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润三治疗阴道炎经验的传承与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晓丹 佘延芬 +7 位作者 陈豪 高亚玉 范玺胜 祝洁 俞舒丹 于傲天 冀燕银 许润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4-1006,共3页
阴道炎作为妇女常见的生殖道感染疾病,具有鲜明的易发性和反复性,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其临床多表现为阴道带下量增多或减少,外阴或阴道瘙痒灼痛、干涩或伴有泌尿道感染等症状。对于阴道炎不伴阴痒者许润三教授多从脾虚湿盛论治,对... 阴道炎作为妇女常见的生殖道感染疾病,具有鲜明的易发性和反复性,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其临床多表现为阴道带下量增多或减少,外阴或阴道瘙痒灼痛、干涩或伴有泌尿道感染等症状。对于阴道炎不伴阴痒者许润三教授多从脾虚湿盛论治,对于阴道炎伴阴痒者多从火热辨治。对于后者则认为青中年女性发病多因脾气虚湿热乘之下注所致,治疗以当归补血汤补气血,白英清湿泻火热;老年女性发病多由年老体弱、精血耗损、气虚气机下陷所致,其阴痒多为虚火,治以二仙汤补益肝肾清虚热,补中益气汤升提气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带下病 阴痒 名医经验 许润三
下载PDF
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瓦斯运移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南南 舒龙勇 +1 位作者 范喜生 张慧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0-216,共7页
为更真实可靠地还原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内流场和瓦斯场的分布特征,基于回采工作面和采空区不同的介质属性,并考虑瓦斯扩散能力的差异,建立了各自的强耦合多物理场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瓦斯涌出所满足的质量通量边界条件。采用COMSOL Multip... 为更真实可靠地还原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内流场和瓦斯场的分布特征,基于回采工作面和采空区不同的介质属性,并考虑瓦斯扩散能力的差异,建立了各自的强耦合多物理场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瓦斯涌出所满足的质量通量边界条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了强耦合的自由和多孔介质流动以及自由和多孔介质稀物质传递等物理场,以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鸭山分公司的东保卫井田二水平一采区36号煤-570左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稳态下的瓦斯运移特征。结果表明:采空区浅部瓦斯体积分数较小但梯度较大,且随着采空区向深部延伸,瓦斯体积分数的梯度逐渐降低,但其数值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另外,采空区内实测的瓦斯体积分数分布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建立的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瓦斯运移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采空区 介质属性 强耦合 多物理场 数学模型 瓦斯运移
下载PDF
Theory of gas extraction from coal seams and its use 被引量:5
3
作者 fan xi-sheng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2年第3期276-279,共4页
关键词 瓦斯抽采 煤层 气体控制 瓦斯抽放 数学模型 计算机软件 设计方法 达西定律
下载PDF
基于Rho/ROC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任脉、督脉经穴缓解类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平滑肌痉挛的机制
4
作者 路广通 范玺胜 +9 位作者 王雪松 左广 张怡 张明健 林杪 刘今 刘君 张俊茶 师旭亮 佘延芬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7-375,共9页
目的:基于Rho/Rho激酶(ROC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任、督二脉经穴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改善原发性痛经(PD)的作用机制并观察任、督二脉经穴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任脉组、督脉组及非经非穴组,每组12... 目的:基于Rho/Rho激酶(ROC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任、督二脉经穴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改善原发性痛经(PD)的作用机制并观察任、督二脉经穴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任脉组、督脉组及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缩宫素(OT)建立类痛经大鼠模型。任脉组电针“气海”“中极”并针刺“关元”,督脉组电针“命门”“腰俞”并针刺“腰阳关”,非经非穴组电针左侧“非穴1”“非穴3”并针刺“非穴2”,每次20 min,1次/d,连续10 d。观察各组大鼠腹腔注射OT(2 U/只)30 min内的扭体反应;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在体子宫平滑肌电信号,HE染色法观察大鼠子宫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前列腺素F_(2α)(PGF_(2α))、OT、钙离子(Ca^(2+))的含量,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子宫组织平滑肌22-α(SM22-α)、RhoA、ROCK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扭体评分升高(P<0.01),在体子宫平滑肌振幅电压升高(P<0.01),HE染色可见子宫内膜大范围剥脱伴有严重的水肿,且腺体分泌增加,子宫组织中PGF_(2α)、OT、Ca^(2+)含量升高(P<0.01),子宫组织SM22-α、RhoA、ROCKⅡ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比较,任脉组、督脉组扭体评分均降低(P<0.01,P<0.05),子宫平滑肌振幅电压降低(P<0.01),子宫内膜水肿程度较轻,腺体分泌减少,子宫组织中PGF_(2α)、OT、Ca^(2+)的含量降低(P<0.01,P<0.05),子宫组织SM22-α、RhoA、ROCKⅡ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任脉、督脉经穴均可降低类痛经大鼠的扭体评分、子宫平滑肌振幅电压、子宫病理损伤程度,缓解子宫平滑肌的痉挛。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子宫组织PGF_(2α)、OT含量,抑制子宫组织Rho/ROCK信号通路,降低SM22-α、RhoA、ROCKⅡ蛋白与mRNA表达及Ca^(2+)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电针 RHO/RHO激酶信号通路 任脉 督脉
