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境拟穴青蟹螯足肌肉营养品质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苏治南 丁慧 +4 位作者 范航清 盘远方 邱思婷 钟云旭 童立豪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63-371,共9页
为探究不同生境、不同食物源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以下简称“青蟹”)的螯足肌肉营养品质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采集5种不同生境青蟹(生态青蟹、藤壶青蟹、天然青蟹、混饵养殖青蟹和单饵养殖青蟹),取其螯足肌肉组织测定基本营养成... 为探究不同生境、不同食物源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以下简称“青蟹”)的螯足肌肉营养品质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采集5种不同生境青蟹(生态青蟹、藤壶青蟹、天然青蟹、混饵养殖青蟹和单饵养殖青蟹),取其螯足肌肉组织测定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并通过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含量的比值(F)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青蟹的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天然青蟹和混饵养殖青蟹;藤壶青蟹的含水率最高,蛋白质含量最低;5种青蟹的粗脂肪和总灰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生态青蟹的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最高,藤壶青蟹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藤壶青蟹的EAAI (112.48)和F(2.36)最高,生态青蟹的EAAI (95.35)和F(1.95)分别与天然青蟹的EAAI (96.15)和F(1.90)基本一致;单饵养殖青蟹的EAAI (72.00)和F(1.53)均最低。生态青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其二十二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EPA+DHA)显著高于天然青蟹,且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天然青蟹、混饵养殖青蟹和单饵养殖青蟹。从蛋白质、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来看,生态青蟹的含量最高;从EAAI和F来看,藤壶青蟹的评价最高,说明2种红树林生态修复产出的青蟹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酸 生境
下载PDF
近60年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2
作者 黄雪松 陈燕丽 +5 位作者 莫伟华 范航清 刘文爱 孙明 谢敏 徐圣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026-5033,共8页
利用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6个市(县)的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气象资料以及海平面资料,分析近60年来该生态区基本气候要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红树林的影响,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区域红树植物可能造成的... 利用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6个市(县)的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气象资料以及海平面资料,分析近60年来该生态区基本气候要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红树林的影响,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区域红树植物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高温日数增多,低温日数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多数市(县)变化趋势不明显;年霜冻日数减少;热带气旋影响个数减少但平均强度呈微弱增大趋势;大风日数减少;海平面呈缓慢上升趋势。根据RegCM4区域气候模式预估,未来40年(2021—2060年),在RCP4.5情景下,相对于参照时段(1986—2005年),该生态区年平均气温将上升0.9—1.4℃,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升高,高温日数增多、低温日数减少;年降水量将增多1%—2%;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增多;霜冻日数减少;预计未来30年,广西沿海的海平面较2019年上升40—160mm。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的升高以及冬季低温日数和霜冻日数的减少将有利于热带红树植物的北扩;夏季高温导致的蒸发加剧及夏秋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增多,可能加剧红树林病虫害。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海平面上升和人为影响等多重作用会对红树林分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导致红树林生态退化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60年 广西北部湾 红树林生态区 气候变化 气候影响
下载PDF
