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革新与现代主义之间:夏昌世与德国(英文) 被引量:15
1
作者 eduard kgel 杨力研 《南方建筑》 2010年第2期16-29,共14页
夏昌世,中国第一代建筑师,1920年代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留学。1932年,他在图宾根完成了博士论文之后重返祖国。1940年代后期,他在广州成为教授,1973年与妻子一同重返德国,并在那里生活直至1996年逝世。他的设计方法不仅受到那个时代欧洲现... 夏昌世,中国第一代建筑师,1920年代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留学。1932年,他在图宾根完成了博士论文之后重返祖国。1940年代后期,他在广州成为教授,1973年与妻子一同重返德国,并在那里生活直至1996年逝世。他的设计方法不仅受到那个时代欧洲现代主义运动氛围的熏陶,还来自他对中国传统景观与建筑艺术历史的研究。他是引领岭南区域形成岭南学派建筑的主导力量之一。同时,作为一建筑学教授,他在广州培养了新一代青年建筑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德国 建筑史 热带建筑 新建筑运动 现代主义运动 区域现代性 勒·柯布西耶哥特式建筑 岭南风格 中国传统 流放
下载PDF
Networking for Monument Preservation in China:Ernst Boerschmann and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1934
2
作者 eduard kgel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年第2期439-472,共34页
1931年.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朱启钤,接纳恩斯特·鲍希曼成为学社的一员。1934年,鲍希曼在南京与联合政府的一些成员讨论到古迹保护的问题。鲍希曼就这个主题做了记录.并通过滕固将之带入讨论.滕固是一位就职于南京共和政府的、有... 1931年.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朱启钤,接纳恩斯特·鲍希曼成为学社的一员。1934年,鲍希曼在南京与联合政府的一些成员讨论到古迹保护的问题。鲍希曼就这个主题做了记录.并通过滕固将之带入讨论.滕固是一位就职于南京共和政府的、有德国教育背景的艺术史家。鲍希曼还为两座古迹的保护准备了提案——南京附近的梁墓和西安附近的善导塔。1934年,他与作为建筑师和艺术史家的夏昌世一起游历了中国。在北京,鲍希曼遇到了朱启钤和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和刘敦桢。他称赞他们的工作,并提出合作研究的希望.但此愿最终抱憾。在与同济大学校长翁之龙的讨论中,鲍希曼提出建筑教育的建立应注重历史古迹的记录。1937年.在鲍希曼回到德国之后,南京联合政府授予他一枚玉勋章,以感谢他在中国建筑记录方面的终身成就。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之后.所有的田野调查都中断了,恩斯特·鲍希曼在德国致力于已收集资料的研究,未与中国同行进行直接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迹保护 恩斯特·鲍希曼 南京政府 朱启钤 滕固 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 中国的建筑教育 梁墓 善导塔 夏昌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