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对厌氧氨氧化过程及脱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翠忠 额热艾汗 +5 位作者 刘洪光 王健康 蓝明菊 刘生宝 杜可清 李俊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4,共11页
文章从微生物活动和脱氮性能等角度出发,综述铁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铁的添加不仅能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及繁殖,提高Anammox活性,且有利于污泥颗粒化改善沉降效果,同时形成的EPS有助于污泥絮体凝聚,进而显著提高厌... 文章从微生物活动和脱氮性能等角度出发,综述铁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铁的添加不仅能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及繁殖,提高Anammox活性,且有利于污泥颗粒化改善沉降效果,同时形成的EPS有助于污泥絮体凝聚,进而显著提高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并通过氮源的迁移转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及多样性揭示反应过程以厌氧氨氧化为主,Feammox和自养反硝化为辅,发酵型细菌和异养型细菌共同作用实现稳定的脱氮。通过该文介绍将为后续铁元素加强厌氧氨氧化过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污泥特性 脱氮 转化机制
下载PDF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系统碳氮比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分布及脱氮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翠忠 李俊峰 +4 位作者 刘生宝 蓝明菊 额热艾汗 王一凯 孙洪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98-3607,共10页
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是一种节能型废水处理工艺,但C/N对SBR系统SND及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群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本试验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4组不同碳氮比(C/N)系统(R_(0)、R_(5... 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是一种节能型废水处理工艺,但C/N对SBR系统SND及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群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本试验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4组不同碳氮比(C/N)系统(R_(0)、R_(5)、R_(10)和R_(15))对比分析了C/N对SBR系统SND及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群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测定了SBR活性污泥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C/N与SND效能的实现及提高显著正相关,随着C/N的升高,SBR系统SND率(19.2%→25.7%→35.0%→74.0%)和SND反应速率[(16.1→21.4→30.2→57.2)mg·(gSS·d)^(–)]显著升高,且R_(10)和R_(15)系统分别在第215和120周期后,SND对总氮去除贡献率达到63.7%和89%。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门水平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达到19门,主要包括变形菌门(55.10%),拟杆菌门(17.40%),蓝细菌门(7.90%),疣微菌门(5.00%)和硝化螺旋菌门(2.80%),其中变形门是优势菌种,并且属水平上也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数量达到112种以上,其中动胶菌属为优势菌属,且R_(0)系统内硝化螺旋菌属的相对丰度是R_(5)、R_(10)和R_(15)的106倍。此外,SBR活性污泥系统中包含反硝化菌的门和属主要由变形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中的22个菌属所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比 活性污泥 同步硝化反硝化 微生物多样性 好氧反硝化菌
下载PDF
碳氮比对SBR系统硝化过程及EPS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翠忠 李俊峰 +5 位作者 蓝明菊 额热艾汗 谢可飞 徐威龙 刘雅茹 孙洪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275-5282,共8页
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4组间歇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R0、R5、R(10)和R(15)),探究了硝化过程中碳氮比(C/N)对NH4+-N去除和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结合积分区域法(FRI),分析进出水时EPS... 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4组间歇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R0、R5、R(10)和R(15)),探究了硝化过程中碳氮比(C/N)对NH4+-N去除和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结合积分区域法(FRI),分析进出水时EPS各组分所占比例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C/N系统均获得了较高的NH4+-N去除率,且氨氧化速率与C/N呈负相关;C/N升高(0→15),进出水时的EPS及其组分含量随之增大,其中C/N对PS含量影响尤为显著,且硝化过程中多糖(PS)积累。根据荧光区域积分法(FRI)分析,不同C/N条件下EPS各荧光区域强度百分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荧光区域V(腐殖酸类物质,46%~57%)的强度百分比值(P(i,n))最高。此外,蛋白质类物质酪氨酸和色氨酸以及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在硝化过程中均被微生物所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污泥 碳氮比 氨氧化 胞外聚合物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区域积分
下载PDF
N和O双同位素技术解析厌氧氨氧化分馏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翠忠 孙志华 +5 位作者 王健康 额热艾汗 李俊峰 吴心蓉 刘生宝 杜可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99-3105,共7页
新型主流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废水处理,由于其独特的脱氮性能逐渐代替传统的脱氮工艺。组合工艺运行主要以厌氧氨氧化反应维持长期稳定为关键,分析氮素迁移转化特性对于诠释反应机理提供可靠依据。总结现有的溶解氮转化... 新型主流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废水处理,由于其独特的脱氮性能逐渐代替传统的脱氮工艺。组合工艺运行主要以厌氧氨氧化反应维持长期稳定为关键,分析氮素迁移转化特性对于诠释反应机理提供可靠依据。总结现有的溶解氮转化方法,对比了解使用范围,化学法成为诠释氮素转化过程最可靠方式,结合动力学模型诠释反应过程中氮和氧的迁移转化过程,分析反应过程中同位素特性的转化,充分了解厌氧氨氧化反应氮和氧分馏效应的特性,对于指导工艺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氮、氧同位素 迁移转化 分馏效应
下载PDF
综合能源系统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宋泽辉 吕朝刚 +2 位作者 邓鹏远 苏祥 额热艾汗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9年第10期209-210,共2页
以综合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阐明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接着对综合能源系统概念、分类和特点进行介绍,最后指出综合能源的关键性技术和其中的重、难点部分,以对综合能源系统有全面性的认识。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分布式能源系统 区域能源系统 智能 低碳
