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K50/AP复合物三维纳米网格结构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岚 龙亭宇 +2 位作者 游婷 冯晓军 段晓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4-712,共9页
为了改善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TK50)的释能特性,采用冰模板法构筑了TK50/高氯酸铵(AP)(TK50/AP)复合物三维纳米网格结构。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差示扫描量热仪、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热-红联用仪... 为了改善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TK50)的释能特性,采用冰模板法构筑了TK50/高氯酸铵(AP)(TK50/AP)复合物三维纳米网格结构。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差示扫描量热仪、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热-红联用仪及激光点火装置对其形貌、微结构、热分解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K50/AP复合物的三维纳米网格结构包含大量的中孔(2~6 nm),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7.059m^(2)·g^(-1)和0.09 cm^(3)·g^(-1)。XRD衍射峰强度大大降低,由Scherrer公式计算的平均晶粒度为83.80 nm。DSC曲线有2个放热峰,位于228.1℃处尖锐的强放热峰,其峰温较原料TK50提前12℃,活化能增加144.86 kJ·mol^(-1);位于325.6℃处弱的宽峰,其峰温较原料AP提前105.6℃,活化能增加24.21 kJ·mol^(-1)。热-红联用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热分解速率更快、能量释放更完全。TK50/AP复合物表现出高效稳定的激光点火燃烧(LIC)性能,点火延迟时间从原料TK50的50 ms、混合物的60 ms降低到20 ms,激光点火阈值从原料TK50的25.12 mJ、混合物的12.56 mJ降低到6.28 mJ。复合物的纳米尺寸效应和多孔网格结构优异的传热传质特性是其热分解和LIC性能显著改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K50 AP 冰模板 三维纳米网格 热分解 激光点火燃烧
下载PDF
我院注射用帕瑞昔布钠临床应用的干预效果分析
2
作者 汪国玉 黄玲玲 +3 位作者 朱文靖 陈美玲 冯晓俊 王君萍 《海峡药学》 2024年第5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多部门联合监督管理对我院注射用帕瑞昔布钠临床使用的综合干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药学部门联合医务部、质控部等部门,制定本院注射用帕瑞昔布钠评价标准,建立药学干预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互相配合的干预模式。选取2021... 目的探讨多部门联合监督管理对我院注射用帕瑞昔布钠临床使用的综合干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药学部门联合医务部、质控部等部门,制定本院注射用帕瑞昔布钠评价标准,建立药学干预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互相配合的干预模式。选取2021年1~10月(干预前)及2021年11月~2022年8月(干预后)使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的住院患者病历127份,回顾性分析干预前和干预后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前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的用药不合理率为70.00%,主要表现为给药疗程不合理,适应证不合理和禁忌证给药;干预后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的用药不合理率为29.85%,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给药疗程不合理,但超疗程用药天数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注射用帕瑞昔布钠临床使用量较干预前明显下降,重点科室使用数量也明显下降。结论多部门联合干预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的临床使用,降低了用药不合理率,降低了药品临床使用量,这一干预模式可推广应用到其他药品临床使用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门 干预措施 注射用帕瑞昔布钠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征及其与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江炎 周云 +4 位作者 刘奕 丁呈彪 冯小军 冀磊磊 熊斌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434-441,共8页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态分析作为定量评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步态异常的科学研究,但步态分析数据繁杂,如何高效且规范化进行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评估仍有待研究。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步...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态分析作为定量评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步态异常的科学研究,但步态分析数据繁杂,如何高效且规范化进行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评估仍有待研究。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征,并通过步态特征及脑卒中康复运动评价(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一些步态的定量指标为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评估和诊断提供规范化数据。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1例为卒中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4~77岁,平均年龄49.29岁;身高153~181 cm,平均身高168.90 cm;体质量53~94 kg,平均体质量69.88岁;其中脑出血恢复期患者9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例。