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卢氏县蔡家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杰 张彦锋 +9 位作者 田晓敏 刘恩法 郑广明 韩金生 冯建涛 王玉锋 卫江旗 张宏涛 贾志超 李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7-506,共10页
为进一步研究东秦岭地区稀有金属矿产特征,指导河南省卢氏县蔡家锂矿的勘查工作,本文通过对蔡家锂矿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及薄片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区域花岗伟晶岩成矿作用规律,对蔡家锂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为进一步研究东秦岭地区稀有金属矿产特征,指导河南省卢氏县蔡家锂矿的勘查工作,本文通过对蔡家锂矿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及薄片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区域花岗伟晶岩成矿作用规律,对蔡家锂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花岗伟晶岩型;矿石类型为微斜长石-钠长石型、锂辉石-钠长石型、锂云母-钠长石型;矿石矿物以锂辉石、锂云母为主,其次为磷锂铝石、铌锰矿、钽锰矿、铌钽铁矿、绿柱石等。在此基础上,对该区花岗伟晶岩矿脉的母岩和花岗伟晶岩密集区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表明研究区花岗伟晶岩母岩为桃坪花岗岩体,具有高级分异特征,主要赋存在背斜带次级构造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锂矿 地质特征 成因 卢氏县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王庄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 被引量:4
2
作者 冯建涛 何仕达 +5 位作者 李国琦 张杰 翟亚锋 渠玉冰 王恺 何佳 《矿产勘查》 2021年第8期1758-1764,共7页
位于东秦岭北锑-汞矿带上的王庄锑矿床,成矿严格受双槐树构造带控制。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矿体赋存部位等综合研究,发现工业锑矿体在双槐树构造带中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可分为带内构造控岩型、构造角砾岩型、糜棱岩型... 位于东秦岭北锑-汞矿带上的王庄锑矿床,成矿严格受双槐树构造带控制。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矿体赋存部位等综合研究,发现工业锑矿体在双槐树构造带中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可分为带内构造控岩型、构造角砾岩型、糜棱岩型控矿,该认识对指导深部找矿及构造带内区域找矿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锑矿 地质特征 控矿规律 王庄 河南
下载PDF
河南省灵宝市虢州石含矿岩系特征及时代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建涛 席善峰 +3 位作者 王猛 李国琦 冯非凡 裴满意 《矿产与地质》 2018年第3期516-520,共5页
虢州石产于豫西地区震旦系一套紫红色厚层状泥岩中,含矿岩系特点:粘土矿物含量大于90%,SiO_2、Al_2O_3含量较高,颜色随Fe_2O_3含量变化等。调查发现:该层状泥岩与上覆的震旦系罗圈组冰碛砾岩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应同属于罗圈组。含虢州... 虢州石产于豫西地区震旦系一套紫红色厚层状泥岩中,含矿岩系特点:粘土矿物含量大于90%,SiO_2、Al_2O_3含量较高,颜色随Fe_2O_3含量变化等。调查发现:该层状泥岩与上覆的震旦系罗圈组冰碛砾岩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应同属于罗圈组。含虢州石的罗圈组与临汝县罗圈组建组剖面、确山县吴楼罗圈组剖面有异同。通过剖面测制、区域对比,在层序地层学的基础上探讨其赋存层位与沉积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虢州石 含矿岩系 层序地层学 沉积时代 河南省
下载PDF
装备配载基础理论及其技术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建涛 李锋利 张磊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3-37,共5页
为开展好装备配载研究,从装备配载的定义入手,深入分析装备配载的概念和内涵,明确装备配载的"三不一方便"原则,分析我军在装备配载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论述装备配载研究的基本问题和与装备配载有关的技术体系,提出加强装备配... 为开展好装备配载研究,从装备配载的定义入手,深入分析装备配载的概念和内涵,明确装备配载的"三不一方便"原则,分析我军在装备配载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论述装备配载研究的基本问题和与装备配载有关的技术体系,提出加强装备配载研究的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配载 单装配载 配载基础理论 配载技术
下载PDF
数学奥林匹克问题
5
作者 张艳宗 宋庆 《中等数学》 2021年第7期47-49,共3页
下载PDF
基于机械力离子通道Piezo1的中药生物力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陆 王贻琳 +5 位作者 肖顺丽 宫平 冯建涛 许静 廖福龙 游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5-244,共10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东汉名医华佗提出“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的原创预防医学思路,为血脉相关的力学因素与药理学的交叉研究开创了广阔空间。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力学因素贯穿始终,影响血小板与内皮细...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东汉名医华佗提出“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的原创预防医学思路,为血脉相关的力学因素与药理学的交叉研究开创了广阔空间。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力学因素贯穿始终,影响血小板与内皮细胞功能及其分子通讯。近年来血流力学因素对于血栓形成及脑卒中的影响,无论是阐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还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标,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机械力离子通道Piezo1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表面,除了受到化学物质及内源性物质的调控,还能够感受不同力学条件,调控通道的开启与关闭,激活下游不同信号通路。Piezol被视为力学与生化信号之间的重要连接。多种中药能够影响Piezo1通道蛋白活性,可能通过Piezo1蛋白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等血栓性疾病。该文综述了Piezo1通道蛋白在不同力学条件下对内皮细胞、血小板生理病理功能的影响,Piezo1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的角色,以及靶向Piezo1通道的中药、化药及内源性物质的效应;为进一步探索活血化瘀中药效应机理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并逐步深化生物力药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1 内皮细胞 血小板 血栓形成 生物力药理学
原文传递
A multiple-labelling method for cells using Au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hapes 被引量:1
7
作者 ZHANG Ke feng jiantao +4 位作者 SUN QuanMei JIN Lin LI Jing WU XiaoChun HAN D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21期2640-2645,共6页
An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issue is simultaneously identifying the detailed locations of various molecules on the cell surface, as this identification requires a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more than one molecule in a ... An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issue is simultaneously identifying the detailed locations of various molecules on the cell surface, as this identification requires a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more than one molecule in a living cell. Au nanoparticles (NPs) with different shapes can be readily recognised under low vacuu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lvSEM). Anisotropic Au nanorods (NRs) possess uniqu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properties, which can be further utilised for two photon luminescence (TPL) and other optical imaging techniques. In this paper, Au NRs and Au nanooctahedra (Au NOs) are introduced as biomarkers for ICAM-1 and Integrin β1.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lvSEM, this multiple-labelling method is a new method for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pecific, functional 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细胞表面 形状 扫描电子显微镜 标签 表面等离激元 ICAM-1 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建涛 陈达伟 +2 位作者 汤晓东 陈胜 刘双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95-1401,共7页
背景与目的: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也是人为较可控的因素,当前胰肠吻合方式有很多但均不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探讨一种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PD术中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回顾... 背景与目的: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也是人为较可控的因素,当前胰肠吻合方式有很多但均不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探讨一种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PD术中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3月99例行P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术中采用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改良组)、35例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肠黏组),36例采用胰肠端侧全口吻合(全口组),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改良组、肠黏组、全口组的平均胰肠吻合时间分别为(10.01±0.67) min、(26.52±0.99) min、(15.97±0.67) min,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的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另外两种吻合方式(均P<0.001);改良组、肠黏组、全口组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21.4%、22.8%、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出血量、胃排空延迟腹腔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管直径<3 mm是导致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04)。结论: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能缩短胰肠吻合时间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对胰肠吻合方式的有效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