俯冲消减于北苏拉威西海沟之下.苏拉威西岛于上新世-更新世早期拼... 苏拉威西海与苏拉威西岛地处西太平洋沟-弧-盆构造区,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与地震活动十分活跃.苏拉威西海于中始新世-晚始新世扩张形成,海盆向南倾斜,近一半始新世洋壳已俯冲消减于北苏拉威西海沟之下.苏拉威西岛于上新世-更新世早期拼接定型,火山活动不断,近期仍十分活跃.该区是西太平洋板块边缘南段研究火山地热条件、起始俯冲机制的最佳场所,具有重要的地热学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意义.文章利用重、磁资料,结合133个热流数据,计算了苏拉威西海与苏拉威西岛周缘的莫霍面、居里面结构,分析了地温梯度、热导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莫霍面平均深度为18.4km,居里面平均深度为14.3km,与前人在苏拉威西海盆用双船折射获得的地壳速度分层结构相符;计算得到的平均地温梯度为4.96℃(100m)^(−1),海区为高地温梯度、低热导率区,陆区为低地温梯度、高热导率区,与实测热流点地温梯度统计结果一致,变化幅值相近,其中,最高地温梯度带出现在苏拉威西海向苏拉威西岛过渡区,与向南移动的苏拉威西海盆扩张脊对应.重、磁、热综合研究发现,研究区地壳地温梯度较高,有利于俯冲起始活动,苏拉威西岛西侧的Palu-koro断层北段是可能发生起始俯冲活动的地点.此外,苏拉威西岛北支与岛东支在向北-西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速率不同,北支慢、东支快;深部构造动力方向不同,北支向北上倾、东支向北下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拉威西海与苏拉威西岛 重力位与地温梯度 热地壳 莫霍面与居里面 俯冲后撤与左旋走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