选取同时间段自愿参与该研究的健康者21例作为健康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9.14岁;身高155~183 cm,平均身高167.67 cm;体质量48~80 kg,平均体质量65.95 kg。应用步态分析系统及运动障碍数字化测试平台分别采集两组受试者步态参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与卒中组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卒中组步幅小于健康组,步宽、触地时长百分比大于健康组,步速小于健康组,步相角大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区、M1区、M2区足底压力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MF区压力占比较健康组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卒中组HEEL区压力占比较健康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在COP-X、COP-Y方向的偏移值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患侧峰值屈髋角度较健康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患侧峰值屈膝角度较健康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患者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为(12.81±3.14)分。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与步速、步幅、触地时长百分比、峰值屈膝角度、峰值屈髋角度呈正相关(P <0.05),与COP-X、COP-Y呈负相关(P <0.05);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与步相角、步宽无相关性(P> 0.05)。结论 与健康人比较,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征具有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足跟处负重减少、外侧缘负重增多,平衡差,患侧下肢屈髋屈膝不足,步行能力降低。步态分析的一些指标与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故可作为评价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重要定量分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步态分析 STREAM评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HATO-AP复合物点火燃烧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博 冯晓军 +4 位作者 张坤 薛乐星 潘文 陶俊 王晓峰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0-176,共7页
采用干混法和溶剂-非溶剂重结晶法分别制备了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HATO)和高氯酸铵(AP)的混合物和复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国军标方法分析了HATO、AP、HATO+AP混合物以及HATO-AP复合物的微观形貌和机械感度,并... 采用干混法和溶剂-非溶剂重结晶法分别制备了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HATO)和高氯酸铵(AP)的混合物和复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国军标方法分析了HATO、AP、HATO+AP混合物以及HATO-AP复合物的微观形貌和机械感度,并试验对比了它们的点火和燃烧压力特性,结合热重-质谱(TG-MS)分析结果讨论了HATO-AP复合物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HATO-AP复合物中可能存在HATO和AP共晶、混晶或者相互包覆的情况,使其机械感度相比HATO+AP混合物大幅降低。HATO的燃烧压力峰值和压力上升速率均远高于AP,而HATO-AP复合物能够消除AP的不利影响,使其燃烧压力峰值比HATO提高17.3%。由于HATO-AP复合物实现了2种材料在更小的微观尺度上良好接触,复合物中HATO与AP两分子趋向于直接反应,反应过程中N元素可能直接通过反应生成NH3、HCN、NO或者其它NOx,而反应过程不再有N2生成,复合物反应历程的改变可能导致其具有不同的燃烧压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二羟基-5 5’-联四唑二羟胺盐(HATO) 复合物 燃烧 反应特性 重结晶
下载PDF
混合炸药微结构设计与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涵 冯晓军 +1 位作者 尚宇 张坤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61-775,F0002,共16页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工作,归纳汇总了混合炸药微结构的定义、对性能影响、设计、类型、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发现通过改变混合炸药微观结构改变其反应动力学,是一种相对快捷有效提升混合炸药能量输出及调控能量输出结构...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工作,归纳汇总了混合炸药微结构的定义、对性能影响、设计、类型、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发现通过改变混合炸药微观结构改变其反应动力学,是一种相对快捷有效提升混合炸药能量输出及调控能量输出结构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混合炸药微结构研究过程仍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缺乏微结构对性能的影响规律;动力学设计以试错法为主,缺乏科学的设计方法;缺少有效的性能预估手段等。未来可从进一步增强正向设计思维、研究混合炸药反应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开展混合炸药微结构设计研究。附参考文献107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炸药 微结构 动力学 制备工艺 能量输出
下载PDF
空位缺陷对TKX-50感度、力学性能及爆轰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6