原文传递
原发性痛经患者任、督、冲三脉经穴体表微循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杪 张明健 +8 位作者 范玺胜 张细芬 刘今 路广通 陈豪 左广 刘君 张俊茶 佘延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观察原发性痛经患者任、督、冲三脉经穴体表微循环,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选穴依据。方法:招募月经周期规律的健康女大学生(正常组)99名和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痛经组)94名。经前、经期第1天和月经结束... 目的: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观察原发性痛经患者任、督、冲三脉经穴体表微循环,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选穴依据。方法:招募月经周期规律的健康女大学生(正常组)99名和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痛经组)94名。经前、经期第1天和月经结束后第3天,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观察两组受试者任脉腹部经穴(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冲脉交会腧穴(双侧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督脉腰骶部经穴(悬枢、命门、腰阳关、腰俞)及2个非经非穴体表微循环。结果:经前,痛经组和正常组穴位体表血流灌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期第1天,痛经组悬枢、命门、腰阳关和右侧肓俞体表血流灌注量大于正常组(P<0.05,P<0.01);月经结束后第3天,痛经组右侧横骨体表血流灌注量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第1天督脉悬枢、命门、腰阳关和冲脉交会腧穴右侧肓俞,月经结束后第3天冲脉交会腧穴右侧横骨体表血流灌注量异常,可为原发性痛经的针灸选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经穴特异性 任脉 督脉 冲脉 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 微循环 血流灌注
原文传递
耳穴刺络放血加耳穴贴压法治疗寻常性痤疮: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宋亚静 范玺胜 +11 位作者 李梦云 张杰 耿静然 梁潇 张俊茶 张晓琪 周淑博 王楠 张嘉旭 宋晓丹 佘延芬 张馥晴(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9年第3期196-202,共7页
目的:观察耳穴刺络放血加耳穴贴压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寻常性痤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采用耳穴刺络放血加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耳穴贴压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4周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耳穴刺络放血加耳穴贴压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寻常性痤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采用耳穴刺络放血加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耳穴贴压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记录患者皮损积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积分,并据此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试验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脱落3例.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皮损积分和DLQI积分均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后一时间点积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1、2、3个疗程后的皮损积分和DLQI积分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每个时间点,观察组皮损积分与DLQI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耳穴刺络放血加耳穴贴压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耳穴贴压治疗,且存在时间-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疗法 耳穴贴压 放血疗法 耳穴 面颊 耳尖 耳穴 耳穴 神门 痤疮
原文传递
足三阴经经穴体表微循环反映月经周期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宋晓丹 潘丽佳 +7 位作者 佘延芬 范玺胜 高亚玉 陈豪 徐媛媛 于傲天 李天玉 王炳成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40-745,共6页
目的:观察生理状态下胞宫相关经穴体表微循环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探求生理状态下胞宫相关经穴体表微循环变化的特异性规律,为经穴反映功能的特异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招募90例健康女大学生,选取与胞宫相关的足三阴经原穴、郄穴、足三... 目的:观察生理状态下胞宫相关经穴体表微循环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探求生理状态下胞宫相关经穴体表微循环变化的特异性规律,为经穴反映功能的特异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招募90例健康女大学生,选取与胞宫相关的足三阴经原穴、郄穴、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脾经非特定穴(血海),非相关经穴(悬钟)以及非经非穴作为测试点,通过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观察这些测试点在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变化规律。结果:右侧地机穴月经期血流灌注量低于排卵期和黄体期(P<0.05),卵泡期低于排卵期(P<0.05);左侧中都穴月经期血流灌注量低于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P<0.05)。地机、三阴交、太溪、水泉穴在各时期同名穴位左侧血流灌注量均大于右侧(P<0.05),悬钟穴在各时期右侧血流灌注量均大于左侧(P<0.05);血海穴在排卵期左侧穴位血流灌注量大于右侧(P<0.05),太白穴在月经期、非经非穴在黄体期右侧穴位血流灌注量均大于左侧(P<0.05)。结论:脾经地机和肝经中都穴体表微循环可特异性反映生理状态下胞宫气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阴经经穴 激光散斑 微循环 血流灌注量 月经周期