下载PDF
基于清洁能源的多能源耦合互补供热技术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朝刚 苏祥 +2 位作者 邓鹏远 宋泽辉 额热艾汗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9年第11期203-204,共2页
围绕有关清洁能源耦合互补的沼气发酵池保温装置设计研究,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进行了汇总和归纳,主要阐述有关清洁能源应用技术发展状况和多能源耦合互补供热技术的理论研究成果。
关键词 清洁能源 耦合互补 应用
下载PDF
水源热泵在水面光伏升压站中的应用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任玉成 黄星智 +3 位作者 李靖 汪秋刚 额热艾汗 王蒙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0年第5期145-147,152,共4页
本文介绍了传统的升压站建设中空调设计常用方案,指出对于水面光伏等升压站附近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采用水源热泵的空调方案。以北方某地水面光伏升压站为例,对采用水源热泵空调方案和传统空调设计方案在初投资和年运行费方面进行了比较... 本文介绍了传统的升压站建设中空调设计常用方案,指出对于水面光伏等升压站附近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采用水源热泵的空调方案。以北方某地水面光伏升压站为例,对采用水源热泵空调方案和传统空调设计方案在初投资和年运行费方面进行了比较:初投资方面水源热泵方案较传统空调设计方案高约9.77%,但年运行费用方面水源热泵方案仅为传统空调设计方案的约48.8%,本例中采用水源热泵方案可大大节约能源,节省运行费用,经济效益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光伏 升压站 水源热泵 经济性分析
下载PDF
北疆地区室内热环境实测及人体热反应研究
8
作者 汪秋刚 李靖 +1 位作者 额热艾汗 任玉成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年第6期116-121,共6页
为探究北疆地区自然通风状况下的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反应,选取一单人宿舍进行约6个月的实测,结果表明,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最高与最低温差近17℃,最高温度达35.4℃。以ASHRAE 55—2017为标准,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室内相对湿度始终满足... 为探究北疆地区自然通风状况下的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反应,选取一单人宿舍进行约6个月的实测,结果表明,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最高与最低温差近17℃,最高温度达35.4℃。以ASHRAE 55—2017为标准,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室内相对湿度始终满足标准要求,室内温度是唯一的影响因素,4、5、9及10月满足热舒适的要求,但要注意保暖,6、7和8月室内温度过高,即使完全打开门窗形成对流,对室内热环境的改变也是微弱的,需采取其他降温措施。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室内环境对人体皮肤温度的影响随室内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地区 线性回归 ASHRAE标准 热舒适区域 人体热反应
下载PDF
回热器对新型混合制冷剂热泵循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额热艾汗 汪秋刚 +4 位作者 李靖 任玉成 王昭阳 赵纯 李俊峰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0,共5页
以新型混合制冷剂(质量百分比91.83%的R218和8.17%的R846)为实验工质,在板式回热器热泵系统中进行实验,分析实验装置中回热器对热泵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热器用板式替代套管式后,回热器进出口温差从10℃增加到26℃,回热效果明显... 以新型混合制冷剂(质量百分比91.83%的R218和8.17%的R846)为实验工质,在板式回热器热泵系统中进行实验,分析实验装置中回热器对热泵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热器用板式替代套管式后,回热器进出口温差从10℃增加到26℃,回热效果明显,系统性能得到改善。进一步分析回热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出随着回热量的增加,压缩机耗功增加30.3%,但系统制热量增加85.5%,制热系数增加41.7%,系统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热器 混合制冷剂 热泵 循环性能 制热系数
原文传递
Renewable biomass reinvigorates sustainable water-energy nexus
10
作者 Hongxu Chen Jiatao Xu +6 位作者 Zhiyong Jason Ren Hailong Lin Leli Zhang ereaihan Yanhao Yuan Zihan Wang Zhidan Li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24年第16期2543-2554,共12页
The water-energy nexus has garnered worldwide interest.Current dual-functional research aimed at coproducing freshwater and electricity faces significant challenges,including sub-optimal capacities("1+1<2"... The water-energy nexus has garnered worldwide interest.Current dual-functional research aimed at coproducing freshwater and electricity faces significant challenges,including sub-optimal capacities("1+1<2"),poor inter-functional coordination,high carbon footprints,and large costs.Mainstream water-toelectricity conversions are often compromised owing to functionality separation and erratic gradients.Herein,we present a sustainable strategy based on renewable biomass that addresses these issues by jointly achieving competitive solar-evaporative desalination and robust clean electricity generation.Using hydrothermally activated basswood,our solar desalination exceeded the 100% efficiency bottleneck even under reduced solar illumination.Through simple size-tuning,we achieved a high evaporation rate of 3.56 kg h^(-1)m^(-2)and an efficiency of 149.1%,representing 128%-251% of recent values without sophisticated surface engineering.By incorporating an electron-ion nexus with interfacial Faradaic electron circulation and co-ion-predominated micro-tunnel hydrodynamic flow,we leveraged free energy from evaporation to generate long-term electricity(0.38 W m^(-3)for over 14 d),approximately 322% of peer performance levels.This inter-functional nexus strengthened dual functionalities and validated general engineering practices.Our presented strategy holds significant promise for global human–society–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Water-energy nexus Solar desalination Clean energy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