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后动态关节松动治疗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 被引量:9
1
作者 林奕 冯杰荣 罗兴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42-1846,共5页
背景:早期康复介入有利于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动态关节松动能缓解膝关节的疼痛,最大限度改善膝关节功能。目的:探讨动态关节松动对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功能障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在南... 背景:早期康复介入有利于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动态关节松动能缓解膝关节的疼痛,最大限度改善膝关节功能。目的:探讨动态关节松动对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功能障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行固定平台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快速康复介入,治疗组在术后给予动态关节松动结合快速康复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2周、4周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1)术后2周和4周,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后1 d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的肌力项目外,术后2周和4周之间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2周和4周,治疗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中疼痛、功能、活动度、稳定性、屈曲畸形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的减分项目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结果表明动态关节松动结合快速康复介入有助于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 动态关节松动 固定平台 后稳定型 快速康复 肌力
下载PDF
UPS固定对TILF术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伟 黄明光 +4 位作者 冯杰荣 殷海东 吴宇宁 邱耿韬 王智运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41-345,共5页
分析单侧椎弓根螺钉(UPS)固定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椎间融合前/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评价UPS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TLIF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UPS与双侧椎弓根螺钉(BPS)在TLIF椎间融合前/后对模型整体位移、... 分析单侧椎弓根螺钉(UPS)固定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椎间融合前/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评价UPS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TLIF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UPS与双侧椎弓根螺钉(BPS)在TLIF椎间融合前/后对模型整体位移、邻近椎间盘和小关节应力应变、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螺钉应力的影响。其结果显示UPS和BPS之间,两者的模型整体位移、邻近小关节和椎间盘应力应变差异不大,但UPS的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螺钉应力明显较高,并且其椎间融合后椎间融合器应力较融合前明显增加。该研究证实了UPS应用于TILF时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但相较于BPS并不会减缓邻近节段退变,反而会增加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椎弓根螺钉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邻近节段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疼痛的因素与风险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勇 杜庆钧 +5 位作者 罗江 曾秋涛 叶前驱 李绪辉 冯杰荣 周驰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疼痛的危险因素,并探索一种预测其风险的模型。方法纳入随访时间≥6个月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且资料齐全的患者,并排除术后发生深部感染或合并骨盆骨折或其他多关节损伤,或存在其他疾病可导致髋关节周... 目的探讨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疼痛的危险因素,并探索一种预测其风险的模型。方法纳入随访时间≥6个月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且资料齐全的患者,并排除术后发生深部感染或合并骨盆骨折或其他多关节损伤,或存在其他疾病可导致髋关节周围疼痛的患者,最后一共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3家医院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标准的病例47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选取可能与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持续疼痛相关的危险因素纳入研究。选取其中342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其中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之后将模型应用于临床实际,对剩下的133例患者进行评估,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进行统计分析,对该风险预测模型的鉴别效度和预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置换类型、术中出血量、下肢静脉血栓、术后C反应蛋白(CRP)≥10 mg/L是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些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出风险预测模型:y=e^(Logit(P))/[1+e^(Logit(P))],其中y为发生持续疼痛的概率,e为指数函数。用模型对患者进行评估后显示模型总正确率为72.18%,并通过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鉴别效度,结果显示:AUC=0.863,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62.86%。结论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75岁、BMI、糖尿病史、置换类型、术中出血量、下肢静脉血栓、术后CRP≥10 mg/L;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构建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持续疼痛风险预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但是仍然需要通过前瞻性研究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疼痛 手术后logistic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the basic magnesium chloride whisker 被引量:18
4
作者 WU JianSong XIAO YingKai +4 位作者 SU JingYun DENG TingTing feng jierong MO YuYing ZENG Me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682-690,共9页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anion coordination polyhedron growth units,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the basic magnesium chloride whisker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It was found that the basic magnesium chloride whi...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anion coordination polyhedron growth units,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the basic magnesium chloride whisker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It was found that the basic magnesium chloride whisker habits were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n which anion coordination polyhedra grew. The growth units of basic magnesium chloride whiskers are [Mg - (OH) 4]2 -and [Mg - Cl 4]2 -. The growth process is the incorporation process of growth units. Growth units will have different incorporations and orientations caused by different system characters or heating. Furthermor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asic magnesium chloride whiskers was also interpreted using anion coordination polyhedron growth un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机理 晶须生长 氯化镁 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 俄亥俄州 形成机理 元理论 单位
原文传递
福州市晋安区2004-2020年不同免疫队列人群急性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冯羯羢 许小红 +2 位作者 郑巧珍 邢知 洪荣涛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26-28,共3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福州市晋安区乙型肝炎(乙肝)免疫接种效果,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我国实施乙肝免疫策略不同时期,将人群分为3组出生队列:A组(1923—1991年)、B组(1992—2001年)、C组(2002—2020年),比较并分析乙... 目的了解并分析福州市晋安区乙型肝炎(乙肝)免疫接种效果,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我国实施乙肝免疫策略不同时期,将人群分为3组出生队列:A组(1923—1991年)、B组(1992—2001年)、C组(2002—2020年),比较并分析乙肝发病和死亡情况,评价乙肝免疫策略实施效果。结果晋安区2004—2020年全人群乙肝发病率27.26/10万、死亡率0.03/10万;发病率:A组为36.57/10万、B组为6.16/10万、C组为0.93/10万;A组与B组、C组相比,乙肝发病风险均增高(RR=5.94、39.19,P均<0.01)。以A组为对照组,晋安区2004—2020年B+C组、B组、C组的乙肝疫苗接种保护率(PR值)为90.02%、83.15%和97.45%。结论福州市晋安区2004—2020年乙肝免疫规划管理成效显著,发病率总体下降。今后须对外来流动人员及乙肝疫苗免疫的持久性继续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乙肝疫苗 免疫接种 发病密度 流行病学特征 疾病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