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常见物种 被引量:6
3
作者 孙仁杰 范航清 +5 位作者 吴斌 周浩郎 刘文爱 阎冰 邱广龙 杨明柳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372-387,共16页
红树林湿地是链接陆地与海洋的重要枢纽,地貌特征独特,内部构造复杂多样,集海洋与陆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于一体,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为数以千计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觅食、繁衍的环境。本文主要从食用红树林生物、广西红树林鸟类和昆虫3... 红树林湿地是链接陆地与海洋的重要枢纽,地貌特征独特,内部构造复杂多样,集海洋与陆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于一体,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为数以千计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觅食、繁衍的环境。本文主要从食用红树林生物、广西红树林鸟类和昆虫3个方面重点介绍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常见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红树林生物 红树林鸟类 红树林昆虫 广西北部湾
下载PDF
海草土壤种子库:特征、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及其在受损海草场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邱广龙 权佳惠 +2 位作者 苏治南 范航清 招礼军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3-200,共8页
海草的土壤种子库具有巨大的时空异质性,不同种类密度差别可达5个数量级,同一种植被的土壤种子库,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亦相差甚大。种子具有休眠现象的海草可形成持久种子库(种子寿命≥1 a),例如喜盐草属(Halophila)、针叶草属(Syringo... 海草的土壤种子库具有巨大的时空异质性,不同种类密度差别可达5个数量级,同一种植被的土壤种子库,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亦相差甚大。种子具有休眠现象的海草可形成持久种子库(种子寿命≥1 a),例如喜盐草属(Halophila)、针叶草属(Syringodium)、川蔓草属(Ruppia)和丝粉草属(Cymodocea),或短暂种子库(种子寿命<1 a),例如鳗草属(Zostera)和虾形草属(Phyllospadix)。种子没有休眠现象,例如海菖蒲属(Enhalus)和泰来草属(Thalassia),或具有胎生现象的海草,例如全楔草属(Thalassodendron)和根枝草属(Amphibolis),则不形成土壤种子库。植被特性、环境条件、动物行为等影响海草的土壤种子库。海草土壤种子库密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直接计数法和幼苗萌发法两种,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种子的大小以及破除休眠的可控性。土壤种子库尤其是持久种子库是一年生海草场或受到较大干扰海草场恢复的关键。我国绝大部分的海草场面临巨大的人为威胁,且不少海草场由一年生海草组成,因此,保护好这些海草场的土壤种子库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种子休眠 生活史 生态恢复力 海草恢复 人为干扰 滨海生境
下载PDF
广西红树林恢复历史、成效及经验教训 被引量:28
5
作者 范航清 莫竹承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363-371,387,共10页
回顾了广西红树林人工造林历史,通过收集资料和调查评估了广西红树林人工造林成效。结果表明,1980年以前广西有红树林人工林274.7hm2,1980-2001年新增818.2hm2。2002-2015年的14年间,广西营造了3 984.5hm2的红树林,成林1 338.9hm2,保存... 回顾了广西红树林人工造林历史,通过收集资料和调查评估了广西红树林人工造林成效。结果表明,1980年以前广西有红树林人工林274.7hm2,1980-2001年新增818.2hm2。2002-2015年的14年间,广西营造了3 984.5hm2的红树林,成林1 338.9hm2,保存率为33.6%,其中乡土红树林和外来无瓣海桑林分别贡献了73.86%和26.14%。与此同时,广西红树林天然林比例从2001年的86.95%迅速下降到2015年的66.82%,年均下降1.34%。在广西红树林总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天然林比例的快速下降,反映出15年间人工林逐渐替代天然林的现象严重。论文总结了广西红树林造林的经验教训,重新评估了宜林滩涂的潜力,将红树林恢复细分为自然恢复、人工修复和重建造林3大类。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有利于改善红树林质量,重建造林则重在扩大红树林数量。最后,给出了中越边界困难滩涂乡土红树林重建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造林历史 造林成效 经验教训 生态恢复分类 中国广西
下载PDF
广西红树林演化史与研究历程 被引量:16
6
作者 范航清 陆露 阎冰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343-351,共9页