原文传递
近10年国内外经穴电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潘丽佳 张晓琪 +7 位作者 刘君 李天玉 徐媛媛 宋晓丹 佘延芬 张俊茶 范玺胜 贾春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2,共6页
经穴电学特性因其研究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研究结果不一致,一直是学者们研究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检索了近10年公开发表的有关经穴电学特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对经穴电学特性的表现、应用、探测仪器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总结分析,建议... 经穴电学特性因其研究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研究结果不一致,一直是学者们研究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检索了近10年公开发表的有关经穴电学特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对经穴电学特性的表现、应用、探测仪器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总结分析,建议在研究过程中考虑到腧穴的"动态性",逐步形成标准化研究方案,加强国内外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期能充分验证经穴电学特性的客观性和特异性,进一步扩展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经穴 电学特性 综述
原文传递
不同频次耳穴刺络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高亚玉 张曼 +7 位作者 佘延芬 陈豪 宋晓丹 张明健 刘今 范玺胜 张俊茶 师旭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观察耳穴刺络结合耳穴贴压不同治疗频次对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30例,脱落2例)、治疗2组(30例,脱落4例)和治疗3组(30例,脱落5例)。治疗1组、治疗2组及治疗3组分别接受每周1、2、3... 目的:观察耳穴刺络结合耳穴贴压不同治疗频次对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30例,脱落2例)、治疗2组(30例,脱落4例)和治疗3组(30例,脱落5例)。治疗1组、治疗2组及治疗3组分别接受每周1、2、3次耳尖刺络结合耳穴贴压(肺、神门、内分泌和肾上腺)治疗,每日1次,均治疗4周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后记录3组患者全球痤疮分级系统(GAGS)评分、皮损积分、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QoL-Acne)评分;于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3组疗效,于治疗后1个月随访评定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GAGS评分、皮损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3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及3组患者治疗2、3个疗程后QoL-Acne评分均升高(P<0.05);3组GAGS评分、皮损积分及QoL-Acn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频次耳穴刺络结合耳穴贴压疗效相当,均能改善寻常型痤疮皮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均具有累积效应及良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痤疮 耳穴刺络 耳穴贴压 治疗频次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平和体质女性足三阴经经穴反应胞宫气血变化规律的研究
10
作者 宋晓丹 杨飞 +9 位作者 佘延芬 高亚玉 陈豪 范玺胜 于傲天 张曼 张治方 潘丽佳 王炳成 师旭亮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0年第6期411-417,共7页
目的:观察胞宫正常生理状态下平和体质女大学生足三阴经原穴和郄穴体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特点,探求生理状态下原穴和郄穴体表微循环反应胞宫气血变化的特异性规律,为经穴反应功能特异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校招募43... 目的:观察胞宫正常生理状态下平和体质女大学生足三阴经原穴和郄穴体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特点,探求生理状态下原穴和郄穴体表微循环反应胞宫气血变化的特异性规律,为经穴反应功能特异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校招募43名月经周期规律、无痛经且体质类型为平和体质的健康未育女大学生,选择与胞宫位于邻近脊髓节段的足三阴经的双侧原穴(太冲、太白和太溪)和郄穴(中都、地机和水泉)作为探测点,选取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胞宫相关经穴(血海)、胞宫非相关经穴(悬钟)以及非经非穴点作为对照点.利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分别在受试者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监测上述监测点的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结果:右侧中都穴排卵期体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高于月经期、卵泡期和黄体期(P<0.05);其余穴位各时期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经郄穴中都穴体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具有反应平和体质女性胞宫气血变化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月经周期 穴位研究 穴位特异性 原穴 郄穴 微循环 妇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