作者 郭志炜 郝嘎子 +3 位作者 胡玉冰 冯晓军 杨俊清 姜炜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7-285,共9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探究了一系列空位缺陷浓度(0%,1.56%,6.25%和12.5%)对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TKX-50)感度、力学性能和爆轰性能的影响。首先建立TKX-50完美晶体模型和空位缺陷模型,并验证研究所采用的Dreiding力场的正...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探究了一系列空位缺陷浓度(0%,1.56%,6.25%和12.5%)对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TKX-50)感度、力学性能和爆轰性能的影响。首先建立TKX-50完美晶体模型和空位缺陷模型,并验证研究所采用的Dreiding力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然后对模型进行几何优化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发现,空位缺陷导致TKX-50的内聚能密度减小、总氢键数目减少,表明含空位缺陷的TKX-50感度增加,安全性降低;并且随着空位缺陷的增多,羟胺阳离子间的氢键数目几乎不变,联四唑阴离子上以氧原子为氢键受体的氢键数目与其他氢键相比明显减少。另外,空位缺陷使得TKX-50的体积模量(K)、拉伸模量(E)和剪切模量(G)分别降低了1.530~4.122 GPa、3.066~10.652 GPa、1.216~4.202 GPa,表明随空位缺陷浓度的增加,TKX-50晶体的刚度下降。所有模型的柯西压(C_(12)-C_(44))为正,表明所有模型均表现出延展性,且K/G值与泊松比(γ)随空位缺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空位缺陷的增多使得TKX-50的韧性和塑性都得到增强。此外,空位缺陷还使得TKX-50的爆速和爆压分别降低了93~317 m∙s^(-1)和1.0~3.5 GPa,表明缺陷晶体的毁伤威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二羟基-5 5′-联四唑二羟胺盐(TKX-50) 空位缺陷 分子动力学 感度 力学性能 爆轰性能
下载PDF
CL-20基含铝炸药组分微结构对其爆炸释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晓军 薛乐星 +2 位作者 曹芳洁 刘谦 李欣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8-613,共6页
为了改善铝粉在CL-20基含铝炸药中的反应动力学特性,利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CL-20/Al复合颗粒,实现了CL-20与Al在微结构上的紧密结合,通过直接法制备了由CL-20/Al复合颗粒构成的组分质量分数为85%CL-20/10%Al/5%黏结剂的含铝炸药,并与... 为了改善铝粉在CL-20基含铝炸药中的反应动力学特性,利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CL-20/Al复合颗粒,实现了CL-20与Al在微结构上的紧密结合,通过直接法制备了由CL-20/Al复合颗粒构成的组分质量分数为85%CL-20/10%Al/5%黏结剂的含铝炸药,并与常规法制备的相同组成的CL-20基含铝炸药进行了机械感度、爆热、爆炸罐试验和圆筒试验等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CL-20/Al复合颗粒会使含铝炸药的撞击感度略有提高,而摩擦感度不变,但总体上对机械感度影响不大;通过CL-20/Al在微结构上的复合,缩短了Al粉与爆轰产物之间的扩散距离,可以显著改善Al粉的反应动力学性能,提高Al粉在含铝炸药爆炸过程中的反应完全性,促使部分Al粉在爆轰区内参与反应,相比于常规法制备的相同组成的含铝炸药,可使含铝炸药的爆热从6787 J/g提高至6930 J/g,爆炸罐内爆炸场最高温度从544.3℃提高至661.2℃,格尼系数由2.88 mm/μs提高至3.10 mm/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CL-20含铝炸药 反应动力学 CL-20/Al复合颗粒 微结构 溶剂-非溶剂法
下载PDF
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治疗继发性肩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周云 黄鹏鹏 +6 位作者 张全兵 卢茜 王永召 李凯 冯小军 丁呈彪 刘奕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探讨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治疗继发性肩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以继发性肩关节僵硬为第一诊断的患者4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27~8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 目的探讨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治疗继发性肩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以继发性肩关节僵硬为第一诊断的患者4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27~8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按照继发性肩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案正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超短波治疗、石蜡疗法、手法治疗、冷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行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ROM)、肩关节数字分级法(NR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有无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肩关节ROM、肩关节NR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ROM、肩关节NR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肩关节前屈[(139.047 60±29.309 51)°]、外展[(130.000 00±27.202 94)°]、后伸[(35.238 10±9.283 88)°]明显优于对照组前屈[(110.476 20±38.370 07)°]、外展[(102.381 00±34.458 39)°]、后伸[(29.047 60±8.890 87)°](P<0.05);治疗组肩关节NRS评分[(1.095 20±0.768 42)分]优于对照组[(1.761 90±0.889 09)分](P<0.05);治疗组Constant-Murley评分[(78.190 50±4.760 45)分]高于对照组[(74.190 50±6.185 62)分](P<0.05)。结论发散式冲击波疗法可有效提高继发性肩关节僵硬患者的肩关节ROM,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肩关节僵硬 关节活动度 Constant-Murley评分
下载PDF