红树林至少于7 000万年前诞生在地球上,在大约6 000年前的冰后期之后的某段时期才定居在我国的沿海滩涂上。清代人口大规模南迁,广西沿海的红树林因围海造田而开始遭到大规模破坏。20世纪80年代末广西留存海堤498个,其中的455个修建于1... 红树林至少于7 000万年前诞生在地球上,在大约6 000年前的冰后期之后的某段时期才定居在我国的沿海滩涂上。清代人口大规模南迁,广西沿海的红树林因围海造田而开始遭到大规模破坏。20世纪80年代末广西留存海堤498个,其中的455个修建于1949年之前。全国调查数据表明,1980—2000年广西沿海虾塘建设侵占了1 464.1hm^2红树林;1986—2008年广西有166个新虾塘毁灭红树林438.91hm^2。在面积方面,1840年左右广西有红树林约24 065.8hm^2;1949年约10 856.6hm^2;2013年7 243.15hm^2,其中北海市3 263.66hm^2、钦州市2 097.41hm^2、防城港市1 882.07hm^2。广西红树林科学研究走过了1980—1990年的起始阶段,1991—2000年的积累阶段,2001—201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及2011年以来的生态工程应用攻坚阶段。广西经历了21世纪头十年的红树林国际合作黄金期,培养了人才,提高了能力,促进了管理,显著提升了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演化史 研究历程 北部湾 广西
下载PDF
中国红树林基准价值及其单株价值分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范航清 张云兰 +1 位作者 邹绿柳 潘良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62-1275,共14页
合理快速地评估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仅是立法和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迄今,89.19%的国内相关文献为个案研究,缺少国家层面的系统分析。经过文献梳理,形成了由24个指标组成的中国红树林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通过... 合理快速地评估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仅是立法和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迄今,89.19%的国内相关文献为个案研究,缺少国家层面的系统分析。经过文献梳理,形成了由24个指标组成的中国红树林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贴现折算各指标、定义红树林影响率函数,评估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基准价值(BVE)和红树林基准价值(BVM)。结果表明,2019年BVE和BVM分别为98.74万元hm^(-2)a^(-1)和216.79万元hm^(-2)a^(-1)。在BVM中,红树林自身直接产生的价值占57.12%,红树林对林外湿地间接贡献的价值占42.88%。借助人均GDP比率,推算出中国东南沿海各省(区)的BVE介于59.84—149.90万元hm^(-2)a^(-1)之间,BVM波动于131.39—329.12万元hm^(-2)a^(-1)之间。2019年广西红树林单株林木的平均基准价值为103.78元/a。在此基础上,通过树种、高度、自然度及生长地权重修正,可以计算出红树林任何单株林木的价值。最后,讨论了理论模型特征、基准价值代表性、不同区域红树林基准价值及管理应用建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对湿地影响率 基准价值 单株价值
下载PDF
广西铁山港围填海导致的高岭土快速沉积致红树林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潘良浩 史小芳 +5 位作者 范航清 李斌 陶艳成 宋超 苏治南 谭星儒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70-278,共9页
为查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榄根村龙港新区铁山港东港产业园范围内红树林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对调查区域外源淤积物进行来源分析,并监测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同时结合稳定同位素技术进行溯源。结果表明,在红树林死亡区域和严重退化区域存... 为查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榄根村龙港新区铁山港东港产业园范围内红树林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对调查区域外源淤积物进行来源分析,并监测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同时结合稳定同位素技术进行溯源。结果表明,在红树林死亡区域和严重退化区域存在大量的白色外源淤积物,越靠近死亡区域中心位置,外源淤积物厚度越大;外源淤积物层平均厚度为7.5-11.1 cm,判定受损红树林区沉积速率高达4.84-6.22 cm/a,外源淤积物以高岭土为主要成分;2017年12月至2020年3月滩涂高程提高10.9-14.0 cm,并由上而下形成“悬浮物+高岭土沉积层→高岭土痕迹层→正常底质层”的土壤垂直结构,该剖面结构表明,沉积过程早期为高岭土主导,后期为吹填悬浮物主导。尽管围填海工程未直接掩埋红树林,但工程导致高岭土及后期悬浮物的快速沉积,改变了红树林受损斑块的表层沉积物理化性质,推测是引发项目区红树林死亡的主要触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外源淤积物 高岭土 悬浮物 快速沉积
下载PDF
广西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时的纳潮生态混养探索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范航清 钟云旭 +3 位作者 苏治南 罗砚 倪孔平 王欣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95-203,共9页
