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Slicer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手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龙潮新 郭铭 +3 位作者 李平安 官春城 冯金福 罗文韬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6期29-34,共6页
目的评估运用3D Slicer软件辅助功能在神经内镜经鼻蝶切除鞍区肿瘤手术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分析粤北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60例鞍区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3D Slicer软件辅助功能分为观察组(应用3D软件辅助,... 目的评估运用3D Slicer软件辅助功能在神经内镜经鼻蝶切除鞍区肿瘤手术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分析粤北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60例鞍区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3D Slicer软件辅助功能分为观察组(应用3D软件辅助,n=30)和对照组(单纯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n=30)。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全切除率,比较视野缺损和激素水平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全部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合并症发生。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方面以及降低海绵间窦损伤、脑脊液漏的发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的内分泌激素改善及视野缺损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 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能做到高精度术前规划,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鞍区肿瘤 3D Slicer软件 神经内镜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官春城 郭铭 +4 位作者 龙潮新 梁晓华 冯金福 李平安 余英教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4期1810-181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开颅组(开颅血肿清除术,n=100)和穿刺组...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开颅组(开颅血肿清除术,n=100)和穿刺组(穿刺引流术,n=82);按照发病至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三组:超早期组(≤7 h,n=68)、早期组(7~24 h,n=62),晚期组(>24 h,n=52)。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术后再出血情况,术后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优良率。结果术后,开颅组与穿刺组患者的GCS评分分别为(10.38±3.18)分、(9.29±2.79)分,NIHSS评分分别为(12.84±3.37)分、(13.29±4.1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与穿刺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2.00%和12.20%)及预后优良率(60.00%和52.44%)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20.59%,明显高于早期组的8.06%及晚期组的5.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时,超早期组患者与早期组预后优良率分别为61.76%和62.90%,明显高于晚期组的42.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超早期组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及穿刺引流术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但是早期手术即发病7~24 h内进行手术是较佳的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穿刺引流术 手术时机 术后再出血 预后
下载PDF
航行器斜入水跳弹现象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国明 刘安 +2 位作者 胡俊华 冯金富 颜奇民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1-617,共7页
为避免航行器结构破坏和电子器件失灵,可以利用入水时的跳弹现象减小入水冲击。本文通过实验方法探究了入水条件对航行器入水过程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速度和角度下航行器的跳弹/下沉过程,得到了一个可以预测航行器跳弹/下沉的经验公式。... 为避免航行器结构破坏和电子器件失灵,可以利用入水时的跳弹现象减小入水冲击。本文通过实验方法探究了入水条件对航行器入水过程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速度和角度下航行器的跳弹/下沉过程,得到了一个可以预测航行器跳弹/下沉的经验公式。撞水瞬间航行器的头部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利用CFX软件对航行器不同工况入水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了不同工况下航行器的压力响应曲线,可以为航行器高速入水时减小入水冲击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弹 冲击力 入射条件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入射条件对射弹入水跳弹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明 胡俊华 +2 位作者 刘安 冯金富 李永利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400-406,共7页
为研究潜-飞两栖导弹和水下兵器在不同入水初始条件下的跳弹行为,利用ANSYSCFX软件构建数值计算模型,分别以入射角度和入水速度为变量,对细长体射弹的入水跳弹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射弹的入水跳弹行为可分为撞击阶段、侵水阶... 为研究潜-飞两栖导弹和水下兵器在不同入水初始条件下的跳弹行为,利用ANSYSCFX软件构建数值计算模型,分别以入射角度和入水速度为变量,对细长体射弹的入水跳弹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射弹的入水跳弹行为可分为撞击阶段、侵水阶段和出水阶段等3个阶段;入水初始速度越大,射弹越容易发生跳弹行为,且发生跳弹的速度越快,而较小的初始速度不足以提供使射弹跳出水的动能;射弹的入射角度越小,其轨迹越易向上发生弯曲,越容易出现跳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兵器 跳弹行为 潜-飞两栖导弹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微创置管引流术与单纯行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官春城 郭铭 +2 位作者 梁晓华 冯金福 余英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7期3-5,共3页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联合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与单纯行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联合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与单纯行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置管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阿托伐他汀 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
下载PDF
Research on Water-Exit and Take-off Process for Morphing Unmanned Submersible Aerial Vehicle 被引量:10
6
作者 HU Jun-hua XU Bao-wei +3 位作者 feng jin-fu QI Duo YANG Jian WANG Co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7年第2期202-209,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Morphing Unmanned Submersible Aerial Vehicle (MUSAV), which can both submerge in the water and fly in the air. Two different shapes are put forward so that th...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Morphing Unmanned Submersible Aerial Vehicle (MUSAV), which can both submerge in the water and fly in the air. Two different shapes are put forward so that the vehicle can suit both submergence and flight, considering the tremendous differences between hydrodynamic configuration and aero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a vehicle. The transition of the two shapes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morphing technology. The water-to-air process, including water-exit, morphing, take-off and steady flight, is analyzed. The hydrodynamic and aerodynamic model of the vehicle exiting the water surface obliquely and then taking off into the air has been founded. The control strategy after morphing is analyzed and the control method is given. Numerical method is used to validate the motion model of the water-exit process. Results of simulations show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and the feasibility of MUSAV in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phing Unmanned Submersible Aerial Vehicle (MUSAV) water-to-air process dynamic model flight control
下载PDF
两栖四旋翼航行器近水面飞行控制研究
7
作者 葛阳 冯金富 +2 位作者 马宗成 谭骏怡 陈国明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49,共5页
两栖四旋翼航行器接近水面时水面会发生相应的形变,使其地面效应的确定更加困难,对航行器运动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基于ADRC原理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其性能。结果表明,当航行器近水面飞行高度低于0.5 m时,地面效应较为... 两栖四旋翼航行器接近水面时水面会发生相应的形变,使其地面效应的确定更加困难,对航行器运动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基于ADRC原理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其性能。结果表明,当航行器近水面飞行高度低于0.5 m时,地面效应较为显著,PID控制器无法实现有效跟踪,而ADRC控制器无论是在航行器高度下降初期还是接近水面,与参考轨迹的吻合程度均较高,控制效果要优于P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四旋翼 近水面 地面效应 自抗扰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