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冯小军 周云 +2 位作者 吴建贤 魏新春 高晓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疗效的影响,比较电针和普通针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疗效区别,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疗效的影响,比较电针和普通针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疗效区别,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脊髓损伤性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岁。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6.83岁。对照组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4.63岁。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训练及普通针刺八髎穴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膀胱训练及电针八髎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排尿频率、尿失禁次数、平均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生活质量(QOL)的变化,并评价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排尿日记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排尿频率、平均尿量、尿失禁次数分别为(5.89±1.07)次、(357.58±84.71) mL、(3.20±1.46)次;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排尿频率、平均尿量、尿失禁次数分别为(7.98±2.53)次、(288.83±84.75) mL、(5.24±2.54)次;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排尿频率、尿失禁次数少于对照组,平均尿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尿动力学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分别为(339.79±87.92) mL、(103.63±42.69) mL。治疗后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分别为(277.29±64.25) mL、(136.79±49.1) mL。治疗后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膀胱容量增加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QOL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QOL为(6.63±3.85)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QOL为(11.29±6.36)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疗法对脊髓损伤性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排尿频率、尿失禁次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膀胱功能,提高患者QOL,整体效果要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逼尿肌过度活动 电针 排尿日记 尿动力学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冯小军 周云 +4 位作者 吴建贤 江炎 刘奕 洪永锋 丁呈彪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4期429-431,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采用表面肌电图分析患者腰部肌肉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体外...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采用表面肌电图分析患者腰部肌肉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体外冲击波椎旁痛点治疗,1周2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同时利用表面肌电图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包括平均肌电波幅(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Fs)。结果治疗2周后NRS、ODI评分减低,AEMG和MPF增加,MFs绝对值降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ODI、MFs、MPF第1周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周结束后治疗组的NRS、ODI、AEMG及MFs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显著缓解LDH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评分以及腰部肌肉的电生理状况,提高肌肉的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体外冲击波 表面肌电信号 临床疗效评价
下载PDF
国内外高层建筑逃生避难设施及标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熊筠 冯小军 张文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4-486,共3页
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高层建筑典型逃生避难设施和相关标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不同逃生避难设施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对技术特点进行对比。介绍各国相关标准并进行比较。认为国外的避难设施产品创新性更强,品种比国内的多,产品更丰... 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高层建筑典型逃生避难设施和相关标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不同逃生避难设施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对技术特点进行对比。介绍各国相关标准并进行比较。认为国外的避难设施产品创新性更强,品种比国内的多,产品更丰富,普及率也更高。国内相关标准更系统,分类更细,覆盖面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逃生避难设施 标准
下载PDF
钝感剂及装药工艺对炸药燃烧转爆轰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博 冯晓军 +4 位作者 徐洪涛 田轩 赵娟 封雪松 罗一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9-232,共4页