为了在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017年2月到2020年1月在广西防城港1.1927 hm^(2)的废弃虾塘内进行7种肉食性和2种杂食性鱼类的纳潮生态混养试验研究。在塘底挖掘0.8-1.2 m深的庇护沟、水面设置植物遮阴浮床、塘内设红... 为了在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017年2月到2020年1月在广西防城港1.1927 hm^(2)的废弃虾塘内进行7种肉食性和2种杂食性鱼类的纳潮生态混养试验研究。在塘底挖掘0.8-1.2 m深的庇护沟、水面设置植物遮阴浮床、塘内设红树林造林监测样地。在塘底基础水位设为0.5 m深的条件下,年均渔获生物量为691 kg/(hm^(2)·a),饵料综合效率为35.09%。3年中9种鱼类成活率、占渔获总尾数和占总生物量比例最高的均是黄鳍鲷(Sparus latus),分别达到38.16%、65.2%和35.28%。2020年1月的全捕渔获显示,鲻鱼(Mugil cephalus)、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和灰鳍鲷(Sparus berda)等野生经济鱼苗可随潮水进入塘内生长,个体数可占渔获总尾数的16.9%。在全日潮15 d的潮汐周期中,塘底淹水日数小于6 d时木榄幼苗可正常生长,成活率93.5%。扩大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及生态养殖的规模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社会对红树林良好环境及高质量产品的认识,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废弃虾塘 退塘还林 生态混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广西珍珠湾红树林区中华乌塘鳢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治南 倪翔 +1 位作者 范航清 钟云旭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32-239,共8页
为了解广西珍珠湾红树林区中华乌塘鳢的天然资源量及其时空变化动态,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在广西珍珠湾红树林区的内、中、外滩各设置一个圆形封闭定置围网,于2013年的4季度(1月、4月、7月、10月... 为了解广西珍珠湾红树林区中华乌塘鳢的天然资源量及其时空变化动态,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在广西珍珠湾红树林区的内、中、外滩各设置一个圆形封闭定置围网,于2013年的4季度(1月、4月、7月、10月)各选择3 d投放被标志的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区别于野生鱼)至围网中,并在次日用诱捕网捕获,基于标志重捕法的原理评估野生中华乌塘鳢的天然资源量。结果显示,珍珠湾红树林区中华乌塘鳢的全年平均种群密度为(18.74±4.04)ind./hm^(2),平均生物量为(1.44±0.37)kg/hm^(2),其中1月的生物量显著高于10月,其余时间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其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在红树林中无显著空间差异。红树林为中华乌塘鳢提供繁育场,生境的破坏和过度捕捞导致中华乌塘鳢天然资源量下降,应加强监管、保护和相关研究,促进中华乌塘鳢资源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红树林 天然资源量 季节 滩位
下载PDF
香港巨牡蛎对3种微藻的选择性摄食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蓝文陆 付家想 +4 位作者 杨斌 李天深 范航清 李琼珍 黄凌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88,共10页
从微藻粒径大小、饵料密度以及营养价值角度,选取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分别作为硅藻、绿藻和金藻的代表,开展了不同规格的香港巨牡蛎对3种微藻在... 从微藻粒径大小、饵料密度以及营养价值角度,选取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分别作为硅藻、绿藻和金藻的代表,开展了不同规格的香港巨牡蛎对3种微藻在同等密度、同等生物量混合条件下的摄食选择性研究。结果显示,香港巨牡蛎在两种不同混合藻条件下对3种不同微藻摄食选择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3种藻相同密度混合条件下,大、中、小3种规格香港巨牡蛎更倾向摄食粒径较大的亚心形扁藻,且贝类规格越大选择倾向性越低,摄食选择效率分别为0.32、0.35、0.48,对球等鞭金藻无明显选择性。3种藻等生物量混合条件下,香港巨牡蛎对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的摄食有选择性,且规格大小对选择效率影响显著(P<0.01),个体越小选择性越强,小规格香港巨牡蛎倾向滤食亚心形扁藻(P<0.01),大、中规格更倾向摄食粒径较小的球等鞭金藻。两种混合条件下,香港巨牡蛎都对牟氏角毛藻都有负的选择效率,而且牟氏角毛藻密度越高负值绝对值越大。微藻的细胞大小、形状、营养价值以及香港巨牡蛎的个体大小都对摄食选择性有着明显的影响,香港巨牡蛎的摄食选择性在现场海区中还明显受到生境及食物条件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巨牡蛎 微藻 选择性摄食 摄食选择效率
下载PDF
Mangrove Resources, Human Disturbance and Rehabilitation Action in China 被引量:3
12
作者 fan hangqing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5年第B06期49-54,共6页
关键词 红树林资源 资源损坏 资源恢复 中国 海岸发展
下载PDF
Mangrove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被引量:1
13
作者 fan hangqing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1年第3期138-143,共6页
