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在骨科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级5年制影像学专业参加我院放射科实习的10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53名),研究组采用PBL教学,对照...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在骨科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级5年制影像学专业参加我院放射科实习的10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53名),研究组采用PBL教学,对照组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 LBL)教学。以理论考试、技能测评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读片技能测评成绩、总成绩[(40.57±6.58)分、(76.46±13.54)分]高于对照组[(37.01±7.67)分、(71.67±11.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理论考试成绩[(35.89±9.51)分vs.(34.66±10.17)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影像诊断思维、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和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总体满意情况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在骨科影像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在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的关键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 RIP3)在甲型流感病毒H1N1 PR8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5.25×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目的研究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的关键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 RIP3)在甲型流感病毒H1N1 PR8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5.25×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_(50))的流感病毒H1N1 PR8通过滴鼻方式感染RIP3敲除(RIP3^(-/-))小鼠和野生型(WT)C57BL/6小鼠,连续14 d每天称量小鼠体重,观察小鼠生存状态,并记录死亡情况。分别在感染后第3天(day post infection, d. p. i)和第7天处死解剖小鼠。取整个肺称重,左叶肺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HE染色,检测感染后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肺组织病毒载量;流式微珠阵列术(CBA)检测肺匀浆上清中部分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结果 5.25×10^(3 )TCID_(50)流感病毒感染后,各组小鼠均出现一定程度临床症状:RIP3^(-/-)组小鼠感染后死亡率(50%)较WT组小鼠(87.5%)显著降低(P<0.05)。分别对比每天两组小鼠体重,发现从第3天开始,WT组小鼠的体重降低比率大于RIP3^(-/-)组,但两组小鼠体重总体改变趋势无统计学差异。病毒学方面,两组小鼠在相同时间点(3、7 d. p. i)病毒载量差异均无显著性。炎症应答方面:两组小鼠肺指数(肺重与体重比值)差异无显著性。病理方面:肉眼观察大体病理及HE病理切片显示:RIP3^(-/-)组小鼠肺组织损伤较轻,炎症浸润较少;小鼠肺部炎症细胞因子也较WT组相对减少。结论 RIP3敲除的条件下,流感病毒H1N1 PR8感染小鼠时因减弱了炎症应答导致肺部病理损伤减轻,提示RIP3可能在H1N1 PR8流感病毒感染中发挥促炎症病理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在骨科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级5年制影像学专业参加我院放射科实习的10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53名),研究组采用PBL教学,对照组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 LBL)教学。以理论考试、技能测评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读片技能测评成绩、总成绩[(40.57±6.58)分、(76.46±13.54)分]高于对照组[(37.01±7.67)分、(71.67±11.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理论考试成绩[(35.89±9.51)分vs.(34.66±10.17)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影像诊断思维、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和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总体满意情况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在骨科影像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在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研究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的关键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 RIP3)在甲型流感病毒H1N1 PR8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5.25×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_(50))的流感病毒H1N1 PR8通过滴鼻方式感染RIP3敲除(RIP3^(-/-))小鼠和野生型(WT)C57BL/6小鼠,连续14 d每天称量小鼠体重,观察小鼠生存状态,并记录死亡情况。分别在感染后第3天(day post infection, d. p. i)和第7天处死解剖小鼠。取整个肺称重,左叶肺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HE染色,检测感染后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肺组织病毒载量;流式微珠阵列术(CBA)检测肺匀浆上清中部分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结果 5.25×10^(3 )TCID_(50)流感病毒感染后,各组小鼠均出现一定程度临床症状:RIP3^(-/-)组小鼠感染后死亡率(50%)较WT组小鼠(87.5%)显著降低(P<0.05)。分别对比每天两组小鼠体重,发现从第3天开始,WT组小鼠的体重降低比率大于RIP3^(-/-)组,但两组小鼠体重总体改变趋势无统计学差异。病毒学方面,两组小鼠在相同时间点(3、7 d. p. i)病毒载量差异均无显著性。炎症应答方面:两组小鼠肺指数(肺重与体重比值)差异无显著性。病理方面:肉眼观察大体病理及HE病理切片显示:RIP3^(-/-)组小鼠肺组织损伤较轻,炎症浸润较少;小鼠肺部炎症细胞因子也较WT组相对减少。结论 RIP3敲除的条件下,流感病毒H1N1 PR8感染小鼠时因减弱了炎症应答导致肺部病理损伤减轻,提示RIP3可能在H1N1 PR8流感病毒感染中发挥促炎症病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