分析了高密度成型炸药装药的燃烧转爆轰(DDT)过程及其特性,采用电探针法分别研究了钝感剂以及熔铸与压装两种装药工艺对炸药DDT的影响,对比了不同条件下炸药发生DDT的诱导爆轰距离。结果表明,高密度成型装药的DDT过程,主要是燃烧压缩波... 分析了高密度成型炸药装药的燃烧转爆轰(DDT)过程及其特性,采用电探针法分别研究了钝感剂以及熔铸与压装两种装药工艺对炸药DDT的影响,对比了不同条件下炸药发生DDT的诱导爆轰距离。结果表明,高密度成型装药的DDT过程,主要是燃烧压缩波汇聚形成冲击波,并诱发爆轰的机制。由于钝感剂具有较大热容和较小导热系数,炸药中加入钝感剂,使炸药的诱导爆轰距离变大。熔铸炸药抗压强度低于压装炸药,且呈一定的脆性,在燃烧过程中易发生破碎,导致燃烧面增大,并进一步提高燃速,因此熔铸工艺可以减小炸药的诱导爆轰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转爆轰 高密度成型装药 钝感剂 装药工艺 诱导爆轰距离
下载PDF
单侧慢性膝痛患者步态特征及其与JOA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呈彪 刘奕 +5 位作者 冯小军 王原莉 张海洋 刘龙康 王华 周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采用步态分析系统观察单侧慢性膝痛患者的步态特征,并寻找其特征参数与JOA评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因单侧慢性膝痛住院的患者20例(研究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 目的采用步态分析系统观察单侧慢性膝痛患者的步态特征,并寻找其特征参数与JOA评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因单侧慢性膝痛住院的患者20例(研究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33~81岁,平均年龄53.55岁;身高151~178 cm,平均身高162.45 cm;体质量52~82 kg,平均体质量62.50 kg。同期招募同等例数的健康人(对照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2.15岁;身高154~182 cm,平均身高164.65 cm;体质量50~77 kg,平均体质量63.45 kg。通过Tecno Body Walkerview步态分析系统采集数据,比较两组人群步速、步长、触地时长、躯干屈伸活动度、躯干侧弯活动度,以及峰值屈髋角度、峰值屈膝角度,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JOA评分与研究组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侧步长、患侧触地时长较健侧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3.60±3.05)cm vs(40.10±2.67)cm、(0.83±0.05)s vs(0.93±0.04)s。t=-7.754、-6.336,P<0.01]。研究组步速、患侧步长、患侧触地时长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1.89±0.26)km/h vs(3.57±0.34)km/h、(33.60±3.05)cm vs(50.15±4.02)cm、(0.83±0.05)s vs(0.70±0.03)s],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t=-17.572、-14.674、9.46,P<0.01)。研究组躯干屈伸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大(7.52°±0.86°vs 2.48°±0.3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4.697,P<0.01)。研究组躯干侧弯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大(1.28°±0.43°vs 1.11°±0.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3,P=0.146)。研究组患侧峰值屈髋角度较健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5±2.13)°vs(22.84±1.53)°。t=-2.753,P<0.05];研究组患侧峰值屈膝角度较健侧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1.29±3.95)°vs(40.72±4.20)°。t=-6.748,P<0.01];研究组患侧峰值屈髋角度、患侧峰值屈膝角度均较对照组降低(21.45°±2.13°vs 27.58°±3.86°、31.29°±3.95°vs 49.14°±3.2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22、-15.63,P<0.01)。JOA评分与步速(r=0.972,P<0.01)、患侧步长(r=0.865,P<0.01)、患侧触地时长(r=0.957,P<0.01)、患侧峰值屈膝角度(r=0.655,P<0.01)呈正相关,与躯干屈伸活动度呈负相关(r=-0.941,P<0.01),与躯干侧弯活动度、患侧屈髋角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单侧慢性膝痛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步行能力、脊柱控制力下降,呈现异常行走步态。步速、患侧步长、患侧触地时长、躯干屈伸活动度、患侧峰值屈膝角度与JOA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是评价慢性膝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膝痛 步态分析 JOA评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微波相移原理的燃烧转爆轰过程波速测量方法及应用
14
作者 仪建华 秦钊 +6 位作者 李海建 王长健 张超 冯晓军 许毅 孙志华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2-537,共6页
为了研究火炸药及装药燃烧转爆轰(DDT)过程及其机理,探索了一种DDT过程波速实时测量方法——微波相移测速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DDT过程中由波阵面运动而引起的微波频率和相位的变化精确地测量出来,从而实时获得波阵面的运动速度;阐述了... 为了研究火炸药及装药燃烧转爆轰(DDT)过程及其机理,探索了一种DDT过程波速实时测量方法——微波相移测速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DDT过程中由波阵面运动而引起的微波频率和相位的变化精确地测量出来,从而实时获得波阵面的运动速度;阐述了测量系统的组成、标定方法、试验设计及程序等;将该方法应用于高能硝胺发射药DDT过程,获得了DDT过程中的重要规律;探讨了高能发射药容易发生DDT的原因。结果表明,微波相移测速方法抗干扰能力强,采样频率高,所得信息量大,弥补了传统测量技术(如电离探针技术等)的不足;利用该方法获得了某高能硝胺发射药DDT过程中波速与位移信息,样品管爆裂前DDT过程的主要阶段及其特征数据和变化规律得到了精确的阐明,可为高孔隙率发射装药DDT控制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燃烧转爆轰(DDT) 微波相移原理 波速 高能发射药