Mangroves are woody trees or shrubs that guard the coastlines and offer shelters for a plethora of living things.They bear the brunt of strong ocean waves and thrive despite twice-daily flooding by ocean tides.However... Mangroves are woody trees or shrubs that guard the coastlines and offer shelters for a plethora of living things.They bear the brunt of strong ocean waves and thrive despite twice-daily flooding by ocean tides.However,we have witnessed a vast loss of mangrove forests due to human causes,mainly the need to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s.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urgent to balance the nee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mangrove forests.After all,it is a shame if our next generation loses the chance to lay eyes upon such beautiful s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sights BECOMING
下载PDF
红树林人工幼林叶功能性状尺度变异及关联
14
作者 盘远方 邱思婷 +4 位作者 苏治南 邱广龙 潘良浩 范航清 贺银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50,共10页
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揭示红树林人工幼林叶功能性状变异来源及关联,有助于理解红树林幼苗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及其群落组成规律。在广西北海市西场镇安乐村的红树林人工幼林修复区,采集了764株红树林植株的9 932片叶片,... 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揭示红树林人工幼林叶功能性状变异来源及关联,有助于理解红树林幼苗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及其群落组成规律。在广西北海市西场镇安乐村的红树林人工幼林修复区,采集了764株红树林植株的9 932片叶片,测量每片叶片的叶厚度、叶面积、叶体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组织密度,并运用广义线性模型、“varcomp”函数、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叶功能性状在叶片、个体和物种尺度上的变异来源及关联。结果表明,6种叶功能性状值的变异系数均以叶片尺度最大、物种尺度最小,所有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物种尺度;主成分分析表明,在叶片、个体和物种尺度上,前2个主成分轴分别解释了6个功能性状变异总方差的75.6%、72.8%和96.8%;在3个尺度上,叶厚度、叶面积和叶体积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而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组织密度与其他性状均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尺度变异 红树林人工幼林 广西
原文传递
日本鳗草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15
作者 苏治南 范航清 +2 位作者 方超 钟云旭 邱广龙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8-300,共13页
为研究日本鳗草(Zostera japonica)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对广西珍珠湾的海草床和裸滩开展4季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通过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H′)等指标评价大型底... 为研究日本鳗草(Zostera japonica)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对广西珍珠湾的海草床和裸滩开展4季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通过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H′)等指标评价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使用聚类(Cluster)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4季海草床定量记录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量(45种)高于裸滩(29种)。海草床大型底栖动物的4季平均丰度[(673.69±65.22)ind.·m^(-2)]、生物量[(574.13±44.06)g·m^(-2)]、次级生产力[(51.37±4.03)g(AFDM)·m^(-2)·a^(-1)]、Margalef丰富度指数(1.36±0.09)、Pielou均匀度指数(0.57±0.02)和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1.28±0.07)均大于裸滩,且生物量、次级生产力、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珍珠湾日本鳗草的生长可促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定居,保护海草资源也有利于大型底栖动物的保护,从而维护潮间带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日本鳗草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珍珠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