下载PDF
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在冲击作用下的反应特性
15
作者 牛余雷 姜帆 +3 位作者 薛乐星 冯晓军 南海 王晓峰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研究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C_(2)H_(5))_(4)N]_(2)B_(10)H_(10),BHN‑10)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反应特性,采用电爆炸等离子体冲击和炸药爆炸冲击两种方法,对BHN‑10在冲击作用下的反应历程及分解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HN‑10在电爆... 为研究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C_(2)H_(5))_(4)N]_(2)B_(10)H_(10),BHN‑10)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反应特性,采用电爆炸等离子体冲击和炸药爆炸冲击两种方法,对BHN‑10在冲击作用下的反应历程及分解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HN‑10在电爆炸等离子体冲击下的气体分解产物为碳烷烃、烯烃、炔烃等有机可燃气体。BHN‑10对于炸药爆炸冲击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定性,25 GPa以上炸药爆炸冲击波无法使BHN‑10燃料发生分解,爆炸热作用是BHN‑10发生反应的主要因素。BHN‑10在炸药爆炸冲击下,8 ms后发生燃烧反应,燃烧反应从中心位置出现,持续时间达到200 ms以上。HMX与BHN‑10的混合物,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火球的扩散速度加快,燃烧时间与BHN‑10燃料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BHN‑10) 爆炸冲击 分解反应 分解产物
下载PDF
HATO及其特征基团的热分解特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坤 陶俊 +5 位作者 冯晓军 王晓峰 封雪松 姜帆 陈智群 潘清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0-515,I0003,共7页
为详细了解5,5′-联四唑-1,1′-二氧二羟铵(HATO)及其特征基团的热分解特性,采用快速扫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RS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HATO的凝聚相热分解特性;利用固体原位红外池/RSFT-IR技术在升温速率2.5、5.0、10.0℃... 为详细了解5,5′-联四唑-1,1′-二氧二羟铵(HATO)及其特征基团的热分解特性,采用快速扫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RS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HATO的凝聚相热分解特性;利用固体原位红外池/RSFT-IR技术在升温速率2.5、5.0、10.0℃/min下研究了HATO的特征基团随时间(温度)的变化;采用Coats-Redfern法计算得到了HATO的C—C键、N—O-键、四唑环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基于HATO及其特征基团的热分解特性,推测了HATO的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HATO及其特征基团的热分解受二维扩散机理控制,热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解速率较快,第二阶段分解速率较慢且最终分解比较完全;HATO的C—C键、N—O-键、四唑环的活化能分别为159.94、195.05、134.75kJ/mol;热分解过程为四唑环先断裂,然后伴随C—C键、N—O-键的断裂分解完全;HATO的热分解机理为:首先发生分子间质子转移,其次四唑环上的N—N键断裂和羟胺化合物进行分解,最后断裂碎片发生交联反应或继续受热分解为气体小分子达到分解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5 5′-联四唑-1 1′-二氧二羟铵(HATO) 快速扫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热分解 TKX-50 分解机理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足底压力变化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段宗宇 张全兵 +6 位作者 周云 王锋 杨雪 丁呈彪 刘奕 冯小军 吴建贤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570-575,共6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足底压力变化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的受试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5.58岁。根据ACL是否损伤,分为研究组(单侧ACL重...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足底压力变化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的受试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5.58岁。根据ACL是否损伤,分为研究组(单侧ACL重建术后的患者)20例和对照组(步态正常的健康人群)20例。研究组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6.20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4.95岁。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分别采集研究组和对照组足底压力数据,对比分析受试者步长、步速、触地时长、足底压力中心移动轨迹、足底分区压力、患足与健足足底压力比值。结果研究组步长、步速较对照组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8、8.821,P <0.05)。研究组患侧触地时长较健侧缩短,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P <0.05)。研究组患侧第五跖骨(M5)、足弓(MF)两区压力较健侧升高,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7.489,P <0.05);患侧足跟内侧(MH)、足跟外侧(LH)足底压力较健侧减低,两侧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0.858、-11.278,P <0.05)。研究组M5、MF两区压力较对照组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6、12.162,P <0.05);研究组MH、LH区足底压力较对照组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4、-10.776,P <0.05)。研究组足底压力中心椭圆短轴、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总长较对照组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0、2.796,P <0.05);研究组双侧足底压力分布对称性较对照组变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1,P <0.05)。结论 ACL重建术后患者步行能力、平衡控制能力较正常人减低,步态对称性较正常人变差;足底压力测试可以检测出下肢生物力学的细微变化,可以用于对外科手术效果的评价,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足底压力 步态分析 下肢生物力学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步态对称性变化及其与步速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冯小军 段宗宇 +2 位作者 王婷婷 周云 魏红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24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者步行时的步态对称性变化及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单侧ACL重建术后患者(观察组)以及步态正常的健康人群(对照组)各40例,每组受试者分别进行步态测试,计算和收集受试...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者步行时的步态对称性变化及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单侧ACL重建术后患者(观察组)以及步态正常的健康人群(对照组)各40例,每组受试者分别进行步态测试,计算和收集受试者的步速、单支撑相时间、双支撑相时间、COP-Y及步态对称性参数.结果:观察组步速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侧单支撑相、COP-Y与健侧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双支撑相时长与对照组相比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单支撑相时间、COP-Y对称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步速与单支撑相时间对称性指数成高度负相关(r=-0.87,P<0.01),与COP-Y对称性指数成高度负相关(r=-0.74,P<0.01).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步态呈不对称性变化,步速、患侧单支撑相时间降低,双支撑相时长和COP-Y增加,患侧单支撑相时间对称性指数和COP-Y对称性指数与步速存在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步态分析 步态对称性 足底压力中心
下载PDF
不同刺激方式下TKX-50的反应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坤 陶俊 +5 位作者 薛乐星 冯博 潘文 王金华 冯晓军 王晓峰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8-354,共7页
为详细了解5,5′-联四唑-1,1′-二氧二羟铵(TKX-50,HATO)在不同刺激方式下的反应性,采用程序升温法(DSC-TG)、聚光点火实验、密闭爆发器实验、雷管起爆和脉冲等离子体起爆5种方式对TKX-50的燃烧和爆炸反应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K... 为详细了解5,5′-联四唑-1,1′-二氧二羟铵(TKX-50,HATO)在不同刺激方式下的反应性,采用程序升温法(DSC-TG)、聚光点火实验、密闭爆发器实验、雷管起爆和脉冲等离子体起爆5种方式对TKX-50的燃烧和爆炸反应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KX-50在逐步升温加热刺激下,起始分解温度为218.87℃,分解过程是由固相直接分解为气相,分解后残余率为2.85%,放热量为2273.91J/g;TKX-50燃烧反应时间持续5.5s左右,先后经历热解反应期(0~3s)、燃烧期(3~4s)和反应结束期(4~5.5s)3个阶段,分解后有部分固体残留;TKX-50燃烧持续时间为0.91ms,燃烧压力最大值为164.2MPa,燃烧速度最大值为433.45MPa/ms;采用雷管起爆测得TKX-50的爆热值为4900J/g,脉冲等离子体起爆测得其爆热值为5320J/g,爆轰产物主要为CO_(2)、CO、CH_(4)、N_(2)O、NH_(3)、C单质等。以上结果表明TKX-50在不同的刺激方式下反应性具有较大的区别,在持续受热以及等离子体刺激下反应更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5 5′-联四唑-1 1′-二氧二羟铵 TKX-50 HATO 聚光点火 密闭爆发器 脉冲等离子体 反应性
下载PDF
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在冲击作用下的安定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帆 王晓峰 +2 位作者 牛余雷 冯晓军 薛乐星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1-636,共6页
为了探究高能燃料在强冲击环境下的安定性,还原了燃料实际使用环境,采用爆炸冲击和电爆轰冲击,对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BHN-10)在冲击效应下的安定性以及分解气相和固相产物进行了研究;在BHN-10中加入HMX,考察其对燃料分解效率的影响。... 为了探究高能燃料在强冲击环境下的安定性,还原了燃料实际使用环境,采用爆炸冲击和电爆轰冲击,对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BHN-10)在冲击效应下的安定性以及分解气相和固相产物进行了研究;在BHN-10中加入HMX,考察其对燃料分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HN-10对于单一的炸药爆轰产生的冲击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定性,1.0 GPa量级的冲击波不能够促使BHN-10发生分解;BHN-10在电爆轰冲击下的安定性较低,等离子体电爆轰方法产生的冲击和热的共同作用可以促进BHN-10分解为三乙胺、腈类、碳烷烃、烯烃、炔烃等高热值的有机可燃气体;加入HMX后,气体产物的碳链长度除三乙胺外均不超过4个碳原子,长度明显变短;HMX的加入可以大幅提高BHN-10燃料的分解效率,生成更高比例的低碳链易燃气体;在N 2气氛下,其固相分解产物为C 60以及正交晶型的B 12 H 16;在空气气氛下,其固相产物为C 60、B 12 H 16、B 2O 3以及硼酸;将HMX与BHN-10燃料混合后,电爆轰冲击固体产物主要以非晶态的C和B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 BHN-10 硼氢化合物 冲击波作用 电爆轰作用 爆炸